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最早的潮汐表是大英博物馆所珍藏的“伦敦桥涨潮时刻”的手稿,它出现于公元1213年。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最早的潮汐表出现在中国。一、窦叔蒙的涛时图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67—779年),窦叔蒙的潮汐专论——《海涛志》中,专门介绍了一种潮时预报图表的制作方法。他在《论潮时》这一章里写道: “涛时之法,图而列之。上致月朔、胐、上弦、盈、望、虚、下弦、魄、晦;以潮汐所生,斜而络之,以为定式。循环周始,乃见其统体焉,亦其纲领也,”窦氏所述,是一种制作潮时预报图的方法。这种图表上边,横列着代表一个朔望月的月相。它从朔至晦(大尽三十日、小尽二十九日),把一个朔望月分成九个不相等的时段,各自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对于潮汐的研究有许多成就,三国时,吴国的严畯有专门论述潮汐的文章,名为《潮水论》,早已佚失。东晋时葛洪对潮汐作了一定的研究。至唐代注意研究潮汐的人就更多了,视野相当广阔,已出现有关南海的潮汐资料。其中,窦叔蒙、封演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窦氏的“潮时预报图”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早关于潮汐预报的文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武汉—岳阳江段)豚类的分布、生态、行为和保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和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Pilleri and Gihr)这两种动物,中国人民早就对它们有所认识,并作了记述(图1,2)。已发现的最早记述这两种豚类的文献,是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西汉时代写成的《尔雅》一书,记载了“暨,是鲢”。晋代的郭璞(公元276—324年),为《尔雅》作注释时,进一步对白暨豚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作了科学的描述,并将白暨豚和江豚区别开来。他是这样记述的:“鱀(鱼昔)属  相似文献   

4.
<正>自2014年3月1日起,《海洋学报》中文版投稿中由原来的中文图(表)题,更改为中英文双语图(表)题。自2014年第7期起,《海洋学报》中文版按新规定出版论文,敬请广大作者投稿添加英文图(表)题名。  相似文献   

5.
<正>自2014年3月1日起,《海洋学报》中文版投稿中由原来的中文图(表)题,更改为中英文双语图(表)题。自2014年第7期起,《海洋学报》中文版按新规定出版论文,敬请广大作者投稿添加英文图(表)题名。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关于重现期设计波高相对应的波浪周期的推算方法在《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第二篇第一册第22条中规定:“与某一重现期的设计波高相对应的波浪周期的推算方法有两种:1.按第四章的风浪要素计算图直接查出与该设计波高相对应的周期(平均周期T);2.用波高最大值相对应周期(T)所组成的系列进行频率分析,以确定与设计波高为同一重现期的周期值。当地大的波浪主要为风浪时,可用方法1;当地大的波浪主要为涌浪或混合浪时,可用方法2。”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0月12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上,《中国海陆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1:500万)》荣获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据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张训华研究员介绍,《中国海陆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1∶500万)》编制项目于2008年启动,历时5年之久,编制完成了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地震层析成像图、莫霍面深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波浪折射推算和绘图,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其中心内容有三:一是推算方法;目前,我国《海港水文》规范中所规定的方法,是通过附在专用绘图器上的算图,来完成波浪折射偏转角的推算的.该法虽然也较方便,但绘图时的操作却较难掌握,笔者研制成一种新的算图(或称波浪折射算尺),比现规范方法快速简便,且适用面广,易于掌握。二是作折射图时所用的角度和“基准线”的更动;规范方法是沿用国外方法,用波浪的偏转角Δ~α和以入射波向线为基准线转动仪器而画图的。这时。除仪器翻动次数较多,难于记忆和容易产生差错外,因等深线间互不谐调而引起的偏角改正,尚需另行计算,手续十分麻烦。本法改用以等深线的法线为基准线,用从本折射算尺上查得的折射角α_2直接作图,其优越性详见正文。三是一项建议。建议作图时,不必加绘平均等深线,改为:浅水区用绘图等深线间隔之间的中间水深算波速推求折射率(为了和规范方法在同样条件下做比较,后文算例,暂未改动)。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文献对徐福传说的记载比较晚。8世纪成书的日本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了早期秦民东渡日本和移民的一些情况,却没有记载徐福的传说。公元815年,日本编成《姓氏录》,其载"仁德天皇(约公元前1世纪)时,秦氏流徙各处,天皇使人搜索鸠集,得九十二部一万八千七百六十人"。如《姓氏录》中有"弓月君为秦始皇五世孙"等语。关于徐福东渡与焚书坑儒的描述日本最早记载徐福传说的文献,当是著于日本南北朝时期(1339年)的北亲房的《神皇正统记》,其中写道:"四十五年乙卯,秦始皇即  相似文献   

