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曹晓武 《青海地质》1998,7(2):41-44
青海省都兰县开荒北金矿含金石英脉型矿石,采用全泥氰化,混汞-全泥氰化,混汞-炭浸法等提金工艺,都获得较好指标,但采用混汞-炭浸法工艺,金的浸出率可提高1.61%。  相似文献   

2.
张永奎  宋航 《矿物岩石》2003,23(4):80-84
四川某金矿是一种难浸金矿,因为矿石中的金被包裹于含铁硫化矿物中,而且含有机炭质物。细菌Hst能有效氧化金矿中的硫化矿物以提高金的浸出率。如果细菌氧化矿石中铁的浸出率大于90%,金几乎完全解离,金的氰化浸出率大于90%。研究表明,该金矿的难浸特性是因为金包裹于含铁硫化矿物中,有机炭质物和粘土矿物对金浸出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3.
湖南怀化含砷金矿石选(冶)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飞 《辽宁地质》1998,(4):297-302
对含砷金矿石中的金的回收以往所采用的选(冶)矿工艺流程一般是浮选-氰化浸出和浮选-焙烧-氰化浸出工艺流程。为了简化含砷金矿石选(冶)矿工艺流程,根据该矿矿石性质试验研究了单一混汞工艺流程、混汞-汞尾氰化浸出工艺流程、混汞-汞尾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流程和全泥硫脲浸出工艺流程方案,结果表明:混汞-汞尾氰化浸出工艺流程获得的指标较高,总回收率可达83%,因此,该矿适采用联合的选(冶)矿工艺流程,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难浸金矿石,又称难选冶金矿石,难处理金矿石等。一般指矿石经细磨后仍有相当一部分金不能用常规氰化法有效浸出的金矿石。这类金矿石中的金,或物理包裹,或是化合结合,使之不能与氰化液接触,因而很难浸出。难浸金矿石分为三种类型:(1)非硫化物脉石包裹金,这类矿石中金粒太小,无法用磨矿解高,金粒很难接触氰化液;(2)金被包裹在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细磨亦不能使包裹金粒接触浸出液;(3)碳质金矿石,金浸出时,金氰络合和被矿  相似文献   

5.
大林山金银矿为-复杂型多金属矿,原矿直接氰化金浸出率只有75%,银浸出率只有18%,通过原矿氯焙烧再氰化,金浸出率92%,银浸 90%,采用锌置换,置换率95%,最后用酸法分离得较纯的金和银。  相似文献   

6.
黄铁矿型难浸金精矿细菌预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铁矿型难浸金精矿440kg/d连续细菌预氧化进行了研究。脱硫率为52.04%,金氰化浸出率92.55%,并对试验的控制参量提出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张益魁 《青海地质》1998,7(2):34-40
对青海省五龙沟含碳,砷,硫,锑微细粒难选冶金矿石的浮选金精矿进行二段焙烧-焙砂氰化浸出提金的试验研究,获得了金浸出率89.90%的较好指标,为该矿山浮选金精矿的提金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
广西难处理金矿固化焙烧氰化提金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西六梅金矿、明山金矿、金牙金矿含高砷高硫难浸金矿石进行固化焙烧-氰化提金的试验研究,获得了砷、硫固定率分别为99.03%、97.04%、97.04%,金浸出率92.35%的较好指标,为这类难浸金矿的开发,展示了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物制剂浸金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浸金制剂对氧化型金矿金的浸出率大于95%,对经过细菌预氧化的难浸金精矿金的浸出度与氰化法相同。  相似文献   

