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推进地面测报业务现代化,取代原来普遍用于地面测报业务的PC-1500袖珍计算机,省局在1995年安排了一个基准站和一个基本站用386微机进行地面测报业务试验,现就国家基本站省台测报科地面组微机业务试验情况作一分析.1 软硬件配置1.1 硬件 配置了386SX微机,单色显示器,500VA的UPS,NEC型窄行打印机,External 14,400 bit/s Data+FAX的调制调解器.1.2 业务软件 使用《AHDM》地面气象测报一报表微机处理系统(Ver 3.0),报务传输系统(Ver3.0).2 功能及业务流程2.1 功能 编发各类实时天气报;编制地面气象月报表、年报表并进行预审;经网络上传报文、报表及其它业务信息.2.2 业务流程(见图1)1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机编制报表,是一项现代化新技术在测报、审核、资料处理业务上的重大改革。它改变了气象台站用手工编制、抄录报表和地区局、省局人工审核、手工作业状态,建立了微机数据收集、记录审核(或人机结合)、资料自动加工处理、报表输出新的业务流程。杭州地区于1987年9月26日在建德县气象站开展 PC—1500→CCS400一般站微机编制报表的业务试验工作,又于1988年11月,在淳安开展了一般站 APPLE-Ⅱ编制气表—1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AHDM测报数据软件广泛应用于地面测报业务正常工作之中 ,对提高地面测报工作效率和资料的准确性起到了很大作用 ,大大减轻了测报人员的工作量 ,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操作不当带来工作繁琐。1 AHDM4.1与 AHDM4.1 1程序的弊端  加密报电码规定 ,日最低气温编报时次为每日 0 8时 ,而 AHDM4.1测报软件程序设计在每日 0 8时和 1 4时均需编报该组 ,所以每天 1 4时编报结束需要人工取消该组 ,给工作带来繁琐。AHDM4.1 1程序克服了这一弊端 ,符合一般气候站加密报编报规定。但在编制地面月报表中 ,D文件 AHDM4.1与 AHDM4.1 1程序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陆国璋  边富昌 《气象》1994,20(3):28-33
设计出一套地面气象测报资料处理系统的全新业务流程,并在微机上开发出整套业务软件,使地面气象测报资料处理工作实现从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到计算机自动处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陆国璋  边富昌 《气象》1994,20(3):28-33
设计出一套地面气象测报资料处理系统的全新业务流程,并在微机上开发出整套业务软件,使地面气象测报资料处理工作实现从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到计算机自动处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之一,地面气象测报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地面气象测报人员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和气象通信现代化设备的效益,努力提高气象测报业务现代化水平,现我省已要求一般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记录报表采用微机编制,并通过气象信息网络实现省、地(市)、县之间的资料传输.这大大提高了使用气象资料的时效及准确性和美观程度,减轻了地面气象测报和预审、审核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8.
地面测报数据的统计 ,是气象台站测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各级领导和测报管理人员考核各台站、各测报员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这就要求统计测报数据时 ,务必真实、准确、及时。由于季节的不同以及用报部门要报时段的不同 ,各月的基数也就不一样 ,这就给计算工作基数、统计测报质量带来诸多麻烦 ,稍不注意 ,就会使基数不准确 ,导致测报质量失真 ,也就无法衡量测报质量的高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可利用测报数据软件 ,进行数据统计 ,进而真实地反映了测报质量。该软件采用VisualBasic 5 .0编制 ,全中文提示 ,操作界面友好 ,…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省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一报表微机处理系统《AHDM3.0版》编制地面测报报表已在全省各站逐步推行。使用这套系统的关键在于数据的采集工作。现按月报表的顺序将三次站采用集约输入法(进入主菜单后选[4])采集数据的工作总结如下:1总则:凡要求精确到0.1的数据,均扩大10信输入;原要求精确度为整数的不变;记录带有“B”、“()”者照原样输入。2月初输入数据时,02点的湿球温度、总低云量栏有时会出现本站的站号、年、月份,应将其删去。3气压、气温的输入:08点、14点、20点的气压或气温缺测时,…  相似文献   

