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气重力波布阵探测灾害性冰雹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启泰  李诗明  赵彩 《贵州地质》2001,18(2):73-78,T001
1995-1997年在冰雹灾害频繁的贵州省中西部进行了灾害性冰雹过程的大气重力波布阵探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动态谱分析技术的大气重力波三测点布探测方法不仅可以在冰雹灾害发生3-24小时以前获得可靠的预警信息,而且可连续跟踪监测波原所在方位,为冰雹过程发生发展的理论机制及预报方法和研究和人工防雹作业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和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组网建设,常用雷达产品逐渐在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利用反射率因子产品分析降水系统的移向、移速、强度以及降水性质等特征为人影作业指挥提供参考;利用径向速度产品选择人影作业的最佳时机和部位;利用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产品识别冰雹云并指导防雹作业;综合应用多种雷达产品建立人影...  相似文献   

3.
苏联的人工防雹科学试验工作以其历史久、地域广、大规模作业和效益高为国际气象界所瞩目。1989年5月由世界气象组织召开的第五次人工影响天气及应用云物理科学大会(北京)苏联代表作了题为“综合冰雹试验——目的、技术装备、初步结果”的报告,反映了苏联目前人工防雹工作的水平和新进展,现将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冰雹灾害的大气重力波遥感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启泰 《贵州地质》1996,13(4):363-367
1985~1992年在北京、贵阳及河北满城进行的多次强对流过程大气重力波探测研究中,发现灾害性冰雹出现前3~6h即有周期为20~60min,振幅超过30Pa的大气微压重力波间歇性的活动。这一发现为灾害性冰雹过程的临近预报提供了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我们使用重力波动态(三维)谱分析技术并设计了相应的微机系统软件,实现了大气重力波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连续动态谱显示,从而研制成将微压波探头、数据采集、微机动态谱实时显示和临近预报指标等软、硬件结合为一体的冰雹重力波预警系统。该系统对强对流冰雹过程有很高的预警和识别能力,并且已达到实际业务使用水平,初步应用于人工防雹作业指挥,大大减少了空报造成的盲目性。1993年3~6月该系统在贵州省重雹灾区普定县实际用于冰雹预报和人工防雹作业指挥的效果证明,该系统可提供时效为3~6h的冰雹预警信息,未出现空报和漏报,为该县减少炮弹耗费50%以上,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这一系统同时还是普遍适用的大气重力波探测和实时分析工具,应用时只须改变软件中的参数设置或增加局部应用程序,即可对锋面、气旋、台风、高空槽、高低空急流等天气系统和强对流、危险性风切变等大气现象以及大气边界层结构等进行连续跟踪  相似文献   

5.
南疆近60 a来冰雹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冰雹是新疆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利用新疆南疆各地州1949-2008年发生的冰雹频次及其造成的受灾农田面积、 经济损失、 死亡牲畜等资料, 分析了南疆冰雹频次时空变化特征及各县市雹灾灾情.结果表明: 南疆冰雹发生频次近60 a间呈明显上升趋势, 1950年代至1980年代中期发生频次较低, 1986年开始发生频次显著上升, 至1991年达最高值, 由1996年起又减少到2003年谷底.冰雹发生主要集中在3-10月, 其中6月频次最多, 年均3.6次, 其次5月为3.1次. 巴州、 阿克苏、 喀什和克州以春末到夏季型降雹为主, 和田以春季型降雹为主.冰雹一天之内多发生在白天到傍晚时段, 持续时间多为1~20min. 南疆冰雹空间分布上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山脉的背风坡多于迎风坡, 山间盆地多于开阔平原.对各地州而言, 阿克苏冰雹发生频次最多, 属于严重雹灾区; 喀什和巴州次于阿克苏, 属于重雹灾区; 克州与和田冰雹发生频次较少, 属于中雹灾区. 冰雹受灾农田面积和经济损失随着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加, 而且增长速度比经济增长速度快. 建议加大防雹投入力度, 建立人工防雹系统, 以减少雹灾损失, 遏制工农业发达地区雹灾损失严重和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雹灾损失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C波段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和探空数据,对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西部绿洲2009-2015年28个降雹个例、32个对流风暴降雹单体进行分析,把发生在该区域的暴雹单体分为弱、中、强等三种类型,并综合分析不同强度降雹单体的“初生”、“跃增”和“酝酿”三个冰雹云生命史关键阶段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以及不同温度层之间的关系,筛选出了能够提前识别各类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参量及指标阈值,并以此作为判识因子,建立了三种冰雹云提前识别及预警概念模型,同时对其识别能力进行验证,获得了三类冰雹云80%以上的识别准确率和合适的早期识别与有效作业指挥时间提前量,为该区域强冰雹云的早期识别与有效实施人工防雹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疆冰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及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1984-2014年新疆雹灾受灾面积、总成灾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新疆生产总值及以县为单位的雹灾频次等统计数据,构建雹灾经济损失指标和风险度指标,进行新疆冰雹灾害评估研究。其中雹灾经济损失指标可用于评价新疆雹灾经济损失的趋势变化,风险度指标可借助GIS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形成新疆雹灾风险区划。研究表明:雹灾经济损失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受环境不稳定度的影响较大,二者保持着较好的正相关性。新疆冰雹灾害总体以中、低度风险为主,高风险次之。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喇叭形河谷地带的伊犁地区及其两侧的阿克苏、博州等地,建议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人工防雹能力等方式降低上述区域的雹灾损失。  相似文献   

