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祝词     
《中国区域地质》作为定期刊物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祝贺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是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它不仅对地质勘查工作和地质科学研究,而且对经济建设规划和合理布局都有重要意义。建国卅多年来,我国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比一百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完成国土面积的98%。一比二十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完成国土面积的65%,调查成果供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地质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区域地质的特征”用具体实例说明了大地构造的基本概念,极便於读者了解;它的第二部分“中国区域地质简述”,简要地说明了中国大地构造单位的特征,对於当前普查找矿工作来说,尤为切实有用。“中国区域地质的特征’在大地构造单位划分上有些新的意见,是值得介绍的。  相似文献   

3.
智利的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程度相对偏低,对矿区的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不够,矿床的分布特征了解得不透彻。笔者通过物探地面磁测和电磁法,对智利第一大区X矿区的地质特征与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相对高磁或弱磁低阻异常带及其周围、深部是找矿的地球物理异常标志,本地区构造(破碎带)是下一步成矿规律的研究重点。地球物理方法对实际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铜、镍、铬、钾盐、铝土矿等矿产资源与中国有较强的互补性,受到中国地质学家和矿业界的广泛关注。东南亚地区总体矿产勘查、开发程度低,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找矿技术方法的提高,该地区一大批新矿床的发现和一系列新矿山的陆续建成投产必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对东南亚地区产出的大型-超大型或代表性重要矿床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对其产出环境和找矿潜力进行讨论,旨在为中国地质学家、矿业企业了解该地区重要矿床的地质特征、时空分布规律、找矿潜力和找矿模型提供有益信息,为中国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走出去",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综合性找矿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在中国西南三江成矿带开展勘查找矿工作提供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5.
阚小波  陈蓉 《贵州地质》2014,31(4):282-285
通过对贵州省福泉高坪矿区英坪磷矿A矿层的地质详查工作,查清了矿区区域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编制了A矿层厚度等值线图、工作区磷块岩沉积古地理图,结果发现磷块岩受潮坪浅滩相控制,潮坪浅滩相是研究区厚层磷块岩、高品位磷矿重要的成矿环境,这对瓮福磷矿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概述中国大陆周边地区主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及潜力评价研究进展,分析中国周边国家和相关地区的矿产资源潜力与成矿地质条件。在中国周边跨境成矿带境内外成矿作用、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规律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跨境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系列图件,深化了对跨境成矿带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认识及重点区域的资源潜力分析,并圈定了找矿的战略远景区,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重要成矿带矿产资源勘查提供基础地质和区域成矿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经国家科委批准,我国将举办1989年“国际金矿地质与勘探学术讨论会(ISGGE)。”这是在中国举办的金矿地质方面的首次国际学术会议,是中国金属学会在金矿地质学术颁域中的一次重要活动。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交流金矿成矿理论、区域成矿规律和预测、找矿与勘探的手段和方法、矿山地质工作四个方面的新成果。通过这次国际学术交流,籍以推动我国黄金事业的发展,提高金矿地质与勘探的工作水平,活跃学术思想,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石油地质工作还不能适应于工业建设的迫切需要。而摆在石油地质工作者面前的紧急任务是迅速的增加储量和开拓新的石油工业基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进一步探明和研究中国的油瀦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与远景评价就成为石油地质工业者主要任务之一。在苏联,寻找石油的趋向,已从山前凹陷区域发展到陆台区域了。第二巴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质測量是一項綜合性的地质調查工作,除应查明調查区的地层、岩浆活动、矿产、地貌等情况以外,构造地质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研究內容。不进行这方面的观測研究,就很难正确地闡明区域地质特征及矿产生成、分布規律。但在比例尺1:200000的区测工作中进行构造地质观測的內容、方法和精度要求如何,还缺少一套成熟的經驗,  相似文献   

10.
