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99年,著名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从中药的“龙骨”上发现了商代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后经罗振玉多年留意探寻,直到1908年才知道甲骨文出土地应在河南安阳小屯讨。他曾记述说:“光绪戊申予既访知贞卜文字出土之地为洹滨之小屯。”(1)随着甲骨文搜求的增多,也扩大了罗振玉研究的眼界。1910年他在《殷商贞卜文字考》序文中认为小屯是“武乙之墟”。1914年他进一步地认为小屯即“洹水故墟,旧称 甲。今证之卜辞,则是徙于武乙去帝乙。”(2)罗振玉是第…  相似文献   

2.
商王仲丁都敖地望郑州商城说(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里谈到商王仲丁迁都时,只说:“帝仲丁迁于敖。”裴■《史记集解》引孔安国曰:“‘地名’。皇甫谧云:‘或云河南敖仓是也’。”司马贞《史记索隐》:“敖亦作嚣,并音敖字。”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荥阳故城,在郑州荣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51)关于敖之地望,各家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敖地望有四说:一为仲丁都敖地望山东沂蒙说;(52)一为仲丁迁敖地望河南开封说;(53)一为仲丁都敖地望山东境内说;(54)一为仲丁都敖地望郑州(商城)说。(55)在这四说中,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3.
汉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里谈到商王仲丁迁都时,只说:“帝中丁迁于敖。”裴驷《史记集解》引孔安国日:“‘地名’。皇甫谧云:‘或云河南敖仓是也’。”司马贞《史记索隐》:“敖亦作嚣,并音敖字。”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荥阳故城,在郑州荥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1)关于敖之地望,各家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敖地望有四说:一为中丁都敖地望山东沂蒙说;(2)一为中丁迁敖地望河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了湮没已久的郑州商城遗址。考古工作者通过对该遗址的发掘和清理,发现了一处以“二里岗”命名并以它为代表的商代文化遗址。(1)在商代,郑州这个地方属于敖地。在周初,属于管国,系周武王之弟管叔鲜的封地。春秋时属郑,战国时先属韩,后归魏。秦统一后设管县,延续至隋场帝初年,将“管州”改为“郑州”。这是称“郑州”之始。郑州商城的发现,不仅引起文物考古部门的重视,而且也给学术界带来了一场热烈的争论。学术界围绕郑州商城的性质和年代,各抒己见,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三种意…  相似文献   

5.
五、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 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是东汉的班固,他在《汉书·地理志》“偃师”条下自注曰:“尸乡,殷汤所都。”(59)《后汉书·郡国志》云:“偃师有尸乡。”刘昭注引《皇览》曰:“偃师有汤亭。”(60)《左传》昭公四年:“商汤有景亳之命。”杜预注:“河南巩县西南有汤亭,或言亳即偃师。”(61)《水经注·汲水》引阚  相似文献   

6.
三、商汤都亳地望郑亳说辨析商汤都亳地望郑亳说,这个论说是十多年前由邹稀先生提出来的。他在那部著名的《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中,就他的商汤都亳地望“郑亳说”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他认为其他诸亳说“都是汉以来学者所附会,并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因此都是不可靠的。”他的结论就是郑州商城才真正是商汤的亳都。为了说明问题,他例举了四条理由:一、文献所见郑地之亳;二、郑州商城出土陶文证明东周时期郑州商城名亳;三、汤都亳的邻国及其地望与郑州商城相合;四、商文化遗址发现的情况与成汤都郑亳相合。我们认为邹衡先生在此否定诸亳说,独尊其“郑亳说”是有欠公允的。  相似文献   

7.
该论文选题很重要,它不仅涉及到地名学方面的内容,还涉及到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内容。该论文写成后,得到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的肯定和指教,并为该论文写了评语。评语指出:《论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是一篇水平较高的历史地理考证论文。此文在研究历代名家对商汤都亳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钻研资料,广征博引,比较分析,然后提出其研究结论。本文的结论,偃师二里头遗址是我们日后探索夏商文化考古学分期的重要参考材料郑州商城乃至其他商汤都亳说均不能充当此重任戢认为按照本文的论证过程,这样的结论是适当的。在历来研究这个课题的论文中,本文不仅有扎实的基础,并且具有创新的意义。 我国历史学界曾对商汤都亳地望展开过大讨论,众说纷纭,至今未能统一认识。我们希望学术界发表不同看法,把讨论引向深入。由于该论文的文字较长,本刊将分三期刊登,本期刊登的是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人文地理地名中重合最多的是行政区域地名和聚落地名。这两类地名数量十分庞大,也是造成重合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地随移民一。旧大陆的大量这类地名在新大陆重合出现即是由此。我在本刊发表的《论中国的非汉语地名》一文中所述的伦敦、剑桥、牛津等地名大量出现于美国和加拿大,就是这个原因。在中国也是一样,两晋之间,即所谓永嘉之乱的时代,北人大批南迁,原属郡、县,也随移民而重建于江南,即所谓侨郡、侨县。一时出现了大量郡、县地名的重合。据谭其骧教授的统计,当时仅今江苏、安徽二省的江南地区,就建立侨郡40个,侨…  相似文献   

9.
关于大水的地望,《墨子·三辩》:“汤放桀,于大水。”大水在此作何解释,清毕沅无释,孙诒让引苏云案:“《列女传》云:‘流于海,死于南巢之山。’《尚书大传》:‘国君之有也,吾闻海外有人,与其属五百人去。’与此言合。”孙氏在此似未说大水是否是地名,说《墨子》所谓“汤放桀,于大水”与《尚书大传》所言相合,末知何据?《尚书大传》曰:“汤放桀也,居中野。士民皆奔汤,桀与其属五百人南徒千里,止于不齐。不齐士民往奔汤。桀与其属五百人徒于鲁。鲁士民复奔汤。桀曰:‘国,君之有也。吾闻海外有人。’与五百人俱去。”《周…  相似文献   

