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变化环境下渭河流域水文干旱演变特征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变化影响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导致水文过程出现非平稳特征,需发展非平稳水文干旱评估方法。选取渭河流域为研究区,依据流域内2个水文站、62个雨量站和24个气象站1961-2013年数据,基于可变下渗容量模型定量分离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衰减的贡献;采用标准化径流指数(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 SRI)剖析水文干旱时空演变特征;提出多种SRI参数化方案,对比评定各方案表征非平稳干旱的合理性以及环境变化对干旱演变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渭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衰减趋势,人类活动是径流演变的主要因素,对咸阳和华县站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6.7%和-71.0%;时变参数方案计算的干旱指数能合理重建历史水文干旱序列;人类活动是渭河流域1991年以来短历时水文干旱发生的主导因素,气候变化主要影响长历时旱涝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2.
程玉菲  刘德地  陈文  周婉  邢姝颖 《水文》2024,44(2):103-112
干旱半干旱区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和脆弱区,研究地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有助于成灾机理分析。甘肃省河东地区是我国典型干旱半干旱区,主要依靠自然降水维持农业生产,旱灾尤为突出。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径流指数探讨河东地区气象-水文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气象干旱多发生于春夏两季及陇东地区,较少发生季节型以上气象干旱;(2)水文干旱较气象干旱历时更长,多年尺度干旱时有发生;(3)不同季节气象-水文干旱滞时不同,春夏两季几乎无滞后,秋季约滞后1个月,冬季约滞后4个月;(4)陇中和陇东地区历史受灾/成灾面积较大。本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的旱灾预警评估和旱灾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文干旱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前进  谢平 《水文》2014,34(4):1-7
水文干旱是自然干旱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影响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蒸发、下渗和径流三大环节,关系着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当前的干旱研究多集中在气象干旱、农业干旱上。鉴于水文干旱研究的重要性和目前水文干旱研究的不足,对当前水文干旱研究进行了分类评述,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发展方向,可为水文干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嫩江下游多变量水文干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悦  叶磊  张海荣  左海阳  周惠成 《水文》2021,41(4):88-94
基于嫩江江桥站、大赉站1953~2016年逐月径流数据,采用SRI干旱指数研究嫩江下游水文干旱特征.通过游程理论提取干旱历时、烈度、峰值三个干旱特征变量,选取多种常见概率分布和Copula函数,通过拟合优度指标分析选择出最优的边缘分布与Copula函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三个干旱特征变量的联合、同现重现期.结果表明,江桥站...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渭河流域干旱水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凤霞  邢大韦 《水文》1995,(6):26-30
陕西省渭河流域干旱水文研究韩凤霞,邢大韦(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我国地域辽阔,但水资源并不丰富,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枯水期间,矛盾更加尖锐。水文干旱是指河流径流量(或含...  相似文献   

6.
环境变化下水文干旱研究是水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荆南三口河系1956-2017年5个水文站和22个气象站实测数据,采用标准化径流指数(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SRI)、降水-径流多元非线性模型、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辅以Mann-Kendall检验法等方法,分析环境变化前后荆南三口河系62年水文干旱演变特征,并定量分解气候变化(降水量、蒸发量)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荆南三口河系整体干旱频率较高,变化期干旱事件发生频次多且等级高,多尺度干旱平均频率达42.96%,稳定期极少出现干旱现象;三口地区年径流量、年蒸发量在长时间序列上均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较为稳定,年径流量检验的突变年份为1970年、1985年和2003年;人类活动是促使三口河系年径流量逐渐衰减的主要原因,1971-1985年、1986-2003年和2004-2017年三个时期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水文干旱演变)影响的贡献率依次为91.14%、103.73%、78.33%。  相似文献   

