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南岭九嶷山地区金鸡岭岩体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主体粗中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和补体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56.40±0.66 Ma、153.00±2.20 Ma;结合已有资料将二者的形成时代约束在(156.40±0.66)~(159.00±0.45)Ma与(146.00±0.86)~(153.0±2.2)Ma之间;确定其成岩年代同为燕山早期,也明确了两者的形成顺序.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鸡岭岩体整体具有富硅、碱,贫钙、镁,准铝-过铝质(A/KNC=0.97~1.14)等特点;主体岩性稀土含量较补体明显偏高,分别为488.63×10-6~571.67×10-6和166.33×10-6~275.51×10-6,(La/Yb)N分别为10.27~15.84、0.38~1.13;前者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轻稀土富集型,而后者则无明显轻、重稀土分馏;两类花岗岩的δEu值都很低,分别为0.049~0.063、0.003~0.007,为铕亏损型;...  相似文献   

2.
对湖南中生代邓阜仙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25.1±1.2Ma,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结合已发表的岩体年龄资料,邓阜仙岩体是侵位于印支期(222.9~225.7Ma)和燕山期(151.1~159Ma)的复式岩体。邓阜仙岩体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均具有高的SiO_2含量、高的A/CNK值,含过铝质白云母、堇青石等矿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明显亏损Nb、Ba、Sr、Ti,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Eu亏损相对明显。邓阜仙岩体具低的ε_(Nd)(t)值,~(176)Hf/~(177)Hf值小于球粒陨石的值。综上认为,邓阜仙岩体印支期、燕山期为S型花岗岩,源区分别为古元古代地壳贫粘土质岩石、富粘土质岩石部分熔融。研究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均形成于伸展构造体制下,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印支运动碰撞后的伸展环境,燕山期花岗岩则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作用下形成。  相似文献   

3.
琼北地区花岗岩出露较少,多零星分布在翁田镇至大致坡镇一带.本次研究选取该区域的翁田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限定该岩体形成时代为245.1±2.4 Ma,属于中三叠世.翁田岩体主要岩性为中粒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O2(74.57~76.15 wt%)、高碱(Na2O+K2O=7.15~8.48 wt%)、低MgO(0.19~0.31 wt%)的特征,属于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强的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Th、U、K等,明显亏损Nb、Ta,强烈亏损Ba、Ti、Sr、P,具高104 Ga/Al、FeOt/MgO、K2O/Na2O比值和高(Zr+Nb+Ce+Y)含量,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资料,翁田铝质A型花岗岩的出现,表明海南岛在中三叠世处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深化对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的认识,选取山西黄榆沟岩体中较新鲜的石英二长斑岩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榆沟岩体由石英二长斑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49.3±0.9)Ma,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石英二长斑岩富碱,为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属于准铝质花岗岩类。相对富集K、Sr、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Ce、Zr、Ti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Eu具弱正异常,为I型花岗岩成因。具高Al2O3、Sr、Ba、高Sr/Y比值和低Yb、MgO等特征,具埃达克岩性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黄榆沟岩体总体为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成因,并有幔源物质成分的加入和遭受岩浆混合作用,推测其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安徽丁里岩体是徐淮地区出露规模最大的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侵位年龄为(180±2.4)Ma,属于早侏罗世岩浆活动产物.岩体富硅[w(SiO2)=76.10%~76.65%]、富碱[w(K2 O+Na2 O)=8.53%~8.56%]、贫钙[w(CaO)=0.39%~0.45%];稀土配分曲线呈...  相似文献   

