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的技术指导作用,提升其学术质量和扩大社会影响,经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同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广出审〔2014〕757号批复,《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主办单位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变更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其中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为主要主办单位。  相似文献   

2.
论文在分析川藏公路的自然与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川藏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形或发育的规律。提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助于预防地质灾害。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必须充分重视评估报告提出的防治建议.在公路基本建设各阶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在新构造运动频繁.河流下切强烈,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很高的地质背景下,川藏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建立川藏公路统一的多功能信息处理与传递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种趋势.只有达到信息快速传递,应急方案迅速启动,才能将地质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可分为三大类:社会环境,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所形成的社会环境,人是环境的主体;自然环 境,是不以人类意志发展的自然界环境,自然界是主体;地质环境,它也可以说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但它具有其 特殊性,人类是与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类与地质环境共同发展,而地质环境是主体。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 问题是淡水资源危机、土地资源的流失与荒漠化、严重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地球化学循环的环境问题,城 市发展中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动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等。其中,地质灾害在我国日趋严重,直接危害人民生命财 产,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2003年的统计全国实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约有16万处,受威胁的人口约1155万人,财 产约2014亿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6):F0003-F0003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的科技类学术性期刊。该刊1991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传播地质灾害与防治领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以推动该领域科技创新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方向.是我国从事地质灾害研究,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地质环境方面的权威性刊物,深受国内外同类专业人士的赞赏和喜爱。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2):I0003-I0003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于1980年成立,先后与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合并重组,是省内唯一的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等专业领域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检测于一体的地质勘查事业单位,承担全省公益性和商业性水工环地质勘查项目,为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社会化服务,隶属于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经过多年努力,刘传正博士完成了《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鼓励广大作者撰写高质量的科技论文,推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的学术交流,提升和扩大《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的办刊质量与影响力,《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从2013年起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本次评选范围为2014年度刊登论文。  相似文献   

8.
加强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水平,是完善我省地质环境管理体系,确保各级政府提高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决策水平和效率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对策及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的高速进展,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日益增加,城市的防灾、减灾地质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地质灾害的防治首先要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以使城市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该文在指出中国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 地质灾害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府十分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199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就是“防治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是广义地质灾害的一种,它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作用和社会影响正日趋严重,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1991年创刊。本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是我国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领域的综合性学术理论与实践的专业  相似文献   

12.
论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四川省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及不合理开发资源所导致产生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现状: 全省近年来在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民作的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效。根据我省地质灾害日益频敏少地质环境恶化日益加剧的现实,提出了今后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经过多年努力,刘传正博士完成了《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  相似文献   

14.
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是随着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一种自然与人为作用下的新型地质作用,这种作用的持续发展,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即质变为城市地质灾害。随着上海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上海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上海地铁M4号线建设重大事故发生后,对地下工程潜在的环境地质作用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在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快速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工程环境地质灾害,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方法,剖析了上海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引起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潜在性、隐蔽性、社会性的特点.归纳出城市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2004年以后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基本对策与管理措施.为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远景规划和奋斗目标提供基本思路。这对深化地下工程环境地质问题的认识,推动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及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南地质》2014,(6):9-10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4月10日国土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质环境监测管理,规范地质环境监测行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6.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包括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等地质勘查活动的监督检查及组织制定、修订地质勘查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针对甘肃省尚无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督检查的地质勘查活动监督检查的规范性文件,本文结合我国现有的与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及地方标准,分析了编制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在内的地质勘查工作监督检查工作的地方性管理制度及管理标准的途径,为该项工作在甘肃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环境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简要阐述了作者对有关环境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见解,包括;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的科学涵义;环境地质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地质环境保护在整个环境保护中的应有地位;地质灾害的形成步骤及其防治途径;环境地质学的亟待完善领域等。同时也涉及整个环境科学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沿河县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多友 《贵州地质》2003,20(3):172-177
本文对贵州省沿河县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了该县地质灾害的特征和成因及其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静 《贵州地质》2012,29(2):78
2012年4月12-13日,由贵州省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和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承办的《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学术报告会》在贵阳举行。会议由省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省地质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杨胜元研究员主持。会议邀请了贵州省地矿局工砚耕研究员.中科院贵阳地化所肖唐付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教授、许强教授、  相似文献   

20.
张茂省 《西北地质》2019,(2):I0003-I0004
<正>中国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严重,只有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立高效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山区大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国际上大多发达国家已完成1∶1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工作,中国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开展了1∶5万滑坡崩塌泥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