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山寓于山岳中,但又并非全部为山岳所包容.请看名山或者被名人攀登过、赞颂过,或者分布着独特的物产,或者有离奇的传说,或者有赫赫的战绩,他们是旅游资源系列中的精华,对不同范畴的游客具有不同的辐射和吸引强度.我国许多风景区,都是以名山为基础,来招徕游人和增强吸引度的.为了进一步发挥名山资源的优势和作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名山的意义、性质、类别和旅游功能进行全面的、专门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中国名山名水写景地图集的编制选题、内容、设计特点,重点讨论用中国山水绘画形式配合景点象形符号表现山岳形态景观,运用图、文、表融合展示方法,编制旅游地图集的尝试。这种图文并茂有机协调的旅游地图集,可以满足不同旅游者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洞穴(以下简称洞穴)幽深神秘,不仅有琳琅满目的钟乳石景观,还有地下河形成的飞瀑流泉;既有凉风习习的水洞,又有热烘烘的旱洞,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探险家和旅行家为之探奇览胜.洞穴旅游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一类旅游资源,也是广西的拳头旅游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前,许多矿石、岩石被加工成旅游工艺品在世界旅游市场上出售。然而,人们对这类岩石、矿石却没有提出过系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使这类重要的旅游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研究、评价和开发。因此建议建立旅游矿石学。 旅游矿石是在现有的技术经济及旅游消费条件下,自然存在或经一定艺术加工后能作为旅游工艺品的岩石、矿石。旅游矿石学是以旅游矿石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矿石的种类、分布、评价方法、鉴定手段、开采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旅游地学的一个分支。 旅游矿石学的建立,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它对于繁荣地学理论、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然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但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许多理论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眼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外出旅游已逐渐成为风尚。 有统计数字为证,2000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7.44亿人次,2001年达7.8亿人次,2002年达8亿余人次。就拿地处中原的河南省来说吧,到2002年底,国内旅游已突破6000万人次,接待 山水旅游引出的新名词:地质旅游入境旅游突破了40万人次。 如果你再仔细一点观察,便会发现,比起传统的人文景点旅游,山水旅游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内的黄山、庐山、张家界等名山景区自不多说,即使一些新开发的山水景点,旅游人数也突飞猛进地激增。像以前默默无闻的以山水…  相似文献   

6.
梯度推移理论视角下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是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作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科中的基础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对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试图综合个体旅游资源各方面的开发条件,在梯度推移的视角下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梯度划分,进而发现区域旅游开发的弊端,并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广西的地质、地理、气候、历史环境等优越条件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山岳景观。这些景观与岩石关系密切,以碳酸盐岩的岩溶型为主,其次是砂岩型及岩浆岩型。按其功能分为观光型、避暑型、渡假娱乐型、探险寻幽型和科学考察型。它们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景物的地域组合,景的资源容量,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投资及施工条件较好。山岳景观资源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科学考察价值。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它,定会为广西赢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旅游发展空间错位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与旅游区位的地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区域旅游发展空间错位及其原因的分析可为促进区域旅游均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重力模型和二维组合矩阵,选取旅游收入、资源丰度和旅游区位作为评价指标,定量分析旅游发展空间错位关系,并利用ArcGIS软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发现:安徽省旅游收入、资源丰度和旅游区位的重心分别处于(117.63°E,31.18°N)、(117.51°E,31.12°N)和(117.20°E,32.00°N),经度方向最大错位0.43°,最小0.12°,纬度方向最大错位0.88°,最小0.06°;与区域几何中心相比,旅游收入重心和资源丰度重心均向南偏移;从旅游收入-资源丰度、旅游收入-旅游区位的组合矩阵来看,呈错位和同步发展的城市均为8个。整体而言,安徽省旅游空间错位主要是因旅游区位和旅游资源的条件差异,四大旅游板块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优势,挖掘潜力,通过采取不同的空间矫正策略达到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太原市城区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平均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和空间句法模型,分别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街道路网形态对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研究旅游资源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城区旅游资源呈单核集聚分布,分布方向为“东北-西南”走向,与街道路网方向相似。②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方向和核心具有差异性。其中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呈多核心均匀态势,分布方向为“西北-东南”向模式。③不同尺度下,无论对于整合度还是选择度,全局性路网核心与局部性路网核心在分布形态上呈现出延续性和相似性的特征。④相同尺度下,与整合度相比,太原市城区街道路网穿行能力核心呈现外扩型的分布特征。⑤太原市城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街道路网形态。休闲娱乐类旅游资源高度依赖路网结构,其中受路网整合度的影响大于选择度的影响;人文景观类对街道路网依赖性一般;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与街道路网相关性较低,几乎不受城市街道路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GIS在中国旅游资源研究与应用中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在旅游研究与应用愈来愈深入。目前,GIS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旅游资源研究中,尤其在旅游资源空间分类、评价、旅游规划、旅游资源管理、旅游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首先,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GIS在旅游资源研究中的文献资料,研究发现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在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旅游资源认知、分类及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其次,在总结前人和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认知、分类与标准化理论进行了相关论述。通过梳理GIS建模技术与空间分析方法在旅游资源信息提取与分析、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相关研究成果中发现,旅游资源研究方法已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模型,应用成果不断增多,涉及综合评价、空间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与选址、空间发展趋势预测、空间利用规划等方面。最后,提出了未来在旅游资源知识模型、旅游资源图谱、旅游资源多维仿真以及旅游资源大数据等方面的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11.
