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马山硫金矿床的矿体分为层状矿体、接触带矿体和穿层矿体。层状矿体和穿层矿体受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地层层位和层间断裂控制。接触带矿体受接触带控制 ,具矽卡岩型矿体典型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控制 ,矿床成因为层控矽卡岩型硫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老柞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宝龙 《矿产与地质》1998,12(3):172-177
黑龙江老柞山大型金矿床由东、中、西矿带组成,东矿带矿体产于兴东群大马河组中,中矿带矿体产于元古代混合花岗岩与混合岩接触带矽卡岩中,西矿带矿体产于元古代混合花岗岩内。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混合岩化作用,韧性剪切作用及岩浆热液叠加的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安徽枞阳牛头山铜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体赋存规律、矿化蚀变特征、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等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矿体赋存于上侏罗统龙门院组矿化蚀变带(“褪色”蚀变带)及部分断裂破碎带中,矿床属次火山岩期后中低温热液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找矿前景,认为控制龙门院组矿化蚀变带中沿矿体倾向和走向的深部矿体,以及次火山岩体外侧构造破碎带控矿的脉状铜矿体,可作为今后进一步找矿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吴维虎 《云南地质》2011,30(4):404-406,403
普朗岩体外接触带,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受构造裂隙控制,大脉状产出,可寻找大脉型矿体。而北部向深部寻找与斑岩有关的矿体;西南部则可寻找角岩化带矿体。  相似文献   

5.
杨木沟钼矿床位于秦岭印支造山带北部,四海平-丰北河角鹿岔北东向岩浆带与东西向岩浆断裂构造带的复合部位,迷魂阵杂岩体的东南侧,是秦岭地区北东向构造岩浆带中近年来重要的矿产勘查成果之一.工业矿体产于迷魂阵杂岩中印支期二长花岗岩中,矿体集中分布于构造蚀变带f1与f2之间及上下盘附近,宽约140 m、长约1 000 m范围内,矿体产状280°~320°∠50°~75°,矿体产状与节理构造密集带基本一致,反映了节理构造密集带对矿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神山铁铜矿床是大兴安岭重点成矿带中段具有代表性的夕卡岩型铁铜矿床.在伊力特岩体内部哲斯组残留体周边和岩体周边形成了南北两条接触带构造,其总体沿北东45~50°方向展布,北接触带东西长约1200m,南接触带东西长约3000m.矿体赋存于接触带以绿帘石-石榴子石为主的夕卡岩中,部分分布于外接触带层间剥离断层或断层中.共圈定大小矿体22条,其中主要矿体7条,单个矿体规模不大,形态复杂,矿体含铁品位较高.  相似文献   

7.
个旧老卡岩体接触-凹陷带是个旧矿集区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成矿构造带,带内锡铜矿体的成生与凹陷带构造密切相关,受构造、岩性和岩浆活动联合控制,凹陷带的形态、产状、规模的变化直接影响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凹陷带构造是一个有利成矿的构造部位,并配之有其他控矿因素,最终在燕山晚期含矿岩浆气液作用下形成富厚矿体.  相似文献   

8.
毛坪铅锌矿近矿围岩为泥盆系及石炭系,矿体受猫猫山倒转背斜核部构造控制。自矿体向外热液蚀变依次为:铅锌矿化带-黄铁矿化带-方解石化带-白云石化带。根据热液蚀变分带特征,推测现有矿体东侧可能出现新的铅锌矿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甘肃早子沟特大型金矿探矿工程控制程度的简要分析,认为矿区勘查程度整体达到详查,这些勘查资料为主矿带、主矿体特征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基础。通过对NE向、NW向、SN向和叠加于其上的NWW向4组断裂带所控制的4个矿带的矿化规模、矿化强度等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NE向矿带为矿区的主矿化带。在分析主矿体确定要素的基础上,从矿体规模、平均品位、厚度及品位变化系数、金属量等方面对比评述了各矿带主矿体的特征。本研究利用矿区普查、详查成果,通过对主矿体数量、金属量等在各矿带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初步评价了主矿带、主矿体的勘查效果和勘查、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平县石门坎金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岩脉两侧接触带及岩层之层间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为花岗闪长斑岩和泥盆系上统(D3)碎屑岩,矿体产状分别与岩体接触带产状和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岩体接触带、层间断层破碎带以及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辉锑矿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床类型属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冈瓦纳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中段北部,雅鲁藏布江巨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北亚带。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已发现的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其次为热液型铅银多金属矿。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点)、多金属地球化学异常均沿纳木错-嘉黎断裂带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该带地域优势明显,多金属矿产资源潜力巨大,通过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该区有望成为西藏重要的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12.
权志高  张甲民 《地质找矿论丛》2007,22(2):113-117,124
新疆大南湖地区的层间氧化带发育层位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第二、三岩性段砂砾岩,以褐黄色为主;层间氧化带具多层性,埋深31~343 m,厚度2~138 m;层间氧化带分为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原生带;铀矿体主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中;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最终构造格架控制了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方向和基本形态,不同粒度且非致密结构的砂砾岩和冲积扇相、辫状河相沉积则决定层间氧化带发育的厚度和规模,由南向北流的承压地下水造成区内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呈向北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震和钻井资料,利用层序地层学及源—渠—汇分析技术,探讨了惠州25转换带文五段早期低位体系域发育背景及源—渠—汇沉积充填模式,并对勘探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惠州25转换带文五段具有三级层序属性,依据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特征,将文五段进一步划分出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2)综合分析文五段早期低位体系域沉积的源—渠—汇耦合关系,将低位体系域划分为惠州5-4沉积区、惠州5-7A沉积区和惠州5-7B沉积区:惠州5-4沉积区低位体系域规模最大,以文六段滩坝相砂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母岩,经3号沟谷搬运入湖形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具有高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特征;惠州5-7A沉积区低位体系域规模最小,以文六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提供母岩,搬运入湖形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惠州5-7B沉积区低位体系域规模中等,以文六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砂体和惠西低凸起西段花岗岩母岩混合物源供源,分别经2号和1号沟谷搬运入湖形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于惠州5-7A区和惠州5-4区;3)惠州5-4沉积区低位体系域砂体规模大、储层优、盖层封堵条件优越,且相对于惠州5-7区低位体系域砂体具有旁生侧储、近源成藏优势,是下一步寻求隐蔽油藏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分析准噶尔盆地周缘中新生代的地层结构、含铀"泥-砂-泥"结构、含铀沉积类型及展布特征,认为垂向上叠置的湖退进积-湖进退积组合所形成的"泥-砂-泥"结构为大尺度上定位砂岩型铀成矿的有利地层结构,其中低位体系域(湖进退积)形成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是盆地砂岩型铀矿最为有利的沉积相带。主物源、转换带以及相带的变化进一步控制了砂岩型铀成矿的有利区分布:(1)原生灰色(还原)沉积地层中有利砂体分布往往受到主物源以及构造转换带的影响,主物源方向的河道砂体及构造转换带处的富砂区域是砂岩型铀矿主要的远景区域;(2)杂色沉积地层中的有利砂体分布主要受局部沉积环境变化的影响,有利砂体多发育在局部沉积相带突变(砂岩层有机质含量增加)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冲积型金刚石砂矿与其成矿模式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金刚石砂矿主要分布在华北与扬子地台郯庐断裂区与沅水流域区 ,在大别山区及新疆、西藏超基性岩附近也有分布。不同时代的含金刚石金伯利岩或超基性岩带 ,经风化、剥蚀、搬运 ,形成含金刚石砂矿中间储存体 ,在水系中下游形成不同类型 (阶地、河谷、河床 )砂矿。金刚石砂矿找矿方向应是模式找矿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矿源 ,二是中间储存体 ,三金刚石砂矿组合矿物。  相似文献   

