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引言 虎林市是水稻生产大市,水稻种植面积现已达6×10^4 hm^2,占全市种植面积的54%。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稻瘟病的发生主要是气象原因,其危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甚至绝产。稻瘟病发病轻时,谷粒不饱满,品质下降;严重时,可使水稻成片枯死,颗粒无收。近几年来,虎林市水稻发生稻瘟病最严重的是2005年。本文分析2005年稻瘟病的发病症状、病菌来源和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2.
游超 《四川气象》2005,25(4):23-24
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灾害性病害,稻瘟病的爆发流行严重威胁着水稻产量的提高。本文针对导致2005年四川省稻瘟病的发生流行的菌源、品种抗性、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为农业气象服务对稻瘟病发生条件分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4.
詹沛刚 《贵州气象》2000,24(3):37-38
分析了1999年安顺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得知春季低温、干旱是造成水稻苗瘟和叶瘟的主要气象条件;夏季低温阴雨的气温变幅大,诱发了水稻节瘟、穗颈瘟、谷粒瘟。提出了稻瘟病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稻瘟病发病率及其等级预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灾害性病害,稻瘟病的爆发流行严重威胁着水稻产量的提高.本文针对导致2005年四川省稻瘟病的发生流行的菌源、品种抗性、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为农业气象服务对稻瘟病发生条件分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 1999年安顺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 ,得知春季低温、干旱是造成水稻苗瘟和叶瘟的主要气象条件 ;夏季低温阴雨的气温变幅大 ,诱发了水稻节瘟、穗颈瘟、谷粒瘟。提出了稻瘟病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业务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何永坤  阳园燕  罗孳孳 《气象》2008,34(12):110-113
从稻瘟病发生机理出发,通过筛选满足稻瘟病病菌侵入寄主的气象因子条件,即水稻稻瘟病的促病气象指标:日平均气温20~30℃,日最低气温<20℃,空气相对湿度≥90%,日照时数≤1h,日降水量≥1mm,建立了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促病指数Z,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稻瘟病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等级指标,通过1984-2006年历史回代检验,准确率为74%~78%.2007年实际业务服务应用,服务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州90年代稻瘟病发生的气候因子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气候特点是暖冬凉夏,加上本州地形复杂,区域性小气候较为显著,稻瘟病发生面积大、程度重。品种抗性丧失,是稻瘟病发生的主导因子,适宜的气候条件是猪瘟病流行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适宜稻瘟病发生的气候指标;对镇远县1987~1997年稳猪瘟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穗稻瘟病发生程度预测方程。根据90年代我州猪瘟病发生情况和气候特征,对我州稻作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在这一项目的分析研究过程中,采取了“以加强病害测报为先导,选用耐抗品种为中心,实施健身控害栽培为基础,保穗防治为重点”的治理策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次罕见水稻稻瘟病发病条件分析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一次罕见的水稻稻瘟病调查,介绍水稻稻瘟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江苏水稻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与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于堃  宋静  高苹 《气象科学》2010,30(4):530-533
用江苏1961—2007年47 a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水稻观测资料,研究分析了江苏单季稻拔节期和孕穗扬花期2个高温敏感期,高温热害发生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常发生高温热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尤以宁镇扬丘陵地区为重,该地区47 a发生高温热害的总次数达到40次以上;而且年代际上表现为2001—2007年最重,1960 s次之,1980s最少。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49-2010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62a来登陆辽宁热带气旋的生成源地、移动路径、登陆地点、登陆强度、登陆后影响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登陆辽宁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949-2010年共有18个热带气旋登陆影响辽宁,66℅以热带低压(TD)的强度登陆,61℅在08-20时之间登陆,78℅在辽宁境内活动时间为6-12h,89℅是在其他地区登陆进入黄渤海后在辽宁再次登陆,大连是登陆次数最多的地区,33℅登陆辽宁后减弱消失,登陆后移动路径主要有向东北向、偏北向、西北向3种移动路径。在此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建立了基于副热带高压、气旋源地和热带气旋前期路径等因子,预报登陆辽宁热带气旋后期走向[0]的预报关键区,为热带气旋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辽宁雾预报区的划分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97—2006年辽宁境内能见度小于1000 m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就雾发生的频率而言,辽宁存在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高值区分别位于黄海北部沿岸至辽宁东部山区和锦州北部至阜新一带,低值区分别位于辽宁中北部平原以及朝阳地区。从雾的日变化上看,近86%的雾出现在夜间,近69%的雾出现在02-08时,且多为辐射雾。地域不同但气候条件相近时,雾的日变化与雾发生的次数存在极其相似的特点。依据相似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雾的日变化特征以及雾发生次数等,将辽宁划分为5个预报区,对雾采取分区预报,以提高雾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对水稻生育期影响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度是影响作物发育速度的基本因子之一,温度的高低决定生育期的长短。