10.
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娟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3):86-87,102
根据多年地面测报工作的体会,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根据测报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提出了地面测报工作中一些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地面数据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浅析地面测报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面测报的工作经验,指出关于测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详细阐述了地面测报工作中一些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数据的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了提高测报质量我们采用了不少方法,编制“地面气象观测各班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我们把编制的地面气象观测各班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贴在值班室墙上,让同志们在当班过程中按照各班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去做,这对于防止错漏,提高测报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新同志或者隔较长时间不当班了的同志起的作用更大。自1978年以来,我们站年年都有新同志参加测报工作,测报人员调动也较为频繁,三年多来调出调进达15人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测报任务。下面以小夜班为例介绍地面  相似文献   

13.
在利用微机制作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以下简称月报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数据输入错误的情况,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需要经常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校对,而现用的《地面测报业务系统》没有单独提供月报表数据校对功能.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先将月报表打印出来,然后再按传统方法校对;或者是在《地面测报业务系统》月报表输入和修改程序中进行校对.这两种方法,前者耗时耗材,后者因要将数据文件进行分解和合并,数据的校对、修改、存盘等操作很不方便.针对这些的问题,笔者尝试编写了地面测报月报表快速校对程序,使用该程序进行校对,无需将月报表数据打印出来,无需对数据文件进行分解和合并,程序基本按气表一1格式将月报表数据输出到屏幕显示进行校对,并依赖校对和编程技巧提供快速校对、快速移动、快速修改功能和便于  相似文献   

14.
《山西气象》1999,(1):53-53,61
地面测报工作是气象工作的一项基础业务,观测记录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当地气候资源的分析、评价、开发、利用和天气预测工作的准确度。我局多年来十分重视加强测报业务管理工作,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我局的地面测报工作一直位居全区...  相似文献   

15.
报表编制工作是地面测报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报表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资料的可使用性。在现行的微机编制地面气象报表阶段,如何做好报表预审工作,是目前各台站深切关注的问题。现就南雄站在提高报表质量方面的做法作一浅述。首先,对预审员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求预审员相对稳定,并熟悉他面气象观测规范、有关技术规定和预审办法;预审技术熟练,有一定的气象学知识和微机操作基础;了解本地区气候特点,并具有一定的地面气象观测实践经验;积极参加业务值班,掌握近期天气特点;工作细心,认真负责,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初次接手预审工…  相似文献   

16.
茅圣仁 《气象》1989,15(4):1-1
PC-1500机的地面测报应用由编发报逐步深入到气表-1的制作。PC-1500机的容量有限,要做好该项工作,就得减少数据的存贮空间,提高微机的工作效率。具体表现为气表-1数据要短且规范,即数据要压缩到最小长度且统一。  相似文献   

17.
大气探测的数据资料是进行自动化、系统化处理的主要依据,气候资料微机处理系统就是自动化、系统化其中的一个组成部份。利用微机编制报表是测报、审核、资料处理业务上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它改变了气象台站手工作业状态,建立微机数据收集、记录审核(或人机结合)、资料自动加工处理、报表输出、存档建库、数据管理、检索服务等一整套的自动  相似文献   

18.
省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王观涛在3月24日全省地面气象测报技术选拔赛开幕式上代表省局党组宣布:辽宁选手如果在全国测报大赛中获得名次,将会得到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 这次全省地面气象测报技术选拔赛是由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许多台站已用微机制作地面气象记录月年报表,该报表系统的使用加速了地面测报业务的现代化,也大大地减轻了广大气象测报人员的工作强度,但由于我站是辅助站,月简表的制作仍采用手工抄录和计算。为了适应气象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本人研制了地面气象记录月简表微机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快速简便和实用的特点,实现了月简表制作的自动  相似文献   

20.
全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管理会议于四月七日到十二日在西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局业务科长或测报管理人员,西安、长安站测报组长,省气校测报教研组组长,省局器材物资供应站计划调拔人员,省局业务处测报管理人员共二十一人。这次会议首先由省局业务处处长杨武圣同志作了一九八○年全省地面测报工作总结和一九八一年全省地面测报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