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川盆地川南地区复合型气田成藏机制及富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川南近40年的勘探开发实际,经研究认为:川南气田纵向上多产层,横向上多气田。成藏机制受岩相,古隆起,岩溶,盖层条件,构造类型,构造部位,断层类型等因素控制。气藏圈闭类型有岩性圈闭,地层圈闭,断层圈闭和裂缝圈闭等,具有复合型气田特征。天然气富集规律是:二叠系属于缝洞型气藏,天然气富集规律是:二叠系属于缝洞型气藏,天然气主要富集在岩溶发育的,有断层搭配的高点,长轴,肩部等部位,三叠系属于裂缝孔隙型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勘探以隐蔽、调整型油气藏为主,勘探风险较大.研究认为主要勘探目的层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沉积背景与后期车.莫古隆起的演化是后期油气调整的主控因素.三工河组二段自下而上分为下亚段(J1s222)和上亚段(J1S21),下亚段沉积环境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上亚段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后受车-莫古隆起掀斜调整改造作用,早期形成的储存于侏罗系的原生油藏随车-莫古隆起调整而改造,下亚段辫状河道砂体叠置、砂体连通性好,油气逸散严重.上亚段砂泥交互沉积,受后期调整作用小.针对不同的勘探对象,提出了下亚段主要寻找构造(断块+低幅度背斜)油气藏为主,上亚段寻找岩性油气藏为主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3.
简单斜坡油气富集规律——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北段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斜坡是断陷和凹陷型盆地的重要构造单元,按其断裂发育程度和沉积厚度分为复杂斜坡和简单斜坡。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断裂不发育、平缓的简单斜坡,简单斜坡油气成藏有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简单斜坡的原油主要来自临近的凹陷,油气沿砂体以优势路径方式侧向运移,油气呈“线状”分布;二是简单斜坡大规模构造圈闭不发育,圈闭类型以地层、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其分布受构造带控制,超覆带发育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受规模较大的断层控制形成的鼻状构造带上发育断层遮挡和构造-岩性圈闭,不受断层控制的鼻状构造带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三是简单斜坡普遍受大气水的淋滤作用,由于游离氧的进入使原油遭受氧化降解作用而稠化,造成简单斜坡稠油分布普遍。这种成藏的特殊性决定了油气富集规律:只有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的圈闭才有成藏的可能。简单斜坡油气勘探方向是,在油气运移路径上寻找低幅度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小规模)、规模较大断层附近寻找断层遮挡油气藏(中等规模)和地层超覆带上寻找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大规模)。  相似文献   

4.
苗建宇 《西北地质》1995,16(1):36-40
在矿物成分、岩石组构、粒度分布及沉积构造等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东濮凹陷白庙地区沙三^2亚段砂体的沉积特征与砂体的沉积格局。分析了沉积环境与砂体的含气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底扇辫状水道及中扇前缘席状砂体是储集天然气的主要砂体类型,应为今后天热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带。  相似文献   

5.
磨溪气田位于四川盆地川中古隆中斜平缓构造带南部,其嘉二气藏为一中型海相气藏,含气面积为179.45km2,主力产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组嘉二2亚段。气藏勘探始于1979年,于2004年勘探取得突破,至2005年底探明地质储量为326.59×108m3,年产天然气4×108m3。气藏储层为局限海—蒸发海台地碳酸盐岩微相,储层的发育分布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气藏类型为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气藏气水关系复杂。论述了气藏的发现和勘探开发历程及气藏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取得勘探突破的实践、认识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亚明 《地质与勘探》2012,48(3):637-644
[摘 要] 本文以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区块的构造、生储盖、圈闭和油气分布特征,总结出 区块的成藏主控因素,明确区块下一步的勘探方向。研究发现区块的油气成藏具有构造复杂、烃源岩优 越、储集层丰富、盖层良好和圈闭多样的特征。油气分布具有西油东气,西部下部地层( LTAF 和UTAF 组)为主,东部上部地层(Gumai 组)为主,下油上气的规律。分析认为区块的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储 集层和断裂的控制。对于区块下一步的勘探,西部地区应以寻找剩余的断层相关圈闭为主;东部地区应 以寻找远离断层的背斜圈闭为主,同时岩性地层圈闭是重要的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7.
