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夜间不守班的3次观测站容易漏记或错记霜。例如1999年3月23日,07时起来巡视仪器时,发现观测场草地上湿漉漉一片,天空无云,地面最低温度为-0.8℃,最低气温为1.6℃。此时霜和露都有可能出现。找几片角落里的叶子,仔细观看,发现正面有许多小水珠,反面有一些微小的冰晶,这种情况天气现象应记霜。初冬季节也容易出现上述情况。这种季节,只有适当早起并仔细观察,才有可能不漏记霜。初春时节谨防漏记霜@魏军霞$河南省焦作市气象局!454150  相似文献   

2.
cb云的观测在整个测报工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cb云的观测判断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春天,往往是小股冷空气入侵本地上空(长江中下游地区),系统不明显,cb云较弱,而且云层较厚,很难辨别cb云是否存在。笔者根据多年来的观测经验觉得以下几  相似文献   

3.
cb云有互变云仓库之称,是主要降水云 种之一,因此对其正确观测、判断和记录就显得特别重要。cb云按季节主要可归纳为两 大类:一是冬春季节的cb云,二是夏秋季节 的cb云。前者较难判断,后者较易判断,现 对冬春季节的cb云和夜间cb云的观测及判断 作如下论述: 一、冬春季节的cb云:冬季冷空气活动 频繁,此时多以稳定性层状云为主,只有当 冷空气较强且移速较快时(急型冷锋)偶尔 才出现cb云或伴有雷暴。春季是冷暖气团转 换季节,海洋不断向大陆输送暖湿空气,只 要从地面到高空有较强对流条件出现时,就 容易产生cb云,并伴有雷暴(初雷日)和冰 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4.
观测中结冰漏记或多记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冰出现漏记或多记现象 ,有多种原因。首先是概念不清。《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结冰的定义为 :露天水面 (包括蒸发器 )冻结成冰。对此有人理解为 :只有水冻结成冰 ,才能记结冰 ;冰在熔化过程中 ,则不能记结冰。笔者认为此两种情况现象栏均应记结冰。其次 ,有人认为气温或地温在 0℃以下 ,就应记结冰 ,反之则不记。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冰点为 0℃ ,但很多时候气温在 0℃以下时 ,由于水的热容量大 ,水面温度却在 0℃以上 ,水面无结冰现象 ,此时记录结冰显然与事实相悖。而温度在 0℃以上 ,以前冻结的冰还没有化完时 ,现象栏不做记载也不合适…  相似文献   

5.
结冰出现漏记或多记现象,有多种原因. 首先是概念不清.<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结冰的定义为:露天水面(包括蒸发器)冻结成冰.对此有人理解为:只有水冻结成冰,才能记结冰;冰在熔化过程中,则不能记结冰.笔者认为此两种情况现象栏均应记结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用了本省六个台站的日最大风速≥10.0m·s~(-1)及日瞬时极大风速≥17.0m·s~(-1)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日最大风速与日瞬时极大风速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当日最大风速≥14.0m·s~(-1)时,即有可能产生瞬时风≥17.0m·s~(-1)的大风现象。  相似文献   

7.
结合多年地面测报工作的实际,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云状误记或漏记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供业务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杜建德 《气象》1982,8(10):23-23
在观测工作中,有时容易漏记露的符号。一是在夜间雨后转晴的时候。入夜雨停后,草上布满了水珠。但通常此时大都不再考虑记露。有的观测员记了露,也有时被认为是误记。其实,雨后空气潮湿,入夜后近地层气温会下降,所以此时是可能形成露的(当然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观测工作中,有时容易漏记露的现象。一是在夜间雨后转晴的时候。入夜雨停后,草上布满了水珠,但通常此时大都不再考虑记露,有的观测员记了露,有时也被认为是误记。其实,雨后空气潮湿,入夜后近地层气温由于辐射冷却而下降,此时水汽较容易达到饱和而凝结形成露。辨别的办法是在夜间雨停后,把观测场里地温表和其它仪器上的雨滴擦干,或在开阔地段选择两处有代表性的浅草层,人工将草层上的雨水珠尽量消除干净。如果过一段时间会在这些仪器或草层上形成露珠,应当记露。二是在日界前容易漏记露。在20时观测时有露,没有立即记入…  相似文献   

