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球磨法对铁基胎体粉末进行预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洛氏硬度计、万能试验机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球磨时间对铁基胎体粉末显微结构以及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不断细化和均匀化。对于本文中所采用的铁基胎体粉末配方,存在一个最合理的球磨时间,此时,晶粒细化和团聚达到动态平衡,胎体材料的烧结性能达到最高。球磨时间继续延长,晶粒容易发生团聚,烧结性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岩石可钻性可通过分析它的矿物成分、抗压强度、晶粒尺寸和结构来获得。在不同钻进设备条件下,不同的岩石材料特征有不同的结果。硬岩破碎通常需要大的冲击能量以及扭矩;研磨性岩石导致钻头钢体、接头和活塞套磨耗较大和使用寿命减少。  相似文献   

3.
宋旼 《冰川冻土》2009,31(1):101-105
通过光学显微镜及单轴压缩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应力和温度下微粒对多品冰流变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论高温还是低温,或者高应力还是低应力,含微粒的多晶冰总是有较高的流变速率.在-10℃及1.45 MPa的应力下,两种冰在流变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通过新生晶粒沿晶界的形核及长大完成.由于微粒在流变过程中通过阻碍晶界滑移而发展高的内应力,含微粒的多晶冰有较高的动态再结晶速率,其晶粒尺寸远小于不含微粒的多晶冰的晶粒尺寸.在-5℃、-10℃及0.4 MPa的应力下,由于微粒在流变过程中同样通过阻碍晶界滑移而发展较高的内应力,含微粒的多晶冰在流变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仍然通过新生晶粒沿晶界的形核及长大完成.而对于不含微粒的多晶冰,由于流变应力较低,晶界应变能不足以诱发新生晶粒的形核,因此动态再结晶通过应变诱发的晶界迁移完成,其结果是晶粒的尺寸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
按硅粉的1%,5%,6%,10%将铌粉加入硅粉中,用“液硅渗透法”制备出四种掺铌硅化石墨样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6%铌掺杂增强效果最好,可使硅化石墨抗折、抗拉强度达178.5MPa,94.2%MPa,XRD、SEM、EPMA测试分析表明铌掺杂增强硅化石墨的机理是:碳化铌相的生成使原材料平直表面界面锯齿化,并平衡晶界附近不饱和价键,降低了晶界能;同时掺杂行为使晶粒细化,晶粒尺寸减小、气孔均匀分布,从而减弱应力集中,抑制裂纹扩展,提高材料强度。铌掺杂硅化石墨是改善材料性能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蒋明镜  张宁  陈贺 《岩土力学》2014,35(12):3577-3584
微观上,岩石由晶粒和晶粒之间的联接组成。在岩石的风化过程中,晶粒之间的联接会被削弱,导致岩石微观缺陷的发展,从而表现为显著的时效效应。在已有胶结模型的基础上,将岩石的化学风化过程等效为颗粒之间胶结物质不断溶蚀进而影响颗粒之间胶结强度和刚度的过程,基于此建立了考虑化学风化的微观接触模型。随后将模型植入离散元软件,运用离散元方法(DEM),模拟和对比分析了室内腐蚀试验与DEM模拟化学风化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反映岩石强度的化学风化时效效应,即随着反应时间增加,强度减小;可以反映单轴压缩试验中裂隙压密阶段以后变形的时效效应,即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弹性模量、破坏时应变减小;粒间胶结的破坏,即微观缺陷的发育,是导致岩石化学风化时效效应的微观原因。同时DEM模拟风化与加载耦合的试验现象表明,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速度会影响岩石的强度,施工应该选择合适的速率。  相似文献   

6.