10.
高、低潮潮时、潮高订正方法的探讨毕立海(烟台中心海洋站)高(低)潮作为潮汐观测的特征值,在潮汐观测中较重要,特别是多年、年和月极值的高(低)潮使用价值更大,它们是潮汐特征值预极和国民经济建设的依据。高(低)潮挑取方法《海滨观测规范》(下称规范)已详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分析了《入、反射波高分离推算法》计算公式中的两个重要参数——波高计间距△l、波形测量等时采样间隔△ f(=T/N)的取值与波高推算误差的关系。并提出了在波形测量和数据采集处理过程中控制该种误差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诗经》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诗经·商颂·长发》)这句诗歌颂的是殷商始祖契的孙子相土开创的辉煌业绩。烈烈者,威武勇猛、轰轰烈烈;海外者,疆土拓展到渤海、黄海之外;有截者,四海之外皆为之臣服。这句诗让我们想起殷商,那个3000年前辉煌了500多年的遥远帝国……传说记载的商远祖契氏族可能是4300—4100年前淮夷与百越的一部。契氏族主要起源江南,可能是浙闽之中心地区婺江(现在的千岛湖地区)。《左传》载"阏伯(契)居商丘,……相土因之,"(《春秋左氏传·襄公九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青岛奥运水域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确定了奥运水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主要污染物,然后在潮流模拟的基础上,利用物质输运方程数值模拟了2000~2003年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其结果与现状调查基本吻合。最后再利用该输运方程,预测了奥运帆船水域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 -N)、总磷(TP)的环境容量(中潮时分别为:69.948 t/d,7.46 t/d,0.5455 t/d),为奥运水域的目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三维陆架海模式(HAMSOM)对渤海的潮汐、潮流和风生环流进行了研究.潮波模拟结果较好,给出了主要分潮的潮位等振幅线和同潮时线、潮汐性质、潮流等振幅线和同潮时线、潮流椭圆、潮流性质和潮余流.指出在辽东半岛外海(老铁山水道北侧),存在一对潮生的气旋和反气旋的岬角旋涡对.渤海的风生环流具有显着的三维结构:中上层为基本沿风向的流动,而在水深较大处的中下层有明显的补偿流;风与潮的相互作用在渤海是显着的,表现为实际的风生环流在弱潮余流区域比单纯的风生环流要弱得多.  相似文献   

