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对虾疾病与免疫机制   总被引:65,自引:5,他引:65  
疾病对于海水养殖对虾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寄生虫疾病的报道。但我们对于对虾病理,特别是病毒及与之有关的疾病病理,了解甚少。因而,对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有效地措施。对虾和其他甲壳动物一样,生活在一个具有潜在危害的病原体的水环境中。尽管有坚硬外壳的保护,可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但还需要有一种有效的内部防御网络来对付任何通过伤口或其它途径进入机体的各种病原体。对虾的防御主要通过循环血细胞的吞噬、包囊、凝集、溶力和凝固等作用来完成。在某些情况下,病原体能…  相似文献   

2.
三类免疫制剂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5%MB、0.2%免疫多糖和0.1%鱼虾抗宝,配制成3种试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饲料,每处理设3个平行样,对体长为6~8cm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2个月的饲养试验,每半个月取样一次,以血清中的溶菌力、抗菌力、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为指标,探讨了该三类免疫制剂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个别情况外,试验组凡纳滨对虾血清中的溶菌力、抗菌力、酚氧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等均高于对照组,由此推断,MB、免疫多糖、鱼虾抗宝这三类免疫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岷  戴继勋 《海洋通报》1999,18(5):76-85
对虾病毒性疾病造成了全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对对虾病毒的种类,对虾病毒病的传播途径,检测方法及防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以初始体重(1.57±0.04)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包膜丁酸钠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在对虾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5%、0.5%、1%、2%和3%的包膜丁酸钠作为6种实验饲料,进行投喂,养殖实验进行42d。研究表明,包膜丁酸钠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各包膜丁酸钠添加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和3%添加组对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1%、2%和3%添加组对虾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1%、2%和3%添加组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0.5%添加组SOD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1%、2%和3%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0.25%添加组对虾血清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添加组(P0.05),与1%、2%和3%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1%添加组对虾血清中溶菌酶(LSZ)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其余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上述结果,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包膜丁酸钠可以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饲料中包膜丁酸钠的适宜添加量为2.08%。  相似文献   

5.
盐度对牙鲆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以健康牙鲆成鱼为研究对象,分别饲养于盐度为40,30(对照组),20的海水中,以牙鲆血清的凝血活性、溶菌酶含量以及补体因子C3含量为指标,研究盐度对牙鲆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增加或降低3d后血清凝血活性升高4倍,并一直保持至12d不变;溶菌酶含量先是升高,在第5天达到高峰后又逐渐降低,至第12天的含量反而略低于对照组;C3的含量在第一天取样时就比对照组有了很大的增长,随后逐渐下降,在第7天后恢复正常。盐度变化导致牙鲆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变化,说明在养殖生产中维持稳定环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指标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重(4.00±0.03)g的凡纳滨对虾为对象,在对虾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10~7、1×10~9和1×10~(11)cfu/kg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以对虾商品饲料为对照组,养殖42d。实验结束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情况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研究表明:各组对虾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了枯草芽孢杆菌1×107cfu/kg添加组,其余添加组中凡纳滨对虾的体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消化率(P0.05)显著提高,在添加浓度为1×109cfu/kg时各指标取得最大值。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总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血清蛋白浓度等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且均在添加浓度为1×109cfu/kg时各指标取得最大值。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当浓度的益生菌可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当益生菌的添加浓度为1×109cfu/kg时,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3种益生菌及其复合菌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109cfu/kg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酪酸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并以1∶1∶1比例添加浓度为1×109和3×109cfu/kg的复合菌,共5个处理组。养殖42d后,测量了5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成活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3种菌及其复合菌均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等指标,且均在酪酸菌组取得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饲料中添加3种益生菌及其复合菌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等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各处理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酪酸菌组各免疫指标均取得最大值。研究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3种菌及其复合菌均可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其中以添加酪酸菌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免疫增强剂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云  孙峰  王丹 《海洋科学》2004,28(9):42-45
利用主要成分为从:每洋甲壳类中提取的甲壳胺作为免疫增强剂,在饵料中添加不同的浓度(0.5%,1%,2%),在0,10,20,30d时检测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以及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鲫鱼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鲫鱼血清中酚氧化酶的活力.对鲫鱼的生长无明显影响。鲫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随着免疫增强剂浓度的增加和投喂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初始体重(2.66±0.02)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方式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及抗病力的影响。实验设计了4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A为对照组,投喂对虾配合饲料,不添加任何微生态制剂;B为拌服复合菌制剂组;C为后喷涂复合菌制剂组;D为复合菌酶颗粒制剂组(复合菌与复合酶等复配后低温制粒);E为固体发酵制剂组,即添加复合菌固体发酵培养物后制粒的配合饲料。实验在400L养殖槽中进行,每个处理组分别设3个重复,养殖周期为54d。养殖实验结束后,采用浸浴法以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14d的攻毒实验。研究表明:各组对虾的养殖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不同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除拌服复合菌制剂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均能显著提高对虾生长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总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其中,固体发酵制剂组效果最显著,菌酶颗粒制剂处理组居次。副溶血弧菌攻毒实验表明,除拌服液体复合菌制剂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均能显著提高对虾成活率(P0.05),其中以固体发酵制剂组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合理添加复合菌制剂、复合菌酶制剂及复合菌培养物能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对虾血清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增强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抗病力,其中以添加复合菌固体发酵培养物饲料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水质因子与对虾疾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l 水质因子与对虾疾病的关系 1.1 温度 中国对虾对水体温度18~32℃都能适应,但总的要求温度变化不宜太大,换水时一般能忍受3℃的急变。而当温度升高时,对虾摄食量减少,伏于底泥纳凉,此时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而此时由于残饵变质,虾塘有机质积累增厚,细菌进入活跃状态,细菌量迅速增加,随着细菌数量的猛增,聚缩虫大量繁殖,使对虾大量  相似文献   

