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了广州海珠湿地公园8种人工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并运用Brey模型对各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8种人工红树林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年次级生产力以2011年拉关木样地最高,为13.60 g/(m~2·a);2016年桐花树+木榄样地最低,为0.87 g/(m~2·a)。P/B值以2016年桐花树+木榄样地最高,为0.91;2011年无瓣海桑Ⅰ样地最低,为0.66。海珠湿地8种不同人工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差异主要与红树林植被类型及林龄有关。 相似文献
3.
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对九段沙湿地的潮间带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取样调查。设置了江亚南沙、上沙和下沙3个采样断面,分离、鉴定出底栖动物28种,隶属于4门7纲。优势物种有短腿水叶甲、河蚬、谭氏泥蟹、中国绿螂和缢蛏等。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4.96 ind/m2和26.74g/m2。分析了九段沙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现状,并提出了改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作为河流水环境质量良好指示生物之一,加强其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对淡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青弋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于2019年7~8月对10个采样点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和鉴定,运用优势度、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物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量化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分别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4月对湄州湾7个断面高、中、低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取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以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优势种类包括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杂色伪沙蚕(Pseudonereis variegata)和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等。2010年10月,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物种丰富度为(8.21±2.04)种,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1±80)ind./m2和(73.9±78.8)g/m2;2011年4月,平均物种丰富度为(6.76±2.90)种,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95±220)ind./m2和(45.8±58.0)g/m2。4月和10月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明显不同;大型底栖动物4月的多样性、生物量等通常低于10月,但丰度更高。此外,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生物量和丰度在各采样断面的高、中、低潮区的变化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对世博园后滩湿地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调查研究,并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及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世博园后滩湿地底栖动物主要由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纽形动物组成,共计18种;物种数在夏季最丰富,春季次之,冬季物种数最少,其中A断面物种数大于B断面;群落生活类群面上生活类群(GS)/面下生活类群(GSB)在冬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群落生活类群GS/GSB最小,其中B断面群落生活类群GS/GSB大于A断面;底栖动物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丰富度指数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H′)在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冬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Simpson优势度指数(D)为:秋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采用寡毛生物指数值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该园区水质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8年7月,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均匀度指数及生态优势度指数对该湿地内4个环境梯度带9类典型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夏季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6种,8纲28科29属,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及环节动物门;其生物量为节肢动物最高,软体动物次之,环节动物最低。随着河口滩涂湿地从水生生境过渡到旱生生境,大型底栖动物MargMef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均呈减小趋势,表现为潮间淤泥海滩最高,芦苇(Phragmites arustralis)湿地次之,海防林带最小。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45~1.00,表现为芦苇湿地最高,潮间淤泥海滩次之,海防林带最低。生态优势度表现为海防林带最高,盐碱滩涂次之,而水生生境的潮间淤泥海滩与芦苇湿地最低。 相似文献
8.
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8门10纲46科106种,其中软体动物49种,甲壳类36种,多毛类10种,其它类11种。生物量优势种和密度优势种都是软体动物门的珠带拟蟹守螺。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是103.09g/m2,平均密度是196个/m2。与历史调查数据比较,本次调查发现了69种本地新种;对比国内6个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其生物量及栖息密度属于中等偏下,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其它红树林区。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及栖息密度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负相关的关系,物种多样性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5月,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湿地的潮间带中,设置了9处采样地,采集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两次采样在潮间带采样地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74种,隶属于6门7纲24目;2018年11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物种为托氏䗉螺(Umbonium thomasi)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2019年5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物种为多齿半尖额涟虫(Hemileucon hinumensis)、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和托氏䗉螺(Umbonium thomasi);总体上,盐城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11.
互花米草盐沼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花米草是从美国引进中国的外来物种,在江苏沿海栽种30多年,已经成为潮滩的优势种。以互花米草长势较好的东台笆斗垦区外互花米草盐沼湿地作为研究区,通过一条断面上4个样点的4个季节垂直分层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通过筛洗、固定、鉴定、统计以及动物群落指标计算等过程,得出互花米草盐沼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主要由4门5纲12科15种组成,其中以纵带锥螺和微黄镰玉螺为优势种,分布占34.91%和32.23%;在季节变化上,互花米草盐沼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个体数有较大季节差异,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在空间分布上,互花米草盐沼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个体数H2点最多,H4点最少,纵带锥螺、双齿围沙蚕等大部分物种在各点均有分布,具有较广的生境范围;在垂直分层上,各季节各采样点都是上层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2.
13.