茂名市滨海地区旅游资源分类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标准对茂名滨海地区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将其共划分为8主类、21亚类、40基本类型。评价结果表明,列为优良级旅游资源、普通级旅游资源各有4处。根据茂名滨海地区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资源丰富且品位高、开发价值大、各种类型旅游资源组合优势突出、旅游资源普遍保护好等优点,提出了8项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以对滨海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逐步把茂名滨海地区建成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示范区,带动全省滨海旅游业向高层次、多内容、具有海洋特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依据国家标准对茂名滨海地区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将其共划分为8主类、21亚类、40基本类型。评价结果表明,列为优良级旅游资源、普通级旅游资源各有4处。根据茂名滨海地区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资源丰富且品位高、开发价值大、各种类型旅游资源组合优势突出、旅游资源普遍保护好等优点,提出了8项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以对滨海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逐步把茂名滨海地区建成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示范区,带动全省滨海旅游业向高层次、多内容、具有海洋特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境内,公园面积720km^2,分布着丰富的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旅游资源。本文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要求,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标准,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尝试性分类、评价。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对五大连池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价值有一个深入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经典旅游路线体系和新疆旅游观光线路的经典性为重点,从纷繁复杂、种类各异的新疆旅游资源中,结合新疆旅游资源,设计实现了新疆经典旅游信息系统.从游客的需求性、旅游路线的经典性和景点的代表性出发,有针对性地初步构建经典旅游线路体系,筛选并建立了MYSQI.经典旅游线路数据库.依据新疆部分旅行社、旅游局和导游协会推荐意...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雪旅游正在成为冬季旅游出行的新选择。新疆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成为当地旅游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适宜性角度出发,选取自然条件、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和交通可达性等方面的18个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EWM)确定组合权重,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多因子加权评价模型(MCE)对研究区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 就自然条件来看,伊犁东部、阿勒泰北部沿山脉边缘的丘陵和平原等地区较适宜发展冰雪旅游;② 阿勒泰地区和乌鲁木齐市的旅游资源相关基础设施完备,昌吉和伊犁在旅游资源方面也有较强竞争力;③ 社会经济来看,伊犁、乌鲁木齐市和阿勒泰地区为代表的北疆城市较南疆有更强的游客接待能力;④ 伊犁、乌昌经济带沿线地区交通可达性明显优于南疆各地州市。新疆冰雪旅游综合适宜性指数为1.8622-7.5724之间,其中天山北坡、阿勒泰北部、伊犁、塔城北部、哈密中部等地区为高度适宜;南疆大部分区域处于中低度适宜。建议通过加强新型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积极承办大型冰雪运动相关赛事,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交通道路建设,以加速推进新疆冰雪旅游发展。本研究可为冰雪旅游区开发和选址提供空间导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地质旅游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核心,以成因、物质基础、空间分布为基础,结合其形态特征、社会经济特征等因素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分类,并探讨了地质旅游的特色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旅游资源开发的人性化,属于旅游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论范畴,是旅游事业成败的关键。广西旅游资源丰富,许多景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各景区在资源开发规划、设施配备、行业的管理、服务的人性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文章论述了旅游开发人性化的理念,对广西景区人性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考察和对比,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有效识别旅游资源供需空间匹配特征是提升旅游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旅游资源空间布局、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多源数据为旅游资源供需空间匹配及其交互关系拓展了新的研究视角,其中POI和数字足迹的挖掘为旅游资源供需匹配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本研究选取山东省胶东经济圈为研究区域,基于高德地图、同程网和马蜂窝网络游记平台等多源数据渠道,获取2016—2021年胶东经济圈旅游资源的POI数据和旅游流的“O-D”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和复杂网络分析分别识别二者的空间结构特征,并进一步结合空间匹配测算模型探索胶东经济圈旅游资源供需匹配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1)胶东经济圈旅游资源供给呈“康乐游憩类、公共休闲类、观赏科普类、宗教祭祀类”梯度递减的数量结构特征,以及“整体聚集、局部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2)旅游流在时间上节假日效应和季相性特征明显,在空间上“陆海”差异显著,其中疫情发生前表现出由海岸向陆域扩散的态势,后疫情常态化下旅游流渐有复苏迹象;在类型结构上,康乐游憩类和公共休闲类成为旅游需求的主导类型;(3)旅游资源供需匹配关系的空间结构可划分为供需...  相似文献   

19.
广西九万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包括环境的体验、生物多样性的观光;其次是珍奇地质景观中的冰川、岩石、构造和地层;还有壮观的小气候景观及浓郁古朴的少数民族风情等,合理有效地开发与保护对实施我国西部大开发、建设广西旅游大省、旅游扶贫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推动多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振兴地方经济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岳阳旅游资源现状出发,在综合考虑了岳阳旅游资源的优、劣势之后,提出了岳阳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