广安气田勘探开发层位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六段和须四段。储层砂体为三角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典型低孔、低渗孔隙型储层。气藏分布受构造和或岩性控制,发育了构造气藏、构造—岩性气藏和岩性气藏。为指导气田开发井位部署与合理配产,根据试采资料研究了气井产能特征,并把气井产能划分为Ⅰ、Ⅱ、Ⅲ和Ⅳ4大类7亚类,各类气井产能差异大,产水量差异也大,其中Ⅰ类、Ⅱ_1亚类和Ⅲ_1亚类气井产能较好或较稳定。通过分析控制广安气田气井产能的因素,认识到储层沉积微相、单井动储量、构造位置、产水量与工艺措施对气井产能有重要影响。在水动力强的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相带中,单井控制动储量越大,构造位置越高,产水量越小,压裂和储层保护措施相对合理,气井往往具有较高产能。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复杂多样,依据圈闭类型可划分为构造类、地层岩性类、复合类等三大类油气藏.其中地层岩性油气藏还可分为风化壳型、礁滩型、白云岩型三个亚类.根据圈闭与储层特征,三大类油气藏可进一步细分为12个类型.构造类油气藏受局部构造圈闭控制,储层发育,横向连通性好,油气分布比较均一,油气水界...  相似文献   

9.
以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为例,通过对已发现油藏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源外岩性类油藏区油气聚集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该区主要为局部构造—岩性油藏,整体具有"三级构造控势,单一圈闭控藏,局部构造控界,单砂体控层"聚集特征,三级构造控制油气输导的总体趋势,单一圈闭控制油气的最终成藏;在单一圈闭内,油水平面分布边界受局部构造边界和分流河道砂体边界控制,单砂体的垂向发育特征控制了油水的垂向分布层位。局部构造、单期分流河道砂体及二者空间组合关系是揭开极其复杂的空间油水分布控制因素与规律的瓶颈,是本区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这对当前复杂的岩性类油藏的勘探与开发具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纪沉积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的形成是在新近纪末期新构造运动作用下,盆地沉积中心由西向东整体迁移的产物.在第四系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气田,近年来在寻找构造圈闭难以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岩性圈闭的勘探成为下一步勘探工作的必然选择.确定物源方向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通过分析现今水系分布、储层岩性、矿物组合、氯离子含量、重矿物、泥质含量、砂岩含量、地震前积反射等特征和通过野外踏勘、储层反演等手段,确定三湖地区第四系沉积物源呈明显的不对称性,主要物源来自南部的昆仑山,次要物源来自北斜坡东部锡铁山-埃姆尼克山.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成功规模效益开发,使我国页岩气跨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确立了页岩气在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丰富,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气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目前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和地质评价还处在初期阶段,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特征与分布、沉积模式、有机质富集机理等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相关研究有待深入。通过系统厘定海陆过渡相相关概念与特征,明确了国内外典型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系;系统总结海陆过渡相页岩沉积研究现状与新进展,揭示了海陆过渡相中富有机质页岩有利发育环境、主要沉积模式和页岩气储层基本特征。系统梳理鄂尔多斯、四川、渤海湾等盆地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新发现,指出了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具有良好勘探开发前景。海陆过渡相页岩层系常伴有煤层,可进行页岩气、煤层气等联合开采,实现“体积开发”,以期有效推动我国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沉积相与生物气成藏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蕴藏着巨大的生物气资源,目前已探明加控制天然气储量接近3×1011m3。更新世时期,柴达木盆地的湖相沉积主要分布在三湖(吉乃尔湖、涩聂湖和达布逊湖)地区,自山前至盆地中心依次发育了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湖相沉积,其中湖相沉积分布最为广泛。早更新世湖相沉积开始形成,中更新世湖相沉积扩张并且达到鼎盛,晚更新世湖相沉积开始萎缩并形成盐湖沉积。中、早更新世冰川的出现和青藏高原的崛起使柴达木盆地的古气候变得干旱寒冷,沉积水体温度较低,盐度较高。本区第四纪独特的沉积环境是形成大型生物气藏最重要的地质条件。高盐度的水体环境减缓了有机质的降解速度,长期的低温条件抑制了甲烷菌的活动,避免了沉积有机质在沉积浅埋阶段的过量消耗,推迟了生物产气的高峰期。而三湖地区巨厚的第四系暗色泥岩和频繁发育的砂岩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条件和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3.
岩相古地理研究可作为页岩气地质调查之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得益于水平井和压裂技术的发展,页岩气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沉积环境决定了有机质的含量、类型、矿物组成和含量、厚度、埋深等页岩气基本地质要素的特征。在开展区域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可以明确烃源岩有利相带的时空分布,从而为页岩气勘探提供基础和方向。以四川盆地南部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通过详细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确定了烃源岩的有利相带和空间展布特征。在岩相古地理图的基础上,叠加矿物组成、有机碳含量、成熟度、厚度等页岩气评价参数,预测了四川盆地南部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远景区和有利区。页岩气地质调查的根本目标是寻找页岩气的远景区和有利区,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可作为基本方法及关键的技术,为页岩气的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14.
