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球最老的地壳组成和构造属性是地球科学研究中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合适年龄的岩石,难以进行约束。很多研究主要集中于西澳Jack Hills变质沉积岩中4.4~4.3 Ga的碎屑锆石,但是对其原岩性质的认识依然缺乏共识。对其原岩成分的推断主要基于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研究者普遍认为这些碎屑锆石来源于火成岩源区。  相似文献   

2.
正发现于太古代沉积岩中的冥古代(40亿年)碎屑锆石是了解地球最早期历史的直接样品。锆石的Ti温度计计算显示冥古代碎屑锆石的形成温度可达700℃,另外,锆石中的包裹体存在长英质的矿物。因此,学界多认为这些锆石结晶自地壳深熔而成的花岗质熔体。其他一些地球化学研究(如Li含量和同位素组成)也支持这个看法。由此可推断,地球最早期的板块构造型式与现今相似。但是,也有部  相似文献   

3.
冀东地区始太古代早期—冥古宙锆石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最古老大陆地壳的形成、组成和演化是阐释地球壳幔物质分异、构造演化的逻辑起点.由于长期地质作用改造,地球上保存的古老陆壳物质十分稀少,寻找和研究都极具挑战性.在冀东卢龙喇叭山地区,早期研究发现含有大量3.4~3.8 Ga碎屑锆石的铬云母石英岩,岩石特征和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与迁安黄柏峪地区的铬云母石英岩十分类似.本...  相似文献   

4.
太古代地质研究中争论很大的问题之一是有否板块构造作用.Bickle(1978)提出,由太古代变质岩得到的相对冷平衡热梯度,要求太古代时因快速的板块构造作用引起大量的热损耗.但是,相反,因为比较热而薄的、年青的洋壳板块难以俯冲.所以板块的迅速产生和俯冲受到了限制.已经有人论证太古代洋壳的主要组分很可能是科马提岩,和绿岩带有相似性.这意味着幔源熔岩的喷发温度约1650℃,它要求较流圈顶部温度约1700℃,可与根据Gorgona岛的科马提岩推测的约1350—1400℃的现值进行对比.另一方面,Davies(1979)已有力地论证了晚太古代地幔温度仅比现值高150℃左右.不论哪一种情况(Tast=1700℃或Tast=1500℃),  相似文献   

5.
东疆与邻区的板块构造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显生宙切,新疆曾是一个统一的陆块,寒武纪晚期开始解体,在新疆东、北部形成斋桑-东准噶尔、康古尔两个洋盆、博格达-哈尔力克、北山两个裂谷系和12条深、大断裂带。从加里东中晚期开始,两个洋盆边拉张边消减,形成3条俯冲带、2个对接带和7个岛弧带,最后于华力西中期沿克拉麦里、康古尔塔格两个对接带闭合。以对接带、俯冲带和深断裂带为界,将东疆及其邻区划分为西伯利亚、准噶尔和塔里木三大板块,10个次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板块构造与古生物地理区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云南省的地恨,古生物地理区和古地磁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其划分为扬子板块,澜沧板块和保山板块。这三个构造单元中,前二者的古生物群基本相同,属于南方古生物地理区,后者发育了冈瓦纳相沉积,属于滇西古生物地理区。据现有古地磁数据,扬子板块从寒武-石炭纪位于南半球,自二叠纪才开始漂移到北半球地区;保山和澜沧二个板块,在古生代时期处于南半球区,之后它们分别在晚三叠世末期,三叠纪迁移入北半球。最后,在中侏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云南省的地层、古生物地理区和古地磁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其划分为杨子板块、澜沧板块和保山板块。这三个构造单元中,前二者的古生物群基本相同,属于南方古生物地理区,后者发育了冈瓦纳相沉积,属于滇西古生物地理区。据现有古地磁数据,杨子板块从寒武-石炭纪位于南半球,自二叠纪才开始漂移到北半球地区;保山和澜沧二个板块,在古生代时期处于南半球区,之后它们分别在晚二叠世末期、三叠纪迁移入北半球。最后,在中侏罗世三个板块发生了相互碰撞,从而拼合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晚泥盆世地层中冥古宙碎屑锆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袁伟  杨振宇  杨进辉 《岩石学报》2012,28(4):1029-1036
河西走廊地区晚泥盆统中宁组地层中,利用LA-ICP-MS法测年获得了3.9Ga和4.0Ga两颗碎屑锆石,其Th/U依次为1.01和0.58,均为岩浆锆石。两颗锆石稀土元素呈轻稀土(LREE)亏损、重稀土(HREE)富集,均具有Ce正异常,其中4.0Ga锆石具有Eu负异常,3.9Ga锆石无Eu负异常。利用锆石中49Ti的含量计算原岩岩浆温度分别为792±36℃(3.9Ga)和967±45℃(4.0Ga)。3.9Ga锆石获得原位Hf同位素结果,176Hf/177Hfi=0.280169,εHf(t)=-3.6,tDM=4139Ma, tDMC=4319Ma。这两颗>3.9Ga碎屑锆石为西北地区首次发现,其微量元素特征说明在冥古宙时地球上可能存在地壳;结合前人古生物和古地磁研究结果,说明河西走廊在晚泥盆世时同澳大利亚西北部可能具有亲缘性。  相似文献   

