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时临近预报必须有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加密的实况信息,因为短时灾害性天气都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具有生命史短、空间尺度小特点,只有在时间和空间上足够小的网格才能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识别、跟踪,并对其进行短时临近预测。  相似文献   

2.
王善华  黄莳 《气象科学》1994,14(4):336-343
本文应用平滑滤波方法,对特大洪水的1991年梅雨期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两个时次分离天气尺度和次天会尺度系统。利用位势平衡方程,计算及分析这两个时次梅雨期暴雨区域的各层次及整层积分的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位势转换量I及水平位势转换量IH、垂直位势转换星IV,得到了一些有益的非同于文献[1]、[]其它年份暴雨区域两种尺度、两个时次各种位势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Barnes权重法在进行网格点插值的同时,通过选择适当的滤波参数c、g滤去资料中短波噪音,使分析结果平稳光滑;另外可通过它构成一带通滤波器,根据实际需要分离出影响天气过程的各种尺度。本文给出Barnes权重法作滤波插值及带通滤波的详细步骤,并以1986.9.7.08时700hPa风场为例作了实例分析,可以看出客观分析结果与实况相符合,经带通滤波后次天气尺度(波长500~1500km)表现更加明显,而这种次天气尺度波动正是夏季影响我区暴雨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4.
5.
利用MICAPS2.0提供的分析工具对2003-08-24-25发生在咸阳市北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中在高度场高通滤波场上存在2个次天气尺度气旋,其一导致了副高分裂东退,该气旋对环流形势场调整有指示意义;其二直接造成暴雨,该气旋对暴雨落区预报有良好的指导意义;研究发现,暴雨出现之前K指数存在一个聚集剧增的过程,K指数与暴雨落区对应较好,暴雨就发生在K指数大值区附近。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2对1998年6月下旬发生在长江流域持续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尺度分离与数值模拟对比试验,着重分析了暴雨过程中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各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提出本次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机制:天气尺度流场与水汽场为降水提供持续的远距离水汽输送通道,次天气尺度流场形成稳定的经向强辐合,为水汽的抬升与凝结提供动力条件;在有利的高、低空急流的配置下,暴雨区落在高空急流轴以南、低空急流轴以北;次天气尺度温度场下暖上冷的热力不稳定层结促进了热力不稳定的发展,促使暴雨增幅;特大暴雨发生地区上空的次天气尺度湿度的高值中心,有利于湿空气在上升运动中释放潜热,形成暴雨的反馈机制。数值试验分离模式初始场不同尺度系统信息,揭示了不同尺度系统在暴雨发生过程中的动力作用,没有中尺度系统的配合,仅有天气尺度系统信息,或只有次天气尺度系统信息,没有大尺度系统的配合,暴雨的强度及范围都将有所消减。分析及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大暴雨是在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共同作用下才得以产生和维持的。  相似文献   

7.
首先用Barnes方法从探空资料中分析出次天气尺度系统,再分析暴雨过程中次天气尺度系统与中尺度团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尺度云团与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关系比天气尺度系统更密切,由此揭示了天气尺度系统对强降水落区和大暴雨预测报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西安近十年约20个强对流天气个例进行了计算统计分析,给出了某些关中地面要素场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陈谋 《广东气象》1994,(1):16-18
大气运动学指出,地面形势变化主要取决于涡度平流、冷暖平流、垂直运动和非绝热变化。局地气象要素的变化率,主要由同一空气质块在运行过程中的个别变化、平流变化和对流变化所决定。因此,从理论上说,单站地面要素的连续演变特征能直观地反映出天气系统和移动。不同的影响天气系统,地面要素具有其不同的演变规律。因此,可以此来诊断天气系统,提供充分的预报判据,进而对未来天气作出较可靠的估量。本文将华南若干常见的天气系统对应地面要素的演变特征及模式作简要介绍。。l天气系统与地面要素特征卜互热带气旋移向大气运动学关于低…  相似文献   

10.
首先用Barnes方法从探空资料中分析出次天气尺度系统,再分析暴雨过程中次天气尺度系统与中尺度云团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尺度云团与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关系比天气尺度系统更密切,由此揭示了次天气尺度系统对强降水落  相似文献   