10.
陆丰黄铁矿床的原生矿石中普遍含金,含量0.3g/t以上者产于-100m标高以上。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以次显微金为主。利用浮选-氰化浸出工艺回收这些伴生金是可行的。应特别重视浅部矿石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
便于性的黄金热持久不衰。黄金生产工艺多样化。黄金开发技术在氰化浸出与炭吸附,低品位金提取,难浸金矿预处理等方面有重大突破,非氰提金也有进展。我部黄金开发起步好,但技术上,管理上的差距也不容忽视。提出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难浸金矿石电场强化电离—氰化提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平 《岩矿测试》2000,19(3):228-231
对硫、砷、炭(泥)含量较高的难浸金矿石,采用电场强化电离-氰化提金新工艺进行试验,从理论上对方法原理者了讨论,并通过试验对比,证明该方法较规氰化提金方法提高了金浸出率(8%~80%),缩短了浸出周期(为原周期的1/4~2/3)。经野外堆浸试验,肯定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李岩 《辽宁地质》1998,(4):303-309
根据河北某难选冶金银多金属原生矿的矿石基本特点,经多种选冶技术方案对比及试验研究,采用全泥氰化工艺流程提取金、银,氰化浸渣采用浮选法分离铜、铅、锌、硫,从而达到就地产出金、银和分别综合利用铜、锌、硫的目的。尤其是对该类型含铜高的矿石采用碱预处理浸出工艺,收到良好的效果,最终取得了一个技术上可行、经济效益显著的选冶工艺流程,为建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加压氧化—氰化法从硫精矿中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光 《黄金地质》1998,4(4):68-71
采用“高效浸金反应器”研究了加压氧化-氰化法提金新工艺。对山东某地硫精矿采用此工艺,选择条件为氰化钠用量1.5kg/t、石灰用量7kg/t、矿浆固液比1:15、浸出时间30min,金浸出率可达62%,与常规氰化法相比成本低,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某金矿为氧化石英脉型金矿石,矿石中的金粒微细,平均粒径为0.011 3mm,包裹于黄铁矿、褐铁矿、石英中的金占64.68%,有一部分呈微细粒包裹在土状褐铁矿中,对这种细粒分散的含金氧化矿石采用全泥氰化浸金工艺。将原矿磨矿细度确定为-200目含量占85%,加入石灰对金矿石进行碱预处理,再加入氰化钠浸金,取得了浸出率为96.89%,吸附率为99.55%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浙江某地浸染型金矿石柱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区矿石金品位低,金矿物细微分散,硫化物矿物稀少,采用浮选、重选、混汞或全泥氰化等技术工艺难以回收利用.选用柱浸法,金浸出率高,浸出速度快,是浸染型金矿石提取金的理想方法.文中介绍了试验步骤及结果.  相似文献   

17.
强化氰化主要是采用物理方法,改善氰化浸出的物理化学条件,提高浸出速度,以提高难浸金矿的回收率。含金矿石的浸出是一个复杂的固—液—气多相过程,对一种难浸矿石采用何种强化措施,取决于该矿石浸出的动力学特性,即取决于浸出过程的控制步骤。强化氰化的主要方法有;多段浸出,吸附浸出,加压氰化和搅拌强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利用湘中南红土型及部分卡林型金矿,对祁东县三德堂金矿点进行野外半工业氰化堆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含泥小于25%的红土型金矿氰化浸出效果较好,致密的硅化较强的卡林型金矿氰化浸出效果较差,粒径小于1cm的氧化矿石易于氰化浸出,最佳浸出时间是夏秋季节,为30~40天,本次氰化浸出率为89.5%,利润率为14.95%。湘中南红土型及部分卡林型金矿采用氰化堆浸法,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在高岭石粉末内加入氯化金水溶液模拟金矿石。由模拟样经不同温度焙烧后再氰化浸金, 探讨高岭石经焙烧后束缚金的变化规律。由焙砂的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相结合探索Au 浸出率变化与高岭石矿物结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内高岭石经500℃和更高温度焙烧后, 由于高岭石矿物结构破坏产物对金的束缚而改变金的赋存状态,使金的氰化浸出率降低。为焙烧预氧化新工艺研究提供了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山铅锌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光发 《安徽地质》2015,(2):119-122
针对江山铅锌金矿品位低,矿物组成复杂的特点,采用"铅-锌-硫优先浮选,硫(金)精矿氧化焙烧预处理-焙砂氰化浸金"的工艺,金在铅(金)精矿、锌精矿、硫(金)精矿中的总回收率为81.25%。可使硫(金)精矿中96.89%的硫以二氧化硫的形式得到回收,对原矿的回收率为73.25%;金的作业浸出率达84.76%,对原矿的回收率为31.91%;浸渣中的铁品位达57.99%,对原矿的回收率为26.71%。通过试验研究与分析,确定适宜的选矿工艺及药剂制度,为今后合理开发该区矿石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