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评价MRI对脊髓内肿瘤的诊断价值。对12例手术证实髓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除脂肪瘤,表皮样囊肿外,多数肿瘤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脂肪瘤有特征性MRI信号,T1加权,T2加权均为高信号。血管母细胞可见细小病变内血管。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MRI表现。临床症状与体征,磁共振可以对髓内肿瘤进行准确地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与MRI在松果体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病例均做CT检查,3例同时做CT与MRI检查,其中2例行CT与MRI增强检查结合文献资料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CT扫描5例囊肿均位于松果体区,呈类圆低密度区,边界光滑锐利,CT值为12-16HuMRI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仿。结论:CT和MRI对松果体囊肿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为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  相似文献   

3.
大鼠局灶性脑梗塞的MRI及近红外光谱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鼠实验性脑梗塞模型上,应用MRI灰阶定量以及近红外光谱方法探讨脑梗塞早期诊断的可能性。方法:用尼龙丝插入大鼠一侧颈内动脉造成局灶性脑梗塞,再用T2加权的MRI影像进行灰阶定量测定以及HamamatsuNIRO-500型近红外光谱仪观测脑血氧代谢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在缺血30分钟后,用近红外光谱仪已可测出脑缺血侧的氧合血红蛋白和总血红蛋白量显著降低,还原型血红蛋白增加;在T2加权的MRI影像灰阶定量研究中,缺血20分钟后缺血区已可见灰阶轻度增强,缺血2小时后,缺血区的T2加权灰阶值较对照区增加5.56%,缺血20小时后,灰阶值较对照侧增加37.8%。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方法结合MRI的T2加权灰阶定量,有可能对脑梗塞作出较早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应用GE公司Signa Horizon磁共振成像系统及血氧合水平(BOLD)法,对1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检查。T1加权像应用自旋回波(SE,spinecho)序列,T2^应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PI,echo plana imaging)序列。实验采取对照-任务-对照-任务或任务-对照-任务-对照范式,应用Sun Spa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H值对Fe-EDTA造影效果的影响。方法;配制PH梯度50-80的0.5和0.1mmol/L的Fe-EDTA液,观察SE序列「TR(ms)/TE(ms)200/15,2500/80」,信号变化,结果:Fe-EDTA的MR信号随PH值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脊柱脊索瘤的超低场磁共振ULF-MRI表现。6例脊柱脊索瘤,所有病例均有软组织肿块,椎体破坏,椎管破坏,病变在T1W显示低或等信号,T2显示高信号。T2显示肿块及骨破坏比T1W更清楚。一些开矿正常但实际已被肿瘤湿润珠椎体在T2W中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7.
肝豆状核变性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解肝豆状核变性的影像学表现。明确病变范围及程度。明确病变范围及程度。方法采用普通X线摄片,MRI或CT对颅脑进行扫描。结果X线表现为四肢骨远端、椎体、骨盆、腕关节、指间关节等均可受累,表现形式为骨质脱下,软化、碎裂、称疏和骨质增生,CT表现为铮双侧对称性豆状核及周转低密度病主烃及其它脑组织萎缩等表现:MRI表现为豆状核、丘脑、尾状核及齿状核在T2加权图像上呈对称异常高信号。在T1加权图像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目的是分析脊髓空洞症MR表现,探讨空洞内脑脊液博动机理及意义。所用材料和方法是以29例脊髓空洞症均行MR矢状位T1,T2加权扫描,部分行轴位扫描,观察空洞的长度与脑脊液博动的关系。结果得到29例空洞累及长度在2-15个椎体节段,前牾 经2-12mm之间。22例有脑脊液博动者空洞长度平均累及9个椎体体节段,7例无脑脊液博动者平均困及5个椎体节段。结论是MR对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具有独到之处,脑脊液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脊柱脊索瘤的超低场磁共振ULF—MRI表现.6例脊柱脊索瘤,所有病例均有软组织肿块,椎体破坏、椎管破坏。病变在T1W显示低或等信号,T2显示高信号.T2显示肿块及骨破坏比T1W更清楚。一些形态正常但实际已被肿瘤浸润的椎体在T2W中显示出来。矢状面T1W对椎管破坏显示清楚.脊索瘤容易累及骶尾椎,40~70岁好发.男性多见.软组织肿块、骨破坏、椎管受侵较常见,大多数病灶呈长T1长T2改变.MR对骨小梁破坏及肿瘤内钙化显示较差,但显示肿瘤软组织肿块成份和脊髓十分优越。ULP-MRI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脊髓空洞症超低场磁共振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4列;田17,女:7,平均年龄:45岁;0.04TMagnet。所用病 列用T1W和T2W。采用部分饱和脉冲序列。矢状面为主。结果:24例均看到空洞。空洞有不同大小及形状,与脑脊液信号改变相同。介天部分呈长T1和短T2改变。本病常累及颈髓和颈胸髓。范围较广,平均受累9个节段。