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青 《天文爱好者》2010,(11):51-53
1957年11月3日太空犬“莱卡”搭乘前苏联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2号进入太空,成为第一只进入地球轨道的狗。 1915年11月6日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最后建成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的引力论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于牛顿的引力论,但人们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却分辨不出它们的差异。为了判别这种差异,爱因斯坦于1915年11月提出三个可供实验验证的推论。  相似文献   

2.
在宇宙太空,许多天体(包括人造天体)被赋予了人物名字。这些天体的命名,记载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漫长历程中一个个的闪光点,也是对那些在科学上做出不朽贡献的‘巨人’的最好纪念。每当人们看到那个在太空中熠熠发光的天体时,就会想到与之同名的那个人的不凡一生,想到他们为了人类的科学事业所付出的辛劳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这里的“太空明星”已经具有了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真实的宇宙天体,另一方面也指那些将名字留在了太空的著名科学家。它们的风采会令你眼界大开,他们的人生会使你的心灵感动。自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太空明星风采录’栏目。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新太空计划:本世纪30年代中期之前把宇航员送上火星 2010年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佛罗里之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宣布了新的太空探索计划:希望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之前将宇航员送上火星。根据这项太空计划,航天飞机编队今年底退役后,美国将吸纳更多私营企业参与太空探索。新太空计划将依靠私营企业研发运载工具,实现太空探索。  相似文献   

4.
作者简介刘蔚 1970年生,河北内丘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绘画,中学迷上天文观测,1993年开始对太空美术进行研究与创作。作品多次被刊载和介绍于《飞碟探索》、《科幻世界》、《太空探索》、《国际航空》等杂志上。2001年获中国首届航空航天摄影大赛绘画类优胜奖,同年11月,举办"奔向太空与未来"为主题的"刘蔚太空画展"。喻京川 1980年在北京天文馆创始人之一李元先生的一篇《星球世界漫游》太空组画介绍启蒙下,喜爱上了天文与科幻。自此,从小学到  相似文献   

5.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1969年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土地。从那时以来,人们就一直在畅想着未来的太空探索和旅行。20世纪60年代时,很多人相信太空旅行在20世纪末将对大多数人成为可能:到了2000年,将有很多家庭能够住进太空旅馆,或者在月球上享受假期。在当时的畅销故事或影片,比如好莱坞的电影和卡通片(图1)当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些畅想。美国泛美航空公司更是设计了飞往太空和月球的航线,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步伐实际上相当缓慢,并没有像大多数人期望的那样快。  相似文献   

6.
一、太空美术的历史回顾太空美术 (SpaceArt)就是天文学的美术 ,也是宇宙航行的美术。它是宇宙和太空的美术 ,而且反映了天文学的成就和发现 ,也反映了宇宙航行与太空技术。最早的太空美术作品 ,据我所知是意大利美术家多纳托·克连特 (DontoCret)在 1 71 1年所画。他有关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以及彗星的 8幅油画 ,都保存在凡蒂岗纪念馆中 ,而且已经在第十一届世界《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公报》第一卷 ( 1 980 )上发表。太空美术的另一些早期作品是在 1 865年出版的儒勒·凡尔纳的著名的作品《从地球到…  相似文献   

7.
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是维珍集团中的一家公司,是首个致力于商业太空旅游的私人公司,由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爵士于2004年创办。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3日,在美国的一处沙漠上空,维珍银河太空飞船VSS Unity第一次成功到达51英里(82千米)高空,首次超过公司认可的50英里的太空边界。  相似文献   

8.
深邃的太空中,隐藏着一类非常美丽的星云。它们有的呈圆环状,有的呈椭圆状,有的呈哑铃状,还有的呈蝴蝶状,每一个都是那么妩媚动人,它们被天文学家称作太空蝴蝶。这些太空蝴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天体?天文学家为什么这样称呼它们?太空蝴蝶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太空蝴蝶舞翩翩被天文学家称作太空蝴蝶的星云正式名称叫行星状星云。行星状星云是一种外形异常美丽的气体星云。1779年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首先发现了这类星云。在当时分辨率不高的望远镜中它们看起来具有像木星或土星那  相似文献   

