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世远 《东北测绘》1997,20(3):27-28
本文主要介绍使用全站仪悬高测量功能条件不满足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对向观测并对对向观测的基本原理、计算公式、操作方法及具体要求进行了论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中国散裂中子源直线加速器控制网测量及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210 m长、6 m宽的大尺度直线隧道控制网,提出了具体观测方案,对观测仪器的选择、控制网布设、测量方式及数据处理进行了介绍;基于两类跟踪仪分两期测量,并采用相邻站拟合偏差、边角观测差对数据预处理和光束法平差进行了计算,对两型跟踪仪的测量精度及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采用激光跟踪仪观测,相邻站拟合偏差值为0.05 mm左右,测距值不高于0.06 mm,水平和垂直向测角算术平均值在4″以内,且水平向测角精度比垂直向高1″左右;2对于狭长大尺度直线控制网,X向网形可靠,解算精度高,Y向网形易扭曲,解算精度下降;3Leica AT401型跟踪仪观测精度略高于FARO X1,但当隧道环境稳定之后,两种跟踪仪对于200 m左右的狭长直线网得到的平面方向坐标重复性均在0.5 mm之内。  相似文献   

3.
目前,基于GPS流动观测确定垂向变化速率受年周期运动影响较大,但因观测数据较少,不能有效消除周期性运动的影响,使得GPS流动观测得到的垂向速率精度较低。提出利用同一区域GPS连续观测修正流动观测垂向速率的方法,首先依据GPS连续站垂向时间序列计算得到连续站的年周期运动振幅,然后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各流动站的年周期运动振幅,进而对流动站垂向时间序列进行周期性运动修正,最后依据修正后的流动站垂向时间序列求取垂向线性速率。分别选用云南地区陆态网络GPS连续(2010~2013年)和流动观测数据(2011~2013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年周期运动空间一致性较好的区域,该方法能够有效修正GPS流动观测垂向速率,提高垂向速率的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PDA的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网观测软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自动化网观测软件的具体开发过程,介绍了软件系统所实现的主要功能,获得了可靠的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物倾斜观测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具体的高层建筑物倾斜观测项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建筑物倾斜观测的方法—自由双视线法,阐述了该方法的观测和计算方法、精度分析以及归算方法。自由双视线法相对于传统建筑物倾斜观测方法具有很明显的优越性,对类似的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准测量一直是获得地面点精密高差的重要手段,其测量速度慢、效率低也一直是困扰全球测量界的一大难题。为了提高水准测量的速度和效率,本文提出了新一代高速对向观测数字水准尺仪的概念、结构、原理与方法。具体采用水准仪与标尺合二为一的一体化结构设计,将传统水准测量的3点互动配置改变为2点互动配置来提高测站仪器安置速度和地形适应能力;采用对偶测量原理将传统水准测量的单向单系统测量改变为对(双)向双系统测量来提高水准测量的精度及可靠性;采用正交二脚架及L型水准器来提高水准标尺及水准仪的安平速度。理论分析及初步实践表明:新一代高速对向观测数字水准尺仪与传统水准仪相比,水准测量效率可提高1倍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最快速、最智能、最精密的电子水准测量系统。高速对向观测数字水准尺仪的发明,将对全球大地及工程测量界产生重大及颠覆性的影响,将开启人类社会普及电子水准仪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了测距三角高程法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测距三角高程法的对向观测高差精度估算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精度的措施,并将其应用于近期开展的珠江三角洲区域二等跨河水准测量。结果表明,垂直角、垂线偏差、大气折光是影响高差精度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高差测量精度,建议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或经纬仪测定垂直角,并进行同步对向观测削弱大气折光的影响;另外,采用大地四边形观测使得对向观测高差精度提高一倍,大地四边形同一时段各条边高差闭合差、每条边各单测回高差互差都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沉降观测水准基点埋设、沉降观测点布设、观测周期及野外观测程序作出简要阐述,结合具体工程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对数据整理并绘制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多角度光度计实测了玉米单叶的偏振反射比与二向反射比数据。该光度计能够在不同的观测天顶角、入射天顶角和方位角下测量目标物的偏振反射和二向反射,获得地物目标在2π空间的多角度观测数据。通过分析实测的偏振反射和二向反射数据,得出了玉米单叶的偏振反射与二向反射之间关系密切,最大与最小偏振反射比之和的平均数约等于同等观测条件下玉米叶片的二向反射比。该研究成果为植被遥感监测做出了一种新的尝试,并且对偏振光遥感、多角度遥感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重点介绍了高精度确定大型天线几何旋转中心的观测方案和计算方法。结合具体实例,在ITRF2000框架下,论述了控制网布设、观测方案确定、数学模型的建立、数据处理的过程,结果与已知外部参考结果进行了比较,坐标分量上达到毫米级外附精度,验证了观测、计算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对向观测法的闭合差条件,提出其偶然误差特性的检验,并结合数例进行包括闭合差正负号检验、正负误差分配顺序检验、误差数值和的检验和个别误差值的检验.最后得出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闭合差具有偶然误差特性,并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廖年春 《四川测绘》2007,30(2):86-88
