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区域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安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分类可为生态系统模型、水资源模型和气候模型等提供重要信息,遥感技术为土地利用分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本文以西安市2016年Landsat-8卫星的OLI多光谱数据为基础资料,参考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和西安市土地利用现状,将西安市的土地类型分为建设用地、裸地、水体、草地、耕地、林地6类,采用监督分类中常用的最大似然分类法和决策树分类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解译,利用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等指标对各分类精度加以评价,并结合实际用地情况对分类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TM影像的南京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南京市1988年和1998年两期TM影像,首先用辐射水准归一化法将1998年影像校正到1988年影像的辐射水平上,再经过几何校正、训练区纯化等预处理,对两期影像分别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然后在Arc/Info的GRID模块中编写AML语言,对得到的两期土地利用分类图进行叠置运算,提取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分析结果表明,10 a间南京市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林地面积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利用纹理分析方法提取TM图像信息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以北京市丰台区为试验区 ,采用纹理分析方法对高分辨率图像的纹理信息进行分析 ,选取统计指标熵 ,通过确定熵的最佳阈值 ,进行边界匹配和图像的分割 ,将光谱混淆地物菜地和耕地分割开来 ,然后将此分割结果与TM图像分类结果进行叠合 ,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并将该结果与最大似然分类结果以及单纯依靠纹理特征得到的分类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将纹理分析方法应用于图像分类中可区分光谱混淆的地类 ,光谱与纹理特征结合得到的分类精度要远高于单纯光谱和单纯纹理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4.
遥感图像最大似然分类方法的EM改进算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基于参数化密度分布模型的最大似然方法(MLC)是遥感影像分类最常用手段之一,与其他非参数方法(如神经网络)相比较,它具有清晰的参数解释能力、易于与先验知识融合和算法简单而易于实施等优点。但是由于遥感信息的统计分布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当特征空间中类别的分布比较离散而导致不能服从预先假设的分布,或者样本的选取不具有代表性,往往得到的分类结果会偏离实际情况。首先介绍了用基于有限混合密度理论的期望最大(EM)算法来作为最大似然函数(MLC)参数估计的方法-EM-MLC。该模型首先假设总体混合密度分布可被分解为有限个参数化的高斯密度分布,然后把具有先验知识的样本与随机选取的未知样本混合在一起,通过EM迭代计算来估计出各密度分布的最大似然函数的参数集,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参数估计可能出现的偏离。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EM-MLC遥感影像分类的具体实施流程和应用示范,并与一般最大似然方法(MLC)得到的分类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综合比较,认为EM-MLC在精度上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遥感领域中,遥感图像分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运用遥感技术手段提取地物类别信息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以TM影像为研究对象,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详细地论述了该分类方法的整个研究流程,并得到分类后的结果图,最后利用混淆矩阵和Kappa系数对分类后的结果进行精度分析。通过与最大似然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决策树分类方法的分类效果明显,分类精度较高,总体分类精度、kappa系数均达到90%以上,为遥感图像分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GIS支持下珠江三角洲城镇建筑覆盖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出发,探讨大范围城镇建筑覆盖变化的遥感监测方法。分析了城镇建筑覆盖变化专题信息提取方法概况,比较了最大似然法、上下文分类法、人工神经网络三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借助GIS技术的术持,在计算机自动分类的基础上利用专家知识改进了分类结果。根据遥感监测结果,对1988—1998年间珠江三角洲城镇建筑覆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变化信息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参与2001年的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中,通过对遥感机理的深入研究,结合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遥感数据源、任务会求及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在参考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对变化信息提取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整理,并通过实践验证了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结合作用所参加的研究工作,探讨了我国近年来利用遥感数据获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的技术方法的阶段性发展规律,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土地利用分类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是城市用地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公共设施用地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城市土地利用日益紧张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将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和决策树分类法相结合对其进行分类研究.研究表明:1)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和决策树法相结合对西南大学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分类精度达到了91.51%,Kappa系数达到了0.8831;2)分析出西南大学建筑分布特点:①校园内部建筑物趋于密集布局,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②校园建筑物高层化,提高了建筑容积率.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的一种方法。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不仅为土地调查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等提供了现势资料,还可准确掌握建设用地的变化趋势、布局及规模,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借助红寺堡开发区1:10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概述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过程,并对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在宁夏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祥查奠定了基础,也为土地调查统计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了效率和现势性。 相似文献
12.
遥感技术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通过从最新获取的遥感影像上提取所需信息,再对比之前的数据库信息进行分析得到一定时间阶段的土地变更情况。文章针对在全国土地变更项目中使用较广的QuickBird影像,以QuickBird影像的全色影像、多光谱影像、前时相基础底图及高程数据为基础,对影像进行拼接处理、降位处理、数据融合、影像彩色合成,以及几何纠正等处理过程,并通过实验确定一个最佳处理流程。最终得到地类清晰可见、容易判读的影像,为之后的影像信息提取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决策树工具的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决策树的理论和方法,利用遥感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土地利用信息分类。通过研究地物光谱统计特征,讨论了通过耕地指数等归一化地类指数来增强影像地类特征、结合DEM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的决策树分支点的设计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水体和建筑阴影、道路等容易混淆区域的区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控制点影像库管理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中的广泛应用,对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制作精度和效率有了更高要求。为适应新技术发展和监测任务的顺利实施,本文开发了“国家级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控制点影像库管理系统”。该系统控制点选自影像上点位清晰且相对固定、周围有明显参照地物的点,采集方法是GPS外业实测,实测精度满足0.5m。对各点建立详细的外业实测点之记文件,包括仪器标称精度、点位各类坐标值、点位描述及影像与实地示意图等。采用该控制点对影像精纠正后,以此为中心裁取200×200像素大小范围的标准影像。该系统通过输入指定的条件或输入坐标方式、屏幕选取范围方式或输入行政辖区检索出所需要的控制点,通过系统的影像模式识别功能,实现对原始遥感影像的自动、半自动匹配、纠正等功能,同时计算残差值,用于检查匹配和纠正精度。本文着重阐述了为提高遥感正射影像图制作精度而建立实测控制点影像库的作业方法和技术指标。2005年度的工作实践业已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满足实现预期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Landsat数据,利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对2000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分类,通过对分类结果的统计分析,定量研究哈尔滨市1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哈尔滨市土地综合利用程度较高,区域内耕地面积减少;相反,城市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区域内绿地面积逐年减少,应注意生态环境维护保持。 相似文献
16.
17.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目前研究全球及区域环境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城镇化加速的今天,城镇的土地利用格局也发生了飞速的变化。本文通过其一研究区内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了2007~2016年10个时相土地利用/覆盖信息,通过不同的预测模型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及比较,根据相应的最优预测方法预测了2017~2019年南昌市各土地类型的数据,由此研究并探讨了南昌市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18.
乔卫芳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6):14-17
土地利用信息对于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决策都有重要意义。以河南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汇水区2007年9月份的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分类,最后利用ArcGIS软件对提取的土地利用信息制作出土地利用专题图。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与GIS的北京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及时、精确地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对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与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选择北京市顺义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后比较方法,对1999~2011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以及空间分布制图。结果表明:该区域耕地、林地和水域的面积分别减少了15.77%、27.85%和75.82%,居民工矿用地增加了18.49%;耕地资源数量减少,非农业用地大量增加,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2.37%,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在12年间从西向东进行了大范围地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