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付建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5,(2)
海南岛蓬莱地区幔源包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付建明(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33003)关键词幔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海南岛本区幔源包体的寄主岩石有橄榄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和碧玄岩,它们的K-Ar年龄为3.04~5.43Ma,属晚第三纪火山喷... 相似文献
4.
试论幔源C-H-O流体与大陆板内某些地质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主要从流体来源、组成及其运移等方面介绍了幔源C-H-O流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上地幔不同深度上存在两个C-H-O流体储区的看法,即上部的富CO_2储区及下部的富H_2O储区。进一步分析了地幔流体的地球化学和动力学意义,初步探讨了它与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及有关成矿作用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5.
试论幔源C-H-O流体与大陆板内某些地质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主要从流体来源、组成及其运移等方面介绍了幔源C-H-O流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上地幔不同深度上存在两个C-H-O流体储区的看法,即上部的富CO_2储区及下部的富H_2O储区。进一步分析了地幔流体的地球化学和动力学意义,初步探讨了它与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及有关成矿作用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东部早第三纪玄武岩中幔源包体的变形特征及其上地幔流变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东部含幔源包体的早第三纪玄武岩已发现的有吉林双辽、河北阳原和山西繁峙。本文详细研究了这三个地点幔源包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地点的幔源包体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其结构主要为残斑结构。包体中橄榄石显示明显的优选方位,发育有反映高温位错蠕变机制的位错亚构造。包体的平衡温度在800一1100℃之间,压力为0.7一1.7CPa。来源深度为28一52km。采用显微构造应力计计算的差异应力在17一24MPa之间,由橄榄岩高温流变律计算的应变速率为10 ̄(-15)-10 ̄(-18)s ̄(-1)等效粘滞度为10 ̄(21)一10 ̄(25)spa.S之间。中国东部早第三纪与晚第三纪以后的幔源包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表明晚第三纪以后的上地幔继承和发展了早第三纪时的特征。中国东部早第三纪以来的上地幔符合大陆拉张带和裂谷上地幔的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8.
大陆层控构造与油气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按大陆层控构造观点,控制油气资源的大陆构造主要有3种类型,即盆-山系、冲叠造山带和厚皮纵弯隆起带。油气资源与地幔流体息息相关。盆-山系油气的产生始于地幔流体作用下形成的玄武岩浆活动时期,集中于富含地幔流体的中地壳塑性层变厚、上拱的断隆山及其上覆盖层,如中国大陆东部中、新生代盆-山系。冲叠造山带前陆盆地油气,以有利于地幔流体上涌的仰冲型冲叠造山带较佳,如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俯冲型冲叠造山带次之,如秦岭印支造山带南缘。厚皮纵弯隆起带核部巨大的潜在虚脱空间的强烈吸入作用,引起地幔流体大规模上涌,为其隆起带顶部和周边前陆盆地油气资源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热能来源,如青藏高原和天山地区,所以这些地区油气资源较丰富。 相似文献
9.
页岩本身并不生气。以页岩为储层的油气藏,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即传统的裂缝性泥页岩油气藏。北美页岩气在以硅质胶结和以硅岩为主的储层中,产量偏高。这一现象从硅质的来源上,指出页岩气与碱性地幔流体的必然联系。阿巴拉契亚盆地深度3000m以下的页岩气,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值完全反序排列,从地球化学角度证明页岩气来自地幔。如果页岩仅仅是储层而非气源岩,我国"页岩气十二五规划"探明页岩气储量6000×108m3和2015年产量65×108m3的目标将失去地质依据。因巨大的环境隐患,页岩气开发所必需的水力压裂法已在英、美、法、德、瑞士、保加利亚、澳大利亚等国立法禁止,在南非推迟发放所有的水力压裂法开采许可证。页岩气开采带来的环保问题不仅仅是有害气体向大气泄露,还有超过260种有害化学物质随着每次10000m3压裂液返排到地表,不断重复地向页岩气开采地区排放,将造成空前的污染。同时造成工业和民用供水短缺。美国页岩气被市场分析师称为"伪商业产品",价格在成本区间内。我国计划到2020年页岩气产量达600 108~1000 108m3,根据美国的经验,起码需要2万口页岩气井,10年内所需投资将达到4000亿~6000亿元。