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气象因素和地质结构特征的分析,并依据水溶气观测资料,提出与干旱相关的气象因素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是西泉杜家村井水产生冒泡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砂土地雾液化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砂土液化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主要判别方法作了简要的回顾,并对近年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和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围栏养蟹利用与女山湖沉水植物资源保护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本文对亚洲中部地区内陆湖泊近百年来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特别是气候因素进行了考察与分析,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及蒙古高原北部的湖泊,近百年来其变化以及水位上涨与面积扩张为主,产生这种湖泊水位上升的原因与该地区降水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地震破裂的方向性效应相关概念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断层破裂的方向性会造成在地震动记录和地震动分布场中出现一些典型的特征,分析方向性效应的特点以及方向性效应产生的原因对于揭示近场地震动的特征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以诸多研究文献为基础,从方向性效应的研究回顾开始,分析了方向性效应的概念,并重点论述了方向性效应对地震动影响的特点、方向性效应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了阐明与...  相似文献   

5.
对大柏舍地震台地电阻率常见干扰因素进行调研,分析干扰产生原因及识别方法,着重分析不同干扰源引起的曲线变化特征,以期对地电阻率资料处理、异常识别等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清丰井及气体观测基本情况,研究了清丰井气体观测资料动态特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井孔条件,抽水条件,如水泵深度、抽水量等因素的改变对观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洞体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影响新疆洞体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天气干扰。气压波动,降水(雨、雪),温度突变,刮风(含沙尘暴),雷电干扰。(2)环境干扰。观测室外部或内部环境因人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干扰。(3)人为干扰。调零、标定、检查、维修产生的人为干扰。(4)电干扰。电压不稳或强电流产生的电流冲击干扰。其中天气干扰和环境干扰是导致观测资料出现异常变化的主要因素。仪器故障、人为干扰、电干扰是导致数据丢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临震大气增温异常成因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秀登  徐向民 《地震学报》1995,17(1):123-127
通过模拟对比试验,基本搞清了临震低空大气-地面增温异常的成因.初步认为,大气静电异常对大气的极化作用,是大气在太阳辐射下产生大面积、大幅度增温异常的主要因素;异常大气的增温效应也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吕桂林  陈新君 《内陆地震》1999,13(2):188-192
引言1994年古玛依拓洲新村43、44号住宅楼交付使用后楼房风振响应较大。为了研究引起楼房风振的原因,1995年我们对这两栋楼进行了风振测量和有关分析[1],认为引起43、44号楼风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基土遇水后强度降低,影响了楼房的稳定性;二是楼房的Y型结构起到了兜面作用,风的动力作用使结构产生加速度和惯性力,因而产生振动。这两个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使风振响应增强。针对以上风振原因,当时我们提出了几项减振措施:(1)降低和排除场地内的地下水。(2)在43、44号楼前盖一幢同样高度带地下室或基础较深的挡风楼,…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人员震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造成1993年以来云南地区同等级地震人员死亡、失踪数量最大震害。以灾区政府部门统计得到的人员震害资料为基础,对鲁甸地震产生的人员震害特点及其引发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对地震人员死亡、失踪数量巨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人员死亡、失踪震害主要发生在Ⅷ度区附近及以上区域,发生地点以活动断裂和河流两侧及其附近尤为明显,分布呈现NW和NE两个较为明显的优势方向,但总体以NW向分布为主;造成人员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为房屋倒塌严重,其次为山体滑坡、崩塌滚石等地震地质灾害;造成人员失踪的原因有房屋倒塌和山体滑坡;影响地震人员死亡、失踪数量巨大的直接因素有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地震地质灾害破坏程度和人为因素等,间接因素有人口密度、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条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减少震害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腾冲地震台数字化水温记录多次出现数据突跳,影响观测资料质量。引入1套相同型号的水温仪进行对比观测,对可能引起原水温仪数据突跳的因素(静电干扰、供电电压、仪器探头故障等)进行一一排查,结果表明,水温仪主机数据转换模块工作不正常是引起水温数据突跳、阶变的主要原因,仪器供电电压不稳、雷电因素对数据突跳的产生有促进作用。消除水温数据突跳干扰的有效解决办法是更换1套水温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12.
泥页岩储层储集空间以纳米/微米级的微孔隙和微裂缝为主,结构复杂,加之干酪根和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并含有一定量的黄铁矿等导电矿物,造成储层导电机理异于常规储层,岩电实验I-S_w曲线呈现非线性特征,阿尔奇公式等传统评价模型适用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实际岩心实验资料,结合随机算法建立三维逾渗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和超松弛迭代法进行求解,分析泥页岩储层非阿尔奇性产生原因以及泥页岩储层电性的影响因素及规律.模拟结果显示,岩石孔隙拓扑结构和形状尺寸、矿物组成以及地层水电阻率等因素均对泥页岩储层电阻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改变上述因素的设定值,可以建立储层电阻率与各因素的单相关关系,并据此建立修正模型,实现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计算.该模型在四川某页岩气产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利用逾渗模型模拟方法解决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地震波各向异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地壳和上地幔矿物的优势取向的改变是产生地震波速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本文重点概述了在高温高压实验方面地震波各向异性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它的研究成果,并讨论了产生地震波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地震波各向异性在地球动力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临汾中心地震台FHD质子磁力仪噪声值从2020年1月开始出现逐渐增大的迹象。文章从FHD观测原理谈起,对噪声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台站运维人员对产生噪声原因的排查,最终判断噪声增大的原因为探头电感量设置较小。修改并选出合适的探头电感量后噪声值下降,数据曲线变得光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常规最小二乘法在求解磁性球体参数过程中产生发散解的原因分析表明:非线性方程组中待定参数过多,特别是角度参数,是影响最小二乘法收敛性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将磁异常三分量作为观测值,用矢量磁矩作为待定参数,以替代磁化强度磁倾角和磁偏角,从而消除了非线性观测方程中的角度参数影响.根据观测值与磁矩的线性关系以及磁性球体中...  相似文献   

