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厘清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矿区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对区内主力煤层的厚度、埋深、煤岩煤质、含气性、顶底板封盖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煤层厚度较大、埋深适中、生烃物质基础丰富、含气量高、封盖条件较好,具有较有利的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矿区构造形态、顶底板封盖性及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断层与盖层封堵型、叠瓦扇式逆冲断层与水力封堵型、多煤层自封闭型3种煤层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深层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目前的煤层气开发深度浅于1200 m,丰富的深部煤层气资源有待勘探开发。鉴于此,本文分析了 区内深部煤层赋存特征、热演化程度、煤层含气量及其分布规律。认为上古生界埋深的总体分布格局与两个向西凸出浅埋 带的叠加,可能导致煤层含气性和渗透性区域分布格局的进一步复杂化。发现上古生界煤阶区域分布格局与煤层埋深类似, 指示深成变质作用对区域煤阶分布起着主要控制作用。预测了深部煤层含气量的分布格局,认为煤层埋藏一旦超过临界深 度时煤层含气量随深度的加大反而有所降低。建立了自生自储、内生外储两类煤成气藏模式,认为吸附型煤层气藏与游离 型煤成气藏的共生为合采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条件。  相似文献   

3.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煤层气藏具有其自身的形成条件和气藏特征。本文从煤层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条件出发,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为实例,从沉积、构造、煤岩演化程度、顶底板条件、水动力、地应力等方面论述了煤层气成藏特征及高产富集因素,对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岭油田延安组油藏是河流相油气藏的典型代表,认识这类油藏的形成规律,对指导河流相油藏的石油勘探和开发都是重要的.从油气生成、储层、运移、圈闭和聚集成藏诸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马岭油田原油来自其下覆的延长组烃源岩;储层主要为下侏罗统延安组河道砂体;盖层为煤层、碳...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鹤岗盆地煤层气的资源潜力,从煤层气的成藏条件出发,将鹤岗盆地相关的地质、地化参数与阜新盆地进行类比,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两个盆地资源潜力进行评分,并计算出鹤岗盆地煤层气资源总量。结果表明,鹤岗盆地绝大部分地质、地化指标相似于甚至优于阜新盆地;鹤岗盆地煤炭资源丰富,煤阶以气煤-焦煤为主,煤层累计厚度平均64 m,为煤层气的大量生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岩浆和构造活动以及有效盖层的差异,使不同矿区含气量差别较大,整体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的特征。尽管鹤岗盆地部分煤层含气量和渗透率偏低,但其煤层分布规模大,煤阶中等,其煤层气资源总量可达445.6×108 m3,通过合理开采,可具有较大的工业产能。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煤系页岩气储量巨大,主要赋存在盆地东缘的上古生界地层中。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该地区上古生界煤系泥页岩的空间分布特征(沉积环境和空间分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总有机碳含量、干酪根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储层物性特征(矿物种类及含量、孔隙度和渗透率、微裂缝发育情况)以及含气性特征等成藏条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古生界页岩分布广泛,累计厚度>30 m,整体上TOC质量分数>2.0%,镜质组反射率为1.00%~2.25%,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Ⅱ型次之,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高,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同时微裂缝较发育,这些地质条件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成藏。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古生界煤系页岩具有巨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其中山西组的页岩气成藏潜力最大,在后期的地质研究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纪煤成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储集层,封盖条件及运移聚集特征的研究,认为盆地内部二叠系煤成气藏是地层封闭的岩性气藏,储集体的分布主要受沉积体系的控制,特别是山2期和盒9期的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控制,它们是盆内二叠纪煤成气藏的主力气层;并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恢复了盆地的地热史划分出二叠纪煤成气运移的3个阶段,从而得出了二叠纪煤成气最后成藏期为中新世早期(喜山构造旋回),成藏期晚,生气,供气时间长,最大,有利于形成大型煤成气田。  相似文献   