15.
在沿海警戒潮位核定工作中,为了提高技术人员对新颁布实施的《警戒潮位核定规范》(GB/T 17839-2011)的理解和把握,文章针对核定岸段选取、设计高潮位推算、设计波浪及波浪爬高计算、警戒潮位修正值计算、警戒潮位颁布等技术问题进行探讨,给出了规范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南海TOPEX/ POSEIDON 高度计资料的正交响应法潮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Munk等提出的响应法 (ResponseMethod)和Groves等 ( 1 975 )的正交响应方法(OrthogonalizedConvolutionMethod)的思想 ,利用正交潮响应法对 2 4 8个周期超过 6年的南中国海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潮波分析。在分析中引入全日潮族和半日潮族 ,并利用正交潮函数 (OrthotideFunction)分析出了 3个主要的全日分潮 (K1 、O1 、P1 )和 3个主要半日分潮 (M2 、S2 、N2 ) ,并给出了K1 、O1 、M2 、S2 的等振幅线和同潮时图 ,结果与其他学者的主要结果符合得很好。通过与整个海区 5 3个验潮站的主要全日分潮K1 分潮和主要半日分潮M2 分潮的比较 ,K1 分潮的振幅和迟角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 4.73cm和 1 1 .6°,而M2 分潮的分别为 1 1 .91cm和 2 8.4°,优于Mazzega( 1 994)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早在5年前,美海军研究办公室就颁发了"后天的海军--对未来的技术构想",海军作战部长布尔达上将发表了《2020年海军构想》。海军部也拟定了《前沿作战--由海向陆--21世纪海军战备(草案)》。这些被美有关方面称为重要的文件,以"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为指针,构划了2010年后的美国海军,亦即"后天的美国海军"。  相似文献   

18.
对石臼所、连云港和坎门验潮站23 a(1975—1997年)水文观测资料进行了逐年调和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仅年平均海平面有逐年变化,而且分潮调和常数也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利用2种方法推算了3个站的23 a天文潮位,一是以某年(例如1975年)的年平均海平面和调和常数,另一是以当年的年平均海平面和调和常数推算3个站的23 a天文潮位。并据实测潮位和2种天文潮位推算值,计算出2种风增(减)水的年极值。由比较发现,3个站的2种年最高(低)天文潮位的最大差值达17~22 cm(-18~14 cm);石臼所和连云港的2种100年一遇风减水的差值均达20~30 cm,坎门的2种100年一遇风增水差值达10 cm。这些差值表明,在人们推算天文潮和计算风增(减)水时,不应该忽视年平均海平面变化和分潮调和常数的不稳定性。由逐年的调和常数计算了每年的海图深度基准面,其23 a的变化幅度在石臼所达11 cm,在连云港达21 cm。拟建沿岸工程点的年最高(最低)天文潮位变化的曲线,年极值风增(减)水变化曲线及海图深度基准面的年变化曲线可以利用工程点两侧长期验潮站的相应曲线经过工程点1 a观测资料推算出的相应值,内插求得。  相似文献   

19.
渤海风暴潮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渤海沿岸各县县志记载的不完全统计,自汉朝初元(公元前48年)至民国27年(公元1938),渤海南部沿海发生的特大潮灾有79次之多(见表1)。其中特大潮灾如唐朝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青州大风,海溢,漂民五千余家,齐淄等七州大水”;明朝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七月,“海水溢逾百余里,坏民舍无算”。再如1938年8月31日,台风由青岛登陆,横断山东半岛西部(见图1),晚间抵达黄河口,逐渐停滯减弱,变成一个低气压。这次台风不仅在青岛造成严重灾情,整个渤海沿岸都深受其害,并且出现了历史最高水位。解放后,渤海又多次受到强风暴潮的危害。历史资料表明,渤海的菜州湾和渤海湾地区是风暴潮的多发区和严重区,这种潮灾大都出现于春秋过渡季节和盛夏台风频繁活动季节。 近几年来,国内对渤海局部地区风暴潮的研究已有许多论述,但大都是对冷锋所导致的单站风暴潮的研究,对台风潮的研究则较少。本文试图对冷锋和台风两种灾害性天气所导致的整个渤海风暴潮的一些现象作一较全面的讨论,并对其一些基本特性作一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吴溪 《海洋世界》2007,(12):20-27
"全球变暖毋庸置疑,并可能给地球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CC)第四份评估报告古根海姆和戈尔的"真相"2007年2月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以《难以忽视的真相》斩获最佳纪录片奖。本片的主演兼制片人是克林顿政府的副总统阿尔·戈尔。七年前在美国总统大选中惜败的戈尔转投环保事业,在《真相》中以资深环保者的身份出现,向观众展示全球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