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推求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洋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梁振英 《测绘学报》1997,26(4):344-351
本文根据卫星测高数据和海面动力地形资料,绘制了不相上下北太平洋海域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细结构图,对解决卫星测高技术中大地水准面积和海面地形的可分性问题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2.
王爱生 《现代测绘》2004,27(1):17-19
通过一个实例得到两个重要的结论:1.计算地形起伏改正时应该使用公式δN=πGρhp^2/γ-Gρ/6γ∫∫(h^3-hp^3)/l^3dxdy而不能用公式δN=Gρ/γ∫∫(h-hp/l)dxdy-Gρ/6γ∫∫(h-hp)^3/l^3dxdy;2.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即使地形起伏比较大,但是地形起伏改正数却很小,可以直接采用几何拟舍而无须考虑地形改正。  相似文献   

3.
地形对确定高精度局部大地水准面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计算香港大地水准面为例,着重研究了以下几点:①DTM的分辨率对地形改正的影响;②质量柱体地形模型与质量线地形模型对计算地形改正的差异;③采用Helmert凝聚改正法,计算地形对大地水准面的间接影响;④比较经典Stokes-Helmert方法与Sjöberg方法计算地形对大地水准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将陆地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拟合的处理方法推广到海洋的问题,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当存在海面地形,则海洋大地水准面与似大地水准面不重合,导出了在海洋上大地水准面差距与高程异常之间差值的公式,由此给出了求定平均海面相对于区域高程基准的正常高以及测高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公式。由于测高平均海面与GPS大地高有相近的精度,提出了将海洋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区域测高似大地水准面拟合的处理方法,并利用当前最新的海面地形模型和测高平均海面模型做了数值估计。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颗卫星的测高数据,经共线平均及交叉点平差,建立浙江深海海域2.5′×2.5′格网分辨率的平均海面高模型,在扣除海面地形影响后得到海域的大地水准面起伏,并与EGM2008所得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利用移去-恢复技术及SVR方法,联合验潮站GPS/水准数据与EGM2008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浙江近岸海域大地水准面起伏;最终建立浙江海域2.5′×2.5′格网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模型。  相似文献   

7.
新一代卫星重力探测任务GRACE大大提高了地球重力场模型中长波分量的精度,使得联合卫星测高平均海面分离更精细稳态海洋动力地形成为可能。本文利用T/P(1994年~2003年)和JASON-1(2003年~2005年)卫星测高数据确定了全球30′×30′平均海面高;基于重力场模型WHU-GM-05,计算得到对应于海面高的GRACE海洋大地水准面格网值;利用“移去-恢复法”和高斯滤波求得全球稳态海面地形。与EGM96、R io05、ECCO和GGM02模型进行比较,检验结果表明GRACE任务有效的改善了海洋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使得稳态海洋动力地形能够呈现更多细部。  相似文献   

8.
卫星技术研究洋流的关键在于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海洋大地水准面和高精度的卫星海面高。卫星测高的观测结果包括海洋大地水准面和动态海面地形两部分,根据现有的卫星测高成果分离海洋大地水准面与动态海面地形将是十分困难的,必须与重力卫星获得的高精度海洋大地水  相似文献   

9.
联合卫星测高和海洋物理数据计算近海稳态海面地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0.
联合多代卫星测高数据确定中国近海稳态海面地形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多代测高卫星(Geosat GM和ERS-1/168,TOPEX/Poseidon(简称T/P)、变轨T/P,ERS-2,GFO)数据,基于强制改正法得到中国近海2'×2'格网分辨率的平均海面高模型;然后以EIGEN-GL04C重力场模型为参考模型,基于测高垂线偏差法精化得到中国近海2'×2'格网分辨率的测高大地水准面模型;最后联合移去一恢复技术和Gauss滤波技术,采用几何域法得到中国近海2'×2'格网分辨率的测高海面地形.利用中国沿岸长期验潮站平均海面高程信息,由直接推算法与平差法得出1985国家高程基准相对于所建测高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分别为23.62±5.38 cm与22.33±1.07cm,与海洋学方法和GPS/水准方法得到的近期结果相近[1~2];扣除各自垂直偏差后的比较表明,由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海面地形模型的精度分别为±5.38cm与±5.23 cm.  相似文献   

11.
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推导出近海定常环流的高程模式,由此高程模式利用有限差分法组成观测方程,从而按最小二乘间接平差法解算联合问题,最后联合T/P、ERS-2卫星测高和物理海洋观测数据,计算了东中国海(北纬22°~41°,东经116°~131°)的平均海面地形。  相似文献   

12.
张鹤 《测绘通报》2005,(2):10-13
介绍T/P卫星测高的基本原理及通过卫星测高数据确定海面地形的方法,列举出用T/P测高数据确定中国海域及其邻域的海面地形的应用例子,得出有关中国近海及邻域海面地形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系统论的指导下 ,以测量平差中一个浅显的例子作对比 ,巧妙地阐述了联合卫星测高和海洋物理数据计算近海稳态海面地形的可行性 ,进而将可行的计算方案归结为具有本质联系的三类。  相似文献   

14.
15.
区域性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精确求定区域性大地水准面是大地测量学的一项重要科学目标 ,也是一项极具实用价值的工程项目。本文以某地区为例 ,描述区域性大地水准面确定的基本方法、一般过程和步骤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利用T/P卫星测高数据确定中国海域及其邻海的海面地形。处理了T/P59~82周(Cycle)1994年第83d~311d的数据,将59~82周数据分成两部分分别估计海面高,并分析了海面高变化。结果与Basic和Rapp1992年确定的海面高作了比较。利用Shepard曲面拟合方法给出了30′×30′平均海面高结果,分别以OSU91和WDM94地球重力场模型作为参考重力场,计算了相应的30′×30′平均海面地形。  相似文献   

17.
区域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计算了 2 .5′× 2 .5′分辨率的重力大地水准面 ,并结合测区地势布测了 GPS水准点 ,以这些点作控制完成了系统改正 ,最终提供了 WGS-84椭球的区域大地水准面。经外部高程值检验最大差值为 6.1cm,中误差为± 3 .19cm,并已应用于咸阳市 1∶ 10 0 0比例尺的测图。  相似文献   

18.
19.
邢乐林  李建成  刘晓玲 《测绘科学》2006,31(5):48-49,53
研究了利用沿轨大地水准面梯度数据计算海洋垂线偏差的最小二乘法,首先对ENVISAT测高数据进行各项地球物理改正得到近似测高大地水准面,然后计算沿轨大地水准面的梯度,接着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格网垂线偏差东西分量和南北分量的平均值。最后,用该方法计算了南中国海区域及其邻近海域(4°N~25°N,104°E~120°E)的5′×5′垂线偏差南北分量和东西分量,其精度优于7″,并与EGM96模型计算的垂线偏差值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现有地形影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对以下3方面问题进行讨论:其一,在传统平面参考面的地形改正计算方法基础上,基于国际通用的GRS80椭球采用Tesseroid单元体积分法计算地形改正,以适用于山区和地形变化复杂地区的地形改正计算,推导了基于Tesseroid单元体的地形改正算法的泰勒级数展开公式,并验证该方法较传统方法的优越性。其二,目前,大地水准面计算中通常只考虑Molodensky一阶项影响,然而已有结果表明在山区二阶项的影响可达到分米级。针对目前厘米级大地水准面任务,基于Molodensky一阶项算法,给出了二阶项和三阶项对高程异常贡献的严密级数展开式。 其三,本文详细讨论了利用地形改正值代替Molodensky级数解计算重力大地水准面的误差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