8.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应用油气成藏动力学方法,研究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通过热力场、应力场、地下水动力场的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晋城矿区南部,地下水流场为一种汇流区,这种地下水流场特征,导致煤层气在汇流区域得到富集,形成地下水和煤储层中流体的能量的积聚,这种能量的聚集是形成高压储层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南部还是低地应力分布区,渗透率相对地高,因此南部煤层气富集,煤层气产能大,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最有利地区。晋城矿区北部为单向流动的地下水动力场,使得在相同地质背景下的同一地区出现不同的煤层气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9.
山西沁水煤层气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沁水煤层气田单层煤层厚,分布在1~12m之间,一般大于6m,热演化程度高,R0分布在2.6%~3.7%之间,含气量大于14m^3/t,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沁水煤层气田热成因的煤层气在煤层中经历了解析-扩散-运移等作用,在构造高部位富集成藏,成藏期后的煤层气藏保存条件好,在上述3个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沁水煤层气田煤层气成藏条件较好,富含煤层气资源。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上部和下部分别以静水压力和差异压实所产生的流体压力为主,据动力学特征、油源发育状况、封闭条件等因素,可将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为四类:(1)它源超压成藏动力学系统;(2)自源超压成藏动力学系统;(3)自源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4)它源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并指出镇原-泾川地区应加强自源超压和自源常压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油气勘探,而宜君-旬邑地区则以它源超压、自源超压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主要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1.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油气成藏动力学方法,研究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通过热力场、应力场、地下水动力场的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晋城矿区南部,地下水流为一种汇流区,这种地下水流场特征,导致煤层气在汇流区域得到富集,形成地下水和煤储层中流体的能量的积聚,这种能量的聚集是形成高压储层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南部还是低地应力分布区,渗透率相对地高,因此南部煤层气富集,煤层气产能大,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最有利地区。晋城矿区北部为单向流动的地下水动力场,使得在相同地质背景下的同一地区出现不同的煤层气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量的新井钻探测试、声波测井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资料,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长8段油气运移成藏动力机制不清的问题,以环县-彭阳及周缘地区深部异常压力为重点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7底部与长8上部普遍存在一定的剩余压力差,平面上压力分布特征与全盆地流体压力由中心向拗陷边缘逐渐减低的趋势相吻合.长7段烃源岩生烃作用产生的异常高压可驱使烃类向下以较大规模运移充注至长8储层,流体包裹体古压力模拟恢复出原油在充注进入长8段储层后仍具有一定的异常高压.整体上,与盆地内部相比,研究区源储剩余压差较小,但仍然是作为西南缘长8段油气成藏动力的主要机制.期待该研究能更进一步认识盆缘低渗致密油的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为拓展勘探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西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物性特征及等温吸附等方面测试获得的参数进行了数理统计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研究发现:有效泥页岩单层厚度变化较大,最厚可达15 m以上,盆地主体部位w(TOC)一般大于1.0%,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型及Ⅲ型,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1.66%,属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有利于有机质热解生气,具备页岩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黏土矿物主要以伊利石(44.9%)和高岭石(33.6%)为主,泥页岩孔隙度平均为3.98%,渗透率平均为0.133×10-3 μm2。泥页岩吸附含气量平均为1.94 m3/t。综合考虑泥页岩有效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以及含气量等因素,预测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气有利区主要位于天环坳陷西北角、陕北斜坡带东北角及盆地中南部等区域。  相似文献   

14.
韦重韬  秦勇  姜波  傅雪海  张志庆  郭建 《地质学报》2008,82(10):1363-1367
在系统研究以沁水盆地等为代表的华北残留盆地煤层气地质特征、构造演化史、埋藏史和热史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了其主煤层的煤层气成藏演化历程。结果表明,华北残余盆地煤层气成藏演化一般显示出微弱—活跃—散失3个阶段依次出现的总体特征;由于煤层气地质特征和构造演化史、埋藏史以及热史的差异,成藏类型可划分为演化活跃且煤层气高度聚集的活跃型、演化微弱且成藏程度较低的微弱型和两者之间的过渡型3类。其中第一、三类具有较好的含气性,即潜在的煤层气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质冷热台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储层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特征、均一化温度及包裹体成分进行分析测试,确定奥陶系气藏天然气充注时间及成藏期次。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含盐水气态烃包裹体和纯气态烃包裹体两种类型。据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包裹体气相成分分析结果,结合地区埋藏史,确定该区有两期天然气充注,对应地质时期分别为晚三叠世早期至早侏罗世末期和早白垩世末期至今,其中第二期为主要天然气成藏期。  相似文献   

