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什锦豆腐     
在历代众多的豆腐美肴中,最为引人感兴趣的,莫过于富有传奇色彩的苏州历史名菜“什锦豆腐”。多少年来,它以独特的风味,赢得了国内外美食家的赞叹。苏州“什锦豆腐”,始于清初。康熙皇帝第一次(即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南巡至江南来到苏州,品尝到苏州名厨张东王官首制的豆腐菜肴。他取用优质大豆制成的嫩豆腐,加以鸡肉末、熟火腿末,香蕈末、蘑菇末、瓜子仁末、松子仁末、再加以浓鸡汤烩煮而成。康熙皇尝后感到豆腐绝嫩、口味极鲜,非常满意。认为此菜有二大特点:一是取用豆腐、香蕈、鸡肉等物为原料,可使人延年益寿;二是豆腐烹…  相似文献   

2.
“五柳鱼”是浙江杭州西湖的一道名菜。其味道鲜美,喷香诱人,深为人们所喜食。人们在享用时,又常把“五柳鱼”叫做“东坡鱼”,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名人与美食     
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倒也出了不少名人与名食的趣事。朱元璋与徽州毛豆腐如果你到黄山旅游,不妨品尝一下“徽州毛豆腐”,因为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与明太祖朱元璋还有关连。据说,朱元璋幼年在一家财主家做苦工,白天放牛,晚上还要和长工们一起为财主推磨做豆腐。后来被财主辞退,过着沿街乞讨的生活,食不果腹。那些长工们十分同情朱元璋,每天偷了饭菜和鲜豆腐藏在草垛里,朱元璋悄悄取食。一次,朱元津去外地行乞,几日未归,回来后,发现豆腐上长了一层白毛,但饥饿难耐,只好煎了就食,不料清香扑鼻,可口异常.朱元璋做…  相似文献   

4.
名人改名     
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因为崇拜马克思和伊里奇 (列宁 ),因而改名艾思奇。 音乐家聂耳原名聂守信。他幼年就能把听到的歌曲很快唱出来,别人因他耳朵好使,而他的姓又是三个“耳”字组成,便叫他“耳朵”。后来,他专业搞作曲,就索性改名为“聂耳”。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他的母亲叫鲁瑞。为怀念其慈母,取其“鲁”字。“迅”是急疾迅速之意,表示鲁迅先生改革社会刻不容缓的期望。 诗人兼书法家沈尹默,原名沈君默。一位客人跟他开玩笑说:“君既默不出声,何必又怎多口 ?”他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便将“君”字下半的“口…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寿县城北 2公里的八公山下,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泉村,公元前 164年,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豆腐就发祥在这里。全村现有 400多户人家做豆腐,被称为“中国豆腐村”。不久前,笔者专门探访了这个地方。 八公山下,合阜路旁,寿县八公山乡政府门前,高大的仿古牌楼上,“中国豆腐村”几个字赫然在目,这就是中国豆腐发祥地——安徽省寿县八公山乡大泉村。全村现有 793户人家,在八公山山脉八公山山峰下由西向东一字排开。 豆腐文化源远流长,自刘安发明了豆腐,作豆腐之法传遍了神州大地。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又将作豆腐之法传到了海外…  相似文献   

6.
历代王朝宫廷等的消费开支,主要来源于繁荣地域的田租赋税与物质的朝贡。当经济重心转移江南后,朝廷所需物品主要依赖于大运河的运输,古称漕运,成为王朝的黄金之线,是朝廷生死存亡的生命线。正如宋代著名理财家张方平在《论汴河》一文中所说:“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今仰食于官廪者不惟三军,至于京师士庶以亿万计,大半等饱于军稍之余,故国家于漕事至重至急。有食则京师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 漕运,早在秦汉时代,我国史书上就已经有了记载。随着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陆放翁诗名干古震烁。从童蒙时起,就知道他是一位豪似火,壮怀激烈的爱国诗人。他那“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位卑未敢忘忧国”,“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层”等战斗号角般的诗句,那“脍鲸东海,刺虎南山”,“裂眦嚼齿”,“愤切慨慷”的豪情壮举,刀刻斧削般地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铸就一个热血丹心、刚肠铁骨的英豪形象,觉得他确实无愧于梁启超的美誉:“亘古男儿一放翁”。及至通读了《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特别是看了后人吴梅霜编的《陆务观寄怨钗凤词》和京剧《钗头凤》,进一步了解到,豪情无已,慷慨激昂,只是他的…  相似文献   