10.
露与霜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物体上凝结、凝华而成的水珠和冰晶 ,两者形成的天气条件相似 ,均易在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形成 ,所不同的是温度条件 ,温度高于 0℃时形成露 ,低于 0℃时形成霜。在每年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的一段时间内 ,由于地表温度常在0℃上下 ,会出现前半夜有露、后半夜有霜 (水汽凝华或露珠冻结而成 )的情况 ,此时应先记露 ,后记霜 ,而不应记录其中一种现象。但需注意 ,清晨时由霜融化成的水珠 ,不可记作露。勿漏记霜出现前的露@信志红$东营市气象局!山东东营257091  相似文献   

11.
露与霜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物体上凝结、凝华而成的水珠和冰晶,两者形成的天气条件相似,均易在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形成,所不同的是温度条件,温度高于0℃时形成露,低于0℃时形成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以下三种云天状况进行集体观摩学习,分析总结出碎雨云和碎积云容易混淆及漏记的原因,从而正确识别碎雨云和碎积云:测站没有降水,将测站上降雨云层下面的碎雨云误记为碎积云;反之,测站有降水,但不管降水时间长短,也不管降雨量大小,又统统将测站上空所有的碎云误记为碎雨云;因观测员粗心大意,将测站上空降雨云层其下量不多的派生出来的碎雨云漏记。  相似文献   

13.
童乐天 《气象》1988,14(1):55-55
无云是不能降水的,既有降水现象就必然与某种云有联系。那么,在万荣县气象站西北方、北和东北方存在孤立的、总云量仅一成的浓积云是否会使测站出现降水呢?在特殊情况下是有可能的。 当有较强的风切变时,积云云体会发生倾斜或将降水物吹向远方。比如当积云云高为2000m,降水下落速度为4m·s~(-1),云下风速为10m·s~(-1)时,就可把降水物吹至5km远处落地。在飘动过程中,降水物一路都在蒸发,待其降落到地面时,可能大都被蒸发完了,只有少量降水物能落到地面,而且一般只是飘忽下落。因此,由不在天顶附近的浓积云飘来降水是完全可能的。 至于地面为1m·s~(-1)南风,是否说明当时地面气压较低,正适宜于偏北方向的较冷气流的侵入  相似文献   

14.
浅谈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状的误记或漏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状在地面气象观测中是一种目测项目,尽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各类云的外形特征有详细描述,但在实际观测记录中,云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有时即使是经验相当丰富的观测员在云状的判断和记录上也难免出错。因此,云状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中的一大难点。这里,结合多年从事地面测报工作的实际,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云状误记或漏记情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1.1观测员对云状的习惯性误记或漏记一个观测员工作时间久了,对当地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云一清二楚,久而久之,在云状的记法上也习惯成自然。比如,只要有雷暴就记满天积雨云,无雷暴即使有雨呈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998 年3 月9 日冰雹天气的成雹天气系统、日本FSAS预报产品及本站气象要素变化进行分析, 为今后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服务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何小宁  吴幸毓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3):21-24,37,11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2年3月6日-7日福建省北部地区暴雨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在高空西风槽南下带来的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的背景下产生,暴雨区位于低空西南急流北侧、低层切变南侧、地面冷锋附近;强降水落区位于层结不稳定的湿区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对流发展;干冷空气的侵入时高层高值位涡库向北向下伸展,促使中低层气旋涡度发展,从而导致强降水的发生;雷达回波分析表明,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区域上空辐合形势都有利于对流性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龙国兰 《广西气象》1999,20(3):23-24
通过对1998年3月9日冰雹天气的成雹天气系统,日本FSAS预报产品及本站气象要素变化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强对注天气预报服务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T213资料对发生在泰安地区的一次初春罕见的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地面倒槽东移缓慢、降水较长时间持续是形成这次强降水的关键,低空急流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是强降水形成的重要条件,较强冷空气沿西北路径从近地层楔入地面倒槽中所激发的弱对流云团造成了此次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市初春一次雨夹雪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哈尔滨市初春季节雨夹雪天气的成因、环流形势及相关物理量作了一定的分析,提出在日常预报工作中应用数值预报产品提高预报降水确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初春浙北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其高空环流形势演变和850hPa温度变化等方面,对2006年3月初春浙北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爆发的明显特点是阻高的建立和消亡,对于冷空气南下的突发性估计不足是本次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中高层反映不明显的情况下,特别要注意中低层的冷空气和降水共同影响引起寒潮。另外经过订正后的数值预报低层的温度,是预报寒潮的一个很好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