9.
董仁薄 《矿床地质》1984,3(2):28-38
前言本区分布有广泛的花岗岩类及铁、铜、稀有金属矿床和矿化,是我国重要的铁、铜矿产区域之一,大冶式铁矿就产于此。多年来,不同的作者将本区铁铜矿床归之为接触交代成矿和热液成矿、火山同生沉积成矿、矿浆成矿、层控成矿、板块成矿。作者根据近些年来各单位在这一地区所获得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质学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这些花岗岩类及与其有关的金属矿床和矿化可能是在燕山旋回时,扬子准地台板块与大别板块(古板块)相撞,大别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北部地槽区的板块构造遗迹及其演化历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普遍缺少大于40亿年的岩石记录,赋存在太古宙变质沉积岩中的冥古宙碎屑锆石构成了探索地球初期地壳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的唯一直接证据。因此,较好地限制冥古宙碎屑锆石的来源和历史也就成为探索这一问题的关键。爱尔兰学者Kenny博士及其合作者以前人研究比较详细的分异的萨德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仍是尚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本文报道了南部拉萨地体西部打加错地区新发现的安山玢岩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打加错安山玢岩主要由蚀变细粒斜长石、辉石和角闪石组成。2件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04±4Ma和203±2Ma,表明打加错地区在晚三叠世发生了安山质岩浆活动。结合近期报道的打加错地区辉石角闪二长闪长岩的年龄(207.3±3.6Ma)记录,表明南部拉萨地体西部打加错地区发生了晚三叠世岩浆活动。2件安山玢岩的锆石εHf(t)值多为正值(分别为-2.2~+8.8和-2.0~+10.7),可比于南部拉萨地体中东部其它地区同期岩浆记录的Hf同位素成分(如:工布江达南部203Ma正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4.9~+2.7;日喀则东部约205Ma二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11.9~+15.8),这表明南部拉萨地体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从东工布江达向西延伸到打加错一带,东西延伸约800km。打加错地区2件安山玢岩样品(SiO2=56.1%~59.0%)以较低Mg#(45.8~48.7)和Al2O3含量(16.4%~17.0%)为特征,属于偏铝质钾玄质-高钾钙碱性火山岩。本文获得的新数据,结合最近报道的早侏罗世桑日群岩浆活动记录以及打加错地区上三叠统地层研究新进展,本文更赞成打加错地区和南部拉萨地体其它地区的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形成于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南向俯冲有关的弧后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普遍缺少大于40亿年的岩石记录,赋存在太古宙变质沉积岩中的冥古宙碎屑锆石构成了探索地球初期地壳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的唯一直接证据。因此,较好地限制冥古宙碎屑锆石的来源和历史也就成为探索这一问题的关键。爱尔兰学者Kenny博士及其合作者以前人研究比较详细的分异的萨德  相似文献   

