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原和山区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3.
4.
为深度剖析2023年山东平原M5.5地震对周围区域的影响,首先结合不同震源机制结果确定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 节面Ⅰ走向124.02°、倾角72.37°、滑动角-19.54°,节面 Ⅱ 走向220.16°、倾角71.41°、滑动角-161.36°,该地震的震源机制与当地的应力场较为符合,是在当地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一次正常能量释放,并且节面 Ⅱ 的相对剪应力和正应力的结果比节面 Ⅰ 更容易破裂,再结合该地震断层走向判断节面 Ⅱ 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然后基于本次地震的破裂模型及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此次地震对周围地区产生的地表同震位移场及水平应变场,发现震中北侧和南侧的物质向外涌出,而西侧的物质涌入震中,在发震断层附近呈现明显的走滑机制; 震中南北两侧隆升,西侧沉降; 震中西侧的面应变分布呈现压缩,南北侧呈现伸张。最后计算该地震在周围主要活动断层上产生的库伦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平原M5.5地震对沧东断裂北段、聊城—兰考断裂北段、高唐断裂、徐黑西断裂和埕西—丰二庄断裂的库伦应力变化不明显,对齐河—广饶断裂西段和临邑断裂的最大应力卸载量达到了千Pa量级,对夏口断裂和陵县—阳信断裂的库伦应力最大增加量达到百Pa量级,对沧东断裂中段的库伦应力最大增加量和卸载量均达到千Pa量级,应注意沧东断裂中段库伦应力变化较高区域的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5.
6.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发生MS 5.5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部署的超快速报与预警系统(JEEW)有效处理并产出预警信息。本次地震发生在山东预警区内,震后5.2 s发布首次预警处理结果,使用了5个台站数据,与正式速报结果相比,震中位置偏差3.5 km,震级偏差-0.5,盲区半径16 km。首报预警震级偏小,主要是因为震后短时间内有效波形数据较少;后续预警震级整体偏大,主要与华北平原沉积盆地存在放大效应、不同震级算法和触发站网数量有关。结果表明,JEEW预警系统在本次地震中产出效果较好,但其震级算法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北京平原夏垫断裂齐心庄探槽古地震事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心庄探槽位于 1679年三河 -平谷 8级地震夏垫地表地震破裂带东段。探槽内出露的断错地层、崩积楔、堰塞塘堆积、张裂楔及微细地层层理的揉皱现象 ,显示夏垫断裂全新世以来曾发生 4次强震事件。这 4次强震分别发生在距今 ( 10 85~ 9 71)ka、( 7 39~ 6 68)ka、( 5 4 16~ 2 2 33)ka及 1679年 (即三河 -平谷 8级地震 )。这 4次强震的时间间隔分别为 ( 3 2 4 5± 0 336)ka、( 3 2 11±0 815)ka及 ( 3 553± 0 796)ka ,平均强震间隔为 ( 3 336± 0 396)ka。 4次强震的平均同震垂直位移为 ( 1 4± 0 5)m。在齐心庄实施的探槽工程 ,除邻近断面开挖的探槽外 ,还在探槽南北 4 0 0m范围内开挖了 4个探坑 ,对认识断层下降盘地层的展布形态及确定断面堰塞塘的分布提供了帮助。在这些野外工作基础上 ,对齐心庄探槽研究结果与前人沿夏垫断裂其它地点的探槽及钻孔资料进行了对比 ,在古地震事件认识上大部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37.16°N,116.34°E)发生5.5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部署的预警试运行系统于震后7.5s产出首报预警结果。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2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于震后10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共产出震源参数、历史地震、地震构造、震源机制、余震精定位、推测烈度和震源破裂过程等9类应急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发生在林南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震为一次走滑型事件; 余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展布呈近NEE向,与震中附近断裂方向一致; 烈度速报推测极震区烈度达Ⅷ度,区域面积约528km2,Ⅶ度及以上区域总面积约1694km2。  相似文献   

