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右江三叠纪弧后盆地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早二叠世后由干软防海槽褶皱成山及金沙江—哀牢山俯冲消减带的形成,使右江地区东部软防褶皱带前缘形成前陆盆地,广大西部滇黔桂地区形成弧后边缘海盆地.弧后盆地经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扩张裂陷,有较强火山活动,以基性熔岩流及安山质火山碎悄流沉积,具有初始洋壳化性质;中三叠世强烈蚴陷,以陆源碎屑浊流沉积为主,中三叠世末广大地区回返褶皱成山,盆地向西推移,晚三叠世形成狭窄的北东向萎缩坳陷盆地,卡尼期末充填隆起,盆地关闭。右江弧后盆地的关闭经历了突变式回返褶皱和渐变隆起上升两种不同的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楚雄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沉积建造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贻军  孟祥化 《现代地质》1998,12(4):576-581
根据沉积建造的类型、系列和体态认为楚雄盆地在晚三叠世经历了3个明显的发育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聚敛碰撞阶段,发育了黑色页岩建造和碳酸盐复理石建造;第二阶段为构造相对静止期,发育了火山复理石建造和陆源复理石建造;第三阶段为盆地充填阶段,发育了海相磨拉石建造和陆相磨拉石建造。3个阶段中的沉积建造属于次稳定型和非稳定型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酒西白垩纪盆地是酒西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单型盆地,发育了冲积扇、水下重力流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积体系。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近岸水下重力流扇-中深湖-扇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沉积体系组合型式。依据等时界面,将湖盆充填序列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相对应于初始裂陷、扩张裂陷-热衰减沉降和湖盆萎缩关闭3个演化阶段。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燕山运动等远程应力作用控制着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六盘山白垩纪盆地是六盘山内陆叠合盆地的一个单型盆地。形成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泊、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中深湖、中深湖—浅湖沉积体系组合型式。充填序列划分为一个Ⅱ级及五个Ⅲ级构造层序,分别对应于初始裂陷、扩张裂陷—稳定坳陷、湖盆萎缩整体抬升3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是酒西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单型盆地,发育了冲积扇、水下重力流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积体系,并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分别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近岸水下重力流扇-中深湖-扇三角洲、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沉积体系组合型式.依据等时界面,湖盆充填序列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相对应于初始裂陷、扩张裂陷-热衰减沉降、湖盆萎缩关闭三个演化阶段.研究证明,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燕山运动等远程应力作用控制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6.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是酒西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单型盆地,发育了冲积扇、水下重力流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积体系,并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分别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近岸水下重力流扇-中深湖-扇三角洲、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沉积体系组合型式.依据等时界面,湖盆充填序列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相对应于初始裂陷、扩张裂陷-热衰减沉降、湖盆萎缩关闭三个演化阶段.研究证明,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燕山运动等远程应力作用控制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7.
楚雄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着重从野外剖面典型沉积相以及室内资料分析出发,通过对楚雄盆地东部晚三叠世古地貌、岩相、古生物、粒度以及微量元素等方面的分析,探讨盆地东部晚三叠世的沉积环境,认为晚三叠世的沉积环境从海相演变为过渡相和陆相。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多年来对盆地周缘大量的野外露头勘察以及盆地内部分钻井岩心描述,主要从沉积环境、岩石类型、岩石沉积结构及构造、古生物化石等众多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体系类型和特征以及古地理环境的整体演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新元古代长城期至蓟县期,主要由陆相—滨浅海相沉积转变为碳酸盐潮坪沉积。早古生代辛集期至朱砂洞期,主要由盆地西南缘的环古陆砂坪沉积演变为云坪沉积;馒头期至三山子期,主要发育开阔海台地沉积,但范围变化相对较大;冶里期至亮甲山期,主要由盆地东南缘的环古陆泥云坪沉积演变为云坪沉积;马家沟期大规模海侵形成了广阔的浅水陆表海沉积;峰峰期以台地前缘斜坡和大陆斜坡海槽沉积为主;平凉期盆地南部出现了台地边缘浅滩;背锅山期仅在盆地西南角分布开阔台地及台前斜坡沉积。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本溪期为填平补齐时期,发育潮坪—潟湖—障壁岛—浅海陆棚沉积:太原期,盆地东部浅海陆棚沉积范围减小;山西期至纸坊期,盆地均主要以三角洲沉积和浅湖沉积为主,但各期沉积范围均有变化。晚三叠世延长期—白垩纪,主要为湖泊沉积并伴有曲流河、辫状河以及三角洲等沉积体系:延长期长7油层组沉积时期湖侵范围最大;富县期至安定期,以曲流河、三角洲和浅湖沉积为主,但浅湖沉积范围在不同时期有明显变化,安定期出现深湖沉积;芬芳河期主要为冲积扇沉积。白垩纪盆内沉积范围变小,主要发育沙漠沉积和浅湖沉积。  相似文献   

9.