14.
陕西西乡县广泛出露的晋宁期岩浆岩是研究和理解扬子克拉通基底地质演化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西乡县龙王塘地区的辉长岩体、花岗岩脉和钠长斑岩脉进行锆石U-Pb定年和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确定了岩浆侵位时代,揭示了岩浆源区特征。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体和花岗岩脉的侵位时间分别为(863.6±4.4)Ma和(863.6±3.8)Ma,是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产物。在两条钠长斑岩脉中识别出(905.2±8.2)Ma、(807.0±8.9)Ma和(762.5±4.2)Ma三组锆石年龄,第一组为继承锆石的年龄,后两组年龄分别代表两条岩脉的侵位时代。综上可知,龙王塘地区存在~864 Ma、~807 Ma和~763 Ma三期岩浆作用,以及早期(~905 Ma)构造热事件,岩浆作用具有长期性和多阶段性特征。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辉长岩体和脉岩的εHf(t)平均值介于+7.1~+10.0之间。对已有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汉南地区的绝大多数新元古代岩体的εHf(t)为正值,具有随时间偏离亏损地幔线,接近球粒陨石线的基本演化趋势。上述锆石U-Pb年龄和原位Lu-Hf同位素结果表明,龙王塘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起源于亏损地幔或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活动型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内蒙古北部地槽区内,现已查明的蛇绿岩带、双变质带、混杂堆积等板块构造遗迹的区域分布、地质产状、岩石及矿物特征,作了概略描述。并进一步阐述了西伯利亚和中朝二大板块,由晚元古代至晚古生代期间,板块构造发育过程——洋壳消减和陆壳增生,直到早二叠世末期两大板块碰合形成统一大陆。对其形成与演化中的主要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岩浆活动等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龙  郑永飞 《地球科学》2019,44(12):4144-4151
大陆弧安山岩的形成是大洋板片向大陆边缘之下俯冲的结果,但是在具体形成机制上存在很大争议.针对这个问题,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安山质火山岩及其伴生的玄武质和英安质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对大陆弧安山质火成岩的成因提出了新的机制.分析表明,这些岩石形成于早白垩世,它们不仅表现出典型的岛弧型微量元素分布特征,而且具有高度富集的Sr-Nd-Hf同位素和高的放射成因Pb以及高的氧同位素组成.通过全岩和矿物地球化学成分变化检查发现,地壳混染和岩浆混合作用对其成分的富集特征贡献有限,而其岩浆源区含有丰富的俯冲地壳衍生物质才是其成分富集的根本原因.虽然这些火山岩的喷发年龄为中生代,但是其岩浆源区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的华夏洋壳俯冲对扬子克拉通边缘之下地幔楔的交代作用.大陆弧安山岩地幔源区中含有大量俯冲洋壳沉积物部分熔融产生的含水熔体,显著区别于大洋弧玄武岩的地幔源区,其中只含有少量俯冲洋壳来源的富水溶液和含水熔体.正是这些含水熔体交代上覆地幔楔橄榄岩,形成了不同程度富集的超镁铁质-镁铁质地幔源区.在早白垩纪时期,古太平洋俯冲过程的远弧后拉张导致中国东部岩石圈发生部分熔融,其中超镁铁质地幔源区熔融形成玄武质火山岩,镁铁质地幔源区则熔融形成安山质火山岩.因此,大陆弧安山岩成因与大洋弧玄武岩一样,可分为源区形成和源区熔融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对应于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白云金矿是辽东青城子矿集区北部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发育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闪长玢岩、煌斑岩和二长斑岩等脉岩,其中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常产于金矿体的上下盘,与成矿空间关系密切。本文通过锆石U-Pb年代学测试,精确厘定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的年龄分别是218.56±0.37 Ma和218.5±2.9 Ma,为印支期岩浆作用的产物;二长斑岩的年龄为164.44±0.38 Ma,属燕山期。综合研究表明,白云矿区金矿体与印支期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可能是同一岩浆体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张少兵  郑永飞  吴元保 《地球学报》2005,26(Z1):109-111
是否存在早太古代地壳是比较不同陆块早期演化历史的重要基础。自3.8 Cra的碎屑锆石在华北板块被发现后,关于扬子板块是否也存在早太古代的地壳物质成为众人争论的热点之一。长期以来,通常认为华北克拉通广泛出露太古代岩石,而扬子克拉通的基底主要形成于元古代,只在局部地区记录了少量太古代信息。然而,对崆岭混合岩的错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扬子克拉通曾经存在大于等于3500 Ma的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20.
华南新元古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SHRIMP锆石U 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 ,云南峨山、江西九岭和安徽许村等 3个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818± 10Ma、818± 10Ma和 82 9± 11Ma ,与广西北部的本洞、三防、元宝山、湖北的黄陵岩体以及的广西北部的基性岩墙的年龄完全一致 ,表明在 82 0~ 830Ma期间 ,扬子克拉通在广大区域内几乎同时发生了广泛的地壳重熔和幔源基性岩浆活动。虽然这些花岗岩的类型不同 ,但它们的形成时代相当一致 ,表明这些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应形成于相同或相关的构造环境 ,很可能是地幔柱活动导致下地壳重熔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