9.
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2001—2006年的波形资料分析北京平原地区隐伏断裂的深部滑动速率。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35组相似地震对和20组多重相似对,大部分相似地震活动表现为非周期性,重复间隔从数分钟到数百天不等。针对研究区内台站分布稀疏和低信噪比波形记录的现状,在波形相似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在子采样条件下的S-P相对到时差(dSmP)和相对到时拾取误差来对相似地震震源位置的一致性进行强约束,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波形意义上重复地震的识别方法。基于4组"重复地震"估算北京平原区黄庄-高丽营断裂和南口-孙河断裂在不同孕震深度处的滑动速率为1.0~1.2mm/a,怀安镇盆地南缘断裂地表以下9.4km处的滑动速率估计值为1.5mm/a,这一结果和地质资料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
11.
从分析地震活动性参数变化特征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地震活动观测资料,对张北6.2级地震前河北省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地震序列的衰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北6.2级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100km和大范围地震活动性参数有长、中、短期的异常变化。张北6.2级地震强余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有短、临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安徽中西部地区目前存在的多项测震学指标异常,重点对比分析了该区域1970年以来三个活动时期的地震活动时空特征。认为本活跃期期间地震活动特征总体上与第四个活动期期间比较类似,但活动水平要低,时间上还将持续1年至1年半左右。  相似文献   

14.
福建沿海的断陷盆地,平原,海湾与地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福建沿海自晚更新世以来控制主要断陷盆地、平原和海湾的断裂活动性状,认为这些构造在所讨论的时段内具有强烈的张性活动,而发生于区内的地震与这些构造的近期张性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崔秋文  王宜 《地震科技情报》2001,(7):44-44,F003
2001年6月23日,秘鱼南部阿雷基帕地区发生了7.9级强烈地震,本文综合介绍了这次地震的地震参数,破坏情况及历史地震记录,简述了秘鲁的地震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唐山地震与海城地震之共性特征及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英  李龙海 《地震研究》1995,18(2):161-16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共性特征,认为它们可能是由同一种原因引起的,而且伴随地震而发生的各种现象是相互联系,同出一因的,本文还分析了一些有关的现象,论述了上次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可由垂直力引起的,地壳内岩源上涌可以产生垂直作用力,认为这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是岩浆上涌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近年地壳水平运动的状态与演化.利用10a来华北地区网络工程、山西断裂带GPS观测成果.结合该区地质构造背景.分析了华北地区各块体运动的方向、速率变化及其与区内所发生地震的关系.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在区域应力场相对稳定时,表现为区域内GPS观测点整体趋势性运动不明显;而在区域应力场相对变化时.表现为影响区域内GPS观测点出现明显的整体趋势性运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067~2002年广东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6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沿海近海区域,7级以上地震全部位于海中,陆地的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带或其交汇部位,本区陆地不具备孕育7级地震的地质条件。中强地震存在明显的活动周期,当前已进入平静时段。计算了本区各地的地应力,并分析GPS有关观测结果,再结合地震活动参数和有关数理统计结果,认为2005年前本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发生ML5级地震可能。  相似文献   

19.
地震活动性图象反映了地震的群体特征。本文阐明了中国大陆,特别是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图象具有空间分布的网格块体性;一定地区间地震发生的相关性;一定的地震活动图象在空间上常可有所平移再现等特征。这些图象的尺度均可达到成百上千公里。据此认为地震的动力也应有与此相当的大尺度。中国大陆地震基本集中在一个厚度仅为15 km的地层——发震能干层,与活动性图象的尺度相比,具有悬殊的宽厚比。因之认为地震构造应属一种薄壳结构。观测到的地震活动性图象与薄壳结构的失稳屈曲图形有同质同象的相似性。据此估算其量值与观测到的图象尺度颇为吻合。结论认为:地震活动性图象似受控于结构的失稳屈曲;地震构造可视为主要由发震能干层所构成的一种薄壳结构(薄皮构造)。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及序列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具有成组活动特征,震前地震活动图象表现为地震空区、前兆地震、区域地震活动增强等。地震空区以中期异常为主,中期向短期过渡的标志为空区边缘或内部出现前兆地震、空区停止围空1~3个月或空区内发生小地震而导致空区解体。前兆地震一般于震前1~6个月出现,多数前兆地震与主震之间距离小于30 km,震级差1.5~3.0。通过序列类型及参数的统计分析,为震后趋势判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