16.
详细讨论了地球自转变化的天文地球动力学效应。地球表面的任何方向的水平运动,在惯性空间中看来都是转动,由此产生的离心力矩是地壳极移运动的原因,极移使地球发生相应的形变,也是大规模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原因之一。此外,地球自转产生的Coriolis力是重力分异中的地球各圈层产生差异旋转运动的原因,地球的差异旋转是地球自转速率近十年变化、黄赤交角的非摄动长期变化以及近周日自由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震动转动分量的存在,即使是完全对称的结构也可能产生明显的扭转破坏,而非对称结构产生扭转破坏的原因比对称结构要复杂得多.从地震中典型非对称结构的扭转破坏现象,可以从构造上分析它们可能的致灾原因:①楼梯间等抗侧力强的结构构件偏置于结构平面的一侧,使结构产生明显偏心.  相似文献   

18.
地震强度分布不均匀性的摩擦时间依从CA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桂萍  傅征祥 《地震》2001,21(2):22-28
设计一个摩擦时间依从的地震活动性细胞自动机模型(CA),研究产生地震累积频度-震级关系曲线中,出现拐点的地震强度分布不均匀现象的物理原因。外界通过应力加载向模型输入能量,模型的细胞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对比分析规定单个细胞破裂与模型地震之间不同的决定规则时产生的地震序列的累积频度-震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的级联破裂方式是引起累积频度-震级关系在震级较低范围和震级较高范围之间不连续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现浇楼板对框架梁受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找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实际震害中出现的与“强柱弱梁”设计准则相悖的“强梁弱柱”破坏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深入研究现浇楼板对框架梁实际承载力产生“超强”影响的方式,采用ABAQUS对钢筋混凝土带楼板框架和空框架结构进行了侧向力作用下的非线性有限元模拟。通过对比塑性铰出现顺序、钢筋的应力应变变化、框架梁端曲率变化和考察带楼板框架中楼板钢筋的应力变化情况。提出楼板有效翼缘宽度的取值应考虑横向梁刚度和侧向位移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霍拉山洞体数字化形变观测干扰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霍拉山洞体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干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伸缩仪对气象因素干扰响应灵敏,可以通过一些密封措施减少洞体内气流扰动对观测资料的影响;2人为干扰不可避免,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干扰影响;3供电系统干扰产生无效数据,间接影响资料连续率,实时监控手段能够及时掌握供电情况;4数采原因造成的缺记呈一定规律性;5观测资料异常时,认真按照流程进行异常核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