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颜佳新 《沉积学报》2011,29(4):733-733
国际沉积学会(IAS)28届沉积学大会于2011年7月5—8日在西班牙萨拉戈萨(Zaragoza)顺利召开。本次沉积学大会主题包括1)陆相沉积环境、2)海相沉积环境、3)沉积过程、4)盆地分析、5)成岩作用、6)应用沉积学和资源沉积学,以及两个专题讨论会(干旱内流盆地中河流沉积过程与结构、  相似文献   

2.
第十四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述评许效松,赵玉光(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1大会概况第十四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1994年8月22日至26日在巴西累西脏(RECIFE)召开。由国家科协和地质学会组织以孙枢院士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一行10人于8月18日前往出席了本届会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总结交流我国近年来在沉积学理论、沉积与能源、沉积与环境、沉积与大地构造等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突显沉积学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讨论沉积学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促进中国沉积学与国际沉积学研究的全面接轨,根据第二届全国沉积学大会的决定,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将于2005年9月在成都召开。这是中国沉积学界每4年召开一次的盛会。大会将围绕“沉积学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重点讨论沉积作用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沉积体系有关的矿产资源、全球环境变化与沉积作用、超大陆重建与大地构造沉积学、理论沉积学与新…  相似文献   

4.
肖文交  由雪莲 《沉积学报》2019,37(1):224-224
在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20 th ISC,2018年8月13日—17日,加拿大魁北克)的闭幕式上,经国际沉积学家协会加拿大、比利时两次执行局会议通过,由前任国际沉积学家协会主席德国波鸿鲁尔大学Adrian Immenhauser教授宣布:为纪念已故中国著名沉积学家孙枢院士对沉积学的杰出贡献,国际沉积学家协会正式设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际沉积学家奖项“Sun Shu Prize”。  相似文献   

5.
李忠 《沉积学报》2006,24(6):928-933
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2006年8月27日至9月1日在日本福冈市召开。做为四年一次的国际沉积学盛会,大会讨论了微生物过程和沉积成岩作用、深海与陆缘沉积过程及产物、沉积记录与重大地质环境演化、火山-沉积大地构造,以及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沉积学与资源问题等热点领域,其中大多将会继续成为未来若干年内国际沉积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并可能成为今后理论沉积学创新的重要生长点。但是在本次大会上,对陆相(或非海相)沉积与大陆构造、活动古地理、盆地流体动力学及相关成岩作用的研究并未形成热点。与国际沉积学研究强国相比,认为我国沉积学研究是危机与机会共存;我们不仅在服务国民经济方面,而且在国际沉积学前沿研究领域应该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高校地质学报》2017,23(4):760
正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沉积专委会)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沉积学大会于2017年10月28~30日在南京举办。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院士、第十届沉积专委会副主任马永生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刘丛强院士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7.
《岩土力学》2006,27(8):1292-1292
2006年6月5日,第二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 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美国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协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日本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中国铁路工程协会、中国公路协会、浙江大学协办。刘光鼎院士任大会名誉主席和学术委员会主席,王家映教授任大会主席。  相似文献   

8.
正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ISC)于2018年8月13—1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会议中心召开,来自53个国家的130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500多位代表做口头报告,480余人做展板交流。其中中国学者300多名,分别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18所高校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国际沉积学大会是国际沉积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由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主办,每4年组织一次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沉积专委会)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沉积学大会于2017年10月28—30日在南京举办。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院士、第十届沉积专委会副主任马永生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刘丛强院士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地球系统演化与沉积学。共有2 146位代表出席本次大会,其中包括14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会单位100余家。此次沉积学大会录用1 762篇摘要,汇编完成8个主题摘要集和1个大会特邀报告摘要集。会议邀请了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位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主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一九九六年八月四日北京)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前来参加这次国际地学界空前盛会的各国和各地区的地质学家,表示热烈...  相似文献   

