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分析广饶县多年来的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研究总结了该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主要水化学组分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南部淡水区水质普遍有恶化趋势,4个监测点中有3个阴离子类型已经或已出现由HCO_3型转变为HCO3·Cl型的趋势,且矿化度、氯离子含量普遍有升高趋势,主要与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博兴县南部浅层地下水具有埋藏分布广泛、补排径条件稳定、水化学特征复杂等特点。因不合理开发利用 ,出现了浅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咸水入侵、土壤盐碱化及地下水污染等水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及演化趋势 ,提出了防治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地下水资源的多少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工农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下淡水资源逐渐减少,而咸水入侵的发生使得本来就稀缺的地下淡水变得更加紧张,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该文以20世纪80年代咸淡水分界线为背景,通过取样分析获得博兴县浅层地下水现状年的咸水入侵锋面在利王—辛张—寨高—鲁崔一线;截至2017年的入侵面积为18.45km~2;最大入侵距离为2.15km;最大入侵速率为0.06m/a。经过资料分析,目前博兴县浅层咸水入侵处于稳定状态。该研究对博兴县南部咸水入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更加深入,为当地的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济南市济西水源地一个水文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演化过程为SO_4·HCO_3-Ca型→HCO_3·SO_4-Ca型与HCO_3-Ca型→HCO_3-Ca型。形成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这一转变的原因为从补给区到径流区岩性变化的结果。地下水水化学演变机理研究认为,岩石风化及溶解作用是形成研究区独特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规律的主导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5.
根据浅层地下水的水流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将研究区进行了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分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沿岸(Ⅰ区)浅层孔隙水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蒸发浓缩作用、混合作用和溶滤作用,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径流条件差的引黄灌溉区(Ⅱ区),浅层孔隙水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混合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以混合作用为主;径流条件较好的地下水开采区(Ⅲ区),浅层孔隙水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蒸发浓缩作用和溶滤作用,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6.
华北平原浅层含氟地下水演化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历史资料、实地水文地质调查、取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水化学图解、统计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历史阶段(1980~1985年)和现阶段(2005~2010年)F-质量浓度空间分布,探讨了现阶段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F-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现阶段高氟水的区域范围相比历史阶段明显增加;从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补给区(Ⅰ区),到中部冲积湖积平原缓慢径流区(Ⅱ区),最后到东部冲积海积滨海平原排泄区(Ⅲ区),浅层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呈低→高→低的变化;高氟水的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HCO3-和Na+富集的苏打型碱性水化学环境有利于F-的富集,而Ca2+、Mg2+则会抑制F-的富集;高氟水的形成与其迁移、赋存的环境条件有关,在Ⅰ区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主要受萤石溶解作用、F-解吸作用控制,在Ⅱ区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受蒸发浓缩作用、萤石溶解作用、方解石-白云石沉淀作用、F-解吸作用等控制,而在Ⅲ区高氟水主要受方解石-白云石的沉淀作用、F-解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等控制。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下水是泰安市城区重要供水水源,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日趋复杂,但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尚不明晰。为识别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机制,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离子比值、水化学图解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HCO3·SO4Ca 型、HCO3·SO4·ClCa型。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以溶滤作用为主,地下水中的Ca2+、Na+、HCO-3、SO2-4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的碳酸盐岩及石膏、盐岩等蒸发岩的溶解,且存在逆向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导致Ca2+含量增加,Na+含量减少,人为活动影响导致地下水中Cl-、NO-3浓度增加。研究成果为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德州市德城区、临邑县城、武城县城、齐河县城和禹城市5个代表点深层地下水近20年或近10年的水质资料,研究了深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和主要水化学指标的动态演化。研究表明,德城区、武城县和禹城县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比较稳定,临邑和齐河个别年份的水化学类型发生变化,但水质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多数水化学组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水化学组分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其自身水化学地球环境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9.
贺兰山西麓典型干旱区绿洲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演变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地下水资源过量开采而出现的绿洲水文生态问题,以贺兰山西麓具有典型特征的内蒙古腰坝绿洲为研究对象,分开采期、非开采期对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三线图示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异特征与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季节变化对潜水和承压水水化学类型空间变异性影响较小,潜水水文化学性质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大,承压水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少;②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换和人为混合是控制研究区潜水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化学过程;③潜水子系统总溶解固体较高,水化学类型变化也较复杂,主要从HCO3·SO4·Cl-Na·Mg·Ca型向Cl·SO4·HCO3-Mg·Na、Cl·SO4-Na·Mg型演化.承压水水化学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以低矿化度的HCO3-Na·Mg·Ca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为详细了解和掌握潍坊市城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质量状况,该文在潍坊市城市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共采集地下水样品400件,并进行了样品分析测试。基于检测结果,选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北部为海(咸)水入侵区,水质极差,面积827.04 km~2,中部为主城区,受人类工农业活动影响,水质较差,面积911.52 km~2,南部水质较好,面积670.46 km~2,良好区和优良区在区内零星分布,面积52.64 km~2;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自北向南呈带状分布,北部为Cl-Na型水,向南过渡为Cl·HCO_3-Ca·Mg型水,最后变为HCO_3-Ca型水。  相似文献   

11.
博兴县地热资源为低温地热资源,温热水型,地下热水主要赋存在新、古近系碎屑沉积岩中,属层状孔隙-裂隙热储。具有热储分布稳定,水温适中,水量丰富且易于开发等特点,开发潜力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高青县境小清河水体污染严重,其污染源主要来自上游济南段和中游淄博段,已对沿岸浅层地下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污染程度受沿岸地下水的水位、包气带岩性结构和物质组成及距小清河的距离远近影响;污染的途径为引河污灌溉以及河水的对流弥散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平阴县浅层地下水调查采样密度为1点/16km^2,分析测试27项指标的含量变化规律后,认为调查区浅层地下水中除K,Mn,NO2^-等指标含量变化较大,局部富集外,其他指标含量变化小,在浅层地下水中分布较均匀。选择As,Ba,Be,Cd,Co,Cu,Fe,Hg,Mn,Mo,Ni,Pb,Se,Zn,F^-,Cl^-,Cr^6+,NO2^-,COD,pH等20项指标,按《地下水质量标准》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的单因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较好级以上者达88.4%,而较差级仅占11.6%,无极差级分布,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山东省冠县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由于过量开采浅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位下降及水质恶化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低空无人驾驶飞艇获取1:1.25万比例尺数字影像资料,制作1:1000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并对正射影像精度进行检查、统计、分析,总结出影响正射影像精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益于提高正射影像精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红运水源地地处嘉祥断块北部,主要含水层为奥陶纪三山子组中细晶白云岩,且岩溶发育,在岩性上中细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泥灰岩>灰岩和豹皮灰岩>微晶白云岩.区域断裂构造发育,多以张性断裂为主,一般为带状岩溶发育,深度143~330 m,与断裂构造的走向基本一致,为地下水的富存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通道.奥陶系顶板不同埋藏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