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地理复习课需要抓好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文章以"城市化"一节课堂教学为例,对其"双基"落实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讨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理学科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检测学生理解地理事物发生和变化过程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因此,地理学科的高考复习应坚持以地理学科《考试说明》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最近几年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强调基础、内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注意高考地理复习前期和后期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通过在高考地理后期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提高复习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正纵观历年高考地理试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图式的呈现往往比较新颖,因此读图能力的培养变得更加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多图一用"的教学方法受到众多一线教师的青睐。该方法是指复习中,在保持地理概念、规律等本质属性不变的前提下,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绘制图像,并通过图图转换,以多幅图像来呈现同一知识块,从而实现高三复习的高效化。  相似文献   

4.
面对高考的变革与创新,情境教学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和有效手段。高考文综地理主题复习情境案例设计需遵循真实性、思维性、探究性和综合性四个原则,本文以"水循环"为例的两组情境案例设计——"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和"水坝建设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来呈现在高考文综地理主题复习中如何设计和组织情境案例。  相似文献   

5.
刘志宏 《地理教学》2004,(11):25-26
一些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往往采用二轮复习的方法。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去粗取精、知识重组、归纳综合、专题归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以专题的形式把地理学科繁杂的内容条理化、规律化,针对性很强,也促进考生掌握应试技艺,增强分析判断题意和快速形成解题方法的能力,加强对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因此,高考第二轮复习是高考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应主要从下面八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张蕾 《地理教学》2022,(9):58-62
传统的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常以专题、微专题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以机械化的“题海”战术为复习手段,这使得学生在解决真实复杂情境问题时的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本文以两道高考真题为例,通过精选适合“再情境化”的母题、整合母题“再情境化”素材、重构层进性的主题式问题链和构建知识体系等环节,阐释试题情境“再情境化”在高三地理主题式复习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提供教学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高考中的地理试题总体上遵守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但不拘泥于课程标准,突出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侧重对地理基础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测试,注意综合能力的考查。由于地理的综合性强和图表分析运用多,使综合能力中的地理试题难度较大,很多学生觉得地理学科在学习上"投入"多,成绩上"产出"少。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备考时间,采取正确的复习方法,把握好复习内容和能力要求,提高复习效果?以"本"为本,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是重要路径。但目前专题复习在  相似文献   

8.
综合题是实现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的重要手段。文章从试题的设问结构、设问要求、行为动词和设问方式四个维度对近年浙江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设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其设问特点,认为通过强化整体观念、突出地理过程和形成一定解题技巧等策略,可提升综合题解答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英 《地理教学》2013,(10):48-50
正高考复习备考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教师应不断探索科学的备考策略,努力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一、高考试卷分析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作为高三地理教师,一定要在高三复习工作之初,对5—10年内的高考试卷作全面、细致的分析,真正把握高考试卷的特点和考查方向。1.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特点通过对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深入分析,试卷非常明显地呈现出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突出考查地理基础主干知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唐塘颖 《地理教学》2021,(16):53-57
高考试题是一线教师优质的教学研究资源,也最受学生重视,但因多种原因在教学中尚未发挥其最大效益.在高三复习中,尝试了以高考试题为学习支架:通过"题题"对比,找寻异同;以"题"带"题",探究迁移规律;借力高考试题,撬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不同年份和地区的高考题跨越时空进行"对话",以期提高复习效益,形成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高考命题最基本和最本质的工作目标是"考查能力"。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是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和实践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严谨缜密的思维能力,能够灵活的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和复习备考中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2.
刘秀梅 《地理教学》2014,(17):52-53
正掌握高考动向、科学高效地组织第二、三轮地理复习,是高考成败的关键。而做好第二、三轮地理复习,必须深刻领会《考试大纲》精神,掌握有关考试信息,重视对以前各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分析。经过多年的实践,依据《考试大纲》命制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已形成了突出能力立意、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强调主干知识、培养创新意识等特征。因此,要提高高考复习效率,就必须重视教师的高效指导与学生的高效复习。具体而言,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考改革,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具体的能力要求,如读图、分析图、绘图、用图、地理计算、逻辑推理能力、实践能力等.本文通过<地球、地图、地球运动>知识点的复习为例,提出了复习过程对学生进行地理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4个要点.  相似文献   

14.
王晓秦  马莉莉 《地理教学》2022,(6):43-46+38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不同情境下学生学科能力考查的选拔性考试。”针对高三复习课普遍存在的低效、重复、模式化、题海战等问题,本文以“河流地貌”专题复习为例,通过问题进阶设计与真实情境的融合,合理配置课前复习任务和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以期发展学生高阶思维、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福建省的高考评卷实践,根据考生的答题情况和成绩统计,就地理综合题的答题错误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高考地理复习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夏小东 《地理教学》2012,(19):55-56
自2009年安徽高中新课标教程一轮结束及高考文科综合实行自主命题以来,地理学科能力要求始终贯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较好地实现了能力考查、人才选拔等目的;地理试题体  相似文献   

17.
林月影 《福建地理》2001,16(4):59-61
当前高考改革,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具体的能力要求,如读图,分析图,绘图,用图,地理计算,逻辑推理能力,实践能力等。本文通过《地球、地图、地球运动》知识点的复习为例,提出了复习过程对学生进行地理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4个要点。  相似文献   

18.
注意一:重基础 高考复习首先要切实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深化。但是能力在本质上却不依赖于知识的多少,而依赖于对知识的理解,依赖于对各种知识之间相互关联的掌握。没有必要的知识背景和必要的地理“词汇”,能力无从谈起。为此我们应让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以能力为纲进行综合复习演练。如复习中国地理总论部分是中国地理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基础,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复习掌握我国地理环境、位置、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评价体系是系统、科学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是试题命制和高三复习教学的实践指南。本文以“碳”专题为例,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以“识碳—释碳—减碳”的顺序重构教学设计,从“研读课程标准,明确高三教学的方向”“切实回归教材,补齐高三教学的短板”“夯实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与综合性”“培养关键能力,回应应用性与创新性”“重视学科素养,突出核心价值的引领”五个方面对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进行总结,以期助力教师提升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0.
任石岭 《地理教学》2014,(13):53-58
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新情境立意、知识抽查、能力考查"的原则,侧重考查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丝毫不回避主干知识。因此,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高考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分析试题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阐述和解释地理事物(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及如何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从而以不变应万变,达成地理高考试题考查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