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直以来,利用铀、钍、钾同位素的γ能谱寻找铀矿是铀矿地质重要的放射性物探手段。同样,水系沉积物化探中铀、钍、钾元素作为铀矿化探重要指示元素,在铀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论述了水系沉积物铀、钍、钾元素在铀矿预测评价中的指示作用和异常特点,以及中国铀、钍、钾元素地球化学场分布特点和规律,将铀、钍、钾异常按累频占比划分为特高异常(异常内带)、高异常(异常中带)、异常(异常外带)和高背景,同时,论证了铀、钍、钾异常分布与铀成矿关系。可以看出,铀、钍、钾异常分布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现有的异常分布区与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产区高度一致,其异常分布对我国铀、钍矿资源预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辐射损伤法     
辐射损伤法是寻找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的方法之一。它可以评价原始铀含量和矿化年龄,有效地研究放射性异常、放射性地球化学异常及成矿演化过程,划分具有铀迁入、迁出或重新分配特征的构造单元,也可以解决地质年代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大官厂铀钼矿区北带东部的已知剖面开展氡气和金属活动态测量方法的有效性试验,证实在隐伏铀钼矿体上方存在明显的氡气异常和铀钼活动态异常。利用该方法对矿区北带西部进行找矿预测,对综合异常开展钻探验证,发现了隐伏铀钼矿体,证实氡气测量和金属活动态测量是寻找隐伏铀钼矿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收集和分析大量水化异常点元素含量数据基础上,总结了水化异常区域分布规律,将放射性水化异常划分为铀水异常、氟水异常和铀.氧水异常三种类型,认为铀.氡型水异常与铀矿化关系最密切,其见矿率最高,铀水异常次之,而氡水异常是三类水异常中见矿率最低的.同时探讨了甄别真假放射性水异常的方法,提出水中铀同位素比值与水中铀总量关系分布曲线呈负相关收敛趋势,是寻找内生热液型铀矿化的标志;水中铀同位素比值与水中铀总量关系分布曲线正相关呈离散趋势,是寻找外生沉积铀矿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航放数据处理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航放数据处理与研究通过对各铀成矿区带航空放射性特征分析研究,提取了与铀矿化密切相关的航放铀含量异常及高场和航放多元信息异常,总结了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等4大类型铀矿的航空放射性特征及预测要素组合模式。该组合模式在铀资源潜力评价中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航放异常信息的合理组合,能有效地加强和突出与铀矿化相关的放射性异常信息及成矿环境信息,对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和铀矿普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认真研究新疆伊犁盆地南缘511、512两个已知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航放数据,发现矿体上方均存在微弱的航放铀偏高显示,由此提出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弱铀异常”的新概念。基于地气运移机制和氡的接力迁移理论,探讨了“弱铀异常”的形成机理,介绍了航放弱铀异常的提取方法,指出高精度航放方法完全能探测到“弱铀异常”。弱铀异常可以作为一种直接标志信息运用于前期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二连盆地苏尼特右旗地区HFU-39、HFU-40航放异常的铀成矿情况,本文在分析异常区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采用地质剖面测量、地面伽玛总量测量、伽玛能谱剖面测量、土壤氡剖面测量及岩石化探取样分析综合方法,对HFU-39、HFU-40两个异常进行查证及评价。查证结果显示异常呈团块状展布,地面伽玛能谱测量铀含量最高达w(U)=135×10-6,岩石化学分析铀含量最高达w(U)=256×10-6,该区域氡异常突出;综合异常查证结果和对二连盆地泥岩型铀矿化的形成环境分析,指出了该区的下一步铀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筛选的中国四大类型铀矿元素及组合特征、指示元素成因、指示机理以及与铀矿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指示元素及组合异常圈定富铀地质体,识别铀成矿有利要素,进行铀矿预测评价,甚至直接寻找盲矿体,对铀矿预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调查区水放射性环境现状,在重点煤炭开发区给资源开发利用与辐射污染防控决策提供基础参考数据,通过对区内河水、泉水、井水、煤矿坑道排水、水文地质长期观测孔内水等水源采样进行放射性核素含量分析,结合前人的调查成果,共发现地下水水铀异常点13个、水氡异常点10个,圈定地下水水铀异常晕8片、水氡异常晕5片。分析认为水放射性异常的形成多与附近发育的铀矿化有关,今后其附近地下水开发利用需开展进一步放射性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10.
