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西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白垩系—新生界的油气绝大部分分布于圣保罗高地,其次分布于盆地陆坡坳陷区。盆地的下白垩统区域性蒸发岩盖层为盐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保证。根据盆地的构造格局以及烃源岩、储集层和油气分布的特征,划分出两个含油气系统: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和上白垩统含油气系统,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还可划分为盐下和盐上两个成藏组合。划定了含油气系统在盆地中的分布范围。认为圣保罗高地下白垩统盐下Guaratiba群湖相碳酸盐岩层系最有勘探潜力,盆地北部和中部的上白垩统土伦阶Ilhabela段浊积岩和新生界Marambaia组内浊积岩储层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西南部下白垩统盐上Guaruja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亦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合肥盆地中生代地层时代与源区的碎屑锆石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薇  朱光  张帅  刘程  顾承串 《地质论评》2017,63(4):955-977
合肥盆地位于大别造山带北侧、郯庐断裂带西侧,其发育过程与这两大构造带演化密切相关。本次工作对合肥盆地南部与东部出露的中生代砂岩与火山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研究,从而限定了各组地层的沉积时代,确定了火山岩喷发时间,指示了沉积物的源区。这些年代学数据表明,合肥盆地南部的中生代碎屑岩自下而上分别为下侏罗统防虎山组、中侏罗统圆筒山组或三尖铺组、下白垩统凤凰台组与周公山组(或黑石渡组)与上白垩统戚家桥组,其间缺失上侏罗统。盆地东部白垩系自下而上为下白垩统朱巷组与响导铺组和上白垩统张桥组。该盆地出露的毛坦厂组或白大畈组火山岩喷发时代皆为早白垩世(130~120 Ma)。盆地南部的下——中侏罗统及白垩系源区皆为大别造山带,分别对应该造山带的后造山隆升与造山后伸展隆升。而盆地东部白垩系的源区始终为东侧的张八岭隆起带,后者属于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中的上升盘。  相似文献   

3.
西非毛塞几比盆地(又称塞内加尔盆地)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区.通过对毛塞几比盆地近5年的油气勘探新发现的综合地质研究,明确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新特征.认为盆地发育下白垩统阿普特-阿尔布阶和上白垩统赛诺曼-土伦阶2套优质的海相烃源岩;发育下白垩统阿尔布阶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储层和上白垩统下赛诺曼阶深水浊积砂岩2套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4.
在进一步厘定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红杂色产铀层位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下白垩统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明确下白垩统找矿潜力和重点找矿方向,为盆地下白垩统砂岩型铀矿勘查部署提供依据。环河组和洛河组为盆地下白垩统志丹群主要产铀层位,马东山组和李洼峡组为盆地西南隅下白垩统六盘山群主要产铀层位。盆地西北部辫状河砂体和中西部、西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以及西南隅河流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容矿砂体。盆地周缘具有较优越的外部铀源条件,中西部和西南部下白垩统砂岩也可作为内部铀源,三叠系富铀烃源岩生成的含油气含铀流体也可能成为深部铀源。天环坳陷东西两翼斜坡带的铀成矿构造条件有利,底部断层沟通油气,有利于还原物质和深部铀流体的沟通。下白垩统铀矿化受天环坳陷构造控制,东西两翼的环河组、洛河组具有较大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天环坳陷东西两翼斜坡带、有利沉积相带叠加沟通油气断裂发育区是下一步重点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鸡西、勃利盆地白垩纪砂岩的物源分析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鸡西、勃利盆地白垩纪砂岩骨架矿物成分的模式分析显示: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砂岩的源区主要为切割型岛弧,结合古水流方向和砂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物源区主要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上白垩统猴石沟组砂岩的源区主要为基底隆升和切割型岛弧。结合古水流方向和砾石的统计结果认为,鸡西、勃利盆地物源区主要为桦南隆起和密山隆起,以及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据白垩纪砂岩物源,晚白垩世砾岩成分,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时期,鸡西盆地、勃利盆地和黑龙江东部各盆地为统一的原型盆地,早白垩世末期随着桦南隆起和密山隆起的隆升而破坏。并在晚白垩世早期已隆升,并为周缘盆地提供物源,形成现今黑龙江东北部地区的盆岭格局。  相似文献   

6.
