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说到大峡谷,人们就会想到美国的羚羊谷,它的美丽可以说是世界闻名。的确,美国的羚羊谷的自然奇观时刻在吸引着全世界游客们的眼球。羚羊谷确实美丽,咱中国人不可能都跑到美国去观赏吧。就算你到了美国也需要时机和运气。据说它每天抽签收20名游客进入谷中。其实,你真的不用跑那么远的路,目前,在我国的陕西就新发现有一个叫甘泉雨岔的大峡谷,一点儿也不输美国的羚羊谷。还有,陕西的靖边龙洲乡的波浪谷为丹霞地貌,它的线条、雨后的色彩相当漂亮,朋友,就请您随着我的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4,(12):43-43
人类不能也不应消除沙漠——自1950年以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都熟悉这样一句口号:“人定胜天,要把沙漠变良田”(后又改作“沙漠变绿洲”)。然而几十年来,原来的沙漠未变“良田”或“绿洲”,沙化的国土面积倒在不断扩大。我国一些地区的大草原,由于毁草开荒、随意垦殖、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一段时间后,许多草原逐渐退化成了沙漠。  相似文献   

3.
朱震达 《地理研究》1984,3(1):30-33
沙漠科学是一门新成长起来的学科。回顾沙漠研究所25年来的历史,从它的诞生、成长到发展,竺可桢教授无论在学术上,科研组织工作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沙漠研究所的前身)的每次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竺老都亲自参加进行指导,而且还多次亲临沙漠现场考察。至今我们沙漠科学工作者无论在茫茫沙海中考察或在炎日风沙中定位观测或在国际沙漠学术活动的讲台上,总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竺可桢教授。  相似文献   

4.
谷利源 《中国沙漠》1985,5(2):59-59
在中国的北部和西北部,沙漠面积达到一百一十万平方公里,但是其中只有百分之六十一是属于真正的气候性沙漠,由不到一百毫米的年降雨量所造成。据美国卢博克德克萨斯技术大学的比尔·达尔说,大约有十七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是人为的;另外的二十六万平方公里是干旱草原,这一地区由于人的活动正在发生沙漠化或受到沙漠化的严重威胁。达尔曾到这些地区去考察过人们对干旱地区的滥用。他说,中国科学家现在把人口压力"作为这一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说到城市,我们会立刻想到高大的楼房、宽阔的街道、如流的汽车。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这些当然都是必不可少的,是要大力发展的。但这还不够,或者说一个新兴城市进入大的发展阶段只考虑到这些是不够的,是不全面的。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建设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注意到它的文化构成,它的建设是畸形的,它的发展前景不会是很广阔的。  相似文献   

6.
拉斯维加斯是世界著名的博彩之城,同时又是主题酒店之都。主题酒店在拉斯维加斯既是一种功能的体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本文以拉斯维加斯城市发展和定位入手,剖析了拉斯维加斯主题酒店的特点,揭示了对于中国主题酒店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美国约书亚树国家公园环境教育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琰旎 《地理教学》2014,(18):49-51
正约书亚树国家公园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由于公园中分布着大量的约书亚树(短叶丝兰)而得名,公园总面积为3196.1平方公里(319598.8公顷),只比美国最小的州——罗德岛州(4005平方公里)略小。约书亚树国家公园位于两大沙漠之间,东部为科罗拉多沙漠,西部为莫哈维沙漠,包含了两大生态系统[1]。这里拥有各种各样的沙漠动植物,还拥有众多有趣的地貌类型,是能够集观赏猎奇与科学探索为一体的好去处。自1990年11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美国国家环境教育法之后,美国的环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环境教育越来越重视[2]。约书亚树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8.
从六十年代开始,美国人口和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一变化到七十年代更加显著,它表明美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具有特殊的人口、技术、能源和交通运输特征。所谓“缓慢增长”就是指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减慢以及能源的日益枯竭,两者都影响美国大城市体系的空间形态和发展过程。同时,自1970年以来非大城市地区的人口增长以及计算机、电讯系统的应用对大城市地区的形态结构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沙漠边缘地区苹果园节水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长增 《中国沙漠》1996,16(1):65-70
对沙漠边缘地区苹果园进行地面覆盖,可明显地减少水分蒸发和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果树的生长发育.覆盖措施以地面覆草效果最好,可提高土壤含水量50%,新梢生长量、单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57%、30%和59%,并提高了苹果的品质和产量。因此,覆盖是沙漠边缘地区果园重要的节水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4,(12):45-45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主办的有关研讨会上,与会的多国科学家再次警告说,全球海水的二氧化碳含量正在上升,从长期影响来看,它会导致海水的酸度增加。在此之前,美国《科学》杂志今年7月份发表文章指出,过去200年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近一半已溶解到海洋中,致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骨骼和外壳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1.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中段两侧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王健  桑长青  何清 《中国沙漠》2003,23(5):577-580
塔里木沙漠公路位于塔里木盆地,纵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集沙漠特征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于一体,不少地段曾因流沙较为严重,造成了工程施工的难度,通过对沙漠公路塔中段两侧不同下垫面进行小气候分析,比较其差异来说明自然沙面、草方格、低矮防护林带、沙石路面等的不同防沙能力。从几种防沙效果来看,沙石路面短期内有一定的压沙作用,但长期效果不好;草方格短期效果较好,但随着时间推移,防沙效果逐渐减弱;防护林带体系随着林带的逐渐长成,效果将会越来越好,属于生态型防沙,意义重大而且深远。  相似文献   