楚雄盆地晚三叠世古地理变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雄盆地晚三叠世为一建立在扬子板块西缘前寒武纪基底之上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盆地。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卡尼期沉积了一套深水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诺利期早期以华坪隆起为界有两个沉降中心,华坪隆起以西的推覆体之上为广海陆架相的细碎屑岩沉积、远源浊积岩,以东为局限环境下的细碎屑岩沉积夹浊积岩;诺利期晚期为大规模的三角洲前缘砂体组成下超的复合体,古地理格局继续保持东西向分带,呈对称分布,盆地西部为陆相、海陆过渡相,盆地中部为海相沉积。瑞替期在原形盆地中形成舍资组的河流-滨岸沉积,在推覆体上形成白土田组的冲洪积物。总之,表现古地理变迁为一个由西东逐渐超覆、由下向上粒度逐渐变粗、由海相变为陆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台地淹没事件使二叠纪时期的一些孤立台地被淹没而消亡,其后,研究区在三叠纪经历了从滇黔桂盆地到南盘江盆地的演化过程;在空间上,从连陆台地到浊积盆地以及发育在浊积盆地中的孤立碳酸盐台地,相分异特别明显,特别是南宁和靖西一带孤立台地上早三叠世的鲕粒滩以及连陆台地边缘的礁滩相灰岩更是引人注目。尽管不同相带的三级沉积层序相序组构千差万变并且它们的形成时限也不尽相同,但是由其所表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则具有大致的同步性,从而在早中三叠世地层中可以识别出6个三级沉积层序;以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即可以建立南盘江盆地早中三叠世的层序地层格架。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应的古地理特征,代表了统一的南盘江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晚三叠世的古地理特征,反映了南盘江盆地的消亡过程。  相似文献   

11.
楚雄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对楚雄前陆盆地西部及相邻构造格架进行了分析 ,认为原形盆地的西南部及相邻造山带受到了新生代红河断裂的强烈改造 ,而盆地西北部的盆 -山体系保留了盆地演化时期的基本格架。利用当代前陆盆地演化模式理论 ,对原形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与西部推覆构造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 ,认为扬子西部被动陆缘向楚雄前陆盆地转化的时期发生在晚三叠世卡尼早期 ,前陆盆地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卡尼期深水复理石沉积、诺利期浅水复理石沉积和瑞替期磨拉石沉积 ,并提出了相应的沉积 -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楚雄前陆盆地的充填层序与造山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雄盆地是一中生代前陆盆地,发展过程有两个阶段:晚三叠世卡尼期至诺利期为前陆复理石充填期;诺利晚期至瑞替期为前陆磨拉石充填期。相应的形成两个二级层序和四个三级层序。层序的构型显然与造山过程耦合。哀牢山前缘逆冲带推进的速度控制着楚雄盆地基底挠曲幅度,因而决定了盆地的沉降率;逆冲带隆升幅度则决定了陆源区的物源供给量。由于可容空间和物源供给率是控制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的两个基本因素,因此前陆逆冲载荷的迁移就是控制层序地层的关键。作者以盆地中的充填层序反馈哀牢山造山作用的特点和过程:早、中期,盆地中以向上变深的二级沉积层序代表了哀牢山逆冲的初始价段,逆冲载荷达到盆地拉张变薄的基底上,前陆挠曲幅度大,造山带抬升的相对高度较低。晚期,盆地中以向上变浅的二级沉积层序代表了逆冲载荷推进到克拉通基底上,地壳挠曲受阻,物源供给量加大。三级沉积层序的相互叠置则反映了造山带多幕次、多周期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盆地中识别出三个不整合面,即Tg、T3和T0。其拉张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Tg→T3,拉张强度渐增期;(2)T3→现今,拉张强度渐弱期。保山盆地的演化阶段为:(1)盆地初始形成期(Tg→T5);(2)盆地扩张定型期(T5→T1);(3)盆地萎缩充填期(T1→现今)。  相似文献   