“煤铀兼探”“油铀兼探”是当今的研究热点,利用煤、油气田钻井的测井资料评价铀资源潜力是尚待解决的难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彭阳铀矿区为例,开展基于自然伽马测井数据的铀资源评价方法探索。根据彭阳铀矿区砂岩型铀储层自然伽马异常响应显著的特性,通过对比分析9个验证孔中定量伽马和油田钻孔中自然伽马测井数据,研究彭阳铀矿区矿层定量伽马值的自然伽马测井回归模型,研发矿层平米铀量筛选计算程序。初步建立基于自然伽马测井信息的区域铀矿层识别和品位评价方法,研究成果精度与实测数据吻合,解决了难以高效利用常规煤、油气田测井资料进行铀矿层识别和品位评价的问题。该成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铀资源调查和潜力评价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上地气异常规律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通过模型实验论证了在砂岩型铀矿床上形成的地气异常。并在新疆511铀矿床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初步探索了地气异常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上能够形成清晰的地气异常,但对一些地气异常为何偏离铀矿体的空间对应位置,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中简要介绍了氡气测量和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TL)野外样品采集及室内样品分析的工作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对下庄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硅化破碎带型铀矿体上方,氡气测量的高值异常主要反映构造破碎带在地表的出露位置,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的高值异常则主要反映铀矿体的位置,当两种方法的异常重合时,找到铀矿体的可能性较大;(2)在“交点”型铀矿体上方,氡气测量的高值异常同样反映了构造破碎带在地表的出露位置,而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的高值异常则反映了构造破碎带与中基性岩脉的交线处为铀矿体的赋存位置。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东胜工区进行土壤的磁性调查,研究土壤磁性与铀矿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磁异常与铀矿有相当的相关性。利用土壤磁化率和次生剩磁能较好地确定铀矿化带的位置的土壤磁性勘探方法,对铀矿找矿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素涛  苏永军  郑建雄  吴小羊 《铀矿地质》2006,22(2):110-114,120
本文采用宽度幅值特征滤波器在巴彦浩特盆地提取了与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化有关的9个航磁微异常,其中有2个与已知航放异常一致。这些异常分布区是进一步勘探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盛源火山沉陷盆地铀矿床与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卫片解译特征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已知铀矿床与未知区的对比,用卫片解译中的环形影象和线性构造,评价了测区内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铀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第V成因单元存在着多处铀异常,这对铀的后备战略基地建设有重要意义。从沉积学的角度重建了第V成因单元的沉积体系,识别出两种沉积体系,分别是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的辫状河沉积体系和东南部的曲流河沉积体系。通过对铀异常信息的成功提取及平面编图,发现延安组中铀异常呈一个又一个具有自我中心的单元出现,且与曲流河沉积体系的关系密切:通常发育于河道分岔或转弯处;普遍发育于薄砂带(区),一般砂体厚度在30 m以下,含砂率小于40%;铀异常单元与厚煤层关系密切;主要赋存于粒度较细的岩性中,部分也富集于煤中,但铀异常最高值富集于中砂岩中。  相似文献   

17.
新疆伊宁地区北部处在伊犁盆地铀成矿区内,分布有苏鲁铀矿床、新城子、南台子、干沟、皮里青、克山奇5个铀矿点和众多放射性异常点带。文章在对前人资料收集及整理的基础上,通过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区内铀成矿与大地构造环境、地层、水文地质条件、铀源相关。在综合分析苏鲁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砂岩型铀矿物理-数学预测模型,结合野外地质工作成果,对该区进行了成矿远景区预测,筛选了铀矿远景区1片,为研究区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快速查明古宁浑迪地区砂岩型铀矿的有利成矿地段,并为钻探验证工程的部署提供依据,研究过程中采用了铀及伴生元素活动态分量探测地球化学勘查方法。通过系统采集样品和铀、钼、硒分量提取及测试,认为吸附态铀及伴生元素分量探测更适用于本地区砂岩型铀成矿有利地段的筛选。经钻探工程验证,绝大部分地表铀分量异常均与深部成矿目的层中的铀矿化或铀异常相对应,证实了铀及伴生元素活动态分量探测是适用于寻找隐伏砂岩型铀矿床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古河道型砂岩铀矿的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19.
在铀矿的区凋、普查工作中,发挥水化学找矿的优势,提高找矿效果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解释、评价所找到的水异常。为此就必须弄清工作区内铀矿与地下水放射性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南岭南部地区多年的水化找矿资料,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阐明了地下水放射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和放射性水的分市特征。从已知铀矿床水异常特征分析中提出了矿致水异常的五项标志,这对我国南方潮湿大陆地区水异常的解释与评价有着普遍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钟福军  潘家永  夏菲  张勇  刘国奇  刘颖 《中国地质》2017,44(6):1234-1250
玉华山地区是赣杭构造带西南段重要的铀矿找矿远景区之一,毗邻中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相山铀矿田。玉华山地区基底变质岩、岩浆岩、断裂构造、热液活动和铀矿化特征指示区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与相山矿田对比,两者成矿条件基本相同,但在火山活动、晚期热液活动强度、剥蚀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玉华山地区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异常特征表明,区内U-Th-Mo化探综合异常、正负磁异常交替和放射性正异常等异常叠加区是铀矿勘查的重点区域。同时,在成矿条件、地球化学条件与地球物理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为区内铀矿勘查工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笔者认为为山—筒山断裂带是今后资源量突破所在,建议部署相关勘探工程,查明铀资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