发刊词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为地质工作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客观条件。近八十年来,特別是建国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广大国土上进行了系统的区域地质和矿产调查。通过辛勤努力,积累了大量实际资料和实践经验,编制了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矿产图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区域地质特征,初步总结了我国区域成矿规律,发现了一大批矿产地或矿点(矿化点),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研、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推动了我国地质科学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规律的角度,首次提出了中国大陆的主体部分是曾经独立存在于北方劳亚古陆和南方冈瓦纳古陆之间的古中国古陆。该古陆的基本地质特征是:稳定区的稳定程度较低,而活动区的活动强度却又相对较弱。重点论述了由此基本地质特征而造成的中国古陆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火成岩建造、构造环境和构造特点、内生和外生矿产成矿规律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规律的角度,首次提出了中国大陆的主体部分是曾经独立存在于北方劳亚古陆和南方冈瓦纳古陆之间的古中国古陆。该古陆的基本地质特征是:稳定区的稳定程度较低,而活动区的活动强度却又相对较弱。重点论述了由此基本地质特征而造成的中国古陆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火成岩建造、构造环境和构造特点、内生和外生矿产成矿规律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广西云开地区是广西境内铅锌金银多金属矿产的重要成矿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工作重点对象。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矿地质特征、总结成矿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元素富集特征、典型矿床特征和找矿新发现,探讨该区域成矿远景,提出了地质找矿主要目标。结果显示,本区以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基底变质程度深、成矿作用多样为特征,形成了以铅锌为优势矿种,银金为重要矿种,铜、钨锡钼等有良好资源前景的矿产地,考虑成矿地质环境因素和已知矿产分布情况,优选9个集中区,作为找矿地质工作部署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矿田地质勘查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矿田构造研究是地质找矿的临门一脚,非常关键,必须高度重视。在我国,尤其是中东部,地表矿的新发现率已日渐减少,深部找矿日渐成为今后的主要任务,矿田地质理论和找矿方法更应适应这一需求加以创新发展。我国在境内外两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中,不仅要研究具体矿床成矿规律和评判大区域成矿带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兴蒙造山带东缘是中国重要内生多金属成矿区,继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现大型大黑山钼矿床以来,近十年来再度相继发现20余座大型、中型及小型内生钼矿床,使得该区成为中国大陆重要的钼成矿区,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在进行矿床成因分类基础上,深入讨论了成矿时代、成矿期和成矿动力学背景,这一成果为深入认识该区钼矿的区域成矿规律和未来地质找矿战略部署提供了科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矿产勘查难度的增大,通过成矿分析总结成矿规律,进行成矿预测,对提高勘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指导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理论,目前正沿着构造地质、金属省和建造分析三个重要方向发展。构造地质方向强调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是开展工作较多的传统方向;欧美一些学者强调从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出发,划分不同的金属省(区),从而总结矿床分布规律;苏联学者近年来普遍重视从建造分析入手,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登红  陈毓川 《岩矿测试》2009,28(3):199-200
2006年下半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在其中的“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项目中安排了400万元的专项经费以开展典型矿床及其成矿年代学研究工作。这是有史以来我国在成矿年代学方面罕见的“大投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调查中心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及铼-锇同位素应用成果》专辑就是该项工作前一阶段所取得的近200个同位素年龄新数据中一小部分成果之结晶。成矿规律研究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客观地认识矿产资源形成与分布之自然规律的系统性工作,其研究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质调查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子图  毛晓长 《地质通报》2017,36(10):1823-1829
地质填图是一项旨在查明国家基本地质情况的超前性、公益性、战略性、多用途的基础性地质工作,为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国土开发利用、地球科学发展等提供重要支撑。完善的技术标准是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技术保障。中国的地质填图技术标准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当前地质填图技术标准未能与实际工作同步跟进,出现技术标准难以满足当前地质填图工作需求、地质填图标准不统一、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根据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地质填图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经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地质填图理念、方法和标准,结合中国地质填图工作实际状况与需求,在分析梳理地质填图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地质填图标准体系框架和推进地质填图标准更新与完善的建议,以满足现代地质填图需求。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储国正 《安徽地质》2003,13(1):34-43,53
对近十多年来不同研究者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重点总结了该区区域构造格架、壳幔结构、变质基底等地质构造环境,构造、沉积、岩浆作用、地质流体及区域成矿地球化学特征等主要控矿和成矿地质因素,区域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这对深化该区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研究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质建造分析是区域地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了解地质建造类型与特征,分析区域地壳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一定地质建造与不同矿石建造在分布上的关系,正确地确定含矿地质建造。由此不难看出,各个矿种的预测首先要以区域地质建造分析为基础。合理地划分地质建造类型是地质建造分析的前提。在区域地质研究中只有根据客观实际确定地质建造类型的划分方案和准则,深入研究各类地质建造的特征,才能比较客观地并有科学依据地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