结论:超低场磁共振是诊断本病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和急性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1月超急性期脑出血患者25例,平均年龄58岁,发病时间均在6h以内;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2例,平均年龄54岁,发病时间在24h以内。磁共振检查采用GESigna1.5THDMR系统,头颅8通道线圈。行常规T1WI、T2WI、FLAIR、DWI序列扫描,每个病例均加扫SWI序列。结果:25例脑出血病例中20例在T2WI上病灶周边可见到低信号环,显示率为80%。T1WI、T2FLAIR及DWI序列无特征表现提示出血。在SWI上均可见到低信号,显示率为100%,且显示的范围更大、更明显;22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中2例在T1WI内可见到轻微高信号,显示率约为9%。T2WI、T2FLAIR及DWI序列对出血性脑梗死没有特征性表现。SWI序列显示22例梗死区内均可见点片状不均匀低信号,显示率达到100%。结论:SWI序列较常规MRI序列对诊断早期脑卒中的类型和及早检测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有更大帮助,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侧脑室室管膜瘤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侧脑室室管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侧脑室室管膜瘤,所有患者均行了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肿瘤部位、大小、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无囊变、出血.结果:大部分肿瘤在T1WI像上呈等或低信号;在T2WI像上呈高信号.约73.7%的肿瘤可见囊变,出血少见.大部分肿瘤边缘不整,22例(57.9%)肿瘤跨脑室壁浸润邻近脑实质,30例(78.9%)肿瘤侵及对侧侧脑室或三脑室.增强扫描大部分肿瘤(89.5%)肿瘤呈不均匀显著强化,4例肿瘤呈轻度不均匀性强化.结论:侧脑室室管膜瘤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侧脑室室管膜瘤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典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OG)的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不典型OG的临床CT和MRI资料,探讨其影像特征。结果:年龄范围:23~60岁,平均41.5岁,其中40岁以上10例(83.3%)。7例表浅,5例深在,仅1例多发,共13个病灶。9例呈实性,MRI平扫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边缘欠清,其中1例信号均匀,增强后未见强化,8例信号不均,内见坏死、出血,增强后,7例呈斑片状轻-中度强化,1例呈"花环状"强化,且DWI明显弥散受限。3例呈完全囊性,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壁较厚,呈等T1稍长T2信号,边缘不清,增强后均未见强化,1例DWI序列囊壁不均匀弥散受限。3例CT片上可见钙化,2例瘤周见大片水肿,2例跨中线,1例向深部浸润、侵犯邻近基底节区及丘脑。结论:不典型OG包括:中老年人、多发、位置深在、瘤周大片水肿、跨中线生长、弥漫深部浸润、增强后环形强化、DWI明显弥散受限、完全囊性,其影像表现仍具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腰椎骨髓逆转换MR表现及其常见病因的鉴别诊断。方法搜集唐山人民医院行腰椎MR检查并出现骨髓逆转换征象住院患者14名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资料。其中腰椎转移瘤6例,多发骨髓瘤2例,骨髓纤维化1例,恶性肿瘤化疗后5例。结果5例腰椎椎体表现为于T1WI呈均匀一致低信号,于T2WI呈均匀一致高信号。9例于T1WI表现等信号背景下可见多个斑片状、斑点状低信号,于T2WI呈等信号背景下可见多个斑片状、斑点状高信号,数目不等,散在分布。其中3例附件受累,1例椎旁形成肿块,1例硬膜外形成肿块。结论腰椎转移瘤、多发骨髓瘤、骨髓纤维化、恶性肿瘤化疗后腰椎等疾病均可发生骨髓逆转换,其MR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闭塞(BAO)所致急性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6例BAO所致急性梗死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有CT平扫、MRI平扫及3D-TOF MRA资料。重点分析3D-TOF显示的BAO处的CT平扫征象、MRI T1WI、T2WI及T2FLAIR征象。结果:本组BAO均由MRA明确显示,责任供血区的急性梗死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CT平扫上18例显示BAO处高密度动脉征,6例显示BAO处较大范围钙化征。MRI T1WI显示BAO处高信号血管征20例,T2WI及FLAIR流空现象消失26例。结论:BAO及其所致的急性梗死可由MRA及MRI明确诊断,CT及MRI影像学上基底动脉血管征有较高的显示率,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肉瘤样癌(SHC)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SHC患者的临床、CT/MRI表现及病理特征,并对其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SHC在CT平扫上表现为病灶边界不清,呈低密度,大小范围从4.2 cm×4.7 cm至14.0 cm×11.0 cm不等。增强CT扫描显示病灶呈环形或早期强化,多见大片坏死区。