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肃省肃北县马宗山乡平头山北坡,出露一套变质碎屑岩。1968年,甘肃省区调二队将它划归蓟县系平头山群上岩组;1981年,缪长泉、高振家等在该群中采获叠层石,将其划归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1989年,甘肃省“地质志”将其厘定为大豁落山群下岩组,并确定与下伏平头山群的关系为平行不整合。因研究程度不够,均未正式命名。笔者依据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原则与北山地层系统,对该套地层重新进行了研究划分,确定了单位层型  相似文献   

2.
武铁山 《中国地质》2002,29(2):147-1547
晚前寒武纪地层是华北早前寒武纪褶皱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套沉积盖层。主要发育和分布于华北晚前寒武纪的一些裂谷系-裂陷槽中,但各地沉积开始时间不一,后期遭受剥蚀程度不一。长期以来在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命名、使用及年代属性上认识不统一,在一些地区认识分岐很大。笔者在岩石地层单位、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群、组)统一对比,明确了可作为华北晚前寒武纪沉积序列的代表性岩石地层单位及岩石组合特征;并介绍晚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微古植物特征性分子和已发现的宏观藻类和后生动物,论述了层型所在地区年代地层划分及层型以外各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属性的确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江西晚白垩世赣州群茅店组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5万区调最新成果资料,对《江西省岩石地层》中的赣州群茅店组进行了重新厘定,在原茅店组正层型剖面上,识别出了5种不同性质的沉积界面,即沉积不整合界面、超覆不整合界面、平行不整合界面、相转变面、同相叠复面,从而将原茅店组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按照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原则,超覆不整合面之下的原茅店组中下部层位划归赣州群茅店组,其中发育的一套玄武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组合单独划出,新建为陈坑火山岩段;超覆不整合面之上的原茅店组上部层位的粗碎屑沉积岩,则划归晚白垩世灌溪群宏冈组。重新厘定的茅店组仅相当于原正层型茅店组的中、下部层位,且可细分为下段、陈坑火山岩段和上段。  相似文献   

4.
西藏日土县北部拉竹龙地区雅西尔沟一带的一套碳酸盐岩建造的地层,前人将其划归雅西尔群,由于化石依据不足,将其时代错定为泥盆纪。本次工作在该套地层中新发现了大量属于早三叠世的双壳类和腹足类化石,从而为该套地层时代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同时根据岩石地层单位的定义将这套地层命名为万泉河群。  相似文献   

5.
关于甘肃长城纪地层划分的新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肃的长城纪地层划分以岩石地层为主。地层区可划分为北山地层区、祁连—北秦岭地层区(包括祁连山西段分区和兰州—天水分区)、华北地层区陇东分区及扬子地层区摩天岭分区。甘肃省长城纪岩石地层共分为7个群级单位(铅炉子沟群、古硐井群、朱龙关群、托来南山群、兴隆山群、碧口岩群、贺兰山群)、7个组级单位(熬油沟组、桦树沟组、南白水河组、葫芦河组、阳坝岩组、秧田坝岩组、黄旗口组)和6个组级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各单位特征明显,反映了甘肃省长城纪古地理轮廓和地层格架面貌  相似文献   

6.
据对大豁落山群的叠层石组合特征,及其与国内外相应层位的对比研究,提出将北山地区大豁落山群上岩组置于我国震旦系冰碛层之下部层位,时代相当于1978年苏联在里菲界顶部建立的库达什系,同位素年龄上界为650—680±20 Ma,下界为700—720Ma。其下岩组属青白口系。  相似文献   

7.
据对大豁落山群的叠层石组合特征,及其与国内外相应层位的对比研究,提出将北山地区大豁落山群上岩组置于我国震旦系冰碛层之下部层位,时代相当于1978年苏联在里菲界顶部建立的库达什系,同位素年龄上界为650-680±20 Ma,下界为700-720 Ma。其下岩组属青白口系。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赣南三百山盆地地层层序和岩石地层划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分歧的原因,提出前人建立的地层层序与野外新发现的地质事实不相吻合,三百山盆地不存在所谓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和推覆构造。依据地层层序律,将三百山盆地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砂岩层、长英质火山岩层、镁铁质火山岩层和砂砾岩层四套;通过地层对比,将第一套砂岩层划归上侏罗统武夷群双峰岭组、第二套长英质火山岩层划归上侏罗统武夷群鹅湖岭组、第三套铁镁质火山岩层和第四套砂砾岩层划归下白垩统罗塘群白埠组。  相似文献   

9.
根据最新的地质调查成果,按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原则,对江西信丰大塘盆地上白垩统进行了重新划分,建立了盆地相应的岩石地层单位。本文阐述该地层序列中段长岗群及其横坑里组、窑前组、新仓下组的建群、建组理由,描述其正层型剖面及含义特征,并对其时代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雅鲁藏布江南带分区蹬岗组之上新发现硅质岩与玄武岩两套地层,分别新建为郭雅拉组和盐多组,时代为始新世;在北带分区嘎学组之下发现一套砂岩、页岩的韵律层,新建为桑果组;建立了仲巴分区泥盆纪系马攸木群,分上、中、下3个组和4个岩性;对石炭纪地层新命名为康拓组和拉沙组;将下二叠统变质玄武岩命名为才巴弄组;将原划冈仁波齐组中下部与沃马组下部地层新命名为旦增竹康组,时代为中新世,其上部地层仍为沃马组,时代为上新世,两组合称岗仁波齐群。进一步证实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具两带夹一微陆的特点,南带在中侏罗世发生过双向俯冲事件。对蛇绿岩、混杂岩进行详细划分。  相似文献   