6.
拉萨岩体位于冈底斯铜、铁、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是一个典型的复式岩体。通过对拉萨岩体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观察,结合锆石LA-ICP-MS 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认为拉萨岩体中代表性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O2(含量为69.94%~76.62%,平均为72.18%)、高碱(Na2O+K2O=6.95%~8.44%,平均为7.44%)、较高CaO(含量为0.68%~2.53%,平均2.00%)的特点,相对富集Ba、Rb、Th,亏损Nb、Ta、P、Ti,LREE富集、HREE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Eu负异常明显,是典型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3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57±0.5Ma、58±1Ma、59±1Ma,表明其为古新世岩浆活动产物。综合研究认为,拉萨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阶段(65~45Ma),为底侵作用产生的大量壳源熔体与少量幔源熔体混合并发生一定程度分离结晶后的产物。陆内碰撞环境下的岩浆活动及元素的迁移和富集,为冈底斯成矿带内铜、金等矿产提供了良好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7.
安徽金寨岩体为一钾长花岗岩体,位于大别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岩体侵位年龄为129.7±1.5Ma,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岩体周边发现有数个铅锌多金属矿点,与区域岩浆作用及其矿化一致。岩体富硅(SiO_2=72.47%~77.80%)、富碱(K_2O+Na_2O=7.48%~8.16%)、贫钙(CaO=0.15%~1.47%);稀土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18~0.40);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具有较高的Ga(21.68×10~(-6)~24.12×10~(-6))、Zr(127.68×10~(-6)~196.75×10~(-6))、Nb(33.31×10~(-6)~60.53×10~(-6))和Y(14.57×10~(-6)~27.51×10~(-6))含量,较低的Sr(8.15×10~(-6)~138.52×10~(-6))、Ba(23.04×10~(-6)~332.63×10~(-6))含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Ba、Sr、P、和Ti的负异常。以上特征表明金寨钾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可能是下地壳源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金寨钾长花岗岩是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下的板内A1型花岗岩,不是形成于非造山大地构造背景下的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乌雷库-克朗岩体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404±2.7)Ma(MSWD=0.24)和(410.5±2.1)Ma(MSWD=0.3),属早泥盆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为阿尔泰造山带在400Ma有一次强烈的岩浆侵入活动提供了新依据,限定了康布铁堡组时代早于410Ma。岩石具高硅(72.22%~78.33%)、高碱(5.76%~9.24%)、高Al2O3(12.07%~14.30%)、低P2O5(0.02%~0.1%)和FeO+MgO(0.33%~3.50%),高A/NCK值(1.04~1.47),低CaO/Na2O值(均值<0.3)特点,属过铝质花岗岩。富Rb、Th、U、K,贫Ba、Sr、P、Ti,高场强元素Nb、Ta的含量偏低。亲Fe元素(V、Co)的含量低,也指示岩体分异演化程度高。岩石的轻稀土富集,并具有Eu(δEu=0.05~0.67)的显著负异常,显示了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阿尔泰的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推测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由泥质沉积物和少量变质杂砂岩组成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源区残留有富钙的斜长石、钛铁矿和磷灰石等。  相似文献   

9.
正近十几年来,在佳木斯地块内部相继发现了一套二叠纪花岗岩,其中的锆石年龄介于254~270 Ma之间(吴福元等,2001),同时确定了地块东缘广泛发育二叠纪火山岩,锆石年龄介于263~293 Ma(孟恩等,2008)。这套岩浆岩组合普遍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成因的地球化学特点(于介江等,2013),表明佳木斯地块作为东北晚古生代大陆板块的东部大陆边缘,在二叠纪期间经历了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演化过程。为进一步揭示二  相似文献   