9.
余恒 《天文爱好者》2009,(11):30-31
早在1946年,美军还在消化德国V2火箭研制技术的时候,美国天文学家斯皮策(Lyman Spitzer)就提出了太空望远镜的构想。在苏美两国太空竞赛的推动下,空间天文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太空中的衣食住行之五——不登大雅之堂的难题@张明昌太空中的衣食住行之五———不登大雅之堂的难题1995年9月18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太空遨游了11天后匆匆返回地面,提早1天结束了所进行的第71次航天飞行。它为什么提前返航?除了官方公布的冠冕堂皇的几...  相似文献   

11.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_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时隔8年后我国的第二次太空授课,同时也是我国空间站第一次授课。此次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生活情况,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太空转身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液体表面张力等8个不同的实验,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12.
人类历史是一部探索宇宙和自然、利用宇宙和自然、改造宇宙和自然的历史。远古时代的人类用肉眼观察星空以及日月的运行和变化,利用其中的规律指导自己的生产和生活。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使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二十世纪50年代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从此人类探测宇宙的脚步离开地球进入了太空。到目前已有多个探测器飞临太阳系内天体,对其进行近距离探测。信使号(Messenger)是这些探测器中的一个,是地球人派去专门探测水星的使者。  相似文献   

13.
太空美术从广义上说,以太空世界为题材的美术都可视为太空美术。太空美术是用艺术手法描绘宇宙天体,既展现宇宙之美又显示科技成果。它超越了天文望远镜和空间探测器的局限性,大大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和对未来的展望。中国很早就有了太空美术的雏形,日月星辰在远古时代就  相似文献   

14.
用途各异的人造天体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在我们的头顶上空,每时每刻都有忙碌的人造天体经过。在晴朗的夜晚经常会看见一个小亮点在夭空中匀速移动,这种现象基本上可以判断为人造天体(如果是飞机,大部分是有规律的闪烁)。大部分人造天体的发光来自于其反射的太阳光,它的本体和太阳能电池板都是很好的反射面。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拍摄人造天体过境是件很有趣的事情,现在很多网站只需要把经纬度输入进去,就能精准地给岀想要拍摄的人造天体过境信息。  相似文献   

15.
太空女杰创“最”录张明昌自古道“巾帼不让须眉”,最近的研究也表明,女性比男儿更易适应长期的太空生活,她们会创造“和谐的心理气候”。到1995年为止,世界上已有5国30位妇女55次进人茫茫太空,为探索宇宙,造福人类作出了名彪史册的不凡贡献。M第一个太空...  相似文献   

16.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太空科技合作项目。从建造到完成,需要进行至少50次航天发射(其中美国航天飞机41次,俄罗斯9次),将各种组成空间站的舱体运到太空,再把它们组装起来,整个工程耗资950亿美元,预计到2006年才能最终建成。虽然国际空间站还在建造之中,而由太空美术家描绘的空间站的画面,提前给人们领略  相似文献   

17.
太空中的衣食住行之二───一言难尽的“太空食品”张明昌常言说“民以食为天”,我国向来把柴米油盐酱醋茶当作“开门七件事”。宇航员到了太空后也面临着“吃饭”问题。他们的伙食情况如何呢?1992年1月,独联体的许多宇航员以罢工或向法院起诉要求俄罗斯当局迅速...  相似文献   

18.
从1923年第一架模拟星空的天象仪出现在德国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以来,天象仪已经走过了80年的历程。在这80年的时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代表着高科技水平的天象仪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从最简单的表演星空的天象仪,发展到太空型天象仪和数字天象仪。作为天象仪表演平台的天文馆也经历了天象厅、太空剧场和数字宇宙剧场的发展。天象仪和天文馆在  相似文献   

19.
常言说得好,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人类迈向太空的征途中,巾帼精英同样也有不凡的业绩,到1998年止,来自俄、美、英、加拿大、日、法、印度等国的32名女宇航员,以她们无畏的气概、卓越的能力、进取的精神、娴熟的技巧为“巾帼不让须眉”作了最好的诠释。现在有人甚至认为,要在太空中长期生活和工作,女性的适应能力比男子更胜一筹,而且,许多太空活动因为有了女性的加入,会变得更加和谐,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纪念加加林:俄可能20年后建成月球基地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太空之行.加加林的开创性壮举仍是俄罗斯这个国家太空计划登峰造极的成就,也是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源泉。2011年4月5日,俄罗斯“加加林”号载人飞船携带3名俄美宇航员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