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及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及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质学会、广东省科协、广州市科协、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地质流体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暨全国第十五届流体及包裹体会议"于2007年11月7日~9日在广州市东山宾馆召开,这次会议成功举办得到了广东省地质学会、省市科协和东山宾馆的大力支持,会议于11月12日结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全国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讨会报道全国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讨会报道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举办的全国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讨会于1997年10月6日至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  相似文献   

3.
第 13届地质流体及流体包裹体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10月 14~ 17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内生矿床成矿机制国家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主办 ,国际矿物学会包裹体专业委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协办。12 0余名与会者代表了全国各地质院所、高等院校地质院校、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三位国际著名地质学家专程来华参加会议并作重要报告 ,参加会议的众多的年轻代表给会议带来了活力 ,反映地质流体研究新人辈出 ,后…  相似文献   

4.
编后语     
“地质流体”是指存在并活跃于岩石圈中的由H_2O、CO_2、烃类以及卤素、S、N等挥发组分及其中的溶解组分一同构成的复杂流体相,它是地质作用过程中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并在地球内部发生的一切地质作用过程、各圈层地球物理结构与力学性质、地球化学演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地球内部流体已成为当前地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并将是建立地质科学新理论体系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由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内生矿床成矿机制国家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主办,国际矿物协会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13届地质流体及流体包裹体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4至17日在南京大学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71篇,来自国内各主要地球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地质院系、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12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地质流体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海外华裔学者周义明博士(美国地质调查局)、卢焕章教授(加拿大Quebec大学)  相似文献   

5.
《国外铀金地质》2008,(2):F0002-F0002
欧光习,男,苗族,中共党员,1968年7月生,贵州台江人。1990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石油系石油地质勘查专业,同年分配到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地球化学研究室工作,先后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1999年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04年晋升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流体包裹体实验室负责人、所级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会员、流体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3CB214600(2003-2009)的科研骨干。  相似文献   

6.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地质学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国家基金委和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等单位协办。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主办,国际矿物协会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际有机包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暨第14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9日至13日在河北廊坊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摘要72篇,  相似文献   

8.
会议简讯     
全国金矿床矿物包裹体学术讨论会召开 由中国矿物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委员会和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联合召开的《全国金矿床矿物包裹体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26日至30日在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举行。这次会议得到了武警黄金指挥部、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有关领导亲临会场参加会议,指导工作。来自地矿部、中科院、冶金部、有色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及大专院校的正式代  相似文献   

9.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地质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孙贺  肖益林 《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0):1105-1121
在多数地质作用过程中,流体都担任着元素迁移的载体、化学反应的活化荆的角色.大量研究表明,岩石、矿物以及元素在有无流体的情况下会表现出迥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所以对于认识某一地质过程而言,流体方面的研究往往能够提供极其重要的信息.流体包裹体则以其直接反映古流体的成分,在各种矿物中的普遍存在性,以及对各种后期改造有一定的抵抗力等特点而成为研究古地质流体的最佳样本,并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各种地质过程的研究中.从基本概念出发,讨论了流体包裹体的种类和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的区分,对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要点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的综述,着重介绍了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并举例说明了流体包裹体在矿床学、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以及近期的一些关于流体包裹体中保存生物标志和生物遗迹化石的研究,最后对未来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科委支持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矿物及合成相中金的价态研究”丹麦方面参加人之一哥本哈根大学 J.K.马德森先生于 1999年 12月 18~ 2 8日对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进行了学术访问。J.K.马德森在矿产资源研究所举办了为期两天 ,题为“流体包裹体数据解释”和“与流体体系有关相图及其应用综述”的讲座。 J.K.马德森是国际著名的矿物流体包裹体专家 ,是北欧协作网负责人之一 ,在北欧地区和格陵兰碱性岩、变质岩和矿床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研究方面有许多成果…  相似文献   