10.
常泽光  杨浩  周安朝 《地质通报》2017,36(2-3):372-380
为获取狐偃山碱性岩浆活动的时限,对狐偃山碱性杂岩体早晚2 期侵入体进行LA-ICP-MS 锆石U-Pb 测年。结果显示,早期侵入体二长岩的206Pb/238U 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7±1Ma(MSWD=3.7),属于早白垩世早期;晚期侵入体正长岩的206Pb/238U 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4±4Ma(MSWD=3.5),属于早白垩世晚期。二长岩岩浆活动对应于华北克拉通中部碱性岩浆活动的高峰期(约130Ma),正长岩则代表华北克拉通中部最后一期碱性岩浆活动的时间(约114Ma);华北中部碱性岩浆活动与东部发生的强烈岩浆活动的时间一致,对应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峰期。捕获岩浆成因锆石2.5~2.4Ga 的年龄,对应华北克拉通化的时期;2.2~2.1Ga 的继承锆石年龄,代表华北在2.5Ga 左右克拉通化之后于2.3~2.0Ga 经历的一次陆内拉伸-裂谷-岩浆事件;约1.8Ga 继承锆石的年龄,是华北克拉通发生在陆内裂谷背景下的大规模岩浆作用的表现;232~220Ma 的继承锆石年龄,代表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发生的一期岩浆-构造热事件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小黑山岩体位于辽东半岛南部,由变形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上述三类岩石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70~174 Ma、174±1 Ma和177±2 Ma;后期花岗质伟晶岩脉的侵位时代为175±1 Ma。这些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相同,反映了小黑山岩体是一个侏罗纪侵位的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锆石铪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小黑山岩体主要来源于高压下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幔源岩浆不仅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提供了热量,而且直接参与了花岗岩的成岩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小黑山岩体乃至华北东部侏罗纪花岗质岩浆作用是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地壳增厚,进而引发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云蒙山地区花岗岩类研究对认识该区域由挤压到拉张的构造背景转换的时间和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云蒙山地区长园岩体、官山岩体和云蒙山岩体的岩相学特征及其与周围岩体的关系研究基础上,对这些花岗岩体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云蒙山地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主要有162~151 Ma和151~141 Ma两期岩浆活动,从早到晚岩浆酸性逐渐增加,反映岩浆源区从幔源物质到壳源物质的转变,随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的挤压作用,地壳逐渐增厚,后期形成的岩浆更加具有壳源特征,甚至出现了中等分异的花岗岩。通过限定相关岩浆活动的时间,得出云蒙山地区从挤压到拉张的转换时间为141~129 Ma,本文研究的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背景是强挤压陆内造山环境,表明岩浆侵位于该区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之前。伴随中酸性岩浆上移侵位,残留相的密度越来越大,具备了后期下地壳发生拆沉的一些条件。  相似文献   

13.
南秦岭北缘山阳县板板山复式岩体存在3个阶段的岩浆侵位,分别为早期阶段的二长花岗岩、中期阶段的钾长花岗岩及晚期阶段的辉绿岩。针对早期阶段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Si O2含量为73.35%~77.49%,全碱(K2O+Na2O)含量为3.15%~7.19%,里特曼指数为0.30~1.66,A/CNK值为1.18~2.48,属中高钾钙碱性的过铝质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弱的负铕异常(δEu=0.70~0.89),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Ba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P相对亏损,具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板板山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且携带火山岩弧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岩浆来源于上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且受残留的俯冲洋壳脱水形成的流体交代。2件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43.2±6.1 Ma和743.7±5.9 Ma,表明板板山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结...  相似文献   