16.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的有效压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财芳  秦勇  韦重韬  傅雪海  杨兆彪 《地质学报》2008,82(10):1372-1375
有效压力系统是宏观动力能共同作用于煤储层而形成的压力体系,是联系煤储层地层能量与煤层气成藏的桥梁和纽带。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构造应力、地下水水头高度以及地下水矿化度。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有效压力系统的研究可以发现,影响煤层气藏形成和破坏的关键时期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本阶段有效压力系统处于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不断转换的状态,并因此造成煤储层孔裂隙大量形成,不仅为有效运移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沁水盆地南部区域高煤级煤层气藏的可采性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模式,采取镜下观察、激光拉曼、显微测温等方法对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和包裹体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烃源岩生烃史、盆地热演化史,综合分析研究区延长组成藏期次。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存在两期油气包裹体:第一期油气包裹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呈蓝绿色或深绿色的液烃包裹体,丰度较低,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100~110 ℃;第二期油气包裹体以气液烃包裹体为主,包裹体在单偏光下为无色或淡黄色,荧光显微镜下为亮蓝色,丰度较高,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130~140 ℃。通过对油气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密度研究明确了研究区为“一期两幕”成藏,结合盆地热演化史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存在两次油气充注:第一次油气充注在早白垩世中期(距今115~125 Ma),第二次油气充注主要在早白垩世晚期(距今97~105 Ma)。两次油气充注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时期为早白垩世(距今97~125 Ma)。  相似文献   

18.
桂宝林 《云南地质》2004,23(4):421-433
煤层气盆地、煤层气系统、煤层气区带的存在及发育程度是煤层气藏形成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恩洪盆地和老厂一圭山盆地老厂煤矿区具备了形成煤层气藏的条件。研究其形成煤层气藏的特定条件,总结其煤层气藏模式,是煤层气勘探目标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中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处于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具有复杂的构造特征。长期以来,不同学者对北段构造特征和属性、构造演化和形成机制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观点不尽相同。本文在系统研究西缘北段构造带几何学的基础上,通过沉降史分析与岩石类型分析等方法,对其运动学进行解释。研究认为西缘构造带的冲断活动以及盆地的沉降与青藏高原地体增生事件以及伊泽奈琦板块的俯冲关系非常密切。盆地西缘南北向逆冲推覆带在晚三叠世——白垩纪时期内构造基本定型,相应的西缘发育陆内前陆盆地,并发育多套同构造的粗碎屑的沉积。  相似文献   

20.
煤中稀土元素是煤地质领域研究源岩和沉积环境的良好地球化学指示剂,也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运用ELEMENT XR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延安组煤样中稀土元素进行测试,计算了多种化学参数并绘制了稀土元素分布类型曲线。在对稀土元素(REY)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系煤中REY含量明显高于中国和世界煤中的均值,也高于上地壳值,呈铕(Eu)负异常,铈(Ce)负异常,这可能因为石炭-二叠系处于海陆交互相,与其处于强的还原环境有关;而侏罗系煤中REY含量却低于中国和世界煤中的均值,也低于上地壳值,呈轻微Eu负异常,轻微Ce正异常,侏罗系延安组主要为氧化的陆相环境,所以δCe在煤中的不亏损才会普遍存在。通过煤中稀土元素的分配模式、平面展布与其构造环境的综合分析,推测石炭-二叠系的物源为研究区西北部的阿拉善地块和北部的阴山古陆,南部的秦-祁造山带为侏罗系煤中稀土元素提供了主要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