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83年9月4日至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及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首次微处理机、数据采集、图形显示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61个单位125名代表。  相似文献   

2.
1983年5月28日至3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及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我国第一次的弱磁仪器及测量技术学术讨论会。 这次学术讨论会有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国家海洋局、冶金部、地质矿产部、机械工业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船舶公司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代表47人参加。会议收到关于超导、光泵、核旋、磁  相似文献   

3.
1986年振动测试仪器与观测处理技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有关的33个单位58名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与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秦馨菱主持了会议,学会理事长顾功叙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的讲话。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和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二机部、四机部、地质部、石油部、煤炭部、冶金部、铁道部、水利部、电力部、国家地震局、国家海洋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专院校及有关仪器制造厂等单位的科技人员148人。  相似文献   

5.
1981年11月18—21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和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敬耀主持。学会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秦馨菱致开幕词,学会理事长顾功叙、副理事长朱岗昆等出席了会议,顾老并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他指出观测工作是地球物理学的基础,要尽快改变我国地球物理观测仪器的落后状态;观测仪器要创新、并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他勉励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努力克服困难,知难而进;要选题正确,并贵在坚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88年学术活动将本着努力抓好学术活动质量,促进横向联合,提高社会效益的方针,开展下列活动。(1)地球物理仪器发展研讨会研讨80年代国内外地球物理仪器发展概况。4月份在北京或重庆召开,主持人是学会仪器与观测系统委员会委员刘士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2)地球构造动力学会议与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力学学会联合召开。主要讨论深部应力测量及地壳应力场问题。时间在4月份,主持人是高龙生(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与观测系统委员会和广东省地震局于1987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广东省佛山市联合召开了数字化电信传输地震台网专题学术报告会。出席会议的有15个单位的42位代表。 会上宣读了学术报告10篇,介绍了国际和国内的无线和有线电信传输地震台网技术及工作概况;展示了我国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地震方面引进的各种外国仪器和观测系统的工作情况。代表们结合即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4日~7月9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委员共38人。2005年7月5日会议由薛兵主持,青海省地震局长孙雄,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庄灿涛,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熊道慧先后发言。尤其是庄灿涛先生讲到: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要和观测技术结合在一起,新仪器的研制往往给科学技术打开了窗口,仪器要自主创新,走出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振动技术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3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十五个单位三十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和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秦馨菱、副主任王敬耀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这次会议不仅介绍了最近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动态;而且采取了较灵活的方式,用较多的时间集中讨论了振动技术中几个重要的问题,探讨得较为深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会议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地震局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中国地震学会协办、中国地震局地震数据信息中心承办的国际地震仪器与紧急救助设备技术展览会于2003年10月15~1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据统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和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1984年学术讨论会于11月21日至25日在长沙举行。全国65个单位的10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大部分来自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年轻人占了相当的比例,这是这次会议的特点之一。会议采用大会报告和专业组分组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共宣读论文44篇。包括重力、磁法、电法、测井、放射性以及振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代表们回顾了三年来我国地球物理仪器的进展,广泛交流了情报,研究了国内外动态。一致认为,我国地球物理仪器的发展已取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在物理模型与仪器方面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了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学术活动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技术委员会于1990年10月7日至12日在长沙召开了1990年模型与仪器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45个单位11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湖南省长沙市有关领导同志亲临会场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8年9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地球物理仪器进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4个单位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地球物理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仪器和观测技术的进步,大部分地球物理学的成就来自日积月累的精心观测。随着当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已经使许多观测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 1 1月 2 5日至 30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了中国工程地球物理检测技术交流会 ,该次会议专业层次高 ,代表了中国工程地球物理检测技术的当代最高水平。从会议获悉了工程检测技术的现状、进展情况。我国现有生产仪器厂家 1 5家 ,地质雷达 4家、工程地震仪 4家、工程声波仪 2家、工程超声仪 2家、工程瞬变电磁仪 1家、高密度电法仪 2家。从展示的仪器看 ,性能指标有了较大的提高 ,结构外形上趋于小型化 ,数据软件处理系统具智能化、图视化 ,展现出由二维显示向三维显示 ,直观、快捷、现场提供结果…  相似文献   

15.
经中国地震学会批准,由云南省地震局(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积极筹备,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1月3日至5日在昆明召开成立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及地震系统的代表共50人出席了会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子群宣读了中国地震学会“关于成立地震专业委员会的通知”,并就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四届全国重力场和固体潮及重力与形变仪器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2月9日至15日在四川省乐山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国家测绘总局、地矿部、石油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共61人。 本届学术讨论会共收到135位作者提交的91篇论文和摘要。讨论会按地球重力场、重力勘探、重力潮汐、重力测量及重力与形变仪器专业进行学术交流。其中有11篇在大会上交流,有42篇在分组会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1991年春季大会(1991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SpringMeeting)于5月28日至31日在巴尔的摩市(Baltimore,Maryland)召开。大会的活动包括社会活动、书籍、仪器展销和学术活动三部分。主要的社会活动有29日的WilliamBowie、James Macelwane、John Fleming奖章授奖仪式;30日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午餐和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会。参加书籍、仪器展销的出版社和单位有:Academic Press,American Geophysical Institute,AGU,Cambridge Press,Pergamon Press,CrayResearch,ENDECO/YSI,Howard Minerals,NASA,Goddard Space Center等。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3600余篇。由学会直接组织的报告会和讨论班有:地球物理中混沌状态和非线性变化;湍流,云和天气;固体地球物理中混沌状态和非线性变化;过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震动态》2012,(8):36-37
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于2012年6月25日至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大会收到论文325篇,经评审,从中遴选了307篇汇编出版了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题。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科技系统的42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7年5月28日至6月3日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了电磁法方法和仪器学术讨论会,到会的有全国11个部门40个单位的61名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王敬尧、湖南省分会理事长程方道同志出席了会议。 电磁法是勘查金属与非金属矿、能源、地壳结构、工程地基、废料处理和地震灾害预报等方面的重要手段。我国电磁法开始于五十年代,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次会议是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的首届电磁法的专业学术讨论会,共收到论文50篇,在会上交流了34篇,内容十分丰富。代表们感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科协倡导和支持,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发起的第二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北京胜利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