12.
沙漠-黄土南北样带土壤物理性质区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沙漠-黄土南北样带从北到南的沙漠区、过渡区、黄土区的土壤样品,测量和分析了不同区域土壤容重(D)、粒度特征。结果表明:①D沙漠区>D过渡区>D黄土区,土壤容重的平均值依次为1.53 g·cm-3、1.51 g·cm-3、1.41 g·cm-3,过渡性明显;②沙漠区以中砂和细砂为主,过渡区以细砂为主,黄土区以细砂和粉砂为主。从沙漠区到黄土区,土壤颗粒逐渐变细,粘粒含量增加,分选性变差,偏度均属正偏,且在增大,峰态从常峰态向窄峰态类型变化,过渡区和黄土区属于双峰态,沙漠区属于单峰态。  相似文献   

13.
1984年7月31日至8月18日由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联合召开的沙漠过程及干旱区资源管理科学讨论会在兰州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协委托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及中国科学院沙漠所举办。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美国科促会所组织的美国在沙漠干旱区研究方面的著名科  相似文献   

14.
肖南  董治宝  刘铮瑶  拓宇  石寰宇 《地理研究》2021,40(7):1887-1901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国际古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巴丹吉林沙漠是亚洲内陆第二大流动沙漠,拥有世界最高大的风积地貌——沙山,是亚洲内陆干旱化研究的重要载体。沙山的形成演化与其所在沙漠的环境变迁有关,且真实地记录了区域与全球的气候变化。沙山形成过程研究应从区域地质和环境演化入手。本文从地质演化、环境演化、沙漠沉积、沙漠水文、沙山地貌和沙山形成发育等6个方面阐述了有关巴丹吉林沙漠的高大沙山、沙漠湖泊和沙漠自身的形成演化。认为构造-气候事件是亚洲内陆干旱化的一级控制,地球运行轨道变化是二级控制。自新构造运动始至其趋缓,构造-气候事件始终是巴丹吉林沙漠环境气候的主控因素,地球运行轨道变化也起很大的作用。此时西风环流是中国北方沙漠带环境气候的主要驱动力。新构造运动趋缓后,地球运行轨道变化是中国北方沙漠带环境气候的主控因素,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逐渐显现,东亚季风环流是该地区环境气候的主要驱动力。古水说可以很好地解释沙漠湖泊水的来源问题,沙漠湖泊是通过浅层的地下水路依靠保存在地下的古水来相互补给的。宏观上沙漠湖泊是风蚀湖,高大沙山的维持与沙漠湖泊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风成说可以较好地解释沙山的成因。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将沙山、沙漠及其演化一同进行研究,重建沙山和沙漠的演化历史,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涛 《中国沙漠》2007,27(1):0-0
朱震达先生(1930-2006)是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的创始人和原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奠基人。在近50a的科研和管理生涯里,先生一直开拓和引领着我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在紧密结合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还使得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得到了长足的进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当今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领域的一代尊师。  相似文献   

16.
黄花补血草的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凤琴 《中国沙漠》1995,15(2):198-200
沙漠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是为了开发沙漠植物和繁殖沙区特有的珍、稀,濒危及难以繁殖的旱生、超旱生、盐生植物。实验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能通过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7.
巴丹吉林沙漠地表风积砂粒度空间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平沙地及丘间地表层砂样的粒度分析,发现巴丹吉林沙漠表层砂平均中值粒径为0.45 mm,平均均值粒径为0.53 mm,是中国北方粒度最粗的沙漠之一。整体上,巴丹吉林沙漠表层砂粒径从北到南逐渐变细,在沙漠南缘的雅布赖山附近粒径略有回升。机械组成上,粗砂(0.5~2.0 mm)含量最高,平均为35%,整体变化趋势从北到南逐渐减少,南部略有回升。中砂(0.25~0.50 mm)和细砂(0.10~0.25 mm)为主要的风沙运动组分,其平均含量在50%以上,在沙漠内部变化趋势为从北到南逐渐增多。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从北到南逐渐从多峰过渡到双峰,众数粒径逐渐减小。分析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表层砂主要为风成砂,主要沙源区为沙漠北部的湖泊沉积物区及其更北部的戈壁,同时沙漠北部残山丘陵、雅布赖山等也是沙漠砂的源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cGIS和YaAHP评价法,从沙丘相对高度、坡度、日平均气温≥10℃持续时间、与水体距离、与沙漠距离和与居民点(公路)距离等方面评价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沙漠旅游适宜性,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对沙坡头区进行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漠旅游适宜性可分为5类区域,即高、较高、中、较低和低适宜性区域;研究区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分为沙漠旅游开发区、沙漠旅游适度开发区、沙漠旅游不适宜开发区和沙漠旅游限制区。根据功能区划,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以期为宁夏中卫市沙漠旅游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84年7月31日—8月18日,由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会联合召开的“沙漠化过程及干旱区资源管理科学讨论会”在兰州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举行。会议是由中国科协委托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及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筹办。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美国在沙漠干旱区研究方面的著名科学家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对华项目负责人;中方有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地理研究所、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及铁道科学院西北研究所等30余人。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06,(2):46-46
当今地球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等四大洋。而古代学曾经预言,若干万年后,地球将诞生第五大洋,新的大洋将出现在非洲大陆内部,会将完整大陆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这一预言可能说中了:由美国、埃塞俄比亚和欧洲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东部的阿法沙漠地区真的发现了一条大裂缝,而这条巨大的裂缝非常可能成为地球的第五大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