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铜矿床成矿期划分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全国1085个主要铜矿床的成矿时代研究,将中国铜矿床划分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白垩纪、新生代六个成矿期。统计分析了各成矿期形成的铜矿床数量,在分析各成矿期地质演化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矿床类型铜矿床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景谷曾家村铜矿床位于三江构造带中段的兰坪—普洱中—新生代盆地中南部。在野外勘探工作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矿鉴定结果,对曾家村铜矿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开展了与同构造位置的宋家坡铜矿矿石成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曾家村铜矿在矿体形态、矿石组构以及围岩蚀变方面既有典型层控沉积矿床特点,又有后期叠加改造特征,双重成矿作用特征明显。矿石成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内三叠系火山岩对曾家村铜矿成矿金属有一定贡献,二者物源属性既有亲缘性又有继承性。综合矿床地质特征、矿石成分对比研究结果和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曾家村铜矿床属典型的沉积-改造型铜矿床。曾家村铜矿床勘探成果、经验及成因认识的厘定,为整个兰坪-思茅盆地类似地区铜矿找矿打开了思路,拓宽了区域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铜陵地区主要铁铜矿床矿石组构研究表明,石炭系统铁铜矿床中存在沉积成岩、热变质及热液充填、交代的矿石组构。结合矿石组分研究认为,铁、硫可能主要与石系有关,而铜质在原始沉积时较少,经后生变质改造,尤其是含矿热液的叠加再富集而成矿。  相似文献   

4.
巴鲁巴铜矿床位于赞比亚铜带省卢安夏市罗恩-穆利亚希盆地北缘,赋存于晚元古加丹加超群下罗恩组的白云质片岩中。矿体的形态受复式向斜褶皱构造控制,呈飘带状。铜矿化主要以条带状、浸染状、脉状及网脉状产出。地层岩性与矿物分带组合特征表明,巴鲁巴铜矿区的沉积环境由早到晚,可能经历了陆缘到滨浅海环境,同时成岩成矿环境经历了氧化到还原的变化过程。矿区地层的沉积特征和矿化密切相关,表明了两者之间存在成因关系,具典型层控矿床特征。区域变质作用不仅改造了矿体的形态,同时也活化了早期沉积-成岩期所形成的部分成矿物质,形成脉状铜矿化。巴鲁巴铜矿床为沉积-改造型层控铜矿床。  相似文献   

5.
江西北部晚前寒武纪属地槽发展阶段。其中有七个不同层位的矿源层。在此基础上经过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层控矿床。正确认识此类矿床与矿源层的特征,对成矿预测是有益的。晚前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我们将江西北部的晚前寒武纪地层重新划分如下: 中元古代早期的障公山群划分为四个组。第  相似文献   

6.
冬瓜山铜矿床是安徽铜陵地区代表性的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之一,磁黄铁矿是冬瓜山铜矿床中广泛分布的矿石矿物。野外调研与矿相学观察显示,该矿床中的磁黄铁矿矿石具有沉积、热变质和热液交代结构构造。矿物学研究表明,不同矿石中的磁黄铁矿成分差异较大,其Fe含量变化于57.78%~60.67%之间,分属高温六方相和低温单斜相,主要由黄铁矿变质脱硫而成。冬瓜山铜矿的形成可能经历了早期沉积作用、中期热变质作用和晚期岩浆热液交代作用等复杂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7.
东川式层控铜矿的岩石反射光谱信息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研究东川式层控铜矿床岩石和矿石的400—2500nm室内反射光谱特征后发现含铜碳酸盐岩石具有独特的光谱信息,这就为寻找该类矿床的遥感探测器工作波段的选择、遥感资料的地质判释和岩石物质成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华北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的流动构造及侵位机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这些岩墙群未变形和未变质,保存了清晰完好的流动构造,完整地反映了前寒武纪岩浆活动的特征和流动构造,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对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的形态和流动构造研究,如:流动线理、矿物组构和磁组构等,提出岩墙群的侵位方向和侵位方式。结合本区岩墙群与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关系以及岩墙群的力学性质,探讨本区岩墙群的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9.
新疆哈密红石铜矿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石铜矿是一个新近发现并勘查的超大中低温火山热液型铜矿床。文章通过对矿区构造特征、控矿构造形式的研究,阐述了红石铜矿的控矿构造主要表现为:矿区的EW-NWW向、SN向断裂是控岩(火山岩)控矿构造;断裂构造类型、活动方式控制着矿脉(体)形态、矿石组构;成矿期后构造叠加改造强烈,NE-NEE向断裂构造是破矿断裂;构造应力场方向为成矿前期近SN向挤压,主成矿期为NNE向,成矿期后变为近SN向。  相似文献   

10.
东亚晚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距今约在6亿年至20亿年的阶段为晚前寒武纪时期(表1)。该时期内海、陆地壳的演化表现强烈,留下了较丰富的地质记录。晚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的演化,无疑是在早、中前寒武纪的构造基础上发展的,并且对寒武纪以后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所以,研究晚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演化,对于揭示现今大地构造特征和探讨早、中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东大滩忠阳山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阳山铜矿位于东昆仑铜钴成矿带南部的东昆南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的东大滩断陷盆地北坡[4],是一个规模较大,品位较低的小型低品位铜矿床。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构造特征、矿化特征、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等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矿床成因为层控+后期热液叠加交代型矿床[5],该区具有寻找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有利前景。  相似文献   

