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广元恐龙化石埋藏地上沙溪庙组的双壳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广元河西乡恐龙化石埋藏地的上沙溪庙组地层中,采获的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属于Cuneopsis-Psilunio-Eolamprotula淡水双壳类动物群。上沙溪庙组中的双壳化石表明,含有恐龙化石的这套地层的时代为中侏罗世,从而为广元河西乡恐龙动物群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四川盆地西南缘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碎屑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综合研究,得出其主量元素富CaO、MnO,贫SiO_2、Al_2O_3、Na_2O、K_2O;微量元素中富Cr、Zr、Cs、Th元素,贫Sr、Nb、Ta元素;稀土元素比地壳中的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轻稀土元素弱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有轻度的负铕异常。四川盆地西南缘沙溪庙组物源区为长英质岩区,物源区为大陆岛弧。沙溪庙期处于温暖、潮湿的沉积环境,具有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为该区中侏罗世环境演化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盆地西南缘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碎屑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综合研究,得出其主量元素富CaO、MnO,贫SiO_2、Al_2O_3、Na_2O、K_2O;微量元素中富Cr、Zr、Cs、Th元素,贫Sr、Nb、Ta元素;稀土元素比地壳中的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轻稀土元素弱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有轻度的负铕异常。四川盆地西南缘沙溪庙组物源区为长英质岩区,物源区为大陆岛弧。沙溪庙期处于温暖、潮湿的沉积环境,具有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为该区中侏罗世环境演化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遗迹产地,长期以来的发掘工作发现了丰富的恐龙化石种属。2021年,在广元市旺苍县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上段发现了一组以蜥脚类恐龙为主,虚骨龙类、肉食龙类、剑龙、龟类等为辅的化石,为目前国内罕见的化石种群丰富、密集度大、分布集中的恐龙化石埋藏点。通过地质填图、剖面揭露、化石统计、微相分析等手段,综合分析了岩性组合、构造特征等因素,认为研究区的碎屑物源来自龙门山、大巴山、米仓山方向,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河道微相和河道间微相;埋藏特征显示研究区内化石为异地埋藏,但未经过远距离搬运。旺苍县恐龙化石的发现再次证实四川盆地具有考察、研究和发掘恐龙化石的优越条件,研究可为深入研究四川盆地古环境与古生态变迁、盆地恐龙的系统演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元恐龙化石埋藏地是四川盆地中侏罗世重要的恐龙化石点,恐龙化石埋藏于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之中。笔者对该恐龙化石埋藏地沙溪庙组泥质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泥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物源区性质、构造背景以及物源区的风化特征。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表明其物源区以长英质岩石为主,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指示化学风化程度的CIA指数及成分成熟度的ICV指数,表明物源区经历了中等的化学风化作用,反映了中侏罗世恐龙生活在半干旱的古气候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心、薄片等方法对新场气田中侏罗统沙溪组一段的储集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其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展开探讨,认为成岩作用是影响物性的重要因素.得出方解石胶结是导致孔隙度减少的主要原因,衬垫(或环边)绿泥石则导致渗透率变差,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孔隙度增加作出了贡献,但对渗透率无明显的建设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XZ气田沙溪庙组致密碎屑岩储层为例,介绍在单井建模的基础上,应用灰色遗传过程识别方法,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工区裂缝和产能横向预测的过程。特别是关于地震特征参数的提取过程、工区产能和裂缝的预测结果,对其他地区的同类研究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庆云阳地区中侏罗统新田沟组是四川盆地新发现恐龙化石的重要埋藏层位之一.野外地质调查表明,研究区内新田沟组下部岩性以深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夹中层状岩屑石英砂岩,偶含紫红色粉砂岩,向上砂岩增多.本次研究连续采集重庆云阳地区新田沟组底部细碎屑岩,通过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究沉积物物源特征及沉积时期古风化和古气候条件.分析结果显示:样品w(SiO2)为57.41%~66.53%,w(A12O3)介于15.66%~20.01%;全碱含量w(Na2O+K2O)约3.21%~4.85%,地化特征说明新田沟组底部细碎屑岩主要属富石英岩屑杂砂岩.样品轻稀土元素(LREE)含量为163.6~216.3×10-6,重稀土元素(HREE)含量为18.1~25.0×10-6,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7.71~10.10,说明样品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各项岩石地球化学比值表明其源岩为长英质火山岩,源区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环境.剖面底部4件样品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均在80以上,向上逐渐减小(平均73),指示中侏罗纪早期气候条件存在由炎热潮湿到温暖湿润的变化趋势,化学风化作用经历了由极强到中等风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重庆云阳新田沟组恐龙动物群是四川盆地近年来新发现的恐龙动物群,动物群埋藏层位为新田沟组中上部.对云阳地区恐龙化石埋藏地新田沟组剖面自底到顶系统开展了孢粉化石采样分析工作,分析结果表明,新田沟组上部孢粉化石缺失,中下部孢粉化石含量丰富,裸子植物花粉在孢粉组合中占绝对优势,含量高达91.64%,苔藓、蕨类植物孢子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65-471
西藏罗仓地区昂杰组受控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构造环境较为复杂,主要通过常、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的物源和构造环境,通过常、微量和稀土元素的指示作用,以及与其相邻相似地层拉嘎组、永珠组做了横向的对比,得出结论:研究区主要处于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过渡的晚期,海水逐渐变浅,沉积环境为海陆过渡相,物源区主要为沉积岩区,物源来自于上地壳,成分主要为长英质和少量古老沉积物成分夹杂少量基性物质。  相似文献   

11.