11.
新命名地层单位──三塘湖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首次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在东准噶尔地层小区建议使用新命名地层单位──三塘湖组,用以代表一套以陆相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的火山岩系(局部有基性火山岩).时限大致为早二叠世.文中介绍了三塘湖组的定义、划分沿革。层型剖面及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12.
湖北北部耀岭河群、武当山群、随县群(大狼山群)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银胜 《地层学杂志》1997,21(1):77-80,F003
川、陕、豫、鄂边境和湖北武当山地区的耀岭河群—武当群,鄂北随州—应山地区的随县群(大狼山群),大别山西南麓孝感和黄冈地区长江北岸的原红安群上部地层实为同一地层。原耀岭河群是一套变基性火山岩,它岩性单一,厚度不大,应废群复组。其下为一套变质(含砾)含晶屑岩屑酸性火山岩,命名为柳林组。再下是一套变质碎屑沉积岩、火山质沉积岩,命名为天星庙组。耀岭河组在鄂东、鄂中缺失;柳林组、天星庙组横贯东西。建议三组统称武当山群。武当山群上覆有含化石的古生界和上震旦统碳酸盐岩地层,其间没有角度不整合界线;之下未见底,时代为早震旦世  相似文献   

13.
辽河群基本单位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方如恒 《辽宁地质》1996,(3):161-172
按照无遗漏划分的原则要求,辽河群基本单位根据实际岩石的岩性特征和岩石类别自下而上划分为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并从命名人或单位,命名地位,正层型或选层层型剖面,参考剖面,岩石地层序列的组成与变化,划分依据或分界标志层诸方面表述了各组的基本情况与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陕西、湖北两省交界附近,出露一套含碳泥质岩、泥质碎屑岩夹硅质岩、灰岩地层,构造变质较强烈,古生物化石稀少。1930年,李捷、朱森命名为竹山系。1964-1990年期间,不同单位又对该地层做了不同划分。笔者近年从事地层清理工作,认为该地层绝大部分为志留系,它与大贵坪组、梅山垭组岩性及所含化石不同。岩石内部片理、韧性剪切发育,原始构造很难恢复,故将该套地层划为志留系竹山岩群。  相似文献   

15.
在陕西、湖北两省交界附近,出露一套含碳泥质岩、泥质碎屑岩夹硅质岩、灰岩地层,构造变质较强烈,古生物化石稀少。1930年,李捷、朱森命名为竹山系。1964~1990年期间,不同单位又对该地层做了不同划分(见表1)。笔者近年从事地层清理工作,认为该地层绝大部分为志留系,它与大贵坪组、梅山垭组岩性及所含化石不同。岩石内部片理、韧性剪切发育,原始构造很难恢复,故将该套地层划为志留系竹山岩群。  相似文献   

16.
经1:5万区调,将本区原定下石炭统分解为长城系白湖群、蓟县系平头山群以及新建单位——中、上奥陶统黄石岭群。在前人定的中震旦统或蓟县系分布区的查干哈格以北发现了青白口系。将前人1960年在该区划定的前震旦系北山群、后来改定的下志留统勒巴泉群原定为前长城系。并在破城山南坡前人原定下二叠统分布区,首次发现了上三叠统的生物地层。  相似文献   

17.
地层古生物方面,在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新圈定出了石器坡组、普鲁组,在测区东部划分出了石炭系亚里组、纳兴组,确定了测区内札达以东不存在该时期的局部隆起;取得了聂拉木岩群形成于古元古代的年龄信息;将雅鲁藏布江地层区的原修康群、侏罗一白垩纪地层解体;将原亚如那嘎组解体;将原打昌群进一步划分,完善了雅鲁藏布江地层区石炭纪地层系统;在阿里地区普普嘎组和聂聂雄拉组中首次发现了韦拉海扇;古新世早期浮游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在西藏尚属首次。岩浆岩方面,对区内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带的侵入岩进行了解体,将其划分为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3个形成期10个填图单位的侵入体。混杂岩方面,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划分为南北两个混杂岩带和札达-仲巴微陆块,在南北混杂岩带内划分了19个填图单位,其中在北带首次发现了早侏罗世混杂岩,同时发现了基质时代为古近纪的泥砂混杂岩。  相似文献   

18.
豫西卢氏县朱阳关组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南省卢氏县朱阳关一带,发育一套陆相碎屑岩建造,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展布范围,上下界线清楚,为一独立的岩石地层单位,代表北秦岭地层分区晚白垩世地层沉积。过去未曾有人对该套地层命名,经研究,认为符合建组条件,故将其建组,命名为朱阳关组。本文还对朱阳关组层型剖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在河南省卢氏县朱阳关一带,发育一套陆相碎屑岩建造,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展布范围,上下界线清楚,为一独立的岩石地层单位,代表北秦岭地层分区晚白垩世地层沉积。过去未曾有人对该套地层命名,经研究,认为符合建组条件,故将其建组,命名为朱阳关组。本文还对朱阳关组层型剖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在地层清理过程中发现,前人所划木座组,实际上包括了两套地层,下部那套变质火山岩、火山碎屑-陆屑碎屑岩系地层,其时限应属青白口纪。故有必要将其从木座组中划分出来,建立新的岩石地层单位-下喀沙组。本文对下喀沙组层型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