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长乐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生态旅游的基本原理,阐述了长乐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开展生态旅游的重大意义,提出了长乐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开发思路以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运用生态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等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利用前人已有调查资料,对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了较全面的评价,拟为保护湿地和公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966.1万元/a。按照价值量大小排序为:调节气候价值>文化载体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提供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3.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退化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江河口湿地是福建省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但该湿地正遭受不同程度的退化。通过实地调查,其退化类型可分为:面积减少退化型、生物多样性受损退化型、污染退化型、生物入侵退化型和泥沙淤积退化型。据此提出了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的对策,保障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并借助GIS、RS技术,利用1986年和2002年两期TM遥感影像,提取获得了1986年和2002年闽江河口湿地资源的空间信息,根据分形理论中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的物理意义,揭示了闽江河口湿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闽江河口的湿地类型具有分形结构.并且由于受到较强的人类活动的干预,湿地斑块的形状较为复杂,且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对2019年3月—2020年2月福建省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地表土壤热通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环境因子对土壤热通量及其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地表土壤热通量年均日变化及季节日变化呈"S"型.受潮汐水淹环境影响,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热通量年均日变化曲线较旱地平缓,并且夜间比白天更为缓和,年均日变化最大差...  相似文献   

6.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观鸟旅游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河口湿地是福建省最大的湿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湿地,发展观鸟旅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纵现国内外观鸟旅游的发展,闽江河口湿地的观鸟旅游必须在保护鸟类及生存环境的基础上,加强整体规划和管理;加大对湿地和鸟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育潜在观鸟旅游市场;丰富观鸟旅游产品的形式,鼓励社区参与,共同致力于湿地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7.
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闽江河口最大的鳝鱼滩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含量在0.01~0.21 g kg-1之间,占全磷含量的3.1%~28.8%,无机磷含量在0.14~1.40g kg-1之间,占全磷含量的60%~96.9%;无机磷是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3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 ites australis)、咸草(Cyperus malaccensis var.)和藨草(Scirpus triqueter)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的总体趋势为:芦苇湿地咸草湿地藨草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与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沉积物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特性及演化规律,从影响因素、表现因素、胁迫因素方面选择了14个评价指标,对闽江河口典型洲滩湿地脆弱度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和专家学者的指标评分,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各典型湿地的脆弱度等级,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鳝鱼滩和浦下洲湿地生态脆弱性等级为轻度,蝙蝠洲、道庆洲、芦岐洲和长岸洲湿地生态脆弱度等级为中度.闽江河口湿地具有原生脆弱性,人类活动的强胁迫作用又使其产生了次生脆弱性,人类活动的干扰作用已经逐渐成为脆弱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特性及演化规律,从影响因素、表现因素、胁迫因素方面选择了14个评价指标,对闽江河口典型洲滩湿地脆弱度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和专家学者的指标评分,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各典型湿地的脆弱度等级,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鳝鱼滩和浦下洲湿地生态脆弱性等级为轻度,蝙蝠洲、道庆洲、芦岐洲和长岸洲湿地生态脆弱度等级为中度.闽江河口湿地具有原生脆弱性,人类活动的强胁迫作用又使其产生了次生脆弱性,人类活动的干扰作用已经逐渐成为脆弱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旅行费用区间法(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简称TCIA)对辽宁省双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休闲旅游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2014年的旅游人数50万人为基准,当年双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总休闲旅游价值为8.26亿元。其中,费用支出价值为3.87亿元,时间成本价值为2.03亿元,消费者剩余价值为2.36亿元。其评估结果可作为双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以期提高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退化河口湿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宋晓林  吕宪国 《湿地科学》2009,7(4):379-384