硬石膏的高温相变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淑珍 《矿物学报》1998,18(1):73-79
本文研究了煅烧硬石膏的结构及硬石膏的高温相变。发现不同温度煅烧的硬石膏晶体结构及显微形态是相同的,仅存在不同程度的晶格畸变和晶粒尺寸的差异。硬石膏的高温相变是可逆相变,二者的转变温度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湘西北镍钼多金属喷气沉积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有禹 《地球化学》1997,26(3):89-96
湘西北镍钼多金属矿床,矿石中Ni,Mo,Pt族和As,Se等元素高度富集,矿石δ^34S(-13.0‰--17.9‰),与围岩截然不同,是硫源不同所致,硅岩的氧同位素值δ^18OSMOW=18.12‰-22.55‰,可能与海底喷流有关,矿石的ΣREE值比围岩高数十倍。属亏Ce,亏Eu、弱富LREE型,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了湘西北镍钼多金属矿床的形成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钻探装备用低碳高强钢材料的力学性能,可通过调节不同热处理回火温度以获得不同材料组织成分来有效实现。分别以610、630、650℃为试验设定热处理回火温度,并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对回火后低碳高强钢材料显微组织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显微硬度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对试验材料显微组织硬度、拉伸性能及抗冲击性进行试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调质处理后的材料性能较原材料有所提升。当回火温度为610℃时,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其屈服强度最高为1 020 MPa,显微硬度为332 HV,且具有较好的塑性。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显微组织发生回复,转变为回火索氏体。此时其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下降,冲击功提升,650℃下冲击功最高。随着回火温度的变化,冲击与拉伸断口呈现出韧性断裂、准解理断裂以及混合断裂多种失效形式。回火工艺可有效提升该低碳高强钢的力学性能,且该工艺在生产中易得到大面积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鲁西东部中下寒武统研究表明,利用δ^18O以及Sr,Ni,V,Ba,B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判断沉积古气候,古盐度,古水温,氧化-还原条件,而且还能提供海平面变化旋回及暴露-间断面确立的依据,研究证明此方法的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煎茶岭与金川超大型镍矿中的伴生金及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比研究煎茶岭大型镍矿与金川超大型镍矿的矿床地质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对两个矿床中的伴生金与镍及超基性岩的成矿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两区不同的构造环境控制了超基性岩的不同分布。两矿床中的Ni、Au均来自超基性岩,且Ni矿床中金均为伴生矿,金川伴生金的丰度与镍成正比,而煎茶岭Ni矿中僮生金的丰度与镍成反比,其原因可能与各自不同的成矿环境及岩浆活动有关,尽管两镍矿中金的成矿机理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1.
氧化钴矿石中钴镍铜的萃取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来雅文  甘树才 《岩矿测试》2000,19(4):298-300
研究了氧化钴矿石浸出液中Co、Ni和Cu的萃取分离,探讨了不同萃取剂对上述元素萃取的影响因素,浸取液用Lix984、三癸基甲基氯化锓和正辛酸分别萃取Cu、Co和Ni,萃取率分别为99.4%、98.6%和98.1%,适用于氧化矿石中Co、Ni和Cu的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12.
用固相反应法和sol-gel法合成了不同类型的磷灰石(AP),并采用TEM、XRD、IR、BET比表面积法及静、动态吸附等方法研究了不同AP的比表面积、结晶度、晶胞参数、结晶尺寸、晶格缺陷度、Ca/P摩尔比和煅烧温度等与吸氟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晶度高、晶粒大的AP有较小的吸氟量,属表面单分子层化学络合吸附机理;酸活化的AP有较大的吸氟量,属溶解-沉淀与沉淀物表面纳米尺寸效应吸附的复合去氟机理;具纳米尺寸的HAP在常温、常压、无二次污染、小于11mg/L的低含氟浓度废水中且不酸化情况下有较大吸氟量,属纳米尺寸效应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3.
刘全心  方小红  刘青 《探矿工程》2013,40(12):54-57
采用热压烧结方法制备5种不同胎体硬度和唇面形状的金刚石钻头,试验于工程勘探中,与常用的电镀金刚石钻头比较,分析其钻进时效情况。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设计,热压烧结钻头同样适用于工程勘探领域,其钻进时效与现行电镀钻头的钻进时效相当,甚至更高;对于微风化灰岩地层,热压烧结钻头的胎体硬度越低,其钻进时效越高,胎体硬度越高,其钻进时效越低;异形齿设计比平齿设计的热压烧结钻头的唇面更易出刃,其钻进时效较高。  相似文献   

14.
