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崔延 《广东地质》1997,12(4):70-76
矿产资源预测是数学地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地质特征法通过分析模型单元中各地质变量对模型产生影响的一些特征及内在联系求得各地质变量的权系数,打破了以往用纯数学的方法求解地质变量权系数问题。在全省的铁矿资源预测中使用了地质特征法,对粤西-粤北的沉积或火山沉积变质型磁铁矿浆进行了G级资源储量预测,在圈定的268个单元中,经过筛选共选得16个有利于成矿单元,最终预测粤西-粤北区沉积或火山沉积变质型磁铁矿G级资  相似文献   

2.
三联点构造地质变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变量的研究包括地质数据类型、地质变量类型、地质变量的选取原则和方法、地质变量变换的方法.着重对三联点构造的3个基础模型变量的选取及用数学统计方法处理变量提供思路并提出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判别分析模型是多变量线性统计模型,但自然界更多现象是非线性的。通过将非线性科学中分形几何学与传统的判别分析模型相结合导出分形-判别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应用于某铜金矿床勘探线剖面的致矿地质异常分析中,与传统的判别分析方法相比,明显地提高了判对率。  相似文献   

4.
秩相关权法及其在资源靶区定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矿产资源靶区定位预测的统计方法-秩相关权法。该方法以评价目标变量(矿床的资源量,矿床规模等)与成矿和控矿地质变量(定量地质变量,半定量地质变量和定性地质变量)之间的秩相关性研究为基础,用地质变量与目标定量之间的τ秩相关系数来衡量地质变量的重要程度,用矿床统计单元之间的联系度来评价资源靶区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其一般过程,包括地质变量预测、地质特征解译、空间分析等,并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体视化方法,最后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为例,运用切征级重建方法,建立地质模型,并进行了三维地质的分析。实践表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认识复杂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和特征的强有力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矿产资源靶区定位预测的统计方法秩相关权法。该方法以评价目标变量(矿床的资源量、矿床规模等)与成矿和控矿地质变量(定量地质变量、半定量地质变量和定性地质变量)之间的秩相关性研究为基础,用地质变量与目标变量之间的τ秩相关系数来衡量地质变量的重要程度,用矿床统计单元之间的联系度来评价资源靶区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分形地质统计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分形几何学的创立和发展,并系统总结了分形地质统计学的形成以及这一独特的新兴教学地质分支学科的方法和应用。阐述了分形地质统计学是定量剖析地质现象的有利工具,在地质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作者指出,分形地质统计学不同于研究几何体自相似性的分形几何学,而是一个研究事物变量间的分形关系的数学地质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其一般过程,包括地质变量预测,地质征解译、空间分析等,并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体视化方法,最后以润扬长江公路桥工程为例,运用切片级重建方法,建立地质模型,并进行了三维地质分析,实践表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认识复杂体的空间关系和特征的强有力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特征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特征分析模型变量赋值问题,由此研究了传统的特征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成矿有利度计算公式、变量权大小计算作了相应修正与改进,最后讨论了模型少的变量权的几种方法,并引用应用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分形理论在地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彤  马梅生 《青海地质》1996,5(2):60-64
本文介绍了分形理论及地质变量分形关系,阐述了各种地质现象和过程的分形特征,指出其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张蕾 《岩土力学》2014,35(Z2):240-244
原位载荷试验是确定复合地基竖向承载力最可靠的方法。许多工程实例表明,当载荷试验加载不充分,无法通过极限荷载判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应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方法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但该值有时会偏小,这样的结果会导致设计人员采用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偏低,设计过分保守,由此造成技术投入加大,工程造价增加的不良结果。通过某工程同场地、同条件的一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原位载荷试验数据与一组天然地基原位载荷试验数据对比,研究原位载荷试验测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方法的不足,讨论产生缺陷的原因。补充完善了《规范》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复合地基技术及原位载荷试验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幻  谢冰  徐辉  黄志全 《岩土力学》2012,33(9):2724-2728
土-水特征关系是基质吸力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进气值对起点在高饱和度区的脱湿扫描线有较大的影响。Wei等[1]提出了毛细滞回内变量模型,可以对扫描线任意滞回情况进行模拟,但该模型没有考虑进气值的影响,对起点在高饱和度区的脱湿扫描线的模拟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基于毛细滞回内变量理论和传统的土-水特征关系经验模型,提出了考虑进气值影响的修正毛细滞回内变量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进气值对起点在高饱和度区的脱湿扫描线的影响。通过对多种土样的数值模拟计算显示,修正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原模型对起点在高饱和度区的脱湿扫描线的模拟不能考虑进气值影响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非饱和土水-力本构模型及其隐式积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韦昌富  房倩 《岩土力学》2014,299(2):365-370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建立了水力-力学耦合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在硬化方程中考虑饱和度的影响,同时在土水特征曲线中考虑了塑性体变的影响,从而使模型可以反映非饱和土中的毛细现象与土中弹塑性变形现象的耦合行为。采用隐式积分方法,建立了非饱和土耦合模型的数值模型,并推导了得到了水力-力学耦合的非饱和土的一致切线模量。利用该算法编制了本构模型计算的子程序,使其能向外输出切线刚度矩阵,用于有限元计算。为了验证该算法和程序的正确性,用所编制程序对不同路径下的土体行为进行了预测。通过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比,表明程序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相吻合,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土体的水力-力学耦合行为特性。  相似文献   