新疆塔里木盆地白垩—第三纪沉积相及储集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沉积特征、岩石矿物特征、生物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将塔里木盆地白垩-第三系划分为3个沉积相组、12个沉积相、20个沉积亚相和若干个沉积微相,并首次在塔北发现海相沉积,塔里木盆地白垩-第三纪储集体包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种,东北坳陷区储层主要为碎屑岩,特别是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亚格列木组是沙雅隆起上的重要储层,上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前陆盆地的重要储层,西南坳陷区储层包括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两种岩性,如下白垩统上部乌鲁克恰特组滨岸海滩硝砾岩及上白垩统依格孜牙组生物丘灰岩等也构成较好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7.
以板块构造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分析西非中南段盐盆形成演化、成藏组合特征,提出中南段盐盆油气勘探方向。西非中南段盐盆的形成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同裂谷、过渡和后裂谷4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中南段盐盆总体发育盐下下白垩统、盐上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第三系共4套储盖组合。以储盖组合为核心,根据成藏组合划分原则,在中南段盐盆5个盆地共划分出16套成藏组合。综合分析各盆地勘探现状、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后,提出中南段盐盆未来勘探以深水区勘探为主,其中下刚果盆地和杜阿拉盆地应重点关注第三系成藏组合,加蓬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上上白垩统成藏组合和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宽扎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里奥穆尼盆地应重点关注上白垩统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8.
美索不达米亚盆地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盆地之一,研究区位于该前陆盆地的斜坡带,其地质认识程度低,对油气成藏的研究不系统。基于地震剖面和烃源岩热解数据,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伊拉克中部油区油气成藏要素。研究表明,该区正断层未断穿新生代地层,断裂活动中部最强,北部较弱,南部最弱;褶皱活动中部最强,南部稍弱,北部最弱。早白垩世-中白垩世期间,研究区处于弱伸展构造环境;晚白垩世Hartha组沉积时期,断层发生正反转,研究区处于弱挤压构造环境;晚白垩世末到始新世,研究区处于弱伸展构造环境;渐新世,褶皱作用开始;中新世,构造格局基本定型。上白垩统Khasib组-Hartha组砂屑灰岩和下白垩统Zubair组砂岩是研究区主要储层。主力烃源岩为中侏罗统Sargelu组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Chiagara组,次要烃源岩为下白垩统Ratawi组和Zubair组。综合分析认为:与油源断裂紧临的背斜圈闭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侏罗系顶部发育良好的盖层,可为下伏主力烃源岩排出烃类的成藏提供良好的封盖条件,推测中-下侏罗统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下部成藏组合主要包括侏罗系和下白垩统.通过对研究区已有的探井取心及野外露头资料的研究,对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上侏罗统喀拉扎组和齐古组3套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储层具有较低成分成熟度、低-中等及中等-较好的结构成熟度,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损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民和盆地中、新生代红层在甘肃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进行划分对比有利于资源的勘探开发。本文根据红层的沉积韵律、古生物组合等原则,将民和盆地中、新生代红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中侏罗统享堂组、上侏罗统大通河群、下白垩统河和群、上白垩统民和组、下第三系西宁群、中新统咸水河组等六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1.
