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连云港市海岛潜在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云港市拥有江苏省唯一的基岩海岸和基岩岛屿群,除东西连岛外,其他海岛开发力度均较低,而这些岛屿具有丰富的潜在旅游开发价值.通过分析连云港市沿海岛屿与近海岛屿的现状,对海岛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海岛旅游的组合与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典型的生态休闲旅游形式,海岛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对其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与认识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旅游环境破坏等不良现象。文章从概念与内涵、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我国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结合海岛旅游环境管理的需求及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情况指出我国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关切点:丰富基础理论、改进评价方法、强调评价的规范化、合理把握时空尺度、建立预警系统、紧密联系管理实际和提高公众参与度。以期为指导我国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促进海岛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个系统层,精选景观多样性和可利用土地面积比重等14项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和综合评价影响指数,探索建立旅游型无居民海岛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以海南省蜈支洲岛为例,评价其环境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条件是影响蜈支洲岛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目前蜈支洲岛仍有一定的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以及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和措施是提升蜈支洲岛环境承载力的核心要素。旅游型无居民海岛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对无居民海岛的旅游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海岛环境的特殊性、资源承载的有限性,从海岛旅游开发适宜性角度,利用专家打分模型与层次分析模型构建海岛功能分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海岛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根据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综合评分结果以及海岛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海岛功能分区类型。  相似文献   

5.
海滩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健康的海滩系统在旅游、沿岸防护安全等多方面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服务,但当前旅游海滩在生态环境质量、旅游体验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旅游海滩质量评价是对旅游海滩自然属性和开发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旅游海滩环境质量水平,是较为有效的海滩管理工具之一。本研究在现场环境调查和游客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旅游海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广东青澳湾海滩质量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前青澳湾海滩开发程度、海滩环境质量尚未达到良好水平。根据评价结果,对青澳湾海滩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完善海滩旅游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对海滩进行系统的规划,建立科学的旅游海滩质量评价体系和环境监测、调控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国内已有研究测度旅游消费增长较少,以及未考虑空间效应等不足,系统构建了基于旅游消费水平、旅游消费结构、旅游消费质量与旅游消费环境的旅游消费增长综合评价体系,测算2007—2018年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消费增长综合指数,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沿海地区的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近年来沿海地区旅游消费增长明显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与旅游产业建设资金显著负相关,与旅游从业劳动力、技术创新及交通条件显著正相关。未来建议进一步加强沿海地区旅游消费增长的区域协同,推进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优化提高旅游产业要素配置效率与发展质量,充分发挥旅游消费增长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收集资料和现场调研,对连云港市的现有的各类海洋资源(如港口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洋渔业资源以及海岛资源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加以整合,结合连云港市海洋开发的需求,重点对港口建设、临港产业、滨海旅游、海洋渔业、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海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梁山1981—2010年地面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综合温湿、风效和舒适度指数,对旅游气候资源和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梁山县旅游气候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皆可旅游。影响旅游气候舒适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高低温,而风、降水和日照对旅游的影响利大于弊。采用旅游舒适度指数综合评价得出最佳旅游期是4月、5月、10月,较适宜的月份是3月、6月、9月、11月,不适宜期是12月、1月,较不适宜的月份是2月、7月、8月。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梁山的旅游气候适宜期与指数综合评价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渤海为例,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环境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在综合分析渤海海岸带生态环境状况与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区域特点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建立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环境状况评价模式,实现对渤海海岸带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状况的定量评价。