MRI上T1WI及T2WI病变实质信号不均匀,可见囊性变和坏死区,DWI呈明显的弥散限制性改变;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边缘及实性成分渐近性强化并可见假包膜出现延迟强化,6例病灶中心出现不同程度坏死;5例有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SHC细胞呈多角型和梭形,肿瘤组织内可见广泛坏死及出血;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K为阳性。结论:SHC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具有较好一致性,有助于深入了解SHC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益于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皮质层状坏死(CLN)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CT及MRI随访诊断的77例CLN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病因及影像表现特点。77例CLN患者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24~88岁(平均66.53±3.1岁)。本组均行MRI检查,71例同时行CT检查,均有3次以上影像学检查资料(平均3.8次),随访复查时间20d~18m(平均2.3月)。结果:77例中脑梗死5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9例,自发性脑出血5例,脑肿瘤术后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77例中累及双侧大脑半球者3例,单侧大脑半球病变74例。单个脑叶受累28例,两个脑叶受累35例,多个脑叶受累14例。影像学随访可见病灶侧皮层弥漫性或局灶性萎缩,皮质表面线状或沿脑回走行的CT平扫高密度及MRI T1WI高信号,部分病灶可深达基底节区或海马区。结论:CLN病因复杂多样,影像学随访中CT平扫脑皮质出现脑回状高密度影及MRI上T1WI脑回状高信号,结合临床病史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的CT/MRI和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的影像诊断水平和临床表现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的临床和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和MRI非增强检查,检查时间外伤后半小时至3天不等.结果所有病例的胼胝体损伤灶在CT图像上均未见明显密度异常.MRI上表现为T1WI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高信号,FLAIR序列上呈明显高信号.病灶位于胼胝体膝部4例,胼胝体压部2例,胼胝体嘴部1例,胼胝体广泛性损伤1例.8例中都合并有1处以上的胼胝体外其他部位的颅内损伤,包括多发性脑挫伤、脑内血肿、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2例有MRI复查资料.结论 MRI是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明显优于CT,不仅对较小和轻微的挫伤敏感,而且能多方位地显示病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常规MRI对胆囊增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或外科手术证实的29例胆囊增大病人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对每一例患者在术前行MRCP和常规轴面T1WI与T2WI联合检查,将影像诊断与手术所见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照,评价术前MRCP和MRI对胆囊增大病因的诊断正确率。结果:①本组增大胆囊的长径范围为8.01~18.13cm(平均11.93cm±3.20),横径范围为4.12~7.05cm(平均4.59cm±0.91);②29例胆囊增大的病因诊断如下:与胆道结石相关的良性病变17例(胆总管结石7例、急性与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4例、胆囊腺肌瘤病和Mirizzi综合征各3例),低张力胆囊1例,MRCP和MRI的诊断敏感度为83.33%(15/18),特异度为72.22%(13/18);由肿瘤性病变引起的胆囊增大11例(胆囊癌1例、肝门胆管癌1例、胆总管癌5例及壶腹周围癌4例),MRCP和MRI的诊断敏感度为90.90%(10/11),特异度为81.81%(9/11)。结论:胆囊增大可由良、恶性胆囊疾病与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引起,MRCP和常规MRI联合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MF)的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资料,女性12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30岁,范围9岁~78岁。分析其平片(15例),CT(8例)及MRI(10例)表现特征。结果:发生于股骨3例,胫骨3例,肱骨2例,掌骨2例,颞骨2例,额骨2例,尺骨1例,腓骨1例,跟骨1例和胸椎1例;10例位于长骨,其中干骺端7例,骨端2例,骨干1例;11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4例呈分叶多房状,3例呈不规则形,均呈不同程度膨胀。CMF在平片及CT上病灶均为溶骨破坏,平片显示4例(26.67%)钙化,CT显示6例(75%)钙化;在MRI的T1WI表现为低至中等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中高信号,其中80%(8/10)为外周中高信号,中央区高信号,增强后呈不规则环形强化,20%(2/10)呈弥漫性不均匀中高信号,增强后呈弥漫不均匀强化。结论:CMF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其MRI信号及强化特点在CMF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