7.
舒金扬  董侬生 《水文》2012,32(6):38-41
从干旱的基本概念入手,提出建立抗旱工作相关的指标参数的性能要求,简要地分析常规水文观测资料在抗旱工作中的作用,从中选择几项作为建立干旱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讨论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想。着重说明借用洪水预报模型的一些成果建立度量干旱程度的水量供需平衡指数的方法。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常规水文观测资料已可以满足抗旱工作的需要,只要干旱程度度量体系构造合理,完全可以规避信息交流不畅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中国干旱预警水文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水科学进展》2014,25(3):444-450
干旱预警是抗旱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非工程措施,但由于相关技术方法研究比较薄弱,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为满足抗旱工作的需要,从中国抗旱工作实际出发,在阐述抗旱工作中干旱概念及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干旱预警现状及存在问题,集成构建了干旱预警水文指标体系,提出了水文干旱预警水位(流量)的新概念及确定办法,填补了江河湖库干旱预警空白,并在抗旱工作中进行了实践应用,为干旱预警开辟了水文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变化环境下东江流域水文干旱特征及缺水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干旱事件不确定性和枯期径流变异性的双重影响下,水文干旱特征时序非一致性问题为其联合分布模拟带来困难。基于东江干流测站日径流过程数据,采用游程理论提取水文干旱事件,并结合干旱特征均值变化、时序一致性分析及边缘分布模拟,以确定干旱事件融合及剔除评判标准的合理取值。基于Rosenblatt变换Cramer-von Mises检验统计量拟合方法,构建水文干旱特征两变量联合分布Copula模型,并根据同频法设计两变量组合值。通过对比枯期径流变点分隔子序列干旱特征,分析变化环境下东江流域水文干旱特征及缺水响应。结果表明:水文干旱事件融合和剔除的评判标准值分别取0.1和0.3比较合理。干旱特征两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但不同时间系列不同变量之间的联合分布及边缘分布最优模型并不一致。流域水库尤其是新丰江水库的径流调节作用,对于缓解东江中下游水文干旱效果明显,超阈联合重现期为2年的设计干旱持续时间、总缺水量和最大日缺水量分别减少了63%~71%、71%~84%和30%~47%,但如果要满足东江河道内最小管理流量目标,其依然分别达到了12~18 d、6 114万~9 030万m3和715.0万~929.0万m3。  相似文献   

10.
唐山地区干旱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地处干旱和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这一地区导致干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干旱的气候和水资源的短缺,主要就是降水量的偏少.从简单实用角度考虑,本文根据唐山地区1956~2005年的水文和气象资料,采用降水距平、径流系数、她表湿润度指数等指标对唐山地区的干旱演变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出该地区近50年的干旱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水环境质量及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恋  王国英 《水文》2016,36(3):61-64
对1985~2013年鄱阳湖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目前富营养化状况属中营养状态,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氨氮。运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大部分主要入湖河流控制断面、湖区监测断面以及出湖控制断面湖口,总磷、氨氮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闵骞 《水文》2004,24(4):17-20
根据鄱阳湖洪水成因及其影响机制,建立了一个包含入湖流量过程还原、湖盆容积变化、出湖流量过程随之而改变等多个可变因素在内的洪水位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鄱阳湖1952—2001年历年(次)洪水在不同年代(20世纪50、60、70、80、90年代)背景条件下的最高水位;对不同年代背景条件下年最高水位序列进行频率分析,将求得的5组洪水位一频率特征值进行比较,得出湖水位频率变化规律;探讨了鄱阳湖洪水位频率逐渐提高的原因,估计了退田还湖对洪水位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蔡雄飞  章泽军  张志  顾延生 《地层学杂志》2001,25(2):120-120,122
白垩纪时赣北小红盆星罗棋布 ,它们各不相连 ,其中位于现代鄱阳湖周围的白垩系发育较好 ,盆地面积较大 ,地层出露较连续 ,沉积类型多样 ,是研究赣北白垩纪盆地的良好场所。前人在该地先后做过不少工作 (1 970年 1 /2 0万《湖口幅》、《波阳幅》;1 994年 1 /5万《石门街幅》;1 998年 1 /2 5万《九江幅》) ,但始终未能注意可以把下部中、细砾岩之上和中部细碎屑岩系之下的粗砂岩划分出来 ,而一直把它归为下部的中、细砾岩的冲积体系 ,导致地层序列和构造特征出现混乱。古鄱阳湖盆地的白垩系 ,纵向上岩性为一由粗至细再较粗的巨旋回。粗砂岩是…  相似文献   