14.
常规磁性基底反演方法往往忽略基底磁性变化采用常磁化强度模型,这里分析了其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先构建相关搜索重磁三维定量反演技术的变磁化强度模型,然后通过Parker界面反演算法进行基底反演.其中,对反演磁化强度所需磁异常分离采用了小波变换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关键技术和措施.通过利用该方法对某工区进行了实际资料处理后,得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热红外遥感岩矿信息提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热红外遥感是岩矿遥感信息领域起步未久,且表现出巨大潜力的技术手段。从岩矿发射率光谱、数据处理及信息提取技术方法、应用研究3个方面对热红外遥感在岩矿信息提取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难点及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在地质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估。在数据获取方面,高光谱分辨率数据是应用要求与发展趋势;数据处理方面,对大气影响进行定量评价并力求高精度的大气校正方法是难点与不可回避的问题,大气是影响数据质量的最大因素。岩矿热红外遥感信息机理(矿物发射率光谱特征与机理、光谱混合行为、光谱变异因素)的定性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定量化的研究是发展趋势;在地质领域,因为可以对矿物种类(包括不含水矿物)及含量进行高精度提取的突出优势,不仅在矿产勘探,而且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平  王新民  路来君 《地学前缘》2016,23(3):151-155
文中首先运用了一种改进的数量化理论I模型作为预处理工具,对影响地下水水质的20个因子进行定性数据转换、数据降维,随后将8个重要特征因子作为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进一步对监测井的采样数据进行学习、训练,揭示地下水污染质迁移转化规律。尝试用经过改进的数量化理论与RBF神经网络方法二者结合,对沈阳李官水源地研究区监测井地下水水质变化进行模拟与预测,其仿真结果覆盖了现有的绝大部分实测数据,适用范围广泛,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坝工作性态的模糊可拓评估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怀智  顾冲时  吴中如 《岩土力学》2006,27(12):2115-2121
对大坝工作性态评估的研究主要包括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估指标度量方法和综合评估工程方法等3个方面的内容。依据大坝工作性态评估信息物元系统,应用可拓理论,基于多因素优化融合的思想,通过物元变换建立了大坝工作性态评估的模糊物元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地质资料、数值分析计算成果以及监测数据等多源信息,实现了对大坝工作性态的定性与定量集成描述,结合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可以完成三维动态评估大坝工作性态的目标。另外对物元特征权重和特征值权重拟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某混凝土重力坝的工作性态进行了评估,得出该工程整体安全度介于正常与基本正常之间的结论,该结论较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工程地质问题中许多现象是不确定、且具有随机分布的特性,而这种随机分布特性往往可以采用某种形式的密度函数来描述。采用X2检验假设分布有效性是一个重要的方法,采用该法可以获得观测数据最佳拟合的概率模型,通过自编程序可以同时检验多种概率密度函数并选取最佳模型。本文将介绍这一方法,并通过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Block-flexure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toppling failure in rock slopes. In this case, some rock blocks fail due to tensile bending stresses and some overturn under their own weights. In this paper, first,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oppling failures is summarized. Then, a theoretical model is proposed for rock slopes with a potential for block-flexure toppling instability. Next, a new analytical approach is presented for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such slopes. Finally, a special computer code is developed for a quick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failures based on the proposed method. This code receives the rock slope parameters from the user as the input data and predicts its stability, along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actor of safety against the failure, as the output. In addition, two case studies are used for practical verification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mputer code as well.  相似文献   

20.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large and superlarge mineral deposits of solid mineral resources using the mineral resource prediction theory and method with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is carried out nationwide in China at a scale of 1:5000000. Using deposit concentrated regions as the model units and concentrated mineralization anomaly regions as prediction units, the prediction is performed on GIS platform. The technical route and research method of locating large and superlarge mineral deposits and principle of compiling attribute table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functional variables are proposed. Upon methodology study, the qualitative locating and quantitative predicting mineral deposits are carried out with quantitative theory Ⅲ an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respectively, and the advatntage and disavantage of two methods are discussed. This research is significant for mineral resource prediction in ten provinces of we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