何平  谢渊  刘建清  何利  罗妍 《地质通报》2020,39(4):442-449
对云南盐津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沙溪庙组的孢粉组合特征和规律的研究表明,自流井组中以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而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低;裸子植物花粉中以Pinuspollenites为主,蕨类植物孢子只有Laevigatosporites。自流井组时代为早侏罗世,属于热带半干旱-温暖气候。沙溪庙组中裸子植物花粉以Pinuspollenites为主,含有Psophosphaera,Classopollis等;在蕨类植物孢子中Neoraistrickia的含量最高。沙溪庙组时代为中侏罗世,属于热带或亚热带较温暖气候。  相似文献   

12.
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蕴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它对沉积环境的水文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是研究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手段。选取四川盆地西缘地区中侏罗统上、下沙溪庙组的17件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测定,应用了能够敏感反应沉积环境的微量元素指标及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比值,对四川盆地西缘地区中侏罗统上、下沙溪庙组沉积时期的古环境、古气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下沙溪庙组Sr/Ba比值均小于1,说明沙溪庙组沉积期湖水为淡水;V、U、Mo、V/Cr、Ni/Co、U/Th、(Cu+Mo)/Zn、V/(V+Ni)、δCe、δEu、∑REE、La/Yb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值及比值,说明整个沙溪庙组沉积时期湖泊底层水体总体上为中等分层的含氧环境;根据Sr/Cu比值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下沙溪庙组沉积期整体表现为温暖干旱,局部时期转凉,此后上沙溪庙组沉积期又转变为类似于下沙溪庙沉积期的温暖干旱的气候环境,且干旱程度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3.
中江地区沙溪庙组层序地层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沉积相演化及界面特征,可将中江地区沙溪庙组划分为湖泊—三角洲及河流相沉积两个充填层序。认为湖泊—三角洲充填层序为完整的湖进—湖退沉积旋回,而河流充填层序主要起填平补齐作用,层序的形成和演化受龙门山推覆构造活动控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对兰坪盆地古近系104件细碎屑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LEE含量较高,轻稀土含量较富集、重稀土含量较亏损,显示出明显的"右倾"型配分模式。根据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w(Zr)-w(Th)、La-Th-Sc、Th-Sc-Zr/10等多种沉积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及多种交叉分析方法,对兰坪盆地古近系细碎屑源岩构造背景进行了详细研究。利用La/Th-Hf和La/Yb-∑REE判别图解对兰坪盆地古近系源岩属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坪盆地古近系碎屑源岩主要以上地壳长英质岩石为主,并混有少量基性岩,反映其物源区构造背景为早期为大陆岛弧构造背景,至晚期逐渐过渡为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川西坳陷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砂岩储层样品的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分析,讨论了砂岩中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的特征、形成期次以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富SiO2的孔隙流体对初期形成的绿泥石环边胶结物产生溶蚀作用。如果孔隙流体性质呈现适合石英胶结物形成时,当流体渗透过绿泥石环边到达石英碎屑颗粒表面,由于对绿泥石环边的溶蚀作用使得流体中SiO2浓度降低,则不足以形成石英胶结物,从而保护了孔隙空间不被充填。在成岩过程中矿物蚀变成绿泥石发生的"成岩耗水"作用使得地层水减少,地层压力降低,与围岩形成压力差,有利于油气运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6.