14.
1950-2009年洞庭湖流域农业旱灾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景保  代勇  尹辉  王建  帅红  胡巍  常疆 《冰川冻土》2011,33(6):1391-1398
洞庭湖流域为我国重要农业生产区,频发的旱灾始终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以1950-2009年的旱灾资料为依据,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该流域农业旱灾的演变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不同等级的旱灾频发率均相对较高,其中特大旱灾频率最高的岀现在2000-20...  相似文献   

15.
1956~2005年鄱阳湖入出湖悬移质泥沙特征及其变化初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闵骞  时建国  闵聃 《水文》2011,31(1):54-58
利用江西省五大河流控制水文站与湖口水文站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分析鄱阳湖1956~2005年入出湖悬移质泥沙基本特征,揭示鄱阳湖入出湖悬移质泥沙在近50年的变化状况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鄱阳湖悬移质泥沙平衡情况及其发展态势。表明近20年鄱阳湖入湖悬移质泥沙逐渐减少,近10年出湖悬移质泥沙大幅增多,湖盆容积呈现出快速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新疆艾比湖流域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艳红  楚新正  金海龙 《水文》2006,26(5):68-71
本文根据艾比湖流域各水文站历年水文统计资料及近几年来的实际水文调查,通过流域概况、气温、蒸发、降水、冰川、径流年内和年际变化、泥沙、冰情、水质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艾比湖流域的水文特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近60年水文、气象、社会经济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艾比湖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1)近60年,艾比湖流域三大主要干流径流总体呈现增加趋势;(2)近60年,虽然艾比湖流域干流径流量总体增加,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作用,导致艾比湖湖区面积和入湖量均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3)近60年,人类活动负影响的效果高于气候变化正影响的效果,人类活动的加剧是导致艾比湖流域湖区面积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沿江受灾人口232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其中江西省共有93个县(市、区)、1787个乡镇、2081.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13人,损坏房屋189.2万间,倒塌91.2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52.6万hm^2,绝收77.8万hm^2,3.49万家工矿企业因灾停产或部分停产。整个江西省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6.4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7.6亿元。2000~2002年开始实施“长江中游主要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其目的是查明长江中游水患区洪涝灾害生成的地质背景,论证控制江湖演变及洪水致灾的地质作用,提出符合地学规律的防灾对策,为长江中游综合整治规划提供地质依据。文章从鄱阳湖区的地貌、地基土的基本特征入手,就鄱阳湖区圩堤渗透稳定性及软基沉陷进行了工程稳定性评价,为鄱阳湖区的防洪治水、水利建设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干旱灾害对干旱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分析中国北方50 a来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干旱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干旱化趋势主要发生在北方,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和西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西部降水有明显增多趋势,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持续偏少,干旱连年发生.干旱气候的产生带来了严重的干旱灾害,无论从全国或甘肃省的近50 a来干旱灾害可以看出,90年代的干旱发生最为频繁,干旱灾情最为严重,2000年是干旱最严重的一年.干旱气候变化引发干旱化趋势明显,其影响程度非常严重和深远,应重视和加强干旱气候与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防御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后的防洪减灾形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鄱阳湖区“退田还湖”的实际资料,采用洪水模拟的方法分析计算出“退田还湖”降低湖口站洪水位和减少1954年洪水超额分洪量,分析了“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的防洪减灾形势,提出应继续加强对鄱阳湖区防洪工程的建设,探讨了“退田还湖”后江湖洪水关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