14.
松林口岩体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东部,为确定岩体的侵位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镜下薄片观察、主微量元素分析以及锆石U-Pb测年,对松林口岩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林口岩体由二长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组成,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12.4±0.9)Ma(MSWD=0.66),二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2.4±1.1)Ma(MSWD=0.39),形成于晚三叠世,由两期次岩浆作用形成;岩石的SiO2含量56.56%~61.97%;铝饱和指数A/CNK=0.93~1.05,全碱含量3.78~5.38,K2O/Na2O=1.02~1.68,里特曼指数σ=1.194~1.612,样品属于准铝质中—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岩石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5.22~7.13,LaN/YbN比值为6.93~8.96,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具较强的负Eu异常。岩石Mg#值较高(50.97~61.27),w(Rb)/w(Sr)为0.12~0.25,Rb-(Y+Nb)图解显示为后碰撞环境。因此,松林口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属后碰撞准铝质中—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5.
湖南南岳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分布于湖南衡山的南岳岩体,侵位于新元古代冷家溪群中,为复式岩体。通过锆石U-Pb年龄测定,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15.5±1.5)Ma,主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其中部分小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40.6±0.8)Ma。晚三叠世花岗岩由三个岩石单元组成,第一期细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二期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三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早白垩世花岗岩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花岗岩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早白垩世花岗岩属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EE中等(92.88×10-6~296.56×10-6),Eu均为弱负异常(δEu=0.28~0.87),其中早白垩世花岗岩Eu亏损更大;ISr值较大(0.7093~0.7189);低εNd(-8.04~-11.38), 高T2DM(1.63 ~1.90 Ga)。综合研究表明,南岳花岗岩石为壳源含白云母过铝花岗岩类(MPG),为华南前寒武系基底重熔而成,晚三叠世花岗岩有少量下地壳或地幔物质加入;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应为碰撞造山作用晚期或结束时期,是陆内碰撞造山作用增温减压体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对苏尼特左旗地区阿木乌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岩体成岩年龄为235.1±3.2 Ma,属中三叠世。岩体具有高SiO2、富K2O、低CaO、低TiO2的特征。强烈亏损Sr、Ba、Ti、P等元素,富集K、Rb、Th等亲石元素,具有右倾"海鸥型"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型式及强烈的负铕异常等特点。A/CNK=0.77~1.19,A/NK=1.26~1.64,表明阿木乌岩体具有偏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具有较高的Y/Nb值(2.31~3.001.2),显示出A2型花岗岩的特征,说明岩体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阿尔金索尔库里地区石英闪长玢岩脉的成因及形成时代,对该类岩脉进行了全岩主微量、稀土元素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石英闪长玢岩脉形成于(375.7±2.2)Ma。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岩脉具有较高的硅含量(SiO2=61.41%~69.93%),富铝(Al2O3=13.48%~15.57%),贫铁(TFeO=3.47%~4.53%)、镁(MgO=0.66%~1.83%)、钙(CaO=2.81%~4.21%)的特征,归类为钙碱性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稀土元素分馏较显著,(La/Yb)N为6.25~8.51,无明显Eu异常;微量元素以富集Rb、P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特征。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石英闪长玢岩脉为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引发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母岩浆,经过分离结晶而形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同期岩浆岩活动,认为索尔库里地区石英闪长玢岩脉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与阿尔金断裂晚泥盆世的走滑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主量元素具有富Si、富碱,贫Mg、Ca的特征;微量元素亏损Sr、P、Eu、Ti,富集K、Rb、Th等不相容元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A/CNK=0.88~1.21,A/NK=0.94~1.49)。测年结果显示,粗中粒碱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140.3±1.0Ma,细中粒碱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为137.9±0.8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区域研究资料,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岩体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9.
骆驼脖子岩体位于大兴安岭哈多河地区东南部,大地构造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其岩性由正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其中含石英闪长岩包体)、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锆石呈自形晶,发育细微振荡生长环带,具有较高的Th/U值,表明锆石的岩浆成因。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加权平均年龄和岩性分别为127±1Ma的正长花岗岩、126±1Ma的花岗闪长岩、131±1Ma的石英闪长岩、130±1Ma的二长花岗岩,集中在早白垩世。除闪长岩包体外,岩体具有高硅(SiO2=71.11%~76.89%)、富碱(Na2O+K2O=8.04%~9.17%)、较低的Al2O3(12.9%~14.99%)、贫钛(TiO2=0.08%-0.22%),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0.97~1.10,属于准铝质到弱过铝质,分异指数(DI)为86.1~97.46,固结指数(SI)为0.1~5.59,岩体经历了较强的分异演化作用,δEu为0.26~2.51,正、负异常皆有,LREE/HREE为6.35~32.16,LaN/YbN比值为4.59~43.04,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微量元素亏损Ti、Ta、Nb等元素;富集Th、U、Hf、Zr、La、Rb等元素, TFeO/MgO比值较低,为2.37~6.41,Zr+Nb+Ce+Y=106.48×10-6~162.74×10-6,均低于A型花岗岩的下限值,同时锆石饱和温度也较低(723.43~760.48℃),结合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区域地质资料,骆驼脖子岩体具有高分异的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点,其成因可能为东北地区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后,大陆岩石圈拉张减薄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南蒙古额尔德尼(Erdene)花岗岩体位于整个东北亚巨量白垩纪花岗岩浆活动的西缘。本文对南蒙古额尔德尼地区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额尔德尼地区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23.4±1.4)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具有高硅(w(SiO2)为71.01%~72.66%)、富碱(w(Na2O+K2O)为8.52%~8.90%)、贫磷(w(P2O5)为0.06%~0.11%)、贫镁钙(w(MgO)为0.27%~0.39%,w(CaO)为1.10%~1.27%)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5~1.07,属于弱过铝质岩石;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Nb、Sr、B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11~0.15),岩浆平均温度为816℃,属A1型花岗岩,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