16.
河流沉积砂体定量表征是油田高效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文章综合利用定量岩心分析、测井相分析、定量地震沉积学和三维地震剖面识别方法,对霸县凹陷文安斜坡东营组古河道砂体厚度,河道(带)宽度,(满岸)河道水深等河流参数进行了定量化计算。研究表明,文安斜坡东营组发育北部苏桥、中部文安和南部长丰镇三个物源输入口,河流呈NEE-SWW向分散于文安斜坡带,其中河道带宽度(w)为1.04~2.61 km,平均宽度(wcb)为1.71 km;主河道宽度(W)为15.2~179.6 m,平均宽度(Wc)为84.4 m;主河道沉积水深(D)为1.34~5.21 m,平均水深(Dc)为3.29 m;主河道满岸水深(Dmax)为2.35~9.15 m,平均满岸水深(Dmaxa)为5.77 m;主河道沉积厚度(H)为2.15~8.32 m,平均厚度(Hc)为5.25 m,河道长度(L)为18.5~28.2 km,平均河道带长度(Lcb)为25.1 km,流向(A)为40°~65°。确定文安斜坡东营组发育辫状河沉积,斜坡东侧中外带为主要的砂岩卸载区,河流以垂向挖掘性河流为主,侧向迁移为辅,河道砂岩平面呈“条—带”状。文安斜坡西侧内带以侧向迁移河流为主,下蚀作用为辅,河道砂岩呈“席—带”状。东营组河道砂岩具有“下生上储”的有利成藏条件,具有良好的岩性、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龙现代热泉是沿沘江断裂带分布的众多温泉之一,其喷流-沉积成矿作用较为直观地展示了热泉堆积泉华成矿过程,佐证了新生代在兰坪盆地热泉成矿的可能性和普遍性。热泉"热循环"作用形成三种成矿模式:喷出贯入陷沟和湖泊形成致密块状、角砾状矿体——兰坪"金顶式"Pb-Zn矿床;于构造带中沿一系列构造界面形成脉状矿体——兰坪"白秧坪式"Ag-Pb-Zn多金属矿床;喷流的地表沟谷形成热泉型——云龙"大龙式"Ag-Pb-Zn多金属矿床(低品位)。  相似文献   

18.
胡波 《云南地质》2009,28(4):384-387
矿体产于白垩纪马头窝单元(K1^7M^λπ)石英斑岩与石炭系上统空树河组三段二层(C2k^3-3)地层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接触带上,或上述两类岩石的破碎带中,矿体与围岩界线常呈波状起伏,呈突变或渐变接触。矿区围岩蚀变明显,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韩艳伟 《云南地质》2010,29(4):494-498
矿床具斑岩型铜矿化蚀变特征,从岩体中心向外,蚀变呈环带状分带发育,依次为强硅化带→钾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矿化在浅部表现为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脉型Cu、Au、Pb、Ag矿床,深部则为斑岩型Cu、Mo矿床。  相似文献   

20.
武山铜矿地处长江断裂南侧的九江—瑞昌构造带中心部位,发育于横立山—黄桥向斜的北翼。不整合面及武山岩体接触带是矿体赋存的主要部位;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和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之间的层间断裂带、中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灰岩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体的成生与富集,而武山岩体与石炭系、二叠系灰岩、灰岩捕虏体的接触带则形成夕卡岩型矿体;在武山岩体和石英砂岩接触部位则难以形成工业矿体。在研究断裂构造、接触带构造、褶皱构造和围岩组成特征基础上,预测在标高-1 100 m之上,武山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中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而在武山岩体与泥盆系、志留系巨厚碎屑砂岩的接触部位则矿化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