10.
高原之特色,不仅在绝对高度,又在於相对高度。海拔一千公尺之地,在邱陵地称为高峯,在高原地则为低谷,此就绝对言之也。平原地或邱陵地与高原地邻接之处,往往地势陡落,急转直下,界划截然,此就相对言之也。故由平原或邱陵仰望,嵯峨峻岭,如在天上,及攀登山岭,则眼界  相似文献   

11.
高原之特色,不仅在绝对高度,又在於相对高度。海拔一千公尺之地,在邱陵地称为高峯,在高原地则为低谷,此就绝对言之也。平原地或邱陵地与高原地邻接之处,往往地势陡落,急转直下,界划截然,此就相对言之也。故由平原或邱陵仰望,嵯峨峻岭,如在天上,及攀登山岭,则眼界  相似文献   

12.
三、中国的原始社会组织中国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地区,大约从170万年以前起,远古的人类就已经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人”大约几十个人结成一个原始群。根据现有的材料,华南广东韶关马坝圩的“马坝人”、华中湖北长阳钟家湾的“长阳人”、华北山西襄汾丁村的“丁村人”已进入古人阶段,脱离了原始群居的乱婚状况,进入血族群婚阶段,形成血缘群团,为向氏族制度过渡准备了条件。大约从数万年以前开始,逐渐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在华南有广西柳江通天岩的“柳…  相似文献   

13.
用国家、行业和地方已有的标准、规范与规程 ,尽量与这些标准保持一致 ,以便于最大程度上实现与各有关系统的信息共享。要结合地名工作具体情况 ,研究制定必要的地名行业专门标准 ,例如地名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地名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地名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流程规范等 ,以适应地名行业的特殊需求。要实现地名信息系统标准化 ,必须根据系统的内在技术规律 ,从实际应用出发 ,围绕系统的共性特征 ,针对统一系统定义、统一设计与实施方法、统一体系结构、统一信息分类编码、统一接口规范等问题 ,提出一系列标准化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同时也要对…  相似文献   

14.
明嘉靖十四年刊行《辽东志》载:“长营堡,官军五百员名,堡南毛得山可屯兵。堡东毛得山屯可按伏沙岭南小墩。沙岭南空小墩通贼道路,辽阳城兵马可为策应。”下辖17座墩台从南到北顺序依次排列为:马鞍山大墩、马鞍山北小墩、马鞍山北空墩、马鞍山北空小墩、沙岭南中空墩、沙岭大墩、沙岭北小墩、沙岭北空小墩、沙岭北空墩、静宁南空大墩、静宁大  相似文献   

15.
自毕恭1442年开始创修辽河边墙以后,又过了约50年,弘治六年(1493年)明孝宗朱樘当皇帝时,进士、副都御史李承勋巡抚辽东,提出重新修复辽河边墙。自辽阳三叉河北直至开原,延亘500余里。这一次修边墙是较大的一次,是辽东边墙加固的一次。为此李承勋的名字也  相似文献   

16.
(一)温度如前节所述,中国乃大陆性气候,其意即极端气候,较之同纬度各地,夏季过热而冬季过寒。然则中国气候究竟极端至如何程度,是非罗列中国各地之温度与北半球同纬各地之平均温度相互比较,不足以窥其究竟。下列之平均温度,均为海平面温度,高地之平均温度,皆经订正,以便比较。  相似文献   

17.
章小明 《地理教学》2013,(3):60-61,56,2,65
正尼洋河,我心中的河我们沿川藏线318国道,向东开始了向西藏的江南——林芝八一镇的挺进。汽车出拉萨城,沿拉萨河东行,不知不觉就到了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此时,高原反应在我们身上已基本消失,大家兴致很高,胜似闲庭信步。米拉山口是西藏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高大的米拉山阻碍着印度洋的水汽向西深入,致使山口东西两  相似文献   

18.
五、综述先秦是我国行政区划的萌发时期,一方面由于年代久远、史料记载不祥,另一方面,有关先秦的行政区划资料纷繁,而各个时期对先秦行政区划的记载、论述多有矛盾,更由于对行政区划定义认识的不一致,直至今日学术界在先秦行政区划问题上的看法仍存在相当的差距。(一)关于州制问题1、九州制九州又名九有、有囿、九域、九服、九原、九野等,被后人认定为大禹时代和夏、商、周的行政区划。早在西周,古人就有广泛的“九州”概念。《诗经·商颂·玄鸟》:“奄有九有。”《诗经·商颂·长发》曰:“帝命式于九围”。马瑞辰在《毛诗结笺通…  相似文献   

19.
(一)温度如前节所述,中国乃大陆性气候,其意即极端气候,较之同纬度各地,夏季过热而冬季过寒。然则中国气候究竟极端至如何程度,是非罗列中国各地之温度与北半球同纬各地之平均温度相互比较,不足以窥其究竟。下列之平均温度,均为海平面温度,高地之平均温度,皆经订正,以便比较。  相似文献   

20.
四、春秋战国西周末年,国室衰微,诸侯势力日益强大,王室对诸侯的控制渐渐失去约束力,周天子基本上依靠信誉、信用维持对诸侯的统治。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后,因“烽火戏诸侯”,将仅有的一点信用也丧失殆尽。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大戎所杀,西周亡。诸侯立平王,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后改名王城(令河南省洛阳市),是为东周。从此,诸候们挟各自的实力,以王室腐败为由,开始从行政上、后又从道德上摆脱周王朝的控制,诸候国逐步在领土和国事上独立。周王朝与诸侯国的关系演变为“割据模式”(参见图5),诸候已实际上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