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工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转型升级成为新的主题。底特律是美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本文通过研究其汽车产业发展从辉煌走向衰落的过程,认为底特律自然条件和区位环境都非常优越,在福特制生产方式主导的时期,曾拥有"全球汽车制造中心"的辉煌。当面对外部竞争激烈、要素成本领先的区位条件吸引力减弱、生产和消费市场环境改变等因素下,由于地方文化强烈的优越感而自我封闭和路径依赖过度导致创新锁定,最终产业转型失败而衰落成无人问津的城市。底特律产业转型失败的教训对于我国城市的产业升级具有良好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我国汽车产业空间布局与市场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当前产业转移的大背景,回顾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利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了目前汽车产业和汽车销售市场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GIS的热点分析方法对汽车产业空间布局与市场的耦合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汽车工业布局的空间集聚性呈现出上升态势,主要集中于东北、京津唐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的主要消费省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四川省,从产业布局与市场耦合角度看,黑龙江、辽宁、江西/青海、西藏、宁夏的汽车产业和市场的空间耦合度最高,四川、湖北、广西、山东、江苏和浙江耦合度最低。并分析了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提出调整产能过剩区和产能不足区汽车产业布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日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汽车产量在2009年实现了年产破千万辆,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汽车年产超千万辆的国家,我国的汽车产业迎来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关键转型时期。日本汽车产业在战后短短几十年里获得了巨大成功,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强国,中日两国同为汽车“后发优势国家”,在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研发模式、产业化道路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点和不同点,本文提出如何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对在关键的转型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应选择的发展模式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凯煌  千庆兰 《地理研究》2021,40(8):2170-2187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网络及其多维邻近性机制已成为政府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利用Ucinet软件,从区域、主体性质等维度,刻画了2009—2014年产业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创新网络特征。运用PLS-SEM模型,探究全国及不同区域创新网络的多维邻近性影响过程及原因。研究发现:① 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活动集中在大城市和三大城市群不同,其合作创新网络主要集聚在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创新网络明显较弱。同时,创新能力欠发达的区域出现了与其数量不匹配的合作创新规模。② 总的来看,全国创新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国家电网是网络中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在京津冀,大型国企集团控制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突出,合作创新最活跃,网络外向程度高。在长三角,区域内主体类型混合多样,“核心-边缘”结构突出,合作创新活跃,网络外向程度较高。在珠三角,民营企业是网络的主要主体,区域网络结构松散,合作创新活跃度低,网络外向程度高。③ 从创新网络的多维邻近性成因看,在全国尺度,组织关系与知识搜寻是全国网络形成的两大动力。在京津冀,国电集团强有力推动跨区域网络形成。在长三角,国电系及区域大企业影响网络形成,丰富的知识源推动合作创新发生。在珠三角,地理邻近性对民营企业合作创新影响有限,知识需求推动了跨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5.
在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科技浪潮中,充电站选址未来将成为城市发展战略布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受交通工程、电力能源、管理学等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综述类文章缺乏对充电站选址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梳理,论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文献进行梳理,一方面归纳总结2009—2017年间国内外该研究主题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另一方面梳理充电站选址影响因素、选址方法和选址的成本-效益评估等研究内容,同时对国内外充电站选址研究的趋势予以简要介绍,厘清研究发展脉络,为充电站选址在地理学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方法和指引。未来,随着各地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选址研究的不断发展,有望在充电站选址布局中识别多元化和精细化充电需求和服务、统筹不同主体间成本-效益目标等方面不断完善,从而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及基础设施布局,为新一轮的城市规划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6.
《西部资源》2013,(1):50-50
稀土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环境保护、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等部门,是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关键性战略资源。中国是全球第一稀土资源大国和生产大国。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源保护措施的加强,国际稀土市场供应趋紧,国外矿业公司加大了稀土勘查和开发力度,全球稀土资源和供应格局将发生改变,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黄洁  高阳  付晓  李涛 《地理研究》2022,41(12):3305-3317
利用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点与精细尺度人口分布数据,构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全过程出行链,分析充电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及充电后的步行活动累积机会。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与累计机会法,运用空间自相关聚类,解析新能源充电站点的供需匹配程度,结果表明:① 北京市六环内充电桩的可达性显现中心集聚特征,呈现同心圆圈层结构,且随距中心距离增加而递减。② 公共充电站点分布与人口、道路网络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③ 北京市车均公共充电桩可达性为0.09个;以四环线为界,充电设施空间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在五环至六环区域存在供给缺乏区域。基于出行链视角的充电可达性研究同时考虑了充电供需匹配程度以及充电站点位置对车主的吸引能力,为进一步优化新能源公共充电设施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的汽车生产迅速恢复并快速增加,其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布局上东南亚汽车生产具有如下特点:①生产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而且集中趋势不断增强;②轿车与商用车平分秋色,但各国有所不同;③生产网络由日本跨国公司主导。形成上述格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东南亚各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内部一体化加强,以及当地的政策保护和鼓励等。  相似文献   

9.