12.
首次对寨沟钒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产于寒武系水沟口组硅质岩、泥岩中,空间分布严格受地层及背斜构造双重控制,矿体呈隐伏—半隐伏状态,呈现鞍状、层状分布于背斜的转折端及两翼;成矿时间为寒武纪早期,钒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系地层,矿床形成于滨海至浅海环境中,矿床属滨海至浅海沉积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3.
陈代文 《福建地质》2012,31(3):233-239
云南景谷登海山铜矿5个含矿层呈层状贮存于"滇中红层"第三系始新统等黑组紫红色砂岩所夹白色砂岩中,矿石具层纹状原始沉积特征,无明显热液改造痕迹,矿体明显受层位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元谋古陆。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认为景谷登海山铜矿为砂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武铁山 《中国地质》2002,29(2):147-1547
晚前寒武纪地层是华北早前寒武纪褶皱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套沉积盖层。主要发育和分布于华北晚前寒武纪的一些裂谷系-裂陷槽中,但各地沉积开始时间不一,后期遭受剥蚀程度不一。长期以来在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命名、使用及年代属性上认识不统一,在一些地区认识分岐很大。笔者在岩石地层单位、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群、组)统一对比,明确了可作为华北晚前寒武纪沉积序列的代表性岩石地层单位及岩石组合特征;并介绍晚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微古植物特征性分子和已发现的宏观藻类和后生动物,论述了层型所在地区年代地层划分及层型以外各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属性的确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琅琊山铜矿床包括两种成因类型的矿体,即层控矽卡岩型和接触带型矿体,并以层控矽卡型铜矿体为主,各勘探线剖面上面金属量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垂直层控矽卡岩型铜矿体走向的截面上,若矿石平均品位高,则总矿化面积小,反之亦然,即总体矿化强度大致相等,据此可指出成矿过程中流体输运方向。  相似文献   

16.
活杏宝 《矿产与地质》1991,5(6):405-415
近年国外铜矿床勘查与研究工作,在成矿理论和勘查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介绍了智利埃斯康迪达斑岩铜矿床和圣烛节层控铜矿床,印度马兰杰坎德铜矿床,菲律宾勤班陀富金铜矿床,印尼埃茨伯格矽卡岩铜矿床和格拉斯伯格斑岩金铜矿床,加拿大米利根山和卢维库特铜矿床的勘查工作进展;同时介绍了铜矿床成矿理论和找矿研究工作的新进展,斑岩铜矿床成矿与陆内活化带构造环境有关,成矿作用具多期多阶段特征;层控铜矿床成矿与大陆裂谷环境有关,不同类型矿床与裂谷演变的不同阶段有关,以及层控铜矿床分类的特点.最后,为解决我国铜矿资源,结合我国铜矿床勘查利用情况,提出改进提取技术,开发利用低品位铜矿石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生全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83-1391
甘肃北祁连西段桦树沟铁铜矿床是西北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铁铜矿床,对其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的研究,将会对研究该成矿带铁铜矿床的成矿模式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大量的工作,认为桦树沟铁铜矿床为产于长城系上岩组的一套陆源碎屑岩夹碳酸沉积建造的同生海底喷流沉积矿床。铁矿体控矿构造主要是区域褶皱带,主要赋存于长城系上岩组的含铁细碎屑—粘土岩建造中,具体岩性为千枚岩。铜矿体的产出明显受后期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滑动带共同控制,主要矿石类型有含铁碧玉岩型和蚀变千枚岩型两种。  相似文献   

18.
据《矿产开发报》报道,苏联有关资料最近把铜矿床的地质—工业类型划分为;基性超基性岩铜—镍、辉长岩类铁—铜、碳酸盐类、矽卡岩类、斑岩铜矿、石英—硫化物、自然铜、铜—黄铁矿和含铜砂页岩等九类。其中斑岩铜矿占65.1%,含铜砂页岩类占20.8%。我国一般矽卡岩型所占此重较大,且含有多种金属组分。斑岩铜矿占40%。元古宙主要发育海相沉积型和黄铁矿型铜矿床。最近,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还发现了铜铀金矿床,其矿层多产在巨厚沉积盖层之下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中,其下隐伏的玄武岩氧化后提供了富铜溶液,从而形成了伴有铀、金和稀土的层控铜矿床。  相似文献   

19.
申勇胜  王旭春  张玉洁 《矿产与地质》2009,23(4):308-310,307
洪水河铁矿床位于东昆仑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复合适山系之昆中花岗——变质杂岩带。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洪水河铁矿床的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顺层产于蓟县纪狼牙山组钙质绿泥千枚岩中,矿体规模大,矿体厚度、连续性、矿石品位相对稳定。其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表明,该矿床属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20.
赞比亚铜带省的主要铜矿床为层控型,铜矿体赋存于加丹加(Katanga)超群下罗恩亚群岩层中。在了解层控型铜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在该地区3个已知典型层控型铜矿床上进行了激电中梯和EH-4高频大地电磁系统的试验,通过已知矿体和物探异常的对比研究,总结了该区域含矿岩石和主要围岩的电性异常规律,并建立了主要围岩和矿体的地球物理电性示意模型,为寻找同类型的矿床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