石墨是合成金刚石的碳源,不同石墨材料合成金刚石的效果及其性能各有不同。石墨材料的种类、石墨化程度、纯度、晶粒尺寸与晶形、择优取向、密度、机械压强与杂质元素等是影响合成金刚石效果的一些重要因素。影响金刚石生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此仅就石墨材料影响合成金刚石的效果的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相对密度为34%、78%的砂土地基上的圆形基础承载力离心模型试验,对基础尺寸效应随相对密度逐步变化的规律进行定量讨论,确定砂土地基密度与应力水平依存系数及基础尺寸效应界限基础宽度的具体对应关系。通过本研究,可确定应力水平依存系数、基础尺寸效应影响范围与砂土地基密度的具体对应关系。在承载力试验中,可根据不同的地基密度,选择不同的基础尺寸以避免基础尺寸效应。同时对于存在基础尺寸效应的情况,也可根据本文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精确的修正,以消除基础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16.
黄铁矿的一般特征与含金性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建业 《西北地质》1996,17(3):19-26
通过全面考察研究黄铁矿的一般矿物学特征与含金性的关系得知,第二和第三世代的黄铁矿是金矿化主期的形成物,与黄铁矿共生的矿物组合可作为金矿化的找矿标志和评价准则。黄铁矿的形态粒度与其含金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即{210}晶形和{100}+{210}晶形的黄铁矿越多,自形程度越差,晶粒越细、越破碎,含金性就越好;反之亦然。成分研究分析表明,本区黄铁矿富S贫Fe,多As多Co,Co/Ni平均为2.53,S/Se平均为10804,显示内生热液矿床特征。R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An与S、Fe、Ni、As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中段铜多金属矿床矿物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盛继福  李岩  范书义 《矿床地质》1999,18(2):153-160
对大兴安岭中段铜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矿同量元素研究表明,虽然该区矿床类型不同,但闪锌矿种属一致,多为铁闪锌矿和含铁闪锌矿,而方铅矿中Sb,Bi,Ag含量却明显不同;黄铜矿中的Co,Ni含量明显大于黄铁矿中的Co,Ni含量;各类型矿床中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硫化物中Ag普遍有较高的含量,反映了大兴安岭中段银处于高异常区,银,金,镉,铟往往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一个世纪以来,萨德伯里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不同类型的采矿活动,包括三个Ni-Cu冶炼厂生产活动的影响。在1972年,Coniston冶炼厂关闭前,由于大量SO2的排放,使靠近该厂的土壤严重酸化,并含有高浓度的Ni和Cu。1992年在该地区重复采样并与1972年采样的数据对比发现,冶炼厂周围7km范围内的土壤中Ni,Cu和氢离子的浓度已显著降低。这些土壤中有机物质的低百分数比过去20年也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在1*10^5Pa,1400℃条件下实验合成了不同成分的Ni(1-x)ZnxFe2O4尖晶石,并将部分尖晶石在1100℃和1610℃条件下重新平衡。采用粉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尖晶石的晶胞参数。将实测的尖晶石晶胞参数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温度小于1400℃时Ni(1-x)ZnxFe2O4尖晶石中的四面体主要由Zn^2+、Fe^3+占据,而八面体主要由Ni^2+、Fe^3+占据,但至少当温  相似文献   

20.
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现阶段研究地震条件对工程实际影响的有效手段,而选择合适的材料配比是成功模拟原型工程的关键。依托渝黔铁路周家湾大桥,基于分离相似设计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及二次细化试验相结合对模型所需的岩质材料进行配比研究。试验选用重晶石粉、石英砂、铁精粉、石膏以及松香酒精溶液为配比材料,正交试验以岩体密度、重力加速度、几何尺寸为控制指标,通过极差分析法确定各试验材料含量对模型岩体主要参数的影响程度。再利用二次试验进行细化分析,确定最终的材料配合比例。结果表明:(1)各配比材料的比重均会对材料的变形模量、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等主要参数造成不同侧重、不同程度的影响。(2)分离相似设计方法可以很好地选择出相似试验中各个部件的主要参数,正交试验和二次细化试验能够快速高效的对主要参数进行设计和测试,最终找出满足模型试验要求的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