沁水盆地煤系页岩气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地质与勘探》2018,54(2):395-403
本次研究分析了石炭纪-二叠纪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测试数据和地质资料,依据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地球化学、储层物性、含气性等特征,探讨了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成藏模式。在生气模式方面,海陆过渡相页岩气以自生为主,他生为辅,煤层作为补充气源,热演化进程方面要求低于海相泥页岩;在储气模式方面,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储层更加致密,孔隙度更小,对游离气的存储能力相对较差;在吸附气存储方面,储层的最大吸附量受控于泥页岩有机质丰度;在保存模式方面,页岩气保存受泥页岩厚度、构造埋藏史、基本构造形态等多种因素的控制,且任一种不利控制因素可能破坏页岩气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杭州湾沿海平原大量的钻井、静力触探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下切河谷(钱塘江和太湖下切河谷)充填物的沉积建造和沉积相,以及浅层生物气藏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末次冰期以来,随着海平面变化,杭州湾地区下切河谷演化经历了深切、快速充填和埋藏三个阶段。末次冰盛期,海平面下降的幅度大,增加了河流梯度、加强了下切作用,本区形成了钱塘江和太湖下切河谷,随后在冰后期被充填和埋藏,下切河谷的两侧为暴露地表的古河间地。根据岩石学、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特征,本区下切河谷充填沉积物表现为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可以划分为4个沉积相类型,有河床滞留沉积物到部分曲流河沉积体系的边滩沉积、河漫滩-河口湾沉积、河口湾-浅海沉积和河口湾沙坝沉积。在河漫滩-河口湾相沉积期间,由于海平面上升、潮流体系、沉积物供给和可容空间条件适合一个潮流沙脊体系的发育,该相中砂质透镜体可能代表下切河谷内发育的潮流沙脊。对于河口湾-浅海沉积和河口湾沙坝沉积而言,由于沉积条件不再有利,没有形成沙脊沉积。所有的商业性生物气都存储在下切河谷内河漫滩-河口湾砂质透镜体中。  相似文献   

16.
17.
西湖凹陷某气田钻井资料少,传统陆上利用多井点资料描述河流相储层展布的方法不适用该气田。前人关于该区为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储层横向上连片分布的认识过于宏观,不能指导气田的开发生产。研究从已钻井资料出发,充分利用海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对河流相储层横向识别精度高、单一河道边界刻画清晰的特点,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和单河道精细解释,识别出4期目的层单河道砂体,形成横向上逐渐向东迁移摆动、纵向上相互叠置的沉积演化模式。这一认识指导了地质模型优化,解决了生产井动静储量差异矛盾,能够有效指导气田开发生产。在海上少井条件下,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河流相砂体精细描述的方法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桂中坳陷上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桂中坳陷经历了原特提斯早期裂陷成盆、晚期褶皱造山,古特提斯阶段再度裂陷成盆与新特提斯阶段造山改造3个盆地世代的构造演化过程。自早泥盆世开始的大规模海侵作用,使得本区堆积了从台沟相到斜坡相沉积的深色泥页岩、到滨海沼泽相的含煤建造,主要分布下泥盆统塘丁组、中泥盆统罗富组和下石炭统岩关组3套黑色泥页岩。研究表明,本区上古生界海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具有页岩气形成与富集的有利地质条件,是南方页岩气探采值得关注的重点区域。目前已在该坳陷上古生界页岩中发现了较多气显示,具有与美国东部典型页岩气盆地(阿巴拉契亚、福特沃斯、密执安等盆地)相似的地质条件;经采用类比法预测初步估算,全坳陷上古生界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2.34×1012m3,表明该区具有巨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9.
受加里东运动影响,湖南下志留统地层主要分布在湘西北和湘中-湘南地区。随着构造运动、盆地演变和海平面下降,湖南早志留世岩相古地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和岩石薄片的观察,结合数据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在下志留统识别出比较典型的沉积相:湘西北主要发育陆棚、潮坪、三角洲等浅海相,湘中-湘南主要为深水浊积岩相。文中恢复了下志留统沉积演化,分析了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发育特征及其受控因素,建立了页岩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0.
It is well known that oil generated from source rocks of saline-lake facies is characteristic of low Pr/Ph ratio and high contents of gammacerane. The authors found that gas generated from the same source rocks was high in benzene and cyclohexane contents and had light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In this study, a series of thermal simulations of gas generations on source rock with/without evaporites (such as carbonate, gypsum, and sodium chlorite, respectively), were conduc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gypsum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catalyzsis of gas generation in the thermal simulations. Compositions of the gaseous hydrocarbons generated from source rocks with evaporites a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natural gases discovered from northern Dongying Depression. Meanwhile, in the thermal simul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gaseous hydrocarbons generated from source rocks with evaporites are lighter than those of the gases from source rocks without evaporites.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natural gases discovered from northern Dongying Depression are the produ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ource rocks and evaporites (especially gypsum) of the saline fa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