国外典型矿业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文章选取国外四个典型矿业城市美国休斯敦、德国鲁尔区、法国洛林和美国匹兹堡,对其转型战略与空间发展战略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矿业城市的借鉴与启示:制定城市与区域统筹发展政策;制定促进矿业城市转型的产业调整政策;规范矿业城市转型的环境保护政策;城市空间结构为城市的转型和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创建企业创业园或产业基地作为转型的空间载体,重点关注对外交通联系的构筑以提升区位条件,以物质景观改变实现文化转型,负责处理和解决衰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污染闲置场地的重新有效利用问题,将国土整治规划与城市转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西部资源》2012,(6):32
美国五角大楼和日本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正试图打破中国稀土开采的全球垄断地位。稀土被用于制造军用无人机和电动汽车。美国国防部和亚洲最大汽车制造企业正在与加拿大尤科尔稀有金属公司和马塔梅克勘探公司开展合作。这两家公司正在开发北美稀土矿。这将增加所谓的重稀土的供应。重稀土是17种化学性质相似的化学元素中存量较少的元素。这17种化学元素对于生产从风涡轮机到高性能磁铁等用于汽车和武器的众多  相似文献   

11.
韩良  宋涛  佟连军 《地理研究》2006,25(4):692-700
汽车产业属于资源和能源消耗型产业,作为长春市支柱产业的汽车产业在推动长春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相应的环境问题,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是具有较高产业集聚度的汽车产业共生体,可以作为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的良好载体,研究其生态化改造,对长春市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综合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规划的方法与手段,基于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及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体系,通过生态链设计和系统集成对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生态化改造进行了总体框架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功能划分、代谢分析和物质平衡核算以及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最后在对园区建设的效益予以估算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产业园区未来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初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梓渝  王士君  陈肖飞 《地理学报》2021,76(8):1848-1864
在以模块化为代表的第三次汽车工业生产方式变革背景下,新生产方式如何影响汽车工业空间组织演化,如何基于经济地理学阐释其发生机制及剖析对特定产业集群的影响作用,成为亟需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以一汽-大众为例,基于整车制造的本土全覆盖一级供应链映射产业集群组织,探讨地方—区域尺度下模块化生产对于汽车产业集群空间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① 地方式微:本地集聚程度下降。模块化生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运输成本,导致大型整车集团产业转移后对东道地生产依赖的下降和零部件供应商空间集聚的降低;② 超越地方:生产网络跨区重构。模块化生产将重组区域生产网络的组织结构,反映出尺度生产和尺度重组过程对空间经济动态的重要性。长三角地区凭借制造业区域优势和完整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以产业集群作为行动主体参与到一汽-大众全国4个城市整车厂生产网络的分工协作中,产生了“超越地方”的竞争优势;③ 规模经济效应、知识技术共享和企业组织强化共同驱动模块化生产下汽车产业集群的空间组织重构。研究有助于理解生产方式调整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空间组织结构演化的互动机制,同时为以经济、制度、社会和创新为视角的产业地理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马雯秋  朱道林  姜广辉 《地理研究》2022,41(10):2615-2630
农村居民点作为乡村地域功能的空间反映,其内部用地功能结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剧烈变动,“转型”正成为当前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发展的主要特征。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为切入点,在阐明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转型内涵的基础上,依据“过程-类型-机制-优化”的研究思路系统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转型规律,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转型研究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相结合。研究认为,基于农村居民点内部典型地类间组合关系的演变过程,其转型可划分为外向非农化、内生乡村化和空心衰败化三种类型。城镇化、乡村工业化和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改变城乡间人口、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影响着居民点转型的方向和结果;同时,合理、有序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也可为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提供空间基础。未来应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为导向,从类型转换、效率提升和制度保障等角度优化居民点用地结构转型,以期在理论上创新和完善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与优化的研究范式,实践上为村庄规划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与中国汽车企业效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东北、长三角、湖北十堰—武汉、重庆市、珠三角和京津地区六大汽车企业集聚区,集聚经济和外商直接投资显著影响我国汽车企业效率。