8.
比较全面地综述了美国雹击带Ⅱ号计划的有关问题, 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和假设、手段与方法、组织管理,以及重点研究雹暴和雹块生长,冰雹胚胎的形成、演变, 在不同风暴部位的传输, 它对降水过程的影响,包括雹暴起电、风暴化学,用于防雹目的的播撤问题等内客。  相似文献   

9.
平凉冰雹云野外观测试验站创建于1972年。位于甘肃省平凉县北塬约5公里的白庙乡,海拔1630米。当地是甘肃省雹灾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试验站以研究冰雹云活动规律及人工防雹试验为主,其研究工作对该区的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帮助。 试验站占地12亩,房屋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现已装备及配合工作的大型探测设备有:日本JMA—133D3厘米波长云雨雷达、713型5厘米波长云雨雷达、701型测风雷达等各一台以及气象常规观测等设备及仪器。可为30多名科技人员提供研究工作及生活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北地区降雹气候特征及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嵬  张强  康凤琴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9):1029-1036
归纳了西北冰雹的天气特征、气候规律,概括了产生冰雹天气的环流形势和诱发冰雹天气的局地因素,综合分析了雷达观测、卫星观测、闪电定位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在西北地区冰雹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最后指出了西北冰雹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1.
新疆冰雹分区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2011年的气象观测数据,普查分析了位于新疆北疆沿天山一带的奎屯河-玛纳斯河流域和位于南疆中天山南麓的阿克苏河流域两大防雹区长序列降雹个例的环流形势背景和天气条件,把两地的主要降雹环流型归纳为中亚低涡(槽)型、巴尔喀什湖低涡(槽)型、西西伯利亚低涡(槽)型和锋区短波槽型等4种类型,并根据两地各环流型降雹的三度空间配置及环境条件,研制出了6种降雹概念模型.同时,筛选出8个有指示意义、稳定可靠的对流因子作为冰雹预报因子,建立了两地各环流型多指标叠套法的冰雹分区、定量(强)预报方法.该方法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推广到新疆其他重点降雹区域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城市人工滑坡的若干问题——以大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城市边坡稳定和人工滑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有其独特的发生发展规律,过去的研究很少专门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在城市建设日益发展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对某些城市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很有必要对城市人工滑坡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以大连为例,探讨了城市人工滑坡的特点、形成的诱发因素和天然因素、它的分类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在大连的工程冶理实践,探讨了人工滑坡的防治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地下水人工补给的研究现状,本文从理论研究、方法技术及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总结;比较了国内外研究工作的新进展。通过分析表明,地下水人工补给在理论及其定量计算方法上的缺陷制约了其工程应用。结合当前研究的新进展,指出了地下水人工补给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存在的其他重要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了地下水人工补给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甘肃平凉防雹减灾试验研究"是甘肃省政府资助的长达十年之久的试验项目,该试验研究始于1986年,其主要任务是平凉市的防雹减灾工作.一方面利用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70年代在平凉市防雹研究工作的成果指导防雹作业,一方面拿出少量的经费用于科研.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雹云的预报、预警、识别和作业技术方面.其关键技术有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人工补给研究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学真 《地下水》2005,27(1):25-28,66
论述了国内外有关地下水人工补给研究工作的发展历程、理论研究、方法技术及工程应用,在此基础上,指出地下水人工补给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了地下水人工补给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刘家仁 《贵州地质》2008,25(1):59-63
人工影响地质作用技术具有古老的开发应用历史和广阔发展前景,但却是一个被地质学忽视的领域,应当引起地质工作者的重视.人工影响水的地质作用技术和人工影响重力地质作用技术,是最古老且至今仍在焕发青春的人工影响地质作用技术,在治理水害、防治水土流失、防治重力地质灾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人工影响风的地质作用技术、人工影响风化地质作用技术、人工影响生物地质作用技术正在兴起;人工影响地震作用技术、人工影响天体地质作用技术的开发应当提上议事日程.人工影响地质作用技术的基础是由众多非地质行业奠定的,人工影响地质作用技术的应用涉及到众多行业,地质工作者应与相关行业进行沟通,建立密切联系,推进人工影响地质作用技术的开发、提高和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17.
大庆西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水资源人工调蓄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地下水资源的长期大量集中开采形成了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的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利用降落漏斗区腾空的地下储水空间进行水资源的人工调蓄可使地下水位得到恢复。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大庆市目前已形成了东西两个大的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必须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蓄。设计并模拟了现状开采、逐年压缩分别在现采和压采基础之上进行人工回灌等4种人工调蓄方案,对大庆西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进行水资源人工调蓄。结果表明,压缩开采和人工回灌均可加速降落漏斗区地下水位的恢复,在逐年压缩地下水开采量5%的情况下实施人工回灌(0.45×108m3/a),地下水位恢复效果最明显,到2010年末,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可回升7.7~10.3 m。  相似文献   

18.
试论深层地下水人工补给--SPD人工补给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深层地下水回灌方式——SPD人工补给系统,并通过室内沙槽浑水模拟试验,对该系统和常规的直接井回灌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补给深层地下水,具有回灌水质要求低、补给速度快、补给量多、不易淤堵等特点,是深层地下水人工补给的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完成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科研课题"广西风化矿床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接触了一些有关广西人工堆积砂锡矿床的勘查报告,在对这些报告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人工堆积矿床的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优森 《水科学进展》1991,2(4):271-276
本文利用人工草地土壤水分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和垂直变化规律,得出草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划分为多变层、过渡层及稳变层;垂直削面的周年变化可分为正常变化期、相对稳定期及变异最大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