11.
变质作用与流体包裹体: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广泛存在于大多数地质作用过程中,并担任着元素迁移的载体、化学反应的"容器"和活化剂等重要角色。流体包裹体作为古变质流体研究最直接的样本,在各种变质矿物中普遍存在,同时对各种后期改造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流体包裹体是了解变质过程中流体的物理化学行为和限定变质条件的最佳对象。本文从流体和变质作用类型等基本概念出发,系统介绍了不同类型变质作用中流体的产生、成分、作用及后期包裹体可能受到的改造过程,重点阐述了麻粒岩中流体包裹体和UP/UHP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热点,为大陆演化和壳幔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探索提供帮助。最后展望了未来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和技术方面上的改善以及流体示踪剂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所提供的有关流体与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不一定代表成矿时的实际流体和成矿条件,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测定矿石矿物捕获的包裹体。红外显微镜的运用开拓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新领域。文章对红外显微镜工作的基本原理及设备做了简要的综述,重点介绍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成分分析研究,并举例说明了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在W-Sn矿床以及其他矿床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尚且存在的问题、部分解决方法,并简单展望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杜俊  刘洪微  常洪伦 《现代地质》2023,(6):1634-1643
天然斜长石流体包裹体被广泛应用于揭示各种地质作用及地质过程的研究,但关于这类包裹体的捕获机制及捕获后的变化、地质温压计等研究需要基于斜长石的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研究的验证或修正。目前,以斜长石为寄主矿物的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尚未见诸报道。本文基于传统的寄主矿物裂隙愈合方法,通过在寄主矿物的预处理、囊组装等方面的适当改进,在1~1.5 GPa、800~900℃的条件下,模拟俯冲带中玄武质洋壳发生脱挥发分反应的实验中,以斜长石为寄主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被成功地合成。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显微测温分析,以及尝试性的单个流体包裹体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斜长石捕获了常温下呈富碳液相+富水液相的两相流体包裹体,捕获的流体具有H2O+CO2±CH4±N2的组成,流体盐度因加入初始标液不同而有变化,有Cu、Mo等被活化进入到流体中。实验展示了基于斜长石的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在二氧化硅不饱和体系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中的成功运用,其在地质流体和实...  相似文献   

14.
<正>油气盆地流体包裹体压力是研究含油气盆地一个重要参数。当流体被包裹在矿物中时,包裹体形成时的温度、压力、组分也会继承当时埋深时周围地质环境的地质温度、埋深压力与地质流体组分,构成一平衡体。故包裹体形成压力与形成温度(均一温度)、包裹体组分是相关联的平衡体,可通过包裹体均一温度、组分等推算形成压力。具体的推测压力方法有:1.伴生盐水包裹体内子矿物形成压力分析。伴生盐水包裹体形成时或形成后会产生固体子矿物,实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委会将在1992年组织召开国际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与找矿学术讨论会(ISFIGD),这次会议也是国际成矿流体包裹体委员会(COFFI)1992年学术活动之一。会议主题: 1.成矿流体包裹体基础理论。 2.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各种参数的测定与运用。 3.用矿物中包裹体研究金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和金矿物沉淀环境。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全国有机包裹体学术讨论会纪要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和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召开的全国有机包裹体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2月:6~10日在广州举行。会议的目的,是总结交流近年来有机...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和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联合召开的“全国金矿床矿物包裹体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l月26~30日在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举行。这次会议得到了武警黄金指挥部、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来自地矿部、中科院、冶金部、有色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及大专院校的正式代表  相似文献   

18.
流体包裹体是古地质流体的唯一直接记录,为反演地质过程涉及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提供了最为重要的证据。流体包裹体是研究热液矿床成矿流体最有利手段,常规的测试对象为透明的脉石矿物,而矿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更为直接、准确地记录了成矿流体信息。大多数矿石矿物在显微镜透射光下不透明,其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研究需要使用配备有红外成像系统的显微镜进行。近20 年来,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其中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制约了该方法的应用;同时,国内该研究领域正处在起步阶段,多个实验室已安装了红外测试仪器,但尚未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因此,需要对该研究领域进行综述,探讨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该研究方法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红外显微镜仪器工作原理及样品制备注意事项,阐述了影响不透明矿物红外透明度的因素,讨论了红外显微测温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并针对测温过程中相变观察困难、红外光可能影响测温结果等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论述了红外显微测温系统在矿床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应中南工业大学、有色矿产地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地化所的邀请,国际成矿流体包裹体委员会主席,美国地质调查所E.Roedeer博士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与讲学。 Roedder博士长期从事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工作。具体介绍了晶体中的古流体(一般介绍、原理、方法);流体包裹体的亚稳定性;流体包裹体的地质压力计;石盐中的流体;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作为勘探工具的流体包裹体;变质岩中的流体包裹体;岩浆岩包裹体;上地幔  相似文献   

20.
包裹体应用于油气地质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关键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士振 《地质科学》2004,39(1):77-91
从岩相学、成岩作用和流体地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沉积岩包裹体发育分布的时空规律和流体组成的特殊性。分析了包裹体油气地质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一是包裹体的生源属性,准确区分不同情况下的成岩包裹体和继承包裹体、成岩自生矿物与物源沉积矿物、同源流体和异源流体;二是包裹体的多期捕获,辨别包裹体同源多期和异源多期的复杂情形以及包裹体期次划分的根本依据;三是包裹体后生变化(再平衡)的鉴别和原始温度的恢复。最后指出在包裹体观察和实验测试中应注意的重要事项,以使包裹体的分析研究符合客观地质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