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利用局域复测GPS网研究中国大陆块体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利用1992年以来我国进行的6项不同规模高精度GPS地壳监测网的资料,采用统一的数据处理策略,重新进行了数据处理,并统一进行了平差,归算到相同的ITRF97坐标框架基准之下,获得了中国目前覆盖最广、测站最多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统一的GPS地壳运动图像和速度场,并对结果作了初步的地学解释。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壳运动整体速度场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所能得到的468点的高精度GPS速度场,采用计算欧拉矢量法和多面函数拟合法分别在细分块体和不细分块体的情况下建立了中国地壳运动整体速度场模型,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块体介质刚弹性的认定不明确时,多面函数拟合法比计算欧拉矢量法更适合中国平面地壳运动速度场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利用GPS资料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模型确定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近10年来我国先后建立的多个大规模高精度GPS地壳形变监测网资料,科学合理地计算出各GPS站点的速度值。采用球面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模型,以GPS观测得到的速度值为约束,拟合出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速度场。它不仅客观地描述了地壳运动的刚性成分,也客观地描述了块体内部的变形,并且具有物理意义。该速度场模型较地质构造速度模型,离散点速度模型,刚体转运速度模型,配置拟合速度模型等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两期GPS观测值得到川滇区域内测站的速度。以这些速度为约束,基于数值流形模型拟合了川滇地区的速度场。它很好地结合了块体内部的连续变形和块体间的非连续变形。较非连续变形分析模型,地质构造速度模型和配置拟合模型等更真实模拟了地壳运动速度场,为相关地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8.
讨论了常用的欧拉矢量模型和函数拟合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欧拉矢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运用欧拉矢量的地学性质,结合BP神经网络在处理需要同时考虑许多因素和条件的、不确定和模糊的信息时的优势,可以较好地区分块体整体的刚性旋转及内部的弹性形变。经实例验证,取得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与应变的GPS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AMIT/GLOBK软件分析了1998-2010年间多期GPS观测数据,获得了ITRF2005框架下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三维速度场和应变场参数,并对区域形变场和现今构造运动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GPS监测结果显示: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随华南块体作南东东方向的逆时针构造运动,ITRF2005框架下水平方向平均速率为33.49 mm/a,优势方向为N 109.3° E;垂直方向平均速率为+1.30 mm/a,整体趋势是自桂东向桂西方向垂向速率逐步增加。现今应变状态以N 127.3°±4.8° E挤压为主,最大主压应变率-2.7±0.5×10-9/a;兼有N 37.3°±4.8° E方向的拉张作用,最大主张应变率1.8±0.2×10-9/a。本文研究结果为描述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细的三维速度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数据处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我国“九五”重大科学工程之一,以地震预报为主要目的,以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主要技术,GPS数据处理是工程取得成果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概况与数据处理进展;较为全面地介绍数据中心数据流程,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GPS数据处理方法、软件与处理结果,详细介绍所获取的1998年9月初至1999年11月底基准网地壳运动,包括各基准站位移、风内各部位分的应变及每周计算结果时间序列,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相对较高产田稳定;相对东部地区,西南部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而云南地区以向南运动为主,我国中南北地震带则是一强烈的剪切变形带,观测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依然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中国大陆区域全球定位系统监测网点的加密,采用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处理了中国大陆约2 000站的3期GPS观测,获得相对ITRF2008框架的中国大陆高精度、高密度全球定位系统水平速度场。基于此处理结果,对中国大陆6个一级块体及22个二级块体的刚体运动进行了重新分析,求解了各块体上相对可靠的刚体运动参数。进一步利用各块体的刚性参数,分析了块体边界带的相对运动。基于全球框架下的全球定位系统观测结果表明,喀喇昆仑—嘉黎、阿尔金、小江、红河等4个断层近期相对滑动速率较大,预示着这些区域近期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祁连山、富蕴、山西地堑、大秦岭、张家口—蓬莱、秦岭—大别山、郯庐南段等区域滑动速率较小一般低于5mm/a,与地质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与一般GPS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对比,介绍利用GPS观测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方法,包括野外观测及数据处理的方法。通俗地介绍了GPS处理与形变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如坐标系统的参考框架、无基准解、相似变换、位移基准、旋转与应变等。暖和 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基准网1998年与2000年GPS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简要介绍GPS观测概况,用GAMIT/GLOBK软件对所获得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及精度分析,基准网与基本网各年观测结果得到的网内点位精度,由两期观测得到的水平位移分量的精度。得到的1998年9月初至2000年6月中旬基本网、基准网的地壳运动,包括以位于东部的一级稳定点为基准的各观测站位移、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部分地区的旋转量,得到了我国大陆完整而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像,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相对较为稳定,相对东部稳定点组,东北块体向北运动;华南块体向东南运动。相对东部地区,新疆西北部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西南西藏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西藏东部与云南地区形成非常明显的顺时针旋转构造运动。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是一强烈而复杂的变形带。GPS测量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全国GPS网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网联测的目的和联测的原则;并结合联测模型,侧重讨论了联测点数与联测精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处理福建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FJCORS)2013-2015年观测资料,获得GPS站实测运动速度值,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多面函数拟合法和欧拉矢量法构建了福建省及周边区域GPS速度场模型.内符合精度方面,多面函数拟合的速度精度南北分量为1.06 mm/a、东西分量为2.00 mm/a;欧拉矢量法得到的速度精度南北分量为1.36 mm/a、东西分量为1.22 mm/a.外符合精度方面,两种方法模拟得到的检核点速度值与实测速度值的较差均在±2.28 mm/a以内.在福建省陆域内,两种方法得到的速度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运动速度均为35 mm/a左右,运动方向为SE-E向. 相似文献
16.
17.
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构造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期GPS观测资料计算了广西区域ITRF2000框架下的三维速度场、主应变参数及区域参考框架下的三维形变速率和形变运动趋势,研究了该区域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及内部形变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区域随同南华亚板块作SE-NW方向的逆时针运动,在ITRF2000框架下的东西向速率为29.3 mm/a,南北向速率为-13.4 mm/a,垂向平均速率为2.3 mm/a;区域内部现今地壳运动的形变量较大(约4 mm/a),主张应变率(5.48×10-9/a)大于主压应变率(3.70×10-9/a),地壳应变表现为拉张为主,主应变轴为N43.19°E。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GPS联测数据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年区域网GPS联测数据的基本情况 ,并采用所给定的处理方案对此次联测数据进行了处理。计算结果表明 :点位坐标重复性在南北方向为 2 .0mm ,东西方向为 3.0mm ,高程方向为 5 .6mm ;基线重复性达到 1.76mm +1.78L× 10 -9mm ,基线分量重复性南北方向为 1.4 0mm +1.0 5L× 10 -9mm ,东西方向为 2 .14mm +1.5 6L× 10 -9mm ,高程方向为 4 .6 9mm +2 .18L× 10 -9mm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2001年科学大会中关于GPS的最新应用情况,特别对改善地球重力场模型、天气预报和对中国地壳运动的监测等方面的最新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9—2009年间中国大陆共1068个GPS站点在东方向、北方向的速度值,采用DOG球面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建立了中国大陆东方向、北方向多尺度速度场。球面小波模型的尺度主要根据观测站点的密度来确定,利用检核点上的已知速度与模型速度之间的均方差来评定模型的精度。利用球面小波模型可以更加清晰地表示速度场的大尺度特征和复杂的局部变化特征。站点稠密区域,模型在东方向、北方向上的精度分别为±0.95mm/a、±0.97mm/a,稀疏区域对应的精度分别为±1.32mm/a和±1.30mm/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