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连俊,字梅邨,1913年7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县黄海西岸的一个渔村.其父叶秀樟先是跟着老人打渔,母亲陈立芳是家庭妇女.后来父亲与同乡到山东省的通都大邑去打工.初去青岛,后去潍坊,乃至省会济南.待叶连俊在家乡读完小学以后,他父亲已在济南一家纱厂当上职员,一家人也随之到了济南.由于家中贫困,他上初中时常常转学,先后进...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中国著名地质学大师、矿床学巨匠谢家荣教授诞辰100周年(1998年9月7日),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谢家荣与矿产测勘处》一书。该书由著名矿床地质学家郭文魁院士、著名编辑家殷维翰先生和著名勘查地球化学家谢学锦院士等主编,精装16开本,78.4万字,包括《回忆与论述》、《红花偕绿叶》、《曲折人生路》、《尘封的珍珠》和《谢家荣教授主要著作目录》5个部分。谢家荣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矿床学家、经济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是中国现代矿产勘查事业的先驱和开拓者,是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之一。他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  相似文献   

3.
《地质论评》2009,55(2)
2008年12月31日上午,中国地质学会在京召开纪念谢家荣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谢家荣先生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阮维周,字岐山,1912年5月23日生于安徽滁县.阮维周族姓朱,是明朝宗室,明末清初为躲避政治迫害,逃离北京,到长城外的宣化隐居,改"朱"姓为"阮".但这一宗族对皖东故土非常留念,满清末年,已在塞外成为巨富的阮维周父辈,南归滁县,重振家园,同时塞外的庞大产业亦留人经营.1912年,阮维周在滁县出生,他父亲阮嘉宾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大知识分子,母亲李和,是家庭妇女.阮维周幼年时,他父亲任直隶省会保定农业专门学校的国文教师,他们全家便移居保定,他从小就接触了特别多的农业生产知识,父亲还经常带他去宣化,看望在那里经营大片土地的祖父.受家庭影响,阮维周对实用性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严格的家教督促下,他刻苦努力,品学兼优.  相似文献   

5.
闻广  吴思本 《地质论评》1984,30(2):179-183
二十年代初,我国翁文灏(1920)首先将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类简单地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以长江中下游为代表与铁铜等有关的偏中性的一类,及以南岭为代表与钨锡等有关的偏酸性的另一类花岗岩,两者比较,前一类来自地下较深处,等等。其后,谢家荣(1936)曾分别称之为扬子式与香港式花岗岩类。自五十年代以来,我们(1958,1963)已开始认识到这种将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类的二分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者翁文灏早在二十年代初期即将长江中下游的花岗闪长岩和南岭花岗岩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型,并认为前者较后者来自地下较深处。稍后,谢家荣曾分别称其为扬子式和香港式。以上观点对华南地区的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7.
《地质论评》1989,35(2):177-178
1988年9月6日,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大师、矿床学巨匠谢家荣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为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在1988年12月1日于北京西山饭店隆重举行谢家荣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会,缅怀谢先生为中国地质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于地质科研、教学和野外实际工  相似文献   

8.
正"建筑以空间形式体现出时代精神,这种体现是生动、多变和新颖的。"~([1])——密斯·凡德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年-1969年)是德国建筑师(后加入美国国籍),在世界现代建筑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的痕迹。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图1)本名路德维希·密斯,为表达对母亲的尊敬,后又加上母亲的姓,人们习惯称他为密斯·凡德罗。他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并称为"现代主义建筑四大师"。密斯建筑设计代表作品有巴塞罗那德国馆(1929年)、范斯沃斯住宅(1950年)、柏林新国家美术馆(1968年);同时,他在工业设计、城市规划、书籍出版等方面也有所成就。在建筑设计领域,密斯·凡德罗终其一生都在"结构"与"玻璃"中探索,其主要设计思想——"少就是多"的理念一直被后  相似文献   

9.
湖北“保安页岩”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世忠 《地质论评》1964,22(3):177-180
“保安页岩”一名系1924年谢家荣所创,由于他在大冶灰岩与炭山湾煤系(龙潭组)之间发现一层含有Pseudomonotis sp.,Gastrioceras zitteli Gemmellaro,G.liui Grabau化石的黄色页岩。遂将此层页岩取名为保安页岩,并定其时代为二迭纪—三迭纪。此名创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我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谢家荣、孟宪民先生生前为发展我国矿床地质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为推动我国矿床地质工作的发展,鼓励中青年矿床地质工阼者创造性地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特设立“谢家荣-孟宪民奖”(详细条例请见《矿床地质》1987年第3期和《中国地质》1987年第7期)。  相似文献   

11.
谢家荣     
谢家荣,字季骅,我国著名的地质、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1898年7月生于上海.1913~1916年在工商部地质研究所由章鸿钊等主办的地质班学习.毕业后进工商部地质调查所工作.后由于他工作上的成就,被派送美国留学,1920年获威斯康辛大学理学(地质)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后至1929年,前后任农矿部地质调查所、两广地质调查所技师、技正;北京大学兼任教授和中央大学、中山大学教授.1929年赴德国柏林地质调查所及弗兰堡大学研究煤岩学和金属矿床.1930年回国后任地质调查所技  相似文献   