马立元  程克明 《沉积学报》2012,30(2):392-398
论文通过对酒泉盆地下白垩统各层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凹陷分层组对酒泉盆地下白垩统的生烃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酒西坳陷和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的生烃条件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下白垩统烃源岩的生烃条件从中沟组-下沟组-赤金堡组逐渐变好,而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的生烃条件具有从中沟组-下沟组-赤金堡组逐渐变差的趋势,也反映出“好的不熟,熟的不好”的生烃特点。酒西坳陷的下沟组和赤金堡组烃源岩是酒泉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中生烃较大贡献者。研究结果对于本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并讨论地层切片技术在复杂断陷盆地岩相识别中的应用及对策,以准确反映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展布,精细刻画振幅型和结构异常型沉积体系.应用地层切片技术,结合三维精细解释结果及三维可视化方法,在海拉尔盆地贝西次凹霍1井区识别了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河道的展布并刻画了下白垩统南屯组扇体发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大庆探区外围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对比及四大勘探层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外围盆地的区域对比与组合规律研究,对于揭示东北中、新生代盆地演化规律和拓展油气开发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组合、同位素等资料,对大庆探区外围盆地中、新生代地层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地层发育的宏观规律,提出了中—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四大勘探层系,为大庆探区外围盆地进一步的沉积、构造演化及石油地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庆探区外围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对比及四大勘探层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庆外围盆地的区域对比与组合规律研究,对于揭示东北中、新生代盆地演化规律和拓展油气开发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组合、同位素等资料,对大庆探区外围盆地中、新生代地层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地层发育的宏观规律,提出了中-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四大勘探层系,为大庆探区外围盆地进一步的沉积、构造演化及石油地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庆外围盆地的区域对比与组合规律研究,对于揭示东北中、新生代盆地演化规律和拓展油气开发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组合、同位素等资料,对大庆探区外围盆地中、新生代地层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地层发育的宏观规律,提出了中-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四大勘探层系,为大庆探区外围盆地进一步的沉积、构造演化及石油地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吉利明 《沉积学报》1994,12(2):133-142
甘肃兰州西固附近下白垩统河口组上亚组含丰富的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以Piceaepollenites-Cicatricosisporites-Tricslpopollenites为代表,裸子植物花粉略占优势,蕨类植物孢子次之,被子植物花粉很少,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Aptian-Albian)?该地层是迄今为止民和盆地所发现的下白垩统最高层位?当时民和盆地正处于植物非常繁盛的热带?亚热带区,前期气候较湿润,后期相对干旱?为我国传统植物地理分区的南方区混生过渡带,在数字分类的孢粉植物分区中处于北方区的西北-东北省?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闽西地区永安盆地与崇安盆地下白垩统坂头组凝灰岩夹层中的岩浆锆石定年研究以及古生物研究,首次获得2个盆地坂头组底部开始沉积的准确年龄,分别为(144±2)和(116±2)Ma。根据它们与上覆地层关系来看,2个盆地坂头组顶部年龄基本等时约为100 Ma。因此,崇安盆地坂头组仅相当于永安盆地吉山剖面上段。在与临区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8.
坎普斯盆地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拉伸裂谷盆地,由前裂谷期(非海相)、同裂谷期(过渡相)及后裂谷期(海相)三个构造层组成.含盐层序为区域盖层,盐下层序泥页岩和盐上层序坎普斯组泥页岩为局部盖层;主要烃源岩为下白垩统拉高亚费耶组湖相黑色钙质页岩;古近系和新近系浊积砂岩为主力储集体,上白垩统浊积岩也是重要储层,下白垩统尼欧克姆阶...  相似文献   

19.
孙雷  卞雄飞  曾振 《地质论评》2019,65(Z1):85-86
正大杨树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及黑龙江省甘南县境内,盆地西接大兴安岭,东依嫩江断裂与松辽盆地西缘紧邻,为在晚侏罗世褶皱基础上发育的一个呈北北东向长条带状展布的中新生代断陷—坳陷型盆地,面积约为15600 km~2,主要由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碎屑岩组成,盆内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白垩统龙江组、九峰山组、甘河组、上白垩统嫩江组以及新近系中新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酒西盆地沉积特征及其与祁连山隆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酒西盆地普遍缺失上白垩统-始新统,在渐新世晚期开始接受沉积,并形成厚约3.9km的中下第三系一第四系河流相沉积约,不整合覆盖于下白垩统上。渐新统火烧沟组仅在盆地北部出露,往盆地南部尖灭,古流向向南,其物源区应在北部,可能和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白杨河组全盆均有分布,北祁连山中也有沉积。山中-盆内沉积相由山麓相转变为河湖相,变化明显;古流向大致向北,说明当时祁连山开始隆升,成为白杨河组的物源区。对酒西盆地中、新生界的重矿物进行了系统分析,白杨河组重矿物绝对含量的脉动增加明显,显示白杨河组沉积物源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是北祁连山开始隆升,酒西盆地的沉积物源由北转向南侧的祁连山。重矿物的相对含量以及ATi,GZi和ZTR特征值也指示了白杨河组时期矿物成熟度低,构造活动强烈,可能对应着北祁连山的开始隆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