川西前陆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对研究区沉积相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本文根据岩性组合,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等多种因素将研究区沙溪庙组划分出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湖泊五个沉积相,并对各沉积亚相构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为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西北部的龙门山,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相的垂向序列反映湖泊具收缩-扩张-再收缩-再扩张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川西北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沉积特征及油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厚坝油砂岩为我国典型的一类非常规石油资源,油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中下部的中-粗砂岩中。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测井相分析、地震解释等手段对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的沉积特征及油砂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沙溪庙组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该套地层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包括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沙溪庙沉积期研究区西北部的龙门山古陆为物源区,碎屑向东南注入湖盆,在平面上,沉积相带从西北到东南依次为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通过对野外露头以及单井沉积相研究发现油砂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河道砂体中,孔渗性能较好,含油率较高,由此可知河道以及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支河道为有利沉积相。最后通过多口井的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进行对比,从而标定并计算出油砂层的位置及厚度,绘制出油砂岩的厚度平面分布图,预测出上沙溪庙组油砂层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8.
重庆石柱二叠纪栖霞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对重庆市石柱县二叠纪栖霞组地层野外露头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薄片观察,根据碳酸盐岩样品的元素含量、比值及相关性,探讨了栖霞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用于古环境分析的10件栖霞组样品SiO2、MgO含量低,且两者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Sr含量高,平均为1 751×10-6,Mn/Sr<0.1,Fe/Sr<1,δ18OPDB>-10‰,表明成岩过程中样品几乎不受硅化及白云岩化作用的影响,未发生化学性质上的改变,可作为古环境分析的可靠对象.栖霞组碳酸盐岩CaO含量高,平均为53.81%,接近纯灰岩的理论化学组成,陆源元素Al2O3、TiO2含量很低,平均值分别为0.17%与0.012%,表明其形成于陆源碎屑影响微弱的稳定古海洋环境.古气候指标MgO/CaO比值极低,平均为0.026,古盐度指标100×(MgO/Al2O3)比值高,平均为1 241,古水深判别指标Sr/Ba、1000×(Sr/Ca)比值高,平均值分别为286和4.54,指示了栖霞组碳酸盐岩为潮湿气候下的陆表海(远岸)沉积.古氧相地球化学指标U/Al、V/Al、Mo/Al、Cr/Al、Co/Al、V/(V+Ni)和U/Th特征一致表明栖霞组碳酸盐岩沉积于贫氧—缺氧环境.垂向上,陆源元素∑(Al2O3+TiO2)含量逐渐降低,古水深指标Sr/Ba、1000×(Sr/Ca)比值逐渐增大,表明栖霞组沉积过程中离岸渐远、陆源供给逐步减少、水体持续加深.  相似文献   

19.
宣龙坳陷青白口系长龙山组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宣龙坳陷青白口系长龙山组为一套滨浅海碎屑岩沉积,可划分为滨岸和浅海陆棚2个相区以及3种不同的相带。在对样品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微量元素的富集规律及其所蕴含的环境意义,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对各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长龙山组沉积期海平面逐渐上升,多处古河流的汇入不仅为碎屑岩沉积提供了充足的陆源补给,而且使沉积水体淡化、盐度较低;同时也反映出该区地球化学特征与原始沉积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微量元素还是氧化物,其含量大多数都由前滨→临滨→滨外陆棚呈明显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微量元素、P2O5、MgO、CaO、MnO含量及M值(M=100×MgO/Al2O3)随水体变化特征显著,都可作为沉积环境判别的有效标志。此外,解释了陆源组分Al2O3、K2O、Fe2O3在水体较深的临滨及滨外陆棚环境中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上述特征不仅表明该区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沉积相分析的重要标志,也说明野外地层和沉积相划分的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北部早白垩世营城组发育一套以流纹岩为主的中酸性火山岩,其具有高硅、铝,富碱和低镁、铁的特征,不同类型火山岩均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分异严重的特征。其中:酸性流纹岩表现为富集Pb、U、Th、Ta、Hf和Zr等元素,亏损Sr、Ba、Eu等元素;中性安山岩、粗安岩和基性玄武岩则亏损不明显;中酸性英安岩介于两者之间。地化特征分析表明,营城组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是地幔底侵导致地壳部分熔融,并受到地幔物质的混染,酸性岩喷出前经历了较强的岩浆分异作用。构造判别图解指示营城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具有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发育于活动陆缘或岛弧的火山岩类似的演化特征。结合中国东部构造环境演化特征,认为松辽盆地北部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可能是古太平洋板块北北西方向高速俯冲导致地壳岩石圈减薄、地幔物质上涌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