本文以2004年中国2160个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集聚经济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企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规模经济、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能显著提升汽车企业效率,汽车企业规模越大、相同产业或相近产业的集聚越能有效促进汽车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信息资源,增进企业的上下游联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对汽车企业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对我国汽车企业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城市汽车业外资对本地汽车企业没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本地汽车生产企业有较明显的溢出。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05,(11):48-48,F0003
按营业额计算,汽车业是德国第一大产业。德国每7个从业人员中就有一个与汽车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德国四分之一的税收来自汽车产业。在德国境内投资中,30%投向汽车业。汽车工业的对外出口额已达800亿欧元。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的理论本质在于专业化集聚基础上的地方化结网。基于对奇瑞汽车集群跟踪研究,获取了2005年、2010年、2014年的企业关系数据,刻画了企业网络演化过程及驱动机制。发现: 1997~2014年,奇瑞汽车集群网络经历了“松散型网络-紧凑型网络-开放型网络”演化过程,网络密度和聚类系数不断增强,平均最短路径不断缩小,其中产业联系网络发育最为成熟,社会交流网络次之,创新合作网络发育最不完善;奇瑞汽车集群网络演化机制本质上是路径依赖机制(政府作用、关系资源),关系选择机制(战略择定、市场选择)及学习创新机制(技术交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松散型网络、紧凑型网络和开放型网络阶段,路径依赖机制、关系选择机制和学习创新机制分别发挥主导性作用;奇瑞主导型集群网络正逐渐从地方集群网络向跨区域、跨集群网络发展,这与全球汽车产业网络整体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人们对汽车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以郑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局部Getis-Ord G*指数,采用汽车服务业电子地图兴趣点(POI)大数据对郑州市主城区汽车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格局及其与内外交通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郑州市主城区汽车服务业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街道之间汽车服务企业数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且呈不断拉大的趋势;(2)汽车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空间上形成了中心城区双核块状集聚、边缘城区次中心分散发展的多中心、轴带状集聚格局,两大集聚热点片区越来越突出;(3)各细分行业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集聚趋势,汽车配件和汽车销售行业的专业化集聚区域逐步收缩,而汽车维修养护和汽车租赁业的专业化区域则大幅度地向城市外围地区拓展;(4)城市内部交通和对外交通便捷性是影响汽车服务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沿城市道路的轴线分布和沿高速公路出入口邻近分布是汽车服务企业区位选择的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18.
将杉木、楠木凋落叶及以二者不同比例混合的凋落叶置于果园林内进行分解和P、K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和楠木凋落叶混合处理的分解速率均大于单独分解的纯杉木和纯楠木凋落叶.各凋落叶分解过程中,P浓度略有增加,而K浓度基本呈下降趋势.纯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P、K残留率均比纯楠木叶的低.杉楠混合分解的P、K释放率基本上大于单独的纯楠木叶.杉木与楠木凋落叶混合分解对其P和K的释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综合 《西部资源》2014,(2):26-26
<正>首个《中国铁矿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近日在北京启动,这标志我国将从战略高度,对铁矿业发展进行系统思考、科学谋划,破解铁矿石原料供给高度依赖进口的钢铁困局,支撑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本次规划编制由鞍钢矿业公司牵头承担,将从总体发展规划、专项发展规划和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三个方面,以行业现状为基础,绘制矿山行业2016至2025年十年发展蓝图。按照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居民汽车使用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丰龙  王冬根 《地理学报》2014,69(6):771-781
目前,中国城市私人汽车的拥有量高速增长,小汽车不仅日益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更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空间结构和道路的拥堵状况。然而,目前国内对汽车使用的研究仍十分匮乏。为此,本文试图基于2011 年11 月到2012 年7 月在北京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家庭汽车使用行为的特征、强度及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和(定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汽车使用目的、建成环境和各种家庭/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对大城市居民的汽车使用强度和依赖度有重要影响。其中,通勤是居民日常使用汽车的主要目的;公共交通条件较差和停车条件便利是促使居民大量使用汽车的重要原因;婚姻状态、工作状态、家庭规模和家庭内持有驾照的成员数等对居民的日常汽车使用也有重要影响;周末与工作日的汽车使用频次或时长没有显著差异。这些发现对道路交通规划和交通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参考意义。不过,要想更有效地控制汽车使用行为,未来的研究仍有必要增强对因果关系、出行的限制条件和影响交通行为的心理机制等问题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