湿地退化、恢复和重建是当前湿地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中国湿地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作为一种典型的海岸湿地,河口湿地在围垦、水利工程建设和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的干扰下,面临着自然来水减少、水盐失衡、植被退化、生境质量下降等多种威胁。介绍了当前中国河口湿地的分布情况以及四大主要河口湿地的退化现状,针对已经开展的河口退化湿地恢复的现状,总结了目前中国河口退化湿地恢复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河口退化湿地恢复研究的趋势:开展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演替与退化机制研究;发展河口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加强河口湿地生态恢复示范研究以及建立动态监测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闽江河口秋茄湿地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闽江河口秋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腐殖质组成和剖面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土壤腐殖质组成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秋茄湿地土壤腐殖质的组成中,胡敏酸占有机碳变化范围为6%~18%,富里酸占有机碳变化范围为15%~34%,闽江河口秋茄湿地土壤为富里酸型土壤。土壤胡敏酸和胡敏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波动降低;富里酸表层的含量最低,中间层最高。表层的HA/FA最高,中间层最低。土壤理化性质中,pH值、有机碳含量、粘粒含量、氮含量与土壤腐殖质分布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对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当地社区居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之间的矛盾,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数为0.593,表明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性一般,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指数处于中等水平,社区居民生计面临人力资本水平低、缺乏生态补偿制度、生计类型简单和缺乏生计技能等问题,提出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的问题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崔伟中 《湿地科学》2004,2(1):26-30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是河口淤泥质淤长型湿地,它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点为河口生物资源多样性提供了生存和繁衍增殖的基础条件。随着珠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珠江河口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还面临各种不可忽视的危机和问题。现以珠江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视角研究珠江河口湿地保护的基本措施,建议加大依法保护河口滩涂湿地,科学利用滩涂湿地岸线,合理划分滩涂湿地的功能,动态研究河口湿地生态的发展,进一步保护河口湿地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使人与滩涂湿地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垦殖对湿地空气负离子含量及空气质量的影响,分别在闽江河口天然湿地和湿地垦殖地中各设置5个采样点,进行空气负离子含量测定与分析;通过计算空气离子评价系数,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湿地空气负离子含量为267~837个/cm3,垦殖地为321~515个/cm3;天然湿地空气负离子含量显著高于垦殖地;总体上,在地表以上50~150 cm高度内,天然湿地空气负离子含量随高度在增加。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包含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等多种类型。基于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公布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相关数据,对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湿地资源破坏严重、结构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Landsat 8为主要数据,借助遥感反演和影子工程法分析了2015年辽宁双台河口湿地气温调节功能,并核算了其总价值和单位价值。以芦苇沼泽、河流水面、浅海水域、光滩、坑塘水面和盐地碱蓬沼泽为主的湿地面积约10.21万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65%。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27℃的分布面积最大,为21682.31 hm^2,而41℃的分布面积最小,仅为3.60 hm^2,主要分布于建设用地当中,形成了两个“热岛”区,分别位于保护区的东南角和西南角。每种地类平均气温依次为:光滩(28.21℃)>建设用地(28.09℃)>盐地碱蓬沼泽(27.29℃)>坑塘水面(26.85℃)>浅海水域(26.53℃)>芦苇沼泽(26.50℃)>河流湿地(26.42℃)>农用地(26.18℃)。研究区所有湿地在夏季每天气温调节价值为2.78亿元,不同湿地类型每天调节气温价值大小依次为:河流湿地>浅海水域>坑塘水面>芦苇沼泽>光滩>盐地碱蓬沼泽。不同湿地类型每天调节气温单位面积价值大小依次为:坑塘水面>河流湿地=浅海水域>光滩>盐地碱蓬沼泽>芦苇沼泽。研究结果能够为湿地保护、恢复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闽江河口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闽江河口湿地共有鸟类118种,其中有冬 候鸟72种,夏候鸟12种,留鸟19种、旅鸟15种。 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14种,福建省重点 保护的鸟类21种,并有中日或中澳协定保护的鸟 类104种。共有维管束植物109科294属408种(含 亚种、变种)。有红树林、沙生植被、浅水植被、 沼泽植被4种植被类型和18个群系、22个群丛。有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61种,隶属于4门30科50属, 其中,节肢动物甲壳纲的种类最多,有13科23属 31种,其次为软体动物,有14科24属27种,有 浮游生物176种,其中浮游藻类97种,隶属于5门 45属;浮游动物有79种,隶属于6门62属。根据 闽江河口天然湿地类型,生物多样性的丰度、多 度、生态功能,将其分为3个层次进行保护和开发 利用:即重点保护类;保护性开发类;适度开发 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家林业局网站和谷歌地球网站等,获取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国际重要湿地等相关数据,从地理学的区域、空间等维度进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区域分布上,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主要分布于海拔500 m以下的东部季风区,尤其主要在长江、黄河流域周边分布;从中国特殊的三大经济带发展来看,湿地自然保护区因自然条件按中、西、东顺序依次减少,呈"山"字型地域分布结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因位于城市而受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呈东、中、西"阶梯状"分布。2在空间结构上,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在全国及各省市区域内都呈凝聚型分布,其主要集中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以及湘鄂交界处、山东中部和黑龙江、吉林交界处。  相似文献   

20.
建立科学、适用的红树林立地类型划分系统是泉州湾河口湿地植被恢复的基础工作.以福建省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区1月的月平均气温和地貌特征,将泉州湾河口划分为1个立地类型区(亚热带高温区)和1个立地类型组(河口三角洲立地类型组).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并结合各种环境因子对湿地植被恢复的影响程度,确定盐度、潮位、土壤质地和有无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4个立地因子,将泉州湾河口湿地划分为35种立地类型.其中,有12种立地类型适宜秋茄(Kandelia candel)生长,有8种立地类型潜在适宜秋茄生长,还有15种不适宜秋茄生长的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