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在回顾泥石流研究的基础上,对茨马绒变坡度沟泥石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沟泥石流流速受沟床坡度控制明显,速度快慢交替,呈现出流通区与堆积区在时空上相互转化,在流通区内形成多个次级堆积区,从而在沟口一次冲出物堆积较少.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相应的变坡度沟泥石流的综合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鲁山县四棵树河流域位于豫西伏牛山巨大的伏牛岩基东麓。区内山势陡峭,具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暴雨,近期最大雨量116.9mm/h,日降雨达446mm。山洪泥石流是区内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它具有暴发频次高、暴发突然、流速快、破坏性大等特点,常冲毁道路、耕地和房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对区内山地地形、气候、暴雨特征、岩性、土壤、泥石流及其造成的灾害状况等的调查、分析、研究,基本探索出泥石流运行轨迹即地表径流形成区、泥石流形成区、泥石流流通区、泥石流堆积区。根据上述特征,因地制宜地配置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全面综合防治,重点对泥石流沟实施工程布防措施和山坡实施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措施,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从而达到标本兼治,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5.12"震后,震区泥石流处于高发期。拦砂坝是目前泥石流治理工程中主要的工程措施,新近泥石流堆积体上修建重力式拦砂坝对地基和基础要求较高。以魏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1#拦砂坝实例,分析桩基承台基础在泥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并为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二郎山公路隧道泥石流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7月3日及8月15日暴雨期间,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东口龙胆溪、西口和平沟暴发2次灾害性泥石流,造成隧道施工设施被毁、人员伤亡。泥石流形成机制、活动规律、演化趋势及相应防治措施的研究,对确保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和平沟泥石流为例,在研究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其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预测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以排导工程为主,排导与拦挡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研究表明,在山区公路隧道建设中泥石流的防治,必须建立在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活动规律、形成演化机制及其危害性认识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在隧道选址、施工设计时,制订相宜、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查明了该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及泥石流沟谷特征,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并通过计算确定典型泥石流沟的运动特征,这些结论对于如何经济合理防治该泥石流沟泥石流灾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建议采取以拦挡工程为主,排导与拦挡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呼尔阿泥石流沟形态、泥石流类型、危险性和防治紧迫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和体系,提出防治方案,经对比评价优选其一,并初步设计治理工程,对于呼尔阿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房山区泥石流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房山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和气候、地层岩性、构造及地震、地下水特征等现有资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论述了房山区泥石流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因素,并针对房山区泥石流点多面广以及治理费用高的特点,提出了房山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工程措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众多的泥石流灾害点,在防治中应以非工程措施为主,治理中应采取以生物治理为主、工程治理与其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施各种预防治理措施,房山区泥石流灾害:肾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减少灾害的发生及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V型排导槽防治理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是造成云南省直接经济损失最高的地质灾害。云南省在防治泥石流方面总结出一套“稳、拦、排、截”等工程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办法,V型槽属排导措施中的一种。在云南31条泥石流防治工程实验与实践中,突破泥石流排导最小纵坡和槽型最小曲线半径的理论限制,创造了在部分沟段排导槽最小纵坡3‰、最小曲线半径仅为槽宽的3倍仍能顺畅排导泥石流的效果,改善了纵坡连接代数差的范围,认识到平面曲线段(弯道拐点)和纵坡变坡点不能叠加的问题,发展了复式V型槽。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都汶公路发育的4条主要泥石流沟对沟口桥梁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不同频率洪峰流量和泥石流流量及泥石流堆积对工程的冲击力,提出治理工程措施及用于泥石流治理中专门保护公路桥梁的新型结构工程。  相似文献   

10.
舟曲三眼峪泥石流监测预警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泥石流的防治不仅要有工程治理措施,而且应配合相应的监测预警措施,以达到有效减缓地质灾害风险的目的.笔者以舟曲三眼峪泥石流为例,设计了针对泥石流触发因素的降雨监测方案;针对泥石流发生和变化过程的次声、泥位、红外线遮断、视频监测方案;针对泥石流物源的滑坡崩塌监测方案;以及针对泥石流防治工程拦挡坝的应力应变监测方案;在此基...  相似文献   