8.
宋代大诗人陆游在传授子女写诗的秘诀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里所说诗内的功夫,应该是指写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至于诗外的功夫,涉及面就相当宽泛了,既有书本的,又有社会的,既有理论的,又有实践的,是一个提笔为诗者知识容量、人生阅历、思想修为、勤奋程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0,(1):26-27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已有2500多年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为旅游者的神往之地。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增城县(氵瓜)潭镇,盛产大豆,村民善制豆腐,早已名闻暇迩。据古籍记载:“(氵瓜)潭人善制豆腐,始于宋,名于清。”(氵瓜)潭豆腐有一个妇孺皆晓的故事:“增城县八仙何仙姑的家乡、正果佛爷的坐化地,唐、宋以来,增城成了百姓传闻  相似文献   

11.
在乌鲁木齐市西南,有一座相对高度400多米的孤山,厄鲁特牧民叫“雅玛克里”,后讹传为“妖魔山”,现已恢复原名叫雅玛克里山。传说它是西游记上牛魔王住的地方。妖魔山上有神蛇,盘居在深洞里,不出不食,它头对东南,任性吞吐风云。吐气时劲吹百里,沙云蔽日,使达坂城的老树都向东南弯腰;吸气时,狂风怒吼,云满西山,灾害人畜。这种传说是与妖魔山的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的。清代诗人纪晓岚到乌鲁木齐时,写有“云满西山雨  相似文献   

12.
扬州酱菜     
誉为江苏调味品三绝之一的扬州酱菜,源远流长,名闻遐迩。 早在唐代天宝年间,扬州大明寺主持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时,扬州酱菜便随酿造、做豆腐等技术传到日本;至今奈良地区仍流传着:“酱菜豆腐  相似文献   

13.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游罗浮山时所吟的一首诗,将我引到了罗浮山。 罗浮山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位于广东省博罗县北35公里,与龙门、增城两县接壤,方圆260多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峰400余座。罗浮山又是道教名山,被誉为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 我们是在正月初二,顶着霏霏细雨由深圳去游罗浮山的,约行2个小时,进入山水绮丽、风光优美的罗浮山。罗浮山山门立于两山夹峙之中,  相似文献   

14.
唐著名军旅诗人高适一生写了许多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涯的诗作,我最喜欢的是他约写于唐开元二十年(即公元730年)前后的《营州歌》,他以赞美的笔触,再现了塞外边关的异域风情:“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诗中的“厌”通?..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三楚极观木兰山木兰山位于武汉市北部,距武汉港50公里,最高峰海拔582.1米,是大别山南麓的高峰之一。群峰攒簇、沟壑纵横、景色秀丽、林木茂盛、古木参天,石、洞、林连成一体,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有“木兰耸翠”之美誉,被明代诗人屠达誉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十二载,屡立战功,汉文帝封其为“考烈将军”,木兰辞而不受,回归故里──黄陂大城潭,侍奉双亲,寿九十而终,葬于山北。后人感其懿烈,为其建祠、立庙、树坊,先后启建了“木兰殿”、“木兰将军祠”、“木兰将军坊”,山也因其而…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地名学,我们发现古今的许多地名,大都寓意美妙并富有文学情趣。正因为某些地名蜚声文坛,所以古往今来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尤其那些平生“好入名山游”的文人学士,对祖国的名山大川,往往都是先慕其名而后往。他们借旅游之兴或互相唱和,或幽情思古,对所到之地加以讴歌和吟咏。使地名颇富文学性。一、诗词与地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是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曾多次漫游,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少带有地名的诗句。如在中州的漫游中,曾以梁苑为中心,涉足于今东兖州、济宁;河南的虞城、商丘和开封一线。此间,李白留下了…  相似文献   

17.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与同学们谈地理》。教材选择“生活与地理”这个话题为切入点,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解读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并让学生自己从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素材,了解地理对生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11,(4):F0003-F0003
在汉门鄱阳街139号门前,悬挂着一块银色匾牌,上面写着大红色的“八七会议会址”六个醒目的大字。提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耐人寻味故事.1979年3月.李维汉再次亲临会址,回忆当年的历史。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请他题写馆名,他欣然答应:“回北京找个人给你们题”。于是,他为纪念馆题写了“应当充分重视党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这是党研究工作的基础,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丰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使党史成为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9.
郁新 《地理教学》1997,(2):14-16
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宋代科学家朱熹了说:“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05,(1):46-46
印度媒体报道说,安德拉邦和恰蒂斯哈尔邦的数百名农民用可口可乐为农作物灭虫取得了成功。安德拉邦村民拉克斯麦是“可乐杀虫剂”的“发明人”之一,他今年就为他的几英亩棉田喷了可乐,并对“可乐杀虫剂”的功效感到满意。他说:“我观察到,在我把可乐喷到棉田里后,害虫开始成批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