利用全国水稻生态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气候带的水稻生育期与温度的关系。结果指出,水稻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1℃,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7.6日。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1~4℃,将导致我国各地水稻的一季稻和早稻生育期缩短;东部地区目前的生育期等日期线北移;东北地区北移1~5个纬度;黄淮地区北移3~6个纬度。通过调整种植季节,选用合适的水稻生态类型,以水调温措施,可以减少生育期缩短的日数。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的评价指标,利用2000—2012年吉林省EOS/MODIS数据,采用NDVI旬最大值法,结合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对主要产粮区作物生长季旱田和水田的NDVI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2年吉林省作物生长季农作物的NDVI随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有明显的变化,水田和旱田两种作物的NDVI时间变化均呈单峰型;吉林省不同区域的NDVI变化趋势一致,5月上旬至6月上旬,NDVI呈缓慢增加的趋势;6月中旬至7月上旬,NDVI迅速增加;7月中旬至8月上旬,NDVI增加缓慢;8月中旬开始,NDVI开始下降。6月中旬开始,吉林省中部地区旱田NDVI明显高于西部地区,NDVI增长速率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达到峰值的时间中部地区也早于西部地区。吉林省水田NDVI变化中西部地区差异较小,均在8月上旬达到峰值,植被指数时间变化与吉林省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相吻合。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作物的NDVI与气温和降水均呈正相关,气温和降水对NDVI的影响有明显滞后效应,且气温的影响大于降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播期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氮的质量分数,分析不同播期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Ⅰ期为两优培九和6两优9386最适宜播期,Ⅱ期为Ⅱ优084最适宜播期.播期对水稻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影响,尤其是对两优培九的结实率、6两优9386的每穗粒数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南方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播栽播期、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1988—2007年辽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988—2007年辽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旱灾、洪涝灾害、风雹灾和霜冻灾害)受灾面积与粮食总产量的关联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受灾除了干旱灾害呈上升趋势外,其他灾害都呈下降趋势;对于成灾,洪涝灾害和风雹灾害呈下降趋势,其他灾害呈上升趋势。旱灾对辽宁农业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洪涝灾害、霜冻灾害和风雹灾害。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干旱灾害频发的辽西地区,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选取WOFOST作物模型,利用干旱胁迫控制试验数据、田间试验数据和气象数据驱动模型,进行典型旱年的模型适用性及不同播期的干旱损失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参数校准后的WOFOST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辽西地区典型旱年春玉米产量及损失。辽西地区不同播期受干旱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旱减产风险随播期推迟而减小,2015年(中旱)干旱导致的平均减产率可达59%—61%,2018年(轻旱)可达20%—39%,2020年(中旱)可达36%—62%。不同生育期内干旱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总体上拔节期—抽雄期和抽雄期—乳熟期持续重旱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抽雄期—乳熟期、拔节期—抽雄期。玉米各生育期受干旱影响程度,朝阳站最大,其次是黑山站和阜新站。辽西地区在旱年,拔节期—抽雄期发生中旱和重旱风险随播期推迟而增加,抽雄期—乳熟期发生中旱和重旱风险随播期推迟而减少,当拔节期—抽雄期和抽雄期—乳熟期连续发生重旱,干旱灾损程度随播期推迟而加重,减产率可高达46%—84%。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水稻高温热害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历年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北省1951—2010年水稻高温热害的动态变化,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害的演变趋势与规律。结果表明,鄂东部、江汉平原部分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趋于频繁,且除西南部地区外的湖北省其他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最大概率出现的时间均有明显的提前,甚至每10a提前1d以上。最后,利用ArcGIS对湖北省的水稻高温热害变化趋势和风险程度进行了区划。  相似文献   

20.
1961-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冷害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黑龙江省62个气象站资料,基于5-9月平均气温和水稻冷害等级行业标准,利用累积距平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水稻延迟型轻度、中度和严重冷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水稻延迟型冷害的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1961-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冷害主要集中发生在黑河、齐齐哈尔、哈尔滨东部、牡丹江西部和三江平原东部地区。1961-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冷害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1994年后转入新的较少发生阶段,2000年后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明显减少。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轻度冷害和中度冷害存在21 a和9 a左右的变化周期,水稻延迟型严重冷害存在21 a左右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