2018年8月对黑河上中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3种,其中节肢动物34种,软体动物7种,环节动物为2种;优势种为大蚊(Tipulidae sp.)、豆娘幼虫(Damselfly sp.)、水蜘蛛(Argyroneta sp.)、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琥珀螺(Suecinea sp.)、白旋螺(Gyraulus albus)。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6.94 ind·m-2和3.74 g·m-2;底栖动物的现存量有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整体上干流(1 032 ind·m-2、60.0963 g·m-2)大于支流(276 ind·m-2、3.5233 g·m-2)。由Sorensen相似性指数分析得出在不同生境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干流底栖动物(36种)明显比支流(15种)丰富。聚类分析显示,物种相对丰富的牛板筋、小孤山、龙渠、湿地公园、张掖黑河大桥、高崖、罗成、正义峡采样点聚为一类,其余各点聚为一类。根据Carlander生物量指数得出黑河上中游水质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其中上游支流呈现贫营养水平,干流为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广西北海市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对滨海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危害,于2012年10月,在广西北海市丹兜海、青山头和西村港选取了入侵年限为20 a以上、5 a以上和1 a左右的互花米草群落,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各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的互花米草群落土壤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不同。基于非度量多维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发现,入侵20 a以上的互花米草群落与其他互花米草群落土壤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度很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生物量随着互花米草群落入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这种差异与互花米草密度显著相关(p0.05);不同互花米草群落土壤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物种数量在入侵约1 a的互花米草群落土壤中升高,在入侵20 a以上的互花米草群落土壤中下降,而大型底栖动物的均匀度指数则与之相反;回归分析表明,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变化与互花米草密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2008年7月~2009年5月,分别于平水期(7月)、枯水期(10月)和丰水期(5月)对新疆阿勒泰地区5个盐池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3种,其中水生昆虫18种,软体动物4种,环节动物1种。优势种为羽摇蚊(IV=59.00%)、水蝇幼虫(IV=6.86%)、扁蜷螺(IV=6.67%)、Diplocladius sp.(IV=4.69%)和卵萝卜螺(IV =4.34%)。新疆阿勒泰地区盐池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16.36±117.27 ind/m2和4.09±2.73 g/m2。对大型底栖动物和相关环境因子的CCA分析结果显示,新疆阿勒泰地区盐池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种类与环境因子排序轴的相关系数高达0.992和0.990。盐度和电导率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两个主要因子,海拔、pH和温度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10月,在女山湖荷花湖区、大湖面湖区和焦成圩湖区3个断面9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对女山湖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其中寡毛类5种,多毛类1种,蛭类2种,水生昆虫7种,软体动物19种.寡毛类中的颤蚓(Tubifex sp.)和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水生昆虫中的前突摇蚊(Procladius)为底栖动物中的代表种类;中华园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纹沼螺(Parafossorulus stritula)和淡水壳菜(Limnoperna lacustris)为软体动物代表种类.底栖动物的合计平均密度为517.4个/m2,合计平均生物量为188.2 g/m2.在各类群中,软体动物、寡毛类和水生昆虫的生物量位于前三位.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法和生物指数法对女山湖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二者的分析结果稍有差异.所有采样点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在2.25~2.38之间,3个断面采样点的水质都为轻度污染;所有采样点底栖动物的生物指数变化在6.4~7.6之间,大湖面湖区断面采样点的水质清洁,荷花湖区断面和焦成圩湖区断面采样点的水质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9.
《湿地科学》2021,19(4):442-450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汤旺河下游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产卵场河段,采用常规采样方法,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污染状况调查,以期为大麻哈鱼种群恢复提供研究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大麻哈鱼产卵场河段中有大型底栖动物4门6纲50种,其中昆虫纲物种的数量最多;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44.80±81.71) ind./m~2和(4.42±3.81) g/m~2,优势种为条纹角石蚕(Stenopsyche marmorata)、蚊型前突摇蚊(Proclaclius culiciformis)和八目石蛭(Herpobdella octoculata);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6.89±101.25) ind./m~2和(16.99±21.05) g/m~2,优势种为蚊型前突摇蚊和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冬季和春季,河流水体都被轻度污染,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和硝酸盐含量是影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汤旺河下游大麻哈鱼产卵场河段中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源丰富,丰度较高,能够满足大麻哈鱼幼鱼等底栖动物食性的鱼类对饵料的需求,但是其水体被轻度污染,因此,应该加强对集水区湿地和农业的生态管理,禁止损坏河道底质和破坏河流水生态系统的人类活动,改善河流水体的健康状况,以维持大麻哈鱼产卵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