14.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床同位素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形成于白垩系高峰寺组凹地苴段、马头山组六苴段和大村段,以六苴、郝家河及大村铜矿床为代表。不论是硫同位素,还是氢氧同位素、铅同位素,六苴铜矿床和郝家河铜矿床均不相同。六苴铜矿硫化物中的硫以来自围岩为主,成矿溶液来自上部天水和建造水,成矿金属物质来自围岩,推测成岩成矿作用是主要矿化机制。而郝家河铜矿,成矿物质更多的是来自地下深处,与深部地下水循环作用有关,表明郝家河铜矿床以改造成矿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问题,从岩石地层和层序地层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利用地震、古生物、录井以及野外露头等资料对上三叠统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进行了重新厘定,提出了不同地区的须家河组和香溪群的地层对比和划分方案,并且在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早期海相构造层序”和“晚期陆相构造层序”。具体介绍和解释了川西“对冲式”前陆盆地地层沉积演化模式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东海地区壳体构造演化及其盆地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本文引用最近的地震、钻探、海底拖网采样及其它地质资料,通过综合研究与分析,证实东海地区的壳体属薄化陆壳型壳体,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地槽阶段(Pt-D_2)、地台阶段(D_3-T_2)和地连阶段(T_3-Q)。其中,前两个阶段与东亚壳体东南地区的构造演化基本一致,进入地洼阶段后逐步薄化。东海盆地的形成与“菲律宾海板块俯冲”无关,而与地幔蠕动流所产生的拖拽型拉张应力场和地洼造山带所具拉伸趋势而形成的伸展型拉张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17.
楚雄盆地下侏罗统磨拉石楔沉积与含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楚雄盆地为一中生代周缘型走滑前陆盆地。通过对下侏罗统冯家河组沉积特征的详细研究与对比,作者认为早侏罗世是楚雄前陆盆地强烈坳陷与沉降的主要发展时期,从早期到晚期经历了一个突然变深又变浅的典型前陆盆地充填过程。在前陆冲断块体的不断逆冲和加载条件下,楚雄盆地西部早侏罗世沉积物的来源主要为哀牢山造山带隆起,其沉积环境以滨、浅湖或湖泊三角洲为主。位于盆地东北部的永仁中和、大姚龙街等地区的早侏罗世沉积物则来源于元谋古隆起,沉积特征亦显示其为滨、浅湖或湖泊三角洲相。位于盆地中部的楚雄会基关地区(楚参一井),下侏罗统沉积厚度急剧增加,测井曲线、录井资料以及岩心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均显示其沉积环境为深湖央浊积砂体。在新平叠社莫一带也发现有深湖相泥灰岩或灰泥岩沉积。由此表明,早侏罗世楚雄前陆盆地的沉降与沉积中心已经从晚三叠世的古哀牢山前缘向NE迁移至楚雄会基关以及新平叠社莫一带,盆地内的沉积物呈明显的前陆楔形体充填。大姚龙街地区冯家河组第三段中首先发现的沥青砂岩进一步增强了楚雄盆地产油气的可能性。根据产状,沥青砂岩分为缝隙型和粒间孔型两类,它们同产于逆韵律结构发育的湖泊三角洲相沉积层序。因此,对该区下侏罗统缝隙型圈闭以及岩性圈闭构造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楚雄盆地油气保存单元划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明辉  梁秋原 《云南地质》2005,24(3):303-308
盆地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燕山期是油气藏关键时刻.晚燕山期后上覆K2-E地层成为新的区域盖层,喜马拉雅运动的挤压作用加强和改造了原先形成的圈闭,使油气重新分配,形成新的油气保存单元.将楚雄盆地现今油气保存单元划分为持续型、残留型、改造型及重建型四种基本类型,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构造层序划分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运用构造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和方法,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界面、层序划分和层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可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1)上三叠统与中、下三叠统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2)须二段与小塘子组的分界面;3)须三段与须四段之间的次级构造不整合面;4)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根据层序界面的发育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每个层序以最大湖泛面为界,划分为盆地扩张体系域(BE)和盆地收缩体系域(BW)2个体系域。晚三叠世四川盆地的演化主要是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其中TS1为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TS2为川西前陆盆地形成阶段,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开始逆冲推覆;TS3为川西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褶皱成山,使得整个四川盆地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构造运动是控制晚三叠世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