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征收是一种基本的土地法律制度,我国土地征收的目的是“公共利益”。但是,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对公共利益的概念、范围无明确的规定或界定,在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其内涵,从而导致随意征收、非法征收,严重侵害被征对象的合法权益等问题。“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是征收制度完善的关键。结合我国实际,我们认为我国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可以采取概括加正面列举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几个问题:征收行为与目的有因果关系、宪法保障与相关法律的征收程序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土地征收工作对保障建设、保护耕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征收的制度设计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文通过探讨分析土地征收在制度层面的缺陷,提出了征地制度改革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1年,龙泉市开展34个重点项目的土地征地拆收工作,需完成土地征收面积1500—2000亩的工作目标。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涉及村、农户广,针对出现的困难与问题,龙泉局制定了“1+4+1”工作模式,全力推进土地征收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处在改革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缺陷,还不能充分、有效保护农民的相关权益.针对我国现阶段国情,为保护农民相关权益,应尽快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应严格界定和审查“公共利益”;逐步建立土地产权制度;不断完善征地程序;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和范围.  相似文献   

5.
周显祥 《国土资源》2005,(12):42-43
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争议 我国《土地管理法》对征地补偿标准只是作了原则的规定,且在计补倍数上还有一个浮动值,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进一步细化.按照各省实施《土地管理法》的办法,制定征地补偿标准时一般都只按照国家标准的下限,造成补偿标准过低.另外,在同一地区土地征收中还会出现同样地类补偿价格却不一致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征地制度中关于征地有三个名词,即土地征用、土地征收和土地征购,我国台湾省一般用“土地征收”,西方一些国家一般用“土地征购”。我国现行征地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很长时间一直用“土地征用”一词,其基本特征是政府的垄断性和低价补偿。其实土地征用的叫法不够严谨,土地征收的表达更为合适。征地是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政府行为,是将农民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土地,被征地者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或消灭,而土地征用中的“用”字只涉及“使用”或“用途”,不能说明所有权的变化。土地征用似乎用于国家征用临时用地…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急需建立土地征收法,并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体系。其内容应包括土地征收的范围,土地征收权的行使机构,土地征收的补偿原则、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征收程序、法律责任、救济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用地报批多次重复进行审查和论证。现行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从县级申报用地开始,逐级上报到市、省甚至部审查,逐级报批的材料内容大体一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的内容也基本一致,各级审查的重点不明确,重复审查,职责不清。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收补偿原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征收内涵的重新界定: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颁布之前.在涉及土地征收时,不论国有土地还是集体土地,也不论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立法上和学界的论述上一概以土地征用来称之,对土地征用、土地征收并不作区分:修正案颁布之后,我国宪法正式对土地的征收、征用做出了区分。该修正案将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涛 《国土资源》2004,(10):39-40
土地征收是国家特有的权力,是国家因公共事业的需要,或为实施国家经济政策,或为国家国防安全,基于国家对土地的最高所有权,依照法律程序对土地各种权利进行征收的一种行为。我国的土地公有制存在着两种形式,即国家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这样当国家建设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时,就需要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征为国家所有。土地征收的核心是土地取得的强制性,并不以土地所有者即劳动群众集体的同意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土地征收程序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关于土地征收程序的规定 我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土地征收的程序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根据上述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我国的征地审批权和农用地转用审批权集中到国务院和省两级政府,县市人民政府只有执行权,起到约束土地征收、防止耕地流失的作用。我国的征收程序包括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一、建设用地预审 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使用土地的,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前,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的批准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预申请。受理预申请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审查,出具预审报告。预审报告可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参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提出,  相似文献   

13.
一、“征收”和“征用”集体土地的含义我国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征收从形式上看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从单一的“征用”阶段到“征收”与“征用”并用阶段。在以往的法律法规中,一般均将“征地”统称为“征用”。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土地的所有制形式有两种,一是土地的国家所有制,二是土地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是发生在国家与农村集体之间所有权的转移,它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在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相应的补偿后,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就是这看似简单的所有权的转移,实践中却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的特殊现象,城中村改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征收补偿问题成为影响城中村村民改造积极性、城中村改造开展的关键因素.征收补偿制度中补偿范围过窄、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方式单一、补偿程序的不完善,直接导致城中村改造中矛盾的产生.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征收补偿的现状,借鉴国外和地区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西宁曹家堡机场二期建设征地拆迁涉及互助县高寨镇东村、中村、曹家堡3个村,牵涉农户1580户6946人,共丈量土地2867,8亩,拆迁农户66户,军用机场1处,清真寺1座,林木管护站和中藏药种植基地、生态治理基地各1处,经多方共同努力,征地工作圆满完成,达到了移交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一、土地征收程序存在的问题(一)现行法律中“公共利益需要”缺乏明确的界定。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科学界定土地“征收”“征用”适用范围,是贯彻执行《宪法》有关征地制度改革精神的关键,是确立新型征地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被大量征收。由于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立法缺陷及救济途径的不尽科学和完菩,导致土地征收纠纷日益增多,群众集体上访、信访案件急剧上升。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字,2002年上半年群众反映征地纠纷问题的占信访部门受理总量的40%,其中87%反映的是征地补偿、安置问题。对于这些纠纷我国目前主要采取行政救济手段解决,排斥甚至否定司法审查的介入,导致救济途径不畅,缺乏公正公平的解决机制,这样势必使已有的矛盾尖锐化,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它是《宪法》特别授予政府的一项具有强制性的权力。建国以来,我国已形成了从申请用地、选址、审批、专用补偿到安置的一整套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在征地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