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乘坐的面包车,飞也似的离开了古城西安,来到了九朝古都“牡丹城”洛阳。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司马光《观花》)。“又是一年芳草绿,十年花事不寻常”。洛阳的四月,春意盎然,牡丹飘香,中外赏花游客从四面八方汇集洛阳,形成人的海洋,花的海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以“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佳句来描述洛阳牡丹盛开时节,倾城观花的盛况。  相似文献   

2.
什锦豆腐     
在历代众多的豆腐美肴中,最为引人感兴趣的,莫过于富有传奇色彩的苏州历史名菜“什锦豆腐”。多少年来,它以独特的风味,赢得了国内外美食家的赞叹。苏州“什锦豆腐”,始于清初。康熙皇帝第一次(即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南巡至江南来到苏州,品尝到苏州名厨张东王官首制的豆腐菜肴。他取用优质大豆制成的嫩豆腐,加以鸡肉末、熟火腿末,香蕈末、蘑菇末、瓜子仁末、松子仁末、再加以浓鸡汤烩煮而成。康熙皇尝后感到豆腐绝嫩、口味极鲜,非常满意。认为此菜有二大特点:一是取用豆腐、香蕈、鸡肉等物为原料,可使人延年益寿;二是豆腐烹…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历史中,有的地方名称虽然相同,但所指的地方并不一样。这种“同名异地”的现象,在阅读古书时要特别留意。东汉以河南洛阳为都城,当时人们称洛阳为“东京”,东汉文学家张衡所作的《东京赋》,就是以洛阳为描述对象的。到了北宋,以河南开封为都城,也称为“东京”。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是作者追忆北宋都城开封的繁盛景况之作。曾经风靡港澳及内地的电视剧《包青天》有《五鼠闹东京》,其中的”东京”也是指北宋的都城开封。可见,东汉和北宋都有“东京”之地名,而所指之处有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0,(1):26-27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已有2500多年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为旅游者的神往之地。  相似文献   

5.
“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每当丹桂飘香,金风送爽,此时正值蟹肥菊黄的时机。民谚有云:“西风响,蟹脚痒”;“金风起,秋蟹肥”。故而成为食蟹的大好时机。 蟹,又称螃蟹,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我国又是淡水蟹的重要产地,从东北的辽宁至沿海的闽粤,凡是通海的江河、湖泊、稻田均遍布螃蟹的足迹。但江南一带以苏州阳澄湖所产之“清水大闸蟹”名誉最著,被国内外美食家视为水产珍品。早在唐代就列为汞品。章大炎的妻子汤国梨有诗句曰:“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阳澄湖位于苏州境内昆山。吴…  相似文献   

6.
华文 《中国地名》2014,(4):58-58
2014年3月11日,2013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它们分别是: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第八次发掘、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汉魏洛阳城宫城四号建筑遗址、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禹州神重建业钧都新天地钧窑址。其中,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很可能是一座北魏帝王陵,墓主人为节闵帝元恭。  相似文献   

7.
北极中心海域海冰特征,积雪及变质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效存德  秦大河 《地理科学》1997,7(4):289-296
根据我国首次北极地区的考察观察观测资料,分析了北冰洋88°N ̄90°N考察路段上海冰形态和雪层剖面特征,划分出3种冰形态类型和相应的积雪分布形式,指出了不同积雪分布形式下雪深测量、雪层剖面观测以及雪坑采样的适宜性。海冰上覆积雪的积消过程表现为缓慢的积累和快速的消融,雪深空间分布与降水来源有极大的关系。遥感监测和雪层剖面观证明北冰海洋冰上覆积雪无明显“年积累”大于“年消融”的区域,属于季节性积雪。  相似文献   

8.
一、洞庭湖的演变过程1、松滋溃口前洞庭湖的演变据清代同治五年《石首县志》记载:“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马林江堤溃,至今未筑”,至咸丰十年,荆江大水,在原溃口以下河道冲刷扩大,形成藕池河。据民国十年《松滋县志》记载:“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庞家湾黄家铺堤溃,是时洪水泛滥,……同治十二年黄家铺复溃,自此决口不塞”形成了松滋河。与在此以前已经形成的虎渡河的太平口与华容河的调弦口,构成了一百多年来荆江四口分流的河势。藕池与松滋两河形成以前,道光五年(公  相似文献   

9.
游寿,号介眉穴1906-1994雪,福建省霞蒲县人。游家世代书香、家学渊源,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林则徐就是其高祖游光绎的受业弟子。游寿是游学诚的独生女,自幼聪颖且在家学的熏陶下又能背诵很多的古诗文。1920年,进“福州女子师范学校”上学,文章、书法得到严师邓仪中先生穴邓拓之父雪的规范和提高。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就读。1934年,又考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成为国学大师胡小石的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中央博物院”穴现南京博物院雪工作。解放后,又在“南京大学”和“山东师范学院”任教。1957年,5l岁的游寿为支援边疆建设来…  相似文献   

10.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穴1126雪十一月,金兵攻占北宋首都东京穴今河南开封市雪。次年四月,金兵北撤,掳走徽宗、钦宗和后妃、宗室、大臣等3000余人,北宋政权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金兵北撤以后,北宋旧臣拥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于五月在南京应天府穴今河南商丘市雪继皇帝位,改元建炎。赵构即宋高宗。建炎元年穴1127雪十二月起,金兵发兵分路进攻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宋高宗虽为缓和矛盾起用了抗金将领李纲为相,但仅隔75天便以“独擅朝政”、“招军买马”的罪名将其撤职。穴1雪在金兵进逼下,宋高宗无法安身于北方,仓皇南逃,辗转到达扬州,并在…  相似文献   