12.
张立生 《地质学报》2022,96(1):25-49
谢家荣是中国地质学家群体中极其重要和突出的一位,他在地质科学领域里涉猎面之广,在我国地质界独一无二,是一位“全方位的地质学家”,是现代中国地质学领域当之无愧的拓荒者。本文略述其简历和他在中国煤岩学和煤地质学、土壤学、石油地质学、铀钍矿产地质与勘查、北京西山地质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学、矿床学、经济地质学和地质教育领域的贡献与成就。谢家荣对中国地质事业和中国地质学会的建立与成长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都值得纪念的一位伟大的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者翁文灏早在二十年代初期即将长江中下游的花岗闪长岩和南岭花岗岩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型,并认为前者较后者来自地下较深处。稍后,谢家荣曾分别称其为扬子式和香港式。以上观点对华南地区的地质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以物质来源和形成方式为依据,又相继提出了许多大同小异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质》1999,(10):21-23
1950年8月25日,政务院第四十七次政务会议通过设立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和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任命李四光为主任委员,尹赞勋、谢家荣为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5.
王玉净等1998年撰写的"广西钦州小董-板城上古生代硅质岩相地层",新建了上泥盆统"石梯组",该岩石地层单位与谢家荣、王植1937年在广西西湾创建的石梯系(后更名石梯组)重名.根据地层命名优先权,西湾侏罗系石梯组应予沿用,钦州板城上泥盆统"石梯组"应予废弃.钦州板城含有上泥盆统放射虫、牙形类的硅质岩与上覆含有下石炭统放射虫、牙形类的硅质岩不同,后者含有锰矿和赤铁矿,颜色较深,根据岩石地层学组的含义,将前者重新命名为桂南组.  相似文献   

16.
1988年9月6日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大师、矿床学巨匠谢家荣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为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在12月1日于北京两山饭店隆重举行了纪念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地质科研、教学和生产的地质专家、地质矿产部的领导和谢先生的生前友好共约300人。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陈毓川主持了纪念会。郭文魁先生首先发言,他回顾了随谢先生学习和工作的历史,赞扬谢先生为中国地质事业所作出的卓  相似文献   

17.
学会小资料     
一九二二年一月二十七日(农历除夕),当时二十六位中外地质学家在北京前实业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图书馆聚会,成立了由章鸿钊、翁文灏、王烈、李四光、葛利普五人组成的筹备会,负责推选中国地质学会成员候选人。一九二二年二月三日(农历初六),新春节日刚过,立即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全体会员大会,通过了委托袁复礼和谢家荣起草的学会章程;选章鸿钊担任会长,翁文灏和李四光为付会长,谢家荣担任书记(相当于秘书长);同时还决定出版《中国地质学会会志》,作为会刊。当时出席第一次会议的二十六人即为学会的创立会员。  相似文献   

18.
<正> 贾汪煤田周围奥陶系广泛出露,1924—1939年间,刘季辰、李四光、谢家荣在调查煤田地质的同时,对附近的奥陶系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当时笼统称为“奥陶纪珠角石灰岩”,“奥陶纪马家沟石灰岩”,对于奥陶系下部与寒武系连接部位的一段地层,李四光(1930)命名为“贾汪页岩”,其下谢家荣(1932)命名为“三山子石灰岩”,这两段地层的时代,有的划为寒武纪,有的划为奥陶系。1973—1978年我队在贾汪地区开展一比五万区  相似文献   

19.
东川铜矿是我国著名的铜矿区之一。前震旦系东川群落雪组白云岩中的铜矿,1941年谢家荣曾命名为东川式铜矿。其中有一种铜矿石呈细脉状,李洪谟、王尚文称为“马尾丝矿”,并认为它是岩浆热液沿灰岩叶理交代生成。谢家荣提出它是藻类组织,“为铜矿所交换或充填者”。1947年孟宪民也作了详细的研究。 1981年龚琳、王承克提出铜矿沿叠层石基本层分布,密集时可连成纹理,构成特有的“马尾丝”构造。“马尾丝”铜矿是富矿,含铜品位一般为1~3%。1984年,笔者在东川穿天坡东川群落雪组,采到一些铜质叠层石,现提出一些看法,对研究叠层石与铜矿  相似文献   

20.
连宏志 《河南地质》2012,(11):52-52
记得刚参加工作,我因宣传工作做得不好,被领导批了一顿,回到家就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是发呆,就是沉睡。 母亲得知情况后,把父亲订的《资源导刊》放到我手边。刚开始,我怎么也不愿碰,当母亲送到第五期的时候,我被一幅图片新闻吸引住了:一位满脸褶皱的母亲双手紧紧地捧着一堆土,像看自己的孩子,老泪横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