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以站位评价方法为基础,以点构面,构建大尺度区域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式,建立由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底栖生物、滨海湿地和生物体组织污染物5大类、13个参数指标构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渤海海岸带环境状况为一般到良好,与渤海环境现状基本相符,能综合与客观反映研究区域的环境状况,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玉环大鹿岛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玉环大鹿岛为例 ,从协调海岛海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出发 ,通过对海岛生态系统的评价 ,探讨了影响和确定旅游环境容量的若干因素与基本原则 ,并运用数量最终环境界值法对大鹿岛的日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 ,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底航道安全与海洋环境相关,随着海洋调查观测技术的进步,航道观测信息增多,有些信息往往难以定量,如何利用这些资料评估海底航道安全日益重要。本研究在综合分析连云港海底航道安全海洋环境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航道地形环境、航道地质环境、海洋动力环境、极端事件对航道安全的影响程度,建立了连云港海底航道安全海洋环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航道安全海洋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估,依据评价结果,连云港海底航道安全海洋环境定量评价为2.63,等级介于比较安全与一般危险之间,对航道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安全评价体系建设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近岸海域环境演变与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岸海域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的选择要求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作者以连云港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在对连云港近岸海域进行综合性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果链分析法,阐述了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影响近岸海域环境变化的主要因子,对造成这些因子变化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驱动因素和涉及主体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生态修复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多目标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在海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环境质量评价是一种多要素、多因子的评价,海水环境质量的分级标准、海水污染程度等都是一些模糊概念.目前已有的海水水质评价模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基于可变模糊理论,建立基于可变模糊的海水水质评价模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胶州湾海水水质综合评价中.实践表明,该模型方法计算简单,能够比较合理地确定样本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函数,并且能够通过变化模型及其参数(a 和 p 参数变化,变化为4个模型,包括1个线性,3个非线性),将稳定结果作为海水水质综合评价的结果,合理地确定出样本的评价等级,为海洋环境领域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与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西大堤工程后港区自然环境变化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连云港西大堤工程建设前后水文、泥沙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现场调查资料的比较,对连云港由海峡地形变化成海湾地形以后,港内水域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不仅为连云港深水港的扩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亦为淤泥质海岸港口工程大规模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研究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15.
提出并定性分析了海洋环境对水雷作战效能的影响,提出了构造模糊隶属函数,归一量化描述不同环境参数;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水雷作战效能指标参数,建立水雷作战效能与海洋环境参数之间的关联和层次结构,构造环境参数到水雷效能的训练样本;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海洋环境影响下水雷作战效能进行评估。通过实例,给出了水雷作战效能量化评估过程。  相似文献   

16.
潮汐电站潜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是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影响项目的环境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对潮汐电站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潮汐电站潜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这一影响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岛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资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海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海岛旅游发展必须兼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文章提出了树立海岛旅游发展中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海岛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海岛生态旅游发展、加强海岛生态环境整治修复、推进适用海岛的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研发和应用等保护和改善旅游海岛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西大堤工程建设影响作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军 《海洋通报》2005,24(5):67-73
西大堤的建成使连云港由原来的海峡通道型港口变为半封闭的人工海湾型港口,风浪条件改善,可利用的港口岸线大大加长,为连云港亿吨大港的建设提供了契机,也改善了连云港与东西连岛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海湾内水动力与沉积环境.大堤建成后,湾内潮波由前进波转变为驻波,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湾内水质污染加重,尤其是湾顶水域污染最重;同时加剧了湾内泥沙的淤积,在西大堤内侧形成新的潮滩,位于湾顶的老海滨浴场被淤废.由于西大堤封堵了连云海峡西口门,使得近岸泥沙的运移路径改变,北部的泥沙流自海州湾东去沿大堤折向东西连岛方向,在大堤的外侧和东西连岛外缘形成新的落淤场所,大沙湾和苏马湾海滨浴场受到影响.沉积作用的加剧已影响到港口及周边海岸与水利设施的正常运作,因而应加强对港区及周边海洋环境的监测与研究,缓建西大堤内侧北港区码头,并对西大堤西端进行透空式改造,以从根本上解决港区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多数传统的水质评价方法往往将评价标准或参照标准处理成点的形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将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引入海水水质评价,设计并建立基于 ArcEngine 的海水水质可变模糊评价系统,通过ArcSDE数据引擎和专用开发数据库访问类访问SQL Server中的海水水质评价数据库,在Visual C#2008开发环境下,将可变模糊数学模型与GIS空间分析手段集成,实现了海水水质等级评价结果的直观化、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 GIS技术和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应用于海水水质综合评价中是完全可行的,为控制环境污染、进行环境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