11.
褐藻中多酚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褐藻门约有250属 ,1500种以上 ,是海藻中比较高级的一大类群。由于其具有分布广、藻体大、生长快等特点 ,潜在的经济价值巨大。而且 ,我国蓬勃兴起的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海藻养殖业 ,为我国海藻工业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料。传统上 ,褐藻综合利用产品包括褐藻胶、甘露醇、碘和氯化钾等。近20余年来 ,随着对褐藻的次级代谢产物———褐藻多酚化合物( phlorotannins)研究的深入 ,其独特的生物活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褐藻多酚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1褐藻多酚的发现1847年 ,德国藻类学家Nageli通过光学显…  相似文献   

12.
对虾免疫防御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抗菌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对虾免疫防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几种抗菌肽的研究进展。人们首先从对虾中分离到阳离子抗菌肽,即对虾肽(penaeidin),对其性质、抗菌谱和分布与合成部位等进行了研究。并克隆到了该类抗菌肽的基因。最近又在两种对虾的血淋巴中分离到了3种独特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肽类。与已发现的抗菌肽不同的是这3种肽带负电荷,与血蓝蛋白C-端序列的一致性达95%-100%,由此表明它来自对虾呼吸作用蛋白-血蓝蛋白的裂解片断。免疫检测表明,这种由血蓝蛋白限制性水解产生的抗菌肽与对虾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即墨养虾场虾病暴发前期底质中叶绿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测定养虾池底质中叶绿素的变化,比较了在30℃,40℃,50℃,60条件下烘干与不烘干底质样品叶绿素a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烘干温度上升测定结果的偏差增大,各温度梯度偏差分别为30℃13.24%、40℃34.93%、50℃57.19%、60℃76.03%。而不经烘干处理的样品结果偏差为1.23%。运用不烘干法对5、6、7月份养虾池底质叶绿素a及脱镁叶绿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虾暴发前虾池底质中叶绿  相似文献   

14.
虾池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虾病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皓  于占国 《海洋科学》1996,20(1):39-45
1991年6月至9月对大连地区3个虾场养殖的中国对虾及虾池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虾池浮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数量分布、演替特征及其与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虾池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具有较大的突发性;优势种单一,多为赤潮生物种类,有些种类原本为底栖生物;群落演替时间短,变化快;养殖对虾发病症状为红腿和黄鳃,严重出现死亡。浮游植物的总量尤其是赤潮种类的总量与对虾的发病程度有正相关性;群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胶州湾两个半封闭海水对虾养殖池塘现场调查和实验测试,寻找一种适合该虾池的用于分析氮营养盐的方法,讨论和分析该水环境中氮营养盐的存在特征与行为,得到在不同理化指标下各价态氮营养盐的含量和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其含量和变化特征,对于合理施肥和投饵,有效调节放养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纤毛虫是一类单细胞原生动物,部分类群是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的病害生物。该研究跟踪了2020年7~10月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纤毛虫的动态变化情况,分析了多种环境因素对其动态变化的影响。通过现场喷洒,发现改性粘土对纤毛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故结合室内实验,探究了改性粘土对水体中纤毛虫的去除作用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虾池内纤毛虫及2~5 µm微微藻的密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捕食-被捕食关系,后者可通过食物丰歉的方式上行控制纤毛虫;虾池水温为20~25 ℃时更易于纤毛虫生长;纤毛虫偏好较低盐度的环境。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改性粘土调控水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体中的纤毛虫的密度;进而通过室内实验初步探讨了改性粘土对水体中的纤毛虫的去除作用及机制,发现氧化复合改性的硫酸铝改性粘土(MC II)可有效去除纤毛虫,该研究将为对虾养殖过程中纤毛虫病害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虾病毒病与化学需氧量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虾池内主要环境因子与对虾病毒病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虾池内化学需氧量(COD)太高是诱发对虾病毒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利用多级S型净化池可以大幅度消除水体中的COD,有效预防对虾病毒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赤潮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最近10多年的赤潮典型事件、研究进展为主要依据,综合论述了国内外赤潮发生的新特点。分别从组学技术、食品安全与公共健康、赤潮生物学、赤潮监测与预测预报、赤潮应急处置等几方面,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还回顾了我国赤潮研究的主要发展历程,结合科技部2017年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我国近海致灾赤潮形成机理、监测预测及评估防治技术"项目,展望了我国赤潮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日本沼虾黑鳃病几种同工酶的变化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在日本沼虾中存在着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患黑鳃病后酶带发生显著变化。在肌肉、肝脏、心脏和鳃中病虾较健康虾的LDH酶谱分别缺失了2、6、2和1条酶带,同时肝脏中新增了1条酶带;POD酶谱分别缺失了0、7、4和2酶带,肌肉中新增了2条酶带;EST酶谱分别缺失了0、2、3和1条酶带,肌肉、心脏和鳃中分别新增了1、2和2条酶带;MDH酶谱分别缺失了0、2、1和1条酶带,肌肉和脏脏中各新增了1条酶带。  相似文献   

2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孤雌生殖卤虫产生的罕见雄体、两性卤虫及其杂交后代 (F1)的酯酶 (EST)、超氧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RX)、碱性磷酸酶 (AL P)、四唑氧化酶(TO)和乳酸脱氢酶 (L DH)的同工酶酶谱表型。对编码 5种酶的 19个位点、35个等位基因的表达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在 EST、PRX和 TO酶谱中既有共显性等位基因 ,又有沉默等位基因的表达 ;卤虫 PRX、AL P和 SOD为单体酶 ,在 EST和 TO酶谱中还存在着二聚体同工酶 ;除 LDH为单态外 ,其余 5种同工酶为多态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