由于在边坡等位置的高程无法用水准仪观测,而常用的全站仪对向(或往返)观测方法又存在工作量大、设站多等缺陷,严重制约了观测的时效性。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运用跳点法进行高程观测。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快速采集野外数据,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张裕  于涛  袁峥 《测绘工程》2006,15(5):57-60
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的过程中,由于建筑物自身构造特点和周边环境条件的限制,有时会使监测点布设在特殊的位置,正常的观测方法不易观测。探讨了建筑物沉降观测中水准标尺不能立直和监测点位置偏高的两种特殊情况以及进行测量的具体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结合变形监测的理论知识,首先叙述了变形监测的一些基本理论,指出其在大型工程建筑中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具体的工程,对高密度监测点分布、高精度测量要求的特殊大坝沉降观测提出了一种新的观测方法,并论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三角高程对向观测的原理及其误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量高误差设计了一种量高工具,并应用到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高程测量中。通过三角高程与水准测量的大量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三角高程可以达到二等水准精度并从实践中指出了其合适的观测距离等结论。本文还对非严格错开时间的三角高程对向观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气折光对其造成的影响,为全站仪三维观测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开采沉陷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rimble GX 3D扫描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以其配套的Real Works Survey软件处理数据,详细介绍了沉陷监测点的观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针对沉陷区域提出了具体的观测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开采沉陷监测其精度完全满足观测需要。  相似文献   

17.
In SAR观测的解算值为雷达视线向形变量,在具备多个方向独立观测的条件下可利用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垂直、东西甚至南北方向的形变量。由于难以同时获取上下、东西和南北3个方向上的独立观测值,因而可利用升降轨模式实现对垂向和东西方向移动量的估计。以PSIn SAR监测所获取的形变速率为观测值,利用二维简化模型求解地面沉降量和东西方向移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形变以沉降为主,水平方向移动微小,证明了升降轨PSIn SAR在地面沉降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浅析边角精度匹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建耀 《现代测绘》2008,31(2):24-26
根据横纵向误差来说明边角网中的匹配问题,并从传统的方法,最弱点的横纵向误差比,由平均必要观测数得出的横纵向误差比,平均多余观测分量比四个方面来进行边角相对匹配,然后考虑了边角匹配在地面控制网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期刊博览     
《中国测绘》2014,(3):88-88
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商业化运营势在必行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不仅是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还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必须走商业化运营的道路。本文分析了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商业化运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商业化运营方式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学 《东北测绘》2014,(1):47-50
随着全站仪的更新换代,全站仪三角高程的测量精度不断提高,其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化。本文着重对单向观测法、对向观测法、中间设站法等三种三角高程测量观测方法进行论述和精度分析,对主要误差来源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