11.
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1996年8月4日北京)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前来参加这次国际地学界空前盛会的各国和各地区的地质学家,表示热烈...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全国青年沉积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2月13—1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和生产单位的52名代表会聚一堂,在中国矿业大学的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中科院学部委员、地学部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徐光炽教授、地学部常务副主任、中国沉积学会理事长叶连俊教授、中国沉积学会副理事长吴崇筠教授、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韩德馨教授、中国地质大学何镜宇、徐怀大、王德发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张鹏飞、任德贻教授、中国石油学会裘亦楠高级工程  相似文献   

13.
讣告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文熙先生因病于2001年1月1日14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黄文熙教授1909年1月3日出生于上海。早年留学美国,1937年归国任教于原中央大学水利系。解放后,先后在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任教授,兼任南京水利实验处处长。195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兼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黄文熙教授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曾先后担任中国水利学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副…  相似文献   

14.
第二届全国岩相古地理学术会议于1990年4月17日到21日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召开。这次大会是在第一届大会五年之后召开的。与会代表221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沉积学会理事长叶连俊教授、副理事长吴崇锡教授、学部委员业治铮教授、沉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孙枢教授,以及刘鸿允教授、韩得馨教授、廖土范高级工程师等。大会开幕式上,冯增昭教授致开幕词。他回顾了我国岩相古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和取得的成绩,对国外某些贬低我国岩相古地理工作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批驳,用我国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范围广褒内容丰富的古地理图自豪地宣称我国的岩相古地理工作是居于世界前列的,是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  相似文献   

15.
正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支持,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五届全国沉积学大会,于2013年10月16日—22日在浙江杭州市举行。全国沉积学大会已成为各位沉积学同仁共享丰硕成果的盛会,也是学界交流、实现合作共赢的平台。本次大会有来自国内  相似文献   

16.
正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20th ISC)于8月13—1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会议中心(Québec City Convention Centre)召开,共有来自世界51个国家的931名专家学者参会,其中中国沉积学家及青年沉积学工作者共300余位参加此次会议。中国的与会代表中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这三家单位的代表人数位居前三。此次大会涉及了当今沉积学领域中许多热点问题,4个大会特邀报告分别涉及评价生物扰动储层成像技术、加拿大北极斯维德鲁普盆地、泥岩中孔隙度递减的定量机制、人类世  相似文献   

17.
地学界的盛大集会──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简介1996年8月,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亚洲第三次举办)的一次地质“奥林匹克”盛会。这届大会的主办权是在中国政府支持下,经过中国地质界10年的努力才争取来的,它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拟定于2014年10月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召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会议日期:初步定于2014年10月,会期3天;会后地质考察1~3天。具体路线及日期见第二号通知。会议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会议内容:交流近年来古地理学及沉积学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研讨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测试技术在古地理学及沉积学研究中的应用;探索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在能源矿产勘探开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  相似文献   

19.
【意义】第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2022年8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热点主要包括深时气候与环境、构造与火山沉积学、环境与灾害沉积学、生物沉积过程、陆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现代沉积过程、资源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和地球科学研究新方法技术。【进展】与往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相比,深时气候演化以及中新生代温室效应和极热事件、新生代亚洲—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机制及沉积响应、特提斯构造与沉积作用、亚洲大陆边缘源—汇系统与沉积机制、碎屑沉积和生物沉积作用、海盆与湖盆混合沉积过程与时空差异、火山沉积学与灾害沉积学、有机—无机相互作用与碳中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深海油气资源及沉积矿床等相关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结论与展望】国际沉积学大会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综合分析表明,未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应当不断推动沉积地质学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发展,创建具有中国区域地质特色的沉积学理论体系,为确保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作出地质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地质流体:多学科技术和概念的相互渗透——第二届国际沉积盆地和造山带流体演化、运移和相互作用大会简介陈红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地质流体流体演化、运移和相互作用定年和定时分类号P511会议概况“第二届国际沉积盆地和造山带流体演化、运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