11.
次天气尺度诊断分析中两种客观分析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晨 《气象》1990,16(11):40-44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T42资料对北京大降水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大刚  谢庄 《气象》1994,20(7):32-34
利用平滑滤波的方法,对T42实况资料和24小时预报场资料进行尺度分离,从分离出的扰动物场中显示出原始场中场中没有的次天气尺度特征,为大降水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些领域主要包括暴雨、中尺度低空急流、低涡、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生、对称不稳定和涡层不稳定以及暴雨等灾害天气的天气动力学及数值模拟研究等;总结了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的不同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在防止和减轻中尺度暴雨灾害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彭飞  李晓莉  陈静  赵滨 《气象学报》2023,(4):605-618
利用CMA全球集合预报(CMA-GEPS)业务系统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一整年的500 hPa位势高度场(H500)预报数据,诊断评估了CMA-GEPS在北半球地区误差增长及预报性能的尺度依赖特征。使用谱滤波方法实现H500不同尺度(包括行星尺度、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分量的分离。从集合平均均方根误差(简称集合平均误差)-离散度关系来看,在预报前期(108 h之前),CMA-GEPS集合平均误差小于集合离散度,存在过度发散的问题,主要是由天气尺度分量离散度过大导致;在预报后期(108 h之后),CMA-GEPS集合平均误差大于集合离散度,离散度偏小,是由行星尺度与天气尺度分量离散度不足共同引起。采用Dalcher等1987年修订的误差增长模型对H500集合平均预报误差增长特征进行诊断分析,发现CMA-GEPS误差增长过程合理,初始误差在次天气尺度上增长最快,行星尺度上增长最慢;就绝对(相对)误差而言,模式误差对预报误差的影响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增大(减小)。此外,将使用1989至2018年共计30 a的E...  相似文献   

17.
地面中—β尺度强锋区激发的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0012号台风(派比安)外围影响,2000年8月30日02时至31日08时,在江苏省东北部发生了一次具有局域性、突发性、高强度、超历史、灾情重等特征的特大暴雨,分析研究发现,在台风外围第二象限,江苏东北部地面存在中-β尺度的能量锋区,此能量锋区是构成产生、维持特大暴雨的中-β尺度的天气系统。利用锋生函数对此能量锋区的发生发展进行诊断,结果表明,锋生函数的变形项起了决定性作用,辐合项也有较明显的贡献,非绝热加热在锋生初期有作用,但对锋区的维持,其贡献并不明显,进一步用二维中尺度方程对锋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能量锋附近驱动产生了涡旋,在涡旋上升支,将高能区的暖湿空气向上输送而成云致雨,在涡旋下沉支,通过下沉气流使雨迅速下落,同时拖曳冷空气使地面降温,使得锋区维持和加强,致使雨强增幅,综合分析表明,中-β尺度能量锋区形成以后,通过锋区附近的中-β尺度的辐合线,中低压,中高压以及锋区附近驱动的扰动涡旋等中-β尺度的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这次江苏省东北部高强度的特大暴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已表明平均尺度均为500km的次天气尺度系统是造成我国暴雨的天气系统,它是发生在适当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反过来又作用于大尺度系统,本文利用尺度间动能转换方程讨论了1994年盛夏3次大暴雨过程,指出黑龙江省暴雨过程中也存在着次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它将动能转换给天气尺度,促成天气尺度系统发展,形成暴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93~2002年焦作辖区20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天气尺度条件下,地面气压场上中尺度辐合线对强对流天气的维持时间和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20.
黄、渤海大风的次天气尺度环流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军  张胜军  朱晶  赵雅轩 《高原气象》2012,31(4):1032-1041
选取2008年12月出现在黄、渤海的一次大风过程,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大风期间的次天气尺度特征及其与天气尺度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黄、渤海大风区的次天气尺度环流具有明显的波动特征,这种波动结构的维持与否和大风期间的天气尺度背景密切相关。黄、渤海位于高空槽前,波动结构维持,该区域从次天气尺度系统获得正涡度和动能,气旋发展,大风形成。中纬度斜压带东南移至黄、渤海上空,波动结构遭到破坏,消耗次天气尺度系统涡度,气旋减弱,但低层大气仍获得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大风维持。在与高空槽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虽然次天气尺度环流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但低层大气若获得次天气尺度动能,则有利于动能输入地区的风速增幅和大风持续,若消耗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大风停止。次天气尺度动能大值区主要在850hPa以下的低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