11.
在设计人教版的问题研究课“城市的气温为什么比郊区高”这节课时,为了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的地方特色,笔者重新设计了“问题研究”的问题,把这节课的课题变成“苏州城为什么越来越热?”。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先展示了苏州政区图、苏州市区年均气温分布图和苏州市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长江三角洲的苏、锡、常三个城市中,只有苏州一个城市有柑橘树大量分布,其它两个城市都没有,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酸性气体成分(如NO-3)的强挥发性导致其在雪面沉降后,具有沉积后气/雪交换作用,即其在表层雪内是“可逆”沉降的。通过比较东南极内陆雪坑的NO-3剖面和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层雪内NO-3的浓度变化,认为沉积后气/雪交换作用在东南极内陆较显著,而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则不然。表层雪内NO-3存在方式的不同和沉降机制的差异应是导致两地NO-3沉积后过程差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名》2011,(11):38-38
如今的苏州周边,“胥山”林立,可正宗的苏州“胥山”却没了。在目前全国地名同质化、去文化化趋势明显的情况下,如何保护苏州的“吴文化地名”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走变更地名的相关行政程序,把我们自己曾经丢掉的文化重新再找回来或许是惟一的正解。  相似文献   

14.
电影“三笑”所表现的明代苏州才子唐伯虎为追求大学士华鸿山府里的婢女秋香,不惜卖身华府几经周折喜结良缘的趣闻轶事不仅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甚至传说中的“三笑”发生地,也被人们找到了落脚点。 一、虎丘。距苏州城外西北七里;凤景优美,茂林深篡,古径幽深,古人以“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红日隐檐底,青山藏寺中”赞之,曾被列为“五山十刹之一”。据说明代弘治年间,无锡东亨华太夫人游览杭州归来,路经虎丘上山进香。唐伯虎在山门邂逅婢女秋香,慕其秀色动人,尾随而至观音殿,待夫人虔诚膜拜离去后,秋香焚香时,他与…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我国雪冰研究工作为“四化”建设服务,总结我国开展应用雪冰学研究的成果及其经验和教训,拟于1985年9月底在新疆伊宁市召开“全国应用雪冰学术讨论会”。会议内容有:1)积雪、雪崩、风吹雪及有关灾害防治;2)河、湖、海、水库冰及其冰害防治;3)现代冰川与冰雪物理;4)雪冰测试技术;5)融雪及其融雪径流预报研究;雪冰资源的  相似文献   

16.
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故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有一条山塘街,它从闹市阊门通向名胜虎丘,苏州人有句俗语叫“七里山塘到虎丘”。就是这条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  相似文献   

17.
苏州虎丘区的浒墅关镇是姑苏城郊首屈一指的大镇,因为地处城郊,近十几年来它在行政上先属吴县,后属郊区,再后来属虎丘区,同时又属苏州高新园区的辖域,隶属关系几经变更。但浒墅关的奇特之处却决不在此,在读音上,这个“浒”字是念成“许”的,可以说是国内同类地名读音中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18.
朱根海  王敏 《极地研究》1995,7(1):70-77
本文报道了长城站周围西湖水、西湖泥沙、陆地雪(西湖雪、企鹅粪便和藓类沼泽地)等不同生境淡水藻类的种类组成、密度及分布、生态类群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种类组成和密度差异显著。陆地雪(4、5站)的藻类密度大于西湖中的水、雪、泥沙。在已鉴定3个门类50种淡水藻类中,划分为两大生态类群:根据其生存环境,划分为水生藻类和雪生藻类;或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浮游藻类和底生(着生)藻类。  相似文献   

19.
花都 洛阳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古称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洛阳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园囿,数以百计,或凤阁龙楼,上连霄汉;或剔透玲珑,姹紫嫣红。历代文人骚客,泼墨古刹,挥毫岩壁,为古城增添诗情画意。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道德经》,《汉书》,《资治通鉴》等无不在此著成。龙门石窟为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地区季节性积雪的性质与结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中国内陆地区积雪分布十分广泛。根据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干寒型”积雪的特征 ,对中国天山和阿尔泰山山区的季节性积雪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最大积雪深度达 15 2cm(1997) ,积雪层一般由新雪 (或表层凝结霜 )、细粒雪、中粒雪、粗粒雪、松散深霜、聚合深霜层和薄融冻冰层组成。与“湿暖型”积雪相比 ,“干寒型”积雪的性质具有密度小 (新雪的最小密度为 0 .0 4 g/cm3 )、含水率少 (隆冬期 <1% )、温度梯度大(最大可达 - 0 .5 2℃ /cm)、深霜发育层厚等特点 ,并且变质作用以热量交换和雪层压力变质作用为主。据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 (43°2 0N ,84°2 9E ,海拔 1776m)的观测资料 ,中国内陆干旱区冬季积雪期雪面太阳辐射通量以负平衡为主 ,新雪雪面反射率达 96 % ,短波辐射在干寒型积雪中的穿透厚度达 2 8cm。春季积雪消融期 ,深霜层厚度可占整个积雪层厚度的 80 %。随着气温的升高 ,雪粒间的键链首先融化 ,使积雪变得松散 ,内聚力、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降低 ,积雪含水率也随之增大 ,整个积雪层趋于接近 0℃的等温现象 ,因此 ,春季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地全层性湿雪崩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