11.
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工程治理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泥石流治理措施谷坊坝、格栅坝的作用和效果研究较多,而对滑坡型泥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和效果研究较少。2010.8.14强降雨过程导致汶川震区映秀镇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暴发,通过分析其运动过程和现状沟道特征,结合滑坡堵点和沟道深切的特点,治理工程采用防堵防切综合工程结构形式:上游谷防群+中游抗滑桩、挡土板和肋板护脚护底+下游3座格栅坝+渡槽明洞跨越G213,并分析各分项工程作用:减弱龙头动能+控制LS01堵点、保护鞋尖+拦粗放细、顺畅排导。最后利用2010.8.14与2013.7.10的历史降雨量和固体参与量对比、工程治理前后动储量对比和各分项工程治理前后的沟道特点对比,验证了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效果良好。为今后震区滑坡型泥石流工程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镇泥石流严重制约着我国山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修建了大量的城镇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然而关于城镇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效果评估鲜有报道。黑沙河沟历史上泥石流灾害暴发频繁,危害严重,1980年左右在该流域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方针,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果。本文以黑沙河沟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通过现场调查,遥感解译与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城镇泥石流治理工程评估模式,并针对黑沙河沟泥石流治理工程评估了其综合治理效果。评估结果表明:第一,经过综合治理后,流域的集水面积从23.7 km2减小至11.4 km2,植被覆盖率较治理前增加了60%,泥石流松散物源量从1.878 3×107m3减小至2.03×106m3;第二,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综合治理的方式,有效地控制了黑沙河沟泥石流暴发的频率与规模,泥石流洪峰流量从62 m3/s减小为38.4 m3/s。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致使北川县坝底乡小河沟有诱发泥石流的危险。对坝底乡小河沟泥石流发育条件、形成演化和运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泥石流的主要特征并进行危险性分区,计算出泥石流的特征值,提出防治工程治理方案。达到建立一套分析泥石流形成、运动特征与防治工程措施之间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把野外调查、现场试验、分析评价和防治的方法推广至该类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该县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震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望谟县山洪泥石流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因素。并提出望谟县泥石流灾害应急处治的排查、避让和工程措施,以降低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5.
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研究姜家沟泥石流成灾条件、机理、规模及基本特征。对多种地质条件的综合量化分析,得出其现处于中等易发状态。为减弱泥石流活动和减轻灾害损失,提出以工程措施为主、减少泥石流物源、加强监测、及时警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达摩沟泥石流形成的物质条件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达摩沟历史上曾发生多次严重泥石流灾害。根据该流域泥石流的灾害历史和发育特征,采用现场调查、地质勘查和室内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其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气象水文条件、土壤植被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查明了达摩沟泥石流为降雨激发的高容重低粘性的过渡或稀性沟谷形泥石流。采用颗粒分析、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分析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等方法重点对物质条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治理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相结合,泥石流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相结合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1前言 普斯罗沟位于西南某在建水电站坝址区右岸坝肩上游侧进水口附近,调查显示,该沟在1995、1998和2004年均暴发了不等规模的泥石流,其中以2004年6月暴发的泥石流是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因此沟域内现有松散物质分布位置及其稳定性如何?是否还存在暴发较大规模泥石流活动的可能性?不同降雨频率下形成的泥石流物质是否会对拟布置工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普斯罗沟泥石流发育特征,预测其暴发规模,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都汶公路发育的 4条主要泥石流沟对沟口桥梁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不同频率洪峰流量和泥石流流量及泥石流堆积对工程的冲击力,提出治理工程措施及用于泥石流治理中专门保护公路桥梁的新型结构工程。  相似文献   

19.
在对和田县阿瓦提村泥石流灾害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灾害流域面积90.5km~2,共发育有一条泥石流主沟和四条泥石流支沟;将泥石流沟划分为形成流通区和堆积区,其水源主要为降雨;影响因素主要为风化、降雨、融雪、地震以及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20.
黄央沟位于"5.12"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地震使沟内山体发生大规模的滑坡和崩塌,其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地震后黄央沟泥石流十分活跃,2010年8月13日、8月18日和2013年7月9日均暴发了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对黄央沟泥石流灾害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详细分析了黄央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已有防治工程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针对防治工程存在的问题和黄央沟泥石流的特点,建议在沟道下游和堆积区修建排导沟,使泥石流顺畅排入龙溪河;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来稳定沟道内的崩滑堆积体和不稳定斜坡,减少泥石流物源;沟口公路采用高架桥跨越方式通过泥石流堆积扇。该研究结果可为强震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