显然,页岩气即将成为吞噬中国几十年经济发展成果的黑洞,即将成为破坏我们生息环境的"切尔诺贝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岩石圈壳幔韧性剪切带系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众多地震测深剖面的地质构造解析显示,大陆岩石圈存在既有显著差异又有密切联系的两套断裂系统,即以地壳表层脆性剪切带为主的浅层断裂系统和以切割莫霍界面的壳幔韧性剪切带为主的深部断裂系统。根据地震测深速度结构特征,结合深部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将切割莫霍界面或壳幔过渡带的壳幔韧性剪切带划分为三类(俯冲带、缝合带和剪切带)五型(大陆岩石圈边缘海沟俯冲带、大陆岩石圈碰撞缝合带、挤压型壳幔韧性剪切带、伸展型壳幔韧性剪切带和走滑型壳幔韧性剪切带)。建立起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变形由地壳表层向深部扩展以及由壳幔过渡带向地壳中上部扩展的岩石圈双向扩展模式。壳幔韧性剪切带既是无机成因天然气等深部流体的通道,又是地震活动区的发震构造之一,因此研究大陆岩石圈壳幔韧性剪切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幔脱气作用和大气圈惰性气体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惰性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是研究地幔脱气作用和地球大气形成与演化的有效工具。根据惰性气体提供的信息,地球大气圈中惰性气体主要由地幔脱气形成。地球有三个截然不同的惰性气体储集库:MORB(洋中脊玄武岩)型地幔(大量脱了气的地幔),Loihi(夏威夷洛尹黑海山)型地幔(少量脱了气的地幔),和大气圈+海洋+大陆地壳。为了探索这三个气体储集库之间的联系,国外学者已建立了三种地幔脱气模式:①整体脱气(BD)模式,②溶解度控制脱气(SCD)模式,和③稳定态脱气(SSD)模式。其中SCD模式能较好地解释各储集库中惰性气体同位素体系特征。SCD模式认为地幔中各种气体的脱出程度和脱出历史不完全相同,主要受气体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所控制,因而认为地球大气中的各种气体的演化史也不完全相同。从地球形成时算起,大气中惰性气体主要形成和演化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30Xe为(21±7)Ma,36Ar为(56±19)Ma,3He为(310±120)Ma,40Ar为1500Ma,4He为800Ma。 相似文献
12.
海洋油气资源的遥感探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海洋油气资源遥感探测技术的两种方法,即烃类渗漏形成油膜的检测及由于油气藏的存在而导致的海底微重力异常的检测,并分别对这两类方法的应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14.
深层油气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日益深入,渴望在盆地中浅层取得大的突破已越来越困难。近年来世界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向盆地深部拓展。国内外均广泛发现的超过油气稳定温度和深度下限的深层油气藏的存在,对传统的油气成因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用传统的油气成因理论对深层油气勘探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深层油气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并从深层油气的温度、深层油气的分布、深层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深层油气的稳定性以及深层油气的储集空间等方面论述了沉积盆地深层仍具有形成工业油气藏的条件和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勘探结果均表明,烃源岩在较高的热演化阶段仍具有形成工业油气藏的成烃潜力。深部地层裂缝和微破裂带是不封闭的,流体可以沿此为通道发生运移并储集,深部有形成大型烃类矿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有机岩石学及其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有机岩石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特.点,系统的论述了这门新兴学科用于确定烃源岩成熟度、有机质类型,研究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6.
17.
芳烃分析在油气化探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三维荧光光谱具有指纹特征,分析钻井岩屑的荧光光谱,可以判别是否含油气或煤;分析油气样品的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可以推断油气是海相或陆相成因;根据荧光光谱的非油气特征,可以辩识污染或干扰.恒定能量同步荧光光谱技术能够消除拉曼光干扰,用于芳烃及石油分析,优于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是油气化探中有应用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遥感油气勘探对伊犁盆地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油气勘探技术是通过遥感影像的构造解译及烃类微渗漏信息的提取并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对目标区进行油气有利聚集区的预测及评价。利用这一勘探技术着重对伊犁盆地的构造特性、承压盆地、构造阶地、烃类微渗漏信息等进行了解译和提取,总结出